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的「陸遊三書」雖然完成於特別繁忙而喧鬧的時期,追求的學術品位和敘述深度卻沒有絲毫的減損,距今60多年常看常新,仍舊是了解陸遊人生經歷、文學成就和愛國情懷最好的著作之一。」朱東潤的弟子陳尚君感嘆。今年是南宋偉大詩人陸遊誕辰90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朱東潤所著「陸遊三書」的簡體版,即《陸遊選集》、《陸遊傳》和《陸遊研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與朱剛昨天來到上海書展,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朱東潤和「陸遊三書」。「最近一直在讀這本《陸遊傳》,放在今天讀也絕不過時。」朱剛說。朱東潤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史家、傳記文學家。作為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開拓者,他開創了歷史人物傳記的寫作範式,創作了數量可觀的古代作家傳記作品。「陸遊三書」寫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初版為繁體豎版,此次再版改為簡體橫排。其中,《陸遊傳》和《陸遊研究》合為一冊,由陳尚君教授予以修訂,對詩文作了逐字校核,並撰寫了《新版弁言》;《陸遊選集》則據舊版重排重校,以方便讀者閱讀。近代以來,陸遊詩歌的價值獲得全新認識。「與中國傳統傳記寫法有什麼不同,朱東潤《陸遊傳》通過通讀陸遊的作品,比照他的人生經歷,勾勒他的一生,交代其作品的變化。」陳尚君認為,陸遊一生勤奮,留下來的詩有九千多首,而且各階段分布不均,要通讀還要讀懂讀透,實在不容易。朱東潤把陸遊一生所作詩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從少時到乾道六年(1170)陸遊入蜀,從抵達夔州到淳熙十六年(1189)六十五歲時被劾罷官,從六十五歲到去世。其中第一階段存詩僅一卷半,原因是陸遊自己對早年詩作刪除太多,保存者僅佔實際所作詩之二百分之一,這就為勾查陸遊早年經歷、心境和交遊留下太多的困惑,要一條一條梳理他人和陸遊後來追憶的詩篇來恢復,需要做大量的考證。 作為陸遊900多年後的同鄉,小時候生活在紹興的朱剛指出,文學研究注重問題意識,比如,陸遊是主張戰還是和?他與理學的關係是怎樣的?南宋黨爭對他的仕途有何影響?朱東潤抓住了理解陸遊人生的三個關鍵,即隆興二年(1164)他在鎮江的工作,乾道八年(1172)他在南鄭的工作,以及開禧二年(1206)他對韓侂胄北伐所取的態度。《陸遊傳》對這三個時期皆著墨濃烈,分析深刻。「陸遊的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弟子,因而山陰陸氏被視為新黨子弟。這一身份在南宋否定新黨的朝野共識下,深深影響了陸遊的人生選擇,他必須抓住任何機會,無法如元祐子弟那般超然與恬退。」朱剛認為,陸遊的愛國,不止是愛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還包括北宋以來的故土,或是更久遠的漢唐故地,其概念在某種程度上接近今日的中國。朱東潤寫陸遊非常關注現實主義的層面。在陳尚君看來,《陸遊研究》也值得推崇,尤其是一些精彩的文獻考證。以陸遊卒年為例,一般多作「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但朱東潤分析陸遊歷年詩,加上陰陽曆的差別,作出最完滿的結論: 陸遊死於嘉定二年十二月,這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冬至,因此說陸遊享年八十六,是符合山陰風俗的。用公元表達,陸遊死在嘉定二年十二月五日以後,四日是1210年的元旦,因知陸遊的亡日在1月3日至26日之間。《陸遊研究》還表明,陸遊的散文為他的詩名所掩。朱東潤的評價是:「在其成就若與唐宋八大家比較,應該在蘇洵、蘇轍之上,說南宋第一可能過譽,但足與朱熹齊肩,代表南宋散文的成就,應可論定。」
臺北8月11日電 (記者 朱賀)「開演前,我對觀眾講,熟悉繁體字的坐這邊,熟悉簡體字的坐另一邊,大家都沒有動。很多觀眾說,兩種字體我們都希望了解。」臺灣明華園戲劇總團團長陳勝福11日在臺北向記者回憶35年前初登大陸舞臺,場景仍歷歷在目。 創立於1929年的明華園劇團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歌仔戲劇團,現年72歲的陳勝福是劇團第二代「掌門人」。他向記者介紹,1990年,明華園被選作代表,到北京參加第十一屆「亞運藝術節」,成為兩岸中斷交流後首個正式登上大陸舞臺的臺灣表演藝術劇團。 當時劇院設備尚不完善,工作人員製作了約6000張幻燈片作字幕,特別分成簡、繁兩種中文字體。演出收穫熱烈反響,此後三十多年,明華園連連受到大陸多地劇院邀請,幾乎每次登臺都「打下」相當不錯的成績。陳勝福說,戲劇是和平的事業,希望兩岸透過文化交流走向更和平、美好的未來。 8月11日,明華園劇團總團為其經典歌仔戲《界牌關傳說》舉行記者會。該劇由明華園首席編導陳勝國創作於32年前,改編自傳統戲劇《羅通掃北》,將於9月20日至21日重返臺北舞臺。