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8月11日電 題:內蒙古二連浩特的風,照亮京津冀千家萬戶 記者李愛平 「一年刮兩次,一次刮半年。」以多風著稱的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正在借風發電。目前,內蒙古一家大型國企已將綠電,源源不斷地送入華北電網,而這些綠電也正在一點點地點亮京津冀的璀璨夜空以及千家萬戶。 圖為內蒙古二連浩特市運行的風電項目。記者 李愛平 攝 「企業採用東方風電自主研發的10兆瓦半直驅風電機組,風輪直徑232米,鋼塔高度125米,是國內目前最大單機容量陸上風電機組,風機每轉一圈可發綠電10度以上。」內蒙古能源集團新能源公司錫林郭勒中心安全生產科技部部長王強,指著遠處250臺超百米高的白色風機運轉的情景,激動地說:「二連浩特市的風,終於派上了用場。」 王強近日接受「『綠鏡頭·發現中國』中央媒體走基層看氣象」主題採訪報導組採訪時介紹,他所站立的地方位於二連浩特市市區東南側約15公裡處,2024年,在當地官方的支持下,這裡正式開啟了風電項目。 「目前企業風電項目所生產的綠電,已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送往京津冀,這些綠電正在照亮這三地的千家萬戶。」王強說。 「該區域風向穩定、連續性強,風能利用率高,具備建設風電場的條件。」二連浩特市氣象局局長王曉波告訴記者,該風電項目動工前夕,當地官方以及企業曾與氣象部門一起做了可行性調研報告。 「根據歷史氣象數據,在二連浩特市,全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適宜發電。然而,一陣狂風或一次靜穩天氣,其帶來的發電能效波動,如若準備不及,都可能波及電網安全。」內蒙古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正研級高工徐麗娜表示,在助力該風電項目上,氣象部門亦通過氣象智慧預知「先機」。 「我們把雷射雷達裝進風機,把數值模式搬進超級計算機,再讓人工智慧做『最後一公裡』的訂正。」徐麗娜表示,這一自主研發數值模式目前已在二連浩特市的風電項目試點應用,此舉也打破了風力發電氣象高解析度數值模式的「進口壟斷」,探索出了國產替代方案。 徐麗娜表示,下一步,將依託創新聯合體,圍繞新能源服務,持續推動數值模式、雷射雷達、人工智慧三大技術迭代升級,力爭到2026年,發電功率預測準確率再提升3至5個百分點,為內蒙古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高地提供堅實的氣象科技支撐。 「在內蒙古,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內蒙古經濟學家蓋志毅表示,隨著氣象與新能源的雙向奔赴,內蒙古正在把「沙漠、戈壁、荒漠」變成「綠色能源基地」,這也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增添重要一筆。(完)
重慶8月9日電 題:大足石雕傳承人劉能風:坐得住「冷板凳」 雕刻時代風貌 記者 鍾旖 「要把『大足石雕』這條路走透,雖然還有很多挑戰,但它的前景是越來越寬廣的。」8月的重慶酷熱難耐,68歲的大足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能風並未休息,而是一頭扎進工作室內,在琢磨技藝、構思新作的同時,為即將到來的文化交流活動準備展品。 大足石雕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其製作歷史可追溯至初唐。作為頗具巴渝特色的純手工雕刻工藝美術品,大足石雕主要以重慶本土出產的砂石、青石,以及貴州、四川等地出產的紫袍玉、漢白玉為材質,雕刻內容以佛像、觀音、羅漢為主。 2021年,大足石雕成為中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錘、鏨相伴40餘載,劉能風於2025年3月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8月7日,劉能風(右)指導徒弟創作。 記者 何蓬磊 攝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重視技能人才、倡導工匠精神。」回首從藝路,劉能風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1980年以前,他還是一個靠殺豬賣肉謀生的農家子弟。隨著改革開放,大足石刻成為蜚聲中外的景點,大足不少手藝人取材本地石料雕刻一些簡單的紀念品出售。可觀的收入讓劉能風躍躍欲試。「我家就住在大足石刻旁邊。每一龕石刻的位置、每一尊造像的特徵,都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為快速掌握石雕技藝,劉能風四處拜師,甚至住進潮溼的巖洞,對著石刻造像模仿。1985年,劉能風被推薦至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系統學習。7年時間裡,劉能風幾乎天天泡在廠房苦練,手藝日漸精湛,形成了觀音像作品「肥不顯肉,瘦不顯骨」、面部圓潤細嫩「有彈性」的獨特風格。 1991年,劉能風受邀回鄉創辦重慶市大足區石刻藝術品有限公司,開啟面向市場的技能傳承之路。「要想學好一門手藝,除了熱愛,還要靜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劉能風介紹,30多年來,他手把手地傳徒授藝,已有300多名親傳弟子。