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8月13日電 題:從寫字樓到智能棚 記一粒種薯裡的「新農人」蛻變 記者 張林虎 連日來,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吉生太鎮的「氣霧培」智能棚裡,一排排馬鈴薯苗鬱鬱蔥蔥,白色小花點綴綠葉間。王淑娟輕輕掀起苗床下的遮光簾,一串串色澤鮮亮的馬鈴薯原原種掛滿匍匐莖。這些「長在空氣中」的種薯,正是她和團隊用科技改寫傳統種植模式的見證。 從城市白領到種薯研發人,從質疑到堅守,王淑娟帶著一粒種子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寫下了屬於新農人的故事。 圖為王淑娟(右)檢查馬鈴薯組培苗。張蜀雁 攝 土疙瘩裡長出「科技果」 「您看,這就是『氣霧培法』種出的馬鈴薯原原種,一串能結80到100粒,比傳統基質培養多幾十倍。」王淑娟指著懸在鐵架上的種苗說。這些種苗沒有埋在土裡,而是固定在蒙著塑料膜的架子上,膜下根須垂落,浸潤在霧化噴淋的營養液中。 這樣的「懸空生長」並非噱頭。王淑娟介紹,他們先採用「莖尖剝離」的脫毒技術,從馬鈴薯芽尖最頂端的生長點誘導培養出脫毒組培苗,再將其置於「氣霧培」環境中。相比傳統基質培養,這種技術不僅讓每株產量從2粒躍升至80到100粒以上,還能杜絕土傳病害,大幅降低種薯成本,提升質量。 「最初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能』。」王淑娟說,馬鈴薯長在土裡才正常,讓它「喝營養液」長大,實在超乎想像。但正是這份「不可思議」,成了她鑽研的起點。 從2019年6月公司啟動「氣霧培法」研發,經過兩年技術攻關,於2021年開展規模生產試驗,他們走過不少彎路:2021年用了老齡苗,整體長勢糟糕;2022年一半老齡苗、一半適齡苗,效果天差地別;直到2023年全部用適齡苗,才終於看到喜人的長勢。如今,公司已是全國唯一擁有「氣霧法繁育脫毒馬鈴薯小種薯栽培方法」發明專利的種業公司。 圖為王淑娟(中)講解如何對原原種進行檢查。 張蜀雁攝 白領變身「種薯達人」 誰能想到,這位玩轉農業科技的「種薯達人」,曾是大城市裡的白領。今年38歲的王淑娟,2010年從南開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後,先後在呼和浩特、深圳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和優渥的生活。「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我當年努力讀書,就是想過不一樣的生活。」王淑娟說。 2016年,王淑娟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鄉四子王旗。恰逢內蒙古鑫雨種業有限公司成立,她成了這裡的一員,從生產、銷售到研發,一步步走進種薯的世界。 「剛入行時,我啥都不懂。」如今,身為公司總經理的王淑娟仍然記得,面對試驗田,她不會布置田間試驗,不會切種,連最基礎的農活都摸不著門道,是技術顧問姜潤田帶她入門。這位曾獲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獎項的資深專家,毫無保留地教她配營養液、看苗情、做試驗。「一開始買成品營養液,後來跟著姜老師學配製,看著組培苗一天一個樣,慢慢有了成就感。」 從排斥到相信,再到全身心投入,王淑娟的轉變藏在細節裡:她會對每一粒原原種「吹毛求疵」,檢查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採摘留梗長度、切口大小、有無外傷,確保每一粒都合格。 圖為王淑娟採摘原原種。張蜀雁 攝 小種子結出「致富穗」 在王淑娟看來,好種子不僅要優質,更要能帶著鄉親們富起來。如今,鑫雨公司已帶動四子王旗3300多戶農民、種植戶走上增收路。 「以前農民買種成本高,產量還不穩定,現在用我們的脫毒種薯,收成好了,收入也漲了。」王淑娟的語氣裡滿是自豪。 從初入行的懵懂到如今的從容,王淑娟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蛻變」,而她的目標不止於此。「未來要育良種與護生態同步推進,保障糧食安全。我想為『中國薯都』的馬鈴薯產業、為家鄉的高質量發展,多盡一份力。」王淑娟說。(完)
三明8月9日電 (陳啟芳 熊明歡)近日,在福建省泰寧縣朱口鎮洋發村的80餘畝農田裡,收割機的轟鳴聲、起壟機的突突聲、插秧機的噠噠聲相互交織,宛如一場現代農業的「交響樂」。 圖為收割機在農田行駛。熊明歡攝 「這片田的附近有條10餘米寬的河,以前運送農資、稻穀得肩挑手提蹚過去,很不方便。」農機手葉世松一邊熟練地駕駛著被他稱作「鐵牛」的收割機,一邊回憶說,10多年前的那場特大洪災,把這裡變成一片水毀田,於是就徹底成了拋荒田。 「當時如果有這個,也就不會拋荒啦。」「鐵牛」在葉世松的操作下,已「順從」地蹚過小河,駛上田野,所過之處,金黃中略帶綠色的制種稻穀不斷被「吸」入「牛肚」,空氣中稻香瀰漫。 圖為葉長龍與「助手」在操作無人機。熊明歡攝 葉世松是洋發村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掌門人」,被鄉親們稱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2009年,他試著流轉土地,種植面積由原來的兩三畝口糧田,擴大到了400餘畝。