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晨琰 一杯牛奶堪比安眠藥?近期,一些宣稱含有「10倍+原生褪黑素」、γ-氨基丁酸(GABA)等助眠成分的牛奶正攪動著市場。不少消費者嘗試後,呈現出兩極化反饋。有人盛讚其「立竿見影」,20分鐘酣然入夢;有人直斥其為「智商稅」,若想靠牛奶中微乎其微的褪黑素助眠,需豪飲近萬瓶。 在「劑量謊言」的爭議聲浪下,不可忽視的恰是近半數成年人及蔓延至兒童、青少年的普遍睡眠困境,以及正不斷崛起的睡眠經濟。很多特「困」生,正在為希望自己能睡個好覺「埋單」。 牛奶真能讓人道「晚安」? 某品牌推出的「晚安牛奶」,核心賣點是「10倍+原生褪黑素」,而提升褪黑素含量的方法,源自其代工廠的專利技術,即通過調整奶牛光照周期和飼料配比來增加牛奶中褪黑素的含量。 據品牌方宣傳,一瓶250毫升的「晚安牛奶」中褪黑素含量可達12500皮克(即0.0000125毫克),約為同等規格普通牛奶的10倍以上,並號稱這款牛奶適合生活壓力大、睡眠質量差、入睡困難的人飲用。 相關話題衝上熱搜後,有醫生毫不留情地撕下了「晚安牛奶」的面具——褪黑素常用劑量為每日0.1到0.3毫克,如此計算要喝8000至24000瓶晚安牛奶方可起「晚安」之效果。 「正如拋開劑量不能談毒性,拋開劑量也不能談療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瀟穎看來,「晚安牛奶」所含的那點褪黑素根本達不到治療閾值,部分消費者感覺喝「晚安牛奶」後睡眠改善,更多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就好像很多人喜歡睡前喝一杯熱牛奶,認為牛奶中的色氨酸可以合成有助眠作用的血清素和褪黑素。」朱瀟穎說,實際上,真正起效的未必是特定成分,而是心理作用。 「睡前固定時間喝牛奶這一行為本身就在暗示大腦啟動睡眠程序,其作用更多是輔助性的。」她同時提到,褪黑素主要適用於調節時差或內源性褪黑素分泌不足的人群,對壓力等因素導致的失眠作用有限。 功效存疑卻擊中消費痛點? 對於「晚安牛奶」的爆火,也有網友直言不諱:「品牌方沒有自己的牧場和奶源,僅靠貼牌就能把牛奶賣爆,足見其營銷套路之深。」 記者查閱發現,不少奶企均推出過類似助眠產品,如舒睡奶、「每日美夢」益生菌飲品、「晚上好」牛奶等。廠家普遍的做法是,以牛奶為基底,添加γ-氨基丁酸(GABA)、酪蛋白酶解物、α-乳白蛋白、茶葉茶氨酸等外源性助眠物質。 那麼,為何這些功效存疑的牛奶能精準擊中消費者痛點?有業內人士指出,掩蓋在「智商稅」「營銷騙局」等質疑聲下的,恰是當下全人群的睡眠困境。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提到,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睡眠困擾包括入睡困難、夜間如廁、夜間易醒、早醒等。 「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身體健康。」在朱瀟穎的專家門診中,近25%患者存在睡眠問題。經過生理習慣與心理狀態調研後,醫生發現,大部分患者的睡眠問題其實來源於壓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現象已蔓延至兒童、青少年。「這幾年,從門診情況來看,有睡眠困擾的孩子正在增加。」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邱甜告訴記者,2019年醫院開設兒童睡眠障礙門診後,每周三下午的15個號源基本全都掛滿,「到這裡就診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3歲以前和小學三年級後。」結合一些手邊的案例,邱甜解釋說,小學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作業量陡增、學業壓力加大,許多孩子難以適應,情緒問題進而引發失眠問題。 「壓力會讓人的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如果不直面問題,外用藥物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朱瀟穎說。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更關鍵 當睡眠困擾已演變為一種覆蓋全人群的「慢性健康挑戰」,睡眠經濟也隨之興起。據專業機構統計,我國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間實現了顯著增長,到2030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從「晚安牛奶」,到香薰機、頌缽音療、褪黑素軟糖……這些琳琅滿目的產品真能換來優質睡眠嗎?多位受訪醫學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 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柏湧海直言,目前市場上許多標榜助眠功效的產品,其實際效果尚存爭議,營銷概念往往大於實質療效。就個體來說,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更為關鍵。他建議注重睡眠環境、避免睡前飲食和劇烈運動、學會睡前放鬆,這些才是真正有助於睡眠的做法。
