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版畫藝術家劉峴的29件版畫原作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其中包括其創作於1938年的名作——木口木刻《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8月2日,當「凱歌穿越八十年」尋訪團來到劉峴之女王人殷家中,仔細品鑑這幅大小僅約9×10釐米的黑白版畫時,依然被方寸之間銘刻著的全民抗戰壯闊史詩所震撼。 劉峴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方寸之間銘刻全民抗爭 「『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是當時最重要的抗戰口號,也是父親創作的主題。」隨著王人殷的指引,這幅巴掌大的木刻作品中的紛繁細節一一呈現:畫面上方陰雲密布,侵略者的飛機在空中盤旋、轟炸,下方一排戰士英勇反抗、舉槍射擊;遠處敵艦正在駛來,而戰士們一手緊握鋼槍,一手高舉手榴彈,衝向來犯之敵。畫面左側,有人開山鑿路,有人鍛造殺敵利器,有人救死扶傷,有人慷慨激昂宣傳抗日……右下角的數字標註年份為「1938」,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奮起抗爭,所有行動都映襯著畫面中央的8個大字——「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時間回到1938年初春,位於河南的新四軍駐地迎來一位23歲的年輕藝術家,他就是從日本留學歸國投身抗戰的劉峴。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寇的侵略。國難當頭,劉峴立即中斷國外的學習進程,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1月,劉峴與妻子王卓君經河南地下黨介紹參加了新四軍。 「出國留學前,父親已發表過很多作品,彭雪楓將軍對他很熟悉,希望這位木刻家能夠到前線來宣傳抗日。」王人殷說。 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解放區積極開辦木刻展覽、創辦畫刊畫報、建立美術組織等。參軍後不久,劉峴便組織了拂曉劇團、拂曉木刻研究會等,教戰士們繪畫和木刻。隨身攜帶的幾塊黃楊木板,成了他「以刀代槍」的武器。這些巴掌大的木板,在物資奇缺的抗戰前線堪比黃金——木紋細膩緻密,可承載千鈞之力,截面堅硬如鐵,能承受最精微的刀鋒。 自此,油燈搖曳的深夜、敵機呼嘯的間隙,劉峴伏案運刀,木屑紛飛如雪。王人殷告訴記者,劉峴的《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等作品,深受部隊和老百姓的歡迎,起到了宣傳抗日、激勵軍民的作用。 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陳超看來,劉峴的版畫作品,旗幟鮮明地宣傳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表現全國人民「鞏固團結、抗戰到底」的時代主題。「《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史料價值,都堪稱中國現代版畫史冊中的經典。」 中國木刻始終擁有「戰鬥血統」 王人殷記憶中的父親,似乎總是深夜燈前一個勤於創作的背影。「父親總說,他的人生和藝術道路是魯迅先生指明的。」 原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新華日報》前編輯張望曾撰文介紹,魯迅先生早在1928年冬就組織了「花社」,第一次介紹西洋木刻作品。1931年魯迅在上海舉辦木刻講習會,開啟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這一運動被譽為「時代的戰鼓」和「革命的號角」,激發了全民奮戰的力量。 1932年轉學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美專」)後,劉峴與魯迅有了更多的交集。王人殷說,「魯迅對父親各方面的指導非常多。最初父親印出來的作品不夠清晰,魯迅先生對他進行了細微指點,包括該怎麼用墨、買什麼樣的宣紙等。」 不僅如此,魯迅還倡導青年版畫家們關注現實、關注人生、為大眾服務。1934年,劉峴在編輯出版《無名木刻集》時,魯迅先生親自手書序言,稱讚這些木刻「是新的青年的藝術,是好的大眾的藝術」。「這影響了父親的一生,在近6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始終都堅持木刻為大眾服務。」王人殷表示。 正如1938年艾青在《新華日報》發表《略論中國的木刻》一文中所言,中國的木刻,就沒有一刻離開過「戰鬥的血統」和「人民的呼吸」……中國的木刻,「今日已成為民族解放戰爭中的一種有力的武器了」。 在接受採訪時,北京魯迅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常楠認為,作品《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有著「傳單式的直白」,劉峴這種看似「去藝術化」的吶喊,恰是因為藝術家將自己融入了民眾和時代的洪流中。 「那邊是戰火與硝煙,這邊版畫家就開始創作。」陳超這樣還原劉峴們的創作場景。在他看來,戰爭年代,攝影器材和物資極其匱乏,相對而言版畫創作就靈活很多。有些藝術家在身上背幾塊小板,刻完了馬上交給報社印刷。因木刻版畫「能自由創作,頃刻能辦」,就成了魯迅先生所說的「當革命之時為用最廣」的戰鬥藝術。 版畫家既是戰士又是藝術家 在王人殷家中,一幅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的複製品尤為醒目。1939年劉峴抵達延安,創作了大量作品並組織展覽。