在「傳幫帶」發展模式下,徒弟又帶動成千上萬的人從事石雕工作。如今,「大足雕客」的身影遍布海內外。 8月7日,劉能風雕刻大足石刻經典《牧牛圖》。 記者 何蓬磊 攝 「有政策的扶持,加上人才輩出,未來五六十年都不愁傳承問題。」劉能風表示,為讓老一輩「留得住」、新一代「願意來」,在政府的努力下,大足石雕從業人員已被納入國家工程師職稱序列。重慶市有關部門還幫助他成立了「技能專家工作室」、在職教中心專門設置「大師班」,按「現代學徒制」模式教學,為大足石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解決了傳承問題,劉能風將更多精力轉向精品創作。一組歷時3年雕琢的《牧牛圖》是他的最新代表作。「它的靈感源於大足石刻裡的經典造像,以十比一的比例雕刻。」劉能風介紹,為捕捉牛的真實神韻,他特意在工作室裡養了一頭水牛,邊觀察邊雕刻,力求作品惟妙惟肖。 劉能風也未懈怠學習。近年來,他與徒弟帶著新研發的石雕文創奔赴各大展會,關注行業動態、觀摩他人所長,「今年6月,我有18天在外考察,還帶著作品去新加坡參展」。 「石雕作品可以記錄時代和歷史,猶如我們生命的延續。」劉能風說,以古人留下的大足石刻為榜樣,他夢想創作出當代版的大足石刻,用雕刻記錄時代風貌,為後人留下更豐富的文化遺產。(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8142
46
2025-11-10 20:55
48536
17
2025-11-10 20:55
12973
39
2025-11-10 20:55
81567
92
2025-11-10 20:55
41396
58
2025-11-10 20:55
71638
74
2025-11-10 20:55
61987
86
2025-11-10 20:55
74326
36
2025-11-10 20:55
93861
12
2025-11-10 20:55
78354
95
2025-11-10 20:55
43569
37
2025-11-10 20:55
16298
61
2025-11-10 20:55
48637
78
2025-11-10 20:55
42569
61
2025-11-10 20:55
91735
51
2025-11-10 20:55
27936
74
2025-11-10 20:55
23879
36
2025-11-10 20:55
72193
84
2025-11-10 20:55
52679
45
2025-11-10 20:55
72641
71
2025-11-10 20:55
62389
54
2025-11-10 20:55
31472
14
2025-11-10 20:55
96157
92
2025-11-10 20:55
65281
62
2025-11-10 20:55
17586
97
2025-11-10 20:55
78961
24
2025-11-10 20:55
49716
39
2025-11-10 20:55
75983
62
2025-11-10 20:55
12637
41
2025-11-10 20:55
98317
23
2025-11-10 20:55
27936
97
2025-11-10 20:55
63154
83
2025-11-10 20:55
56874
42
2025-11-10 20:55
29657
73
2025-11-10 20:55
76843
24
2025-11-10 20:55
54682
37
2025-11-10 20:55
91426
14
2025-11-10 20:55
34289
73
2025-11-10 20:55
71935
98
2025-11-10 20:55
65432
24
2025-11-10 20:55
46172
69
2025-11-10 20:55
68715
29
2025-11-10 20:55
63927
76
2025-11-10 20:55
58413
78
2025-11-10 20:55
74689
29
2025-11-10 20:55
51346
28
2025-11-10 20:55
13742
59
2025-11-10 20:55
78521
45
2025-11-10 20:55
15827
96
2025-11-10 20:55
58912
42
2025-11-10 20:55
75138
64
2025-11-10 20:55
| 黄瓜直播 | 奇秀直播 |
| 咪咕直播 | |
| 小白兔直播 | 祼女直播app |
| 花蝴蝶app直播 | |
| 桃鹿直播 | 花儿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蜜桃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夜魅直播 | |
| 河豚直播 | 暖暖直播 |
| 荔枝直播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百丽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柠檬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 金莲直播 | |
| 奇秀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 伊人app | |
| 五楼直播 | 快猫 |
| 柚子直播 | |
| 金莲直播 | 小蝌蚪app |
| 色花堂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