巧妙融入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 文創,讓僑鄉故事傳得更遠(僑界關注) 碉樓鉤織娃娃、五福開運獅皮革拼圖、椰雕製作的香薰和耳墜……近年來,各地僑鄉開發了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把僑鄉文化轉化為充滿創意的城市禮物。這些文創產品融入僑鄉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成為遊客帶得走的城市名片,為僑鄉文旅增添了活力。近日,記者採訪多地僑鄉文旅部門及從業者,看看文創開發背後的故事與巧思。 廣東江門: 把文化遺產變作時尚單品 走進廣東省江門市三十三墟街城市盒子文創店,一款造型軟萌的碉樓鉤織娃娃吸引遊客駐足。娃娃以米白色鉤織線為主體,頂部點綴棕色線鉤成的「小耳朵」,巧妙還原了碉樓標誌性的「燕子窩」建築特色。俏皮的設計,讓古樸的碉樓形象變得靈動可愛。陳列其旁的,還有以碉樓南洋風格地磚圖案為紋飾的手機包等文創產品。 作為僑都江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是僑鄉文化的重要象徵。如今,承載厚重歷史的文化遺產,經過創意設計,搖身一變,化為了遊客可肩背、可手拿的時尚單品。 這些文創產品的設計師,是來自江門開平市文旅創業孵化基地的青年創客、江門恩平市恩府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雅燕。 吳雅燕是土生土長的江門五邑人。她介紹,以南洋風格地磚圖案為紋飾的手機包,參照了碉樓內實際的地磚紋樣進行設計,很受消費者青睞。圍繞碉樓文化元素,她還設計了立體紙藝擺件、便利貼等產品。許多遊客和回鄉探親的華僑華人都會買來送給海外親友。 73歲的江門籍美國華僑黎惠榮,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生活30餘年。一次,親友給他帶去了家鄉的手信——碉樓立體紙藝擺件和碉樓冰箱貼。立體紙藝擺件以碉樓——瑞石樓為原型,背景圖案是故鄉的田埂和翻湧的海浪。老人家說,拿到這份禮物,他被深深觸動,兒時在碉樓下、田野間嬉戲的畫面立刻浮現在眼前。 「我希望通過創意設計,把文化遺產化為有趣又實用的產品,也讓海外的鄉親們透過這些物件,湧起對家鄉的溫暖記憶。」吳雅燕說。 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人介紹,江門高度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市場推廣。2024年,全市累計推出314款融入本土元素的文創產品。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的文創店、開平市塘口鎮的先鋒天下糧倉書店等地,遊客都可以找到豐富多樣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有的展現開平碉樓、赤坎騎樓、新會學宮、天下糧倉、梁啓超故居等僑鄉建築風採,有的融入江門五邑銀信(僑批)、新會葵藝、新會陳皮、茅龍筆、蔡李佛、詠春、魚燈等文化特色。其中,江門「門」字logo、「小醒獅闖天下」「小鳥天堂」等已成為江門的城市IP。 「近年來,江門還開發了『小醒獅闖天下』系列微信表情包、『潮玩新會萌寶團』系列文創公仔。文創公仔用毛絨玩具的形式,展現永鎮山門造型、梁啓超故居造型和陳皮元素造型。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我們致力於打造出新出彩、別具一格的創意產品。」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人說。 福建泉州: 用「趣文創」講述城市記憶 2023年5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一幅《繪憶刺桐》立體畫作為福建省泉州市對外交流的禮贈亮相。立體畫以「泉州」二字為主體造型,筆畫間巧妙嵌入東西塔、老君巖造像、天后宮等泉州地標與文化符號。 《繪憶刺桐》的創作者是泉州刺桐紀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旭儒。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項世遺包含泉州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這一年,傅旭儒決心創作關於泉州世遺的作品。 歷史上,泉州城遍種刺桐花,因此得名「刺桐城」。宋元時期,刺桐城出現「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貿樞紐。 如今,漫步泉州街巷,不少建築與文創店都能看到《繪憶刺桐》「泉州」二字的海報、巨型牆繪、立體裝置及各類衍生文創。「泉州」二字IP之外,傅旭儒和團隊還設計開發了閩南民俗的手辦、泉州非遺伴手禮、五福開運獅皮革拼圖等多種文創產品。 在僑鄉泉州,「十戶人家九戶僑」。傅旭儒說,他主創的許多文創產品已上線跨境電商,在東南亞的華僑華人圈賣得不錯。「海外泉州鄉親很喜歡家鄉的文創,常常一買就是許多。有時,一個古厝手辦、一件寫著閩南語的T恤,就能讓海外鄉親感到幸福和親切。」他說。 近幾年,傅旭儒和團隊開發了研學課程,帶領青少年及外國遊客動手體驗福船、燕尾脊、東西塔等形象的皮革拼圖,講解「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等泉州非遺。 「宋元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通關指南」「960年前的泉州黑科技」……今年6月,泉州市正式出版《漫話刺桐·世遺卷》。漫畫中,傅旭儒創作了更多泉州文化IP形象,用有趣味的講述方式,讓泉州歷史躍然紙上。 傅旭儒說,當前,泉州遊客的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設計也要更貼合需求。