毛澤東觀看他的作品後欣然寫道:「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歡看木刻。劉峴同志來邊區時間不久,已有了許多作品,希望繼續努力,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鬥。」 「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鬥」鼓舞和激勵了包括劉峴在內的廣大進步文藝工作者。1942年5月,劉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從此更加堅定了現實主義創作道路。 在南京藝術學院教師袁維忠家中,記者看到他收藏的大量抗戰時期的木刻作品。袁維忠介紹,版畫家群體在抗戰洪流中兵分兩路:古元、力群、華君武等奔赴延安,李樺等堅守國統區,分別創作了《減租會》《飲》《榜樣》和《烽煙集》等作品。 而在抗戰烽火中創刊的《新華日報》,充分發揮新興木刻版畫易讀易懂的圖像傳播功能,大量刊發反映國內抗戰和國際反法西斯鬥爭的木刻版畫。據統計,僅在1940年1月1日至31日期間,《新華日報》就用24個報眼刊登木刻版畫,後又創辦「木刻陣線」副刊,以視覺衝擊力強化全民抗戰信念。 「版畫隊伍中的每位成員既是戰士,同時又是藝術家。」陳超說,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不少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英勇犧牲在抗日戰場,用生命踐行了「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的誓言。 在生命的終點,劉峴因手臂病痛無法持刀,這讓他痛苦萬分。他對女兒王人殷說,「我愛藝術勝過生命。」而今,在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這幅《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上,方寸之間密布千餘刻痕——這些刀鋒記錄的不只是抗戰史詩,更是藝術家的生命刻度。那縱橫交錯的刻線,一如不平凡的抗戰歲月,至今仍在訴說一個民族救亡圖存的精神年輪。 尋訪結束時,00後大學生劉一竹在自己設計的海報上方畫上了翱翔的和平鴿。她感慨地說:「80多年過去,版畫上的刀鋒仍時刻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啟示,勇擔時代重任,讓青春之光照亮和平的未來。」 尋訪團根據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1938年)創製的海報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策 劃:田 梅 薛穎旦 馮海青 統 籌:塗 珂 顧星欣 文 字:徐 寧 攝 像:張 筠 曹凱琪 王詩宇 剪 輯:曹凱琪 美 編:朱 麗 檢 校:王 瑾 刊頭題詞:孫曉雲 海報指導:師 悅 海報設計:劉一竹 支持單位: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 南京藝術學院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出 品 編輯:曹凱琪 (來源:交匯點新聞)
近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古文化街啟幕。渤海之濱的天津衛,正以一場科技創新的「古今對話」驚豔世界。當上合峰會的鐘聲即將在這裡敲響,天津以科技為橋,讓絲路駝鈴與數字洪流和聲共鳴。渤海之波輕撫著歲月的琴弦,在這座見證中國工業文明萌芽的城市裡,科技之光正譜寫著一曲動人的「古今和鳴」。漫步天津街頭,飛鴿自行車清脆的鈴聲與「天河」超算無聲的運算交響成韻,海鷗手錶定格的舊時光與智能港口躍動的數據流相映成趣——這座將工業記憶融入創新血脈的城市,恰似揮毫潑墨的畫家,以新質生產力為彩、在高質量發展的宣紙上勾勒出「天工開物」的現代詩篇。天津的科技創新之路,是一部「從製造到智造」的轉型史詩。漫步天開高教科創園,科技成果轉化的「化學反應」令人振奮。這裡既有「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更有「從1到N」的產業應用場景,猶如現代版「天工開物」的實景演繹。園區內,智慧機器人精準完成顯微注射操作,新材料實驗室誕生出可自修復的「智能皮膚」……創新成果的背後,是天津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的戰略定力。天津,以「硬核科技」重塑城市基因,將「百億億次運算」的澎湃算力,轉化為破解生命科學、氣候預測等人類共同課題的「金鑰匙」。在天津港的無人作業區,世界級港口的「智慧蝶變」令人嘆為觀止。5G網絡下,無人集卡沿著最優路逕自如穿梭。這個年吞吐量超2000萬標準箱的超級港口,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能耗降低20%、作業效率提升15%,創造了令全球同行矚目的「天津港方案」。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套智能系統已成為基礎設施「軟聯通」的典範。在上合組織框架下,這種以科技創新推動互聯互通的實踐,正是對「和合共生」理念的最佳詮釋。天津超算中心的「最強大腦」,則展現了科技創新守護共同安全的中國擔當。在網絡安全威脅日益複雜的今天,「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構築起自主可控的數字屏障,其研發的加密算法已應用於多個上合成員國的關鍵領域。這種「技術向善」的力量,恰是應對新型安全挑戰的「免疫系統」。從防範網絡攻擊到預警氣候災害,從藥物研發模擬到太空飛行器軌道計算,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始終秉持「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懷。