後來,他陸續買了拖拉機、手扶插秧機、起壟機等多種農機。 「抱團取暖,將規模做大,才能提升效益。」2016年12月,他與村民一起,或以農田入股,或以農機入股,成立了合作社,流轉經營土地870餘畝。 葉世松的兒子葉長龍也在他的引導下,於2019年返鄉加入合作社,開始學習操縱無人機,如今已考取多本農機證。 「農忙時無人機一天可以施肥200畝。」葉長龍說,合作社的智能化農機更新換代很快,這得益於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和報廢更新補貼政策。 隨著經營範圍的拓展,葉世松的合作社年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超2萬畝,其中無人機植保作業1萬畝以上,年水稻(制種)烘乾800噸。合作社年收入200餘萬元,帶動30餘農戶共同致富。(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3195
92
2025-11-28 10:47
37812
48
2025-11-28 10:47
21934
56
2025-11-28 10:47
85726
89
2025-11-28 10:47
38216
47
2025-11-28 10:47
26597
59
2025-11-28 10:47
86972
15
2025-11-28 10:47
32964
62
2025-11-28 10:47
37521
64
2025-11-28 10:47
48523
84
2025-11-28 10:47
28437
79
2025-11-28 10:47
92831
35
2025-11-28 10:47
59672
69
2025-11-28 10:47
82675
32
2025-11-28 10:47
46128
13
2025-11-28 10:47
57298
48
2025-11-28 10:47
47891
53
2025-11-28 10:47
43786
91
2025-11-28 10:47
97253
51
2025-11-28 10:47
54216
71
2025-11-28 10:47
97186
27
2025-11-28 10:47
75264
85
2025-11-28 10:47
27638
38
2025-11-28 10:47
47568
96
2025-11-28 10:47
35618
81
2025-11-28 10:47
17965
76
2025-11-28 10:47
73426
54
2025-11-28 10:47
24785
17
2025-11-28 10:47
26459
13
2025-11-28 10:47
68124
29
2025-11-28 10:47
59416
45
2025-11-28 10:47
38725
26
2025-11-28 10:47
59348
53
2025-11-28 10:47
69123
69
2025-11-28 10:47
14579
41
2025-11-28 10:47
93684
91
2025-11-28 10:47
92473
39
2025-11-28 10:47
37561
26
2025-11-28 10:47
18462
13
2025-11-28 10:47
91673
83
2025-11-28 10:47
14823
19
2025-11-28 10:47
18237
52
2025-11-28 10:47
97483
78
2025-11-28 10:47
18472
46
2025-11-28 10:47
96521
18
2025-11-28 10:47
75263
19
2025-11-28 10:47
94167
78
2025-11-28 10:47
43672
15
2025-11-28 10:47
71239
43
2025-11-28 10:47
68975
56
2025-11-28 10:47
75481
85
2025-11-28 10:47
32769
15
2025-11-28 10:47
| 青草直播 | 魅影视频 |
| 蜜桃直播 | |
| 金桔直播 | 桃鹿直播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
| 夜月视频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 花间直播 | |
| 花间直播 | 桃鹿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四季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柠檬直播 |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魅影直播间 | |
| 绿茵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贵妃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魅影视频 | |
| 零点直播 | 红杏直播 |
| 富贵直播 | |
| 花椒直播 | 魅影直播 |
| 花蝴蝶app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