演出除由劇團「無敵小生」孫翠鳳領銜外,特邀年輕演員參演,為經典注入青春氣息。 8月11日,臺灣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左)攜年輕演員、其女陳昭婷亮相臺北記者會。記者 朱賀 攝 近百年弦歌不輟,陳勝福說,「我們以數十年磨一劍的態度做傳承,同時創新求變,吸引、留住新老觀眾。」以即將上演的《界牌關傳說》為例,演出將過去「重裝備」的涼亭等實體布景轉變為「輕時尚」設計,以期引發年輕觀眾共鳴;而保留下的傳統元素,既讓資深票友耳目一新,也不失經典韻味。 歌仔戲於20世紀初在臺灣誕生,在大陸一般稱作薌劇,使用閩南語演出。明末清初,福建漳州先民渡海落腳在臺灣宜蘭,帶去家鄉「錦歌」,後發展為「歌仔調」「歌仔陣」,清末形成獨立劇種。20世紀20年代,歌仔戲吸收臺灣風土特色回傳入閩,成為福建五大劇種之一。(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8341
39
2025-11-07 23:42
16975
98
2025-11-07 23:42
74896
15
2025-11-07 23:42
46873
42
2025-11-07 23:42
35869
41
2025-11-07 23:42
94328
48
2025-11-07 23:42
67135
56
2025-11-07 23:42
43625
51
2025-11-07 23:42
29751
24
2025-11-07 23:42
79538
16
2025-11-07 23:42
72813
23
2025-11-07 23:42
95368
47
2025-11-07 23:42
51268
59
2025-11-07 23:42
76928
31
2025-11-07 23:42
27634
43
2025-11-07 23:42
63598
52
2025-11-07 23:42
14763
79
2025-11-07 23:42
29835
35
2025-11-07 23:42
56849
65
2025-11-07 23:42
78493
83
2025-11-07 23:42
49628
94
2025-11-07 23:42
98473
76
2025-11-07 23:42
34897
67
2025-11-07 23:42
28754
57
2025-11-07 23:42
62483
96
2025-11-07 23:42
69752
34
2025-11-07 23:42
57984
61
2025-11-07 23:42
43692
91
2025-11-07 23:42
17485
47
2025-11-07 23:42
89471
73
2025-11-07 23:42
45986
49
2025-11-07 23:42
21563
96
2025-11-07 23:42
56284
13
2025-11-07 23:42
87654
87
2025-11-07 23:42
45298
71
2025-11-07 23:42
87436
37
2025-11-07 23:42
52867
29
2025-11-07 23:42
25876
27
2025-11-07 23:42
23195
67
2025-11-07 23:42
89652
73
2025-11-07 23:42
35427
31
2025-11-07 23:42
93674
45
2025-11-07 23:42
37915
76
2025-11-07 23:42
57623
48
2025-11-07 23:42
78532
94
2025-11-07 23:42
69741
78
2025-11-07 23:42
49358
15
2025-11-07 23:42
69237
25
2025-11-07 23:42
85624
39
2025-11-07 23:42
97481
97
2025-11-07 23:42
65873
81
2025-11-07 23:42
92863
35
2025-11-07 23:42
31249
34
2025-11-07 23:42
| 魅影直播间 | 苹果直播 |
| 奇秀直播 | |
| 百丽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绿茵直播 |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婬色直播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 深夜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 抖音成人版 | 金桔直播 |
| 抖音成人版 | |
| 快猫 | 小草莓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蜜糖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 桃花直播 | |
| 花蝴蝶app直播 | 蝴蝶直播 |
| 曼城直播 | |
| 奇秀直播 | 月神直播 |
| 金莲直播 | |
| 巧克力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 月神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