「我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做文創開發、介紹泉州文化,讓城市IP、文化符號擁有更強的生命力。也希望通過創意內容,把城市記憶傳遞給泉州的孩子們,讓他們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讀懂刺桐城的故事。」 為鼓勵更多在地文創創作者,自2018年起,泉州市文旅局、泉州文旅集團連續舉辦6屆「潤物無聲」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挖掘優秀設計師與文旅產品;2019年起,泉州古城辦、泉州文旅集團進一步打造「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項目」,為本土青年創客搭建線下展銷平臺,開辦以原創文創為主題的「潤物市集」。 「泉州文創市場活力滿滿,各類產品創意迭出。從市場反響來看,與泉州22個世遺點及地標建築、特色美食相關,或融入紅磚古厝、花磚、滴水獸等建築元素,或體現蟳埔『簪花圍』、石敢當等本土文化的產品,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南戲、傳統手工藝等非遺文創產品也逐漸成為市場上的熱門。」泉州文旅集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麗娟說,「未來,泉州文創市場將不止於售賣文創產品,還將塑造城市品牌,通過產品傳播『海絲』文化與閩南文化。」 海南瓊海: 把綠樹椰林裝入海島手信 在海南省瓊海市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遊客孟慶薇特意趕來買文創。她在博物館的紀念品店,如願買到了心儀已久的椰雕冰箱貼。冰箱貼以椰殼為材質,上面精美地雕刻著海南黎族的「船型屋」。細看,冰箱貼上還有許多體現瓊島風情的細節。 「小小的椰雕冰箱貼,是海南旅行的紀念,也讓我對海南的非遺有了更多了解。以後每次走近冰箱,都會想起這趟僑鄉之行。」孟慶薇說。 海南椰雕是以椰殼、椰木和椰棕為原料的一種傳統雕刻藝術。早在唐代,就已有關於海南椰雕的記載。2008年,海南椰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海南省專門出臺支持椰雕保護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海南椰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傳統手工椰雕製作流程複雜,一件作品從原料到成型,需經過選料、造模、雕刻、通花等多道工序。手工藝人要通過包裹在外的椰棕判斷出椰殼的形狀、色澤、厚度和硬度,再依據椰殼本身的天然形態,雕刻最終的作品。過程非常考驗眼力、手力和想像力。 海南椰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柯秋楓介紹,椰雕雕刻包括平面浮雕、立體浮雕、通花浮雕、帶棕立體雕刻、貝殼鑲嵌雕刻等。成品可製作成裝飾畫、花瓶、擺件等藝術品,也能打造實用器具,是海南的手信好物。 柯秋楓用椰殼製作了紙巾盒、香託、耳墜等文創產品,他的作品還會融入海南的僑鄉建築等特色。近期,他正著手創作一款椰雕香薰,計劃在椰殼上鏤空雕刻海南五指山圖案。在他看來,文創要走進大家的日常生活,「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才能保持文創的生命力」。 近幾年,海南椰雕也走向了海外。2024年,中法文化旅遊年期間,海南在巴黎舉辦文旅推介活動。柯秋楓為這次活動創作了椰雕嵌貝作品《春來巴黎》。「我在椰殼上雕琢艾菲爾鐵塔、梧桐、鳶尾花,還把和平鴿形象融入作品,為法國朋友展示海南非遺之美。」 今年5月,柯秋楓參加了日本大阪世博會,這次,他帶了用椰子殼製作的中國象棋,吸引不少參會者關注。在大阪世博會,他還展出了海南椰雕首飾盒、椰雕與螺鈿工藝結合的海南黎族「三月三」主題擺件。 歷史上,許多懷揣夢想的海南人外出闖蕩,使瓊海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僑鄉。家鄉的綠樹椰林,一直是瓊籍鄉親難忘的家鄉回憶。如今,椰雕文創作為特色手信和擺件,受到不少遊客和華僑華人青睞。「希望椰雕繼續走出海南,更好地傳播瓊島文化。」柯秋楓說。 林子涵 周奕璇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11日 第 06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柚子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杏爱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魅影5.3直播 |
嗨球直播 |
夜魅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月神直播 | 黄播 |
香蕉直播 |
大鱼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凤凰网直播 |
伊人app | 午夜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黑白直播 |
青柠直播 |
夜魅直播 | 青柠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香蕉直播 | 花瓣直播 |
花椒直播 |
97播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成人性做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