成都8月5日電 (楊予頔)5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發布消息稱,減災所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四川雅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研製的可無人機部署的雨量站「雨神-1號」正式啟用。 據介紹,該雨量站自2025年1月開始研發,目前已有三臺投用,分別分布在雅安、甘孜等山高林密、地質災害風險頻發的山區「無人區」。「眾多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區位於交通、通訊及維護條件受限的『無人區』,導致降雨監測難度較大。」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介紹,「傳統雨量站的安裝需要肩挑背扛,因建設難度高,選址也受到局限。通過無人機部署,就可以減輕建設難度,擴大雨量站覆蓋範圍,彌補雨量監測能力不足。理論上,只要載重符合要求的無人機都可以完成『雨神-1號』的安裝。」 已經投入使用的「雨神-1號」雨量站。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供圖 「『雨神-1號』還內置了地形自適應功能。」王暾介紹,雨量站通過無人機攜帶到方圓10米無樹木覆蓋的區域降落後,會通過內置系統實現自動姿態調整以保持其中的雨量計水平。同時,憑藉雨量站內置的北鬥通信模塊,即使在無地面通訊的情況下,監測數據也能通過衛星傳回預警中心,助力滑坡、山洪、泥石流預警。 據悉,目前「雨神-1號」的監測數據不僅接入了多災種預警平臺,同時也融入了四川省自然災害動態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助力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多災種監測預警與服務。王暾表示:「我們目前也正在不斷完善、提升降雨估測預測技術平臺的技術。未來,隨著『雨神-1號』的規模化應用,我相信是可以有效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的臨災監測、漸進式預警能力的。」(完)
山西大學塢城校區西門。山西大學供圖 從明代的晉陽書院、清代的令德堂書院, 到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 從1918年的國立山西大學, 到1959年的山西大學。 百廿時光如水, 當下, 山西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現代化綜合高校。 山西大學塢城校區。山西大學供圖 山西大學東山校區。山西大學供圖 山西大學大同校區。山西大學供圖 這裡是三晉文化浸潤下的高等學府, 是中國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 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在這裡, 「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 是校訓, 也是銘刻在師生心中的十六字真言。 2025年山西大學田徑運動會上的校訓。黃學文 攝 中西會通 山西大學自創立伊始就是中外合作的成果, 1902年,經李鴻章許可, 英國人李提摩太與山西巡撫岑春煊 用50萬庚子賠款 創立了中國近代第三座新型國立大學 ——山西大學堂。 李提摩太雕塑與山西大學堂牌匾。黃學文 攝 進入新中國後, 山西大學依舊不斷推進中外文化交流。 始建於1993年的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是山西大學教育國際化的對外窗口。 學校與亞美尼亞「布留索夫」葉里溫國立語言大學 組建的葉里溫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 與美國費佛爾大學 聯合組建的費佛爾大學孔子學院, 是三晉文化走出中國,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 學生合影 求真至善 山西大學學子始終堅持以自身素質反哺社會發展。 飄揚的紅旗下, 山西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已「出徵」了23次。 炙熱的暑氣中, 「三下鄉」實踐活動也已從省內走向了省外。 支教團成員與學生們的合影。山西大學供圖 支教團成員鏡頭下的孩子們。山西大學供圖 此外, 還有八大公益志願社團: 自行車協會 流浪貓關愛協會 軍事協會 教育知行社 …… 從動物保護到校園安全, 這些社團立足師生切實需求, 將「不啻微茫,造炬成陽」的理念 落到了校園生活的實處。 義賣活動。山西大學供圖 登崇俊良 在丁香花盛開的香氣裡, 山西大學為祖國培養出無數的優秀人才。 「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李雪峰; 於隱蔽戰線奮鬥的閻又文; 「全國勞動模範」 ——梁桐棟 ……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是山西大學不斷追求的目標, 三晉文化滋養出的優秀三晉人才, 正不斷奔赴各行各業, 在新時代祖國建設中發光發熱。 學生合影。山西大學供圖 拾光成炬,逐夢而行。張怡博 攝 自強報國 回顧百年辦學歷史, 山西大學始終堅持「應國家之需要」, 將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發展實際相結合。 量子科技、壓縮雷射、空間引力波探測、通用三維形貌重建 …… 科研「喜報」不斷傳來, 物理學、哲學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學科建設不斷加強, 這些都源自於報國的決心。 2025年山西大學物理電子工程學院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同學們在光量子技術與器件全國重點實驗室。山西大學供圖 2025前沿光學學術交流會。山西大學供圖 物理電子工程學院旁「春風化雨 細推物理」石碑。黃學文 攝 山西大學哲學學院大門。黃學文 攝 塢城、東山、大同校區, 為學子們提供了學習的沃土; 丁香、華山松、玉蘭, 見證著每一次知識的綻放。 塢城校區圖書館。山西大學供圖 大同校區教學樓。山西大學供圖 令德湖畔, 悠揚的琴聲總是在每一個清晨響起; 令德湖景。李瑤 攝 老校門下, 嚮往的目光總是來自於新一代學子眼中。 國立山西大學老校門。黃學文 攝 「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 十六字校訓, 見證了新時代的三晉故事, 伴隨了一代代學子登高的嚮往, 鑄成了山西大學的脊梁。 記者:張國強 李瑤 編輯:代碩 審校:魏園 責編:宋方燦 (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极速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山猫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蜜桃app |
花椒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蜜糖直播 | 山猫直播 |
莲花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大鱼直播 |
黄瓜直播 |
抓饭直播 | 红杏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浪花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蜘蛛直播 |
黄播 | 韩国直播 |
月夜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妲己直播 |
雪梨直播 |
比心直播 | 现场直播 |
零点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