站在上合峰會的歷史節點,天津經驗啟示我們:真正的科技創新必須回答好三個命題——如何讓技術突破轉化為全球公共產品、何以在數字時代構建包容性發展框架、怎樣通過科技合作重塑國際關係底層邏輯。天津給出的答案是:以「硬核科技」築牢發展根基,以「制度創新」激活要素流動,以「和合理念」指引技術倫理。這種科技人文主義的實踐,正在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注入堅實的技術支撐。當「天河」超算的強大算力遇見中亞廣袤土地上的氣象數據,當天開高教科創園的創新機制碰撞歐亞大陸的科研智慧,科技合作的「上合範式」正在成型。這座城市用實踐證明:真正的科技創新從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夠創造增量價值的和合之道。從渤海灣到裏海沿岸,從海河之濱到帕米爾高原……以科技為紐帶的發展共同體正在形成。今天,天津這座「創新之城」正將科技的詩篇寫入人類文明的星河。在這裡,超算的速度與絲路的悠長相逢,算法的精確與「和而不同」的包容相融。這或許就是「何以中國」的最美答案——以科技創新的確定性應對全球變局的不確定性,以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生機激活共同發展的源頭活水。天津的探索,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閃亮的註腳。通過科技賦能、開放合作與包容發展,古老的東方智慧正為人類應對共同挑戰、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提供著充滿活力的中國方案。(鄧海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5691
71
2025-11-05 16:52
75914
92
2025-11-05 16:52
15326
76
2025-11-05 16:52
95143
46
2025-11-05 16:52
52176
18
2025-11-05 16:52
69814
93
2025-11-05 16:52
81364
39
2025-11-05 16:52
16943
25
2025-11-05 16:52
79685
62
2025-11-05 16:52
79426
39
2025-11-05 16:52
42385
41
2025-11-05 16:52
19678
48
2025-11-05 16:52
76895
48
2025-11-05 16:52
35146
47
2025-11-05 16:52
46239
61
2025-11-05 16:52
19768
78
2025-11-05 16:52
51489
28
2025-11-05 16:52
13564
48
2025-11-05 16:52
14278
96
2025-11-05 16:52
56394
29
2025-11-05 16:52
43612
36
2025-11-05 16:52
68914
34
2025-11-05 16:52
45763
42
2025-11-05 16:52
89165
67
2025-11-05 16:52
67281
81
2025-11-05 16:52
96541
41
2025-11-05 16:52
61348
19
2025-11-05 16:52
58169
24
2025-11-05 16:52
13697
59
2025-11-05 16:52
59421
65
2025-11-05 16:52
54978
35
2025-11-05 16:52
18596
58
2025-11-05 16:52
74139
27
2025-11-05 16:52
24763
75
2025-11-05 16:52
25389
32
2025-11-05 16:52
72941
24
2025-11-05 16:52
87419
53
2025-11-05 16:52
94723
81
2025-11-05 16:52
12856
69
2025-11-05 16:52
45681
32
2025-11-05 16:52
62537
81
2025-11-05 16:52
87691
34
2025-11-05 16:52
74312
26
2025-11-05 16:52
64219
84
2025-11-05 16:52
73196
72
2025-11-05 16:52
62341
85
2025-11-05 16:52
25619
37
2025-11-05 16:52
36498
47
2025-11-05 16:52
42856
61
2025-11-05 16:52
92731
31
2025-11-05 16:52
76592
58
2025-11-05 16:52
25813
92
2025-11-05 16:52
14579
73
2025-11-05 16:52
| 月神直播 | 么么直播 |
| 花儿直播 | |
| 9i安装下载 | 黑白直播 |
| 鲨鱼直播 | |
| 成人免费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sky直播 | |
| 樱花直播 | 花瓣直播 |
| 樱花直播 | |
| 心跳直播 | 蜜桃视频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
| 蝶恋直播 | 红杏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抖音成人版 |
| 蜜唇直播app | |
| 小k直播姬 | 魅影直播间 |
| 免费直播平台 | |
| 直播软件下载 | 魅影5.3直播 |
| 花间直播 | |
| 柠檬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 魅影直播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