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武漢, 長江在咆哮, 戰火在蔓延。 一群文人以筆墨為槍, 在這座城市凝聚起抗戰的精神力量, 築起了一道特殊的「抗戰長城」。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禮堂召開。(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鄭子顏 攝 視頻:探訪武漢抗戰文化地標:筆墨為鋒,舊址藏山河來源:中國新聞網 為什麼是武漢? 盧溝橋事變後, 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從華北到華中、華南, 戰火所及之處, 皆是苦難與瘡痍。 隨著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 諸多政府機關遷入, 武漢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中心。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 鄭子顏 攝 加之大革命時期紅色之都的歷史底蘊, 武漢成為文化界人士嚮往的「精神前線」。 「到武漢去」, 成為當時愛國人士, 尤其是文化界人士中 最具感召力的流行語。 美國記者斯諾在武漢與郭沫若、鬱達夫會面時合影。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張芹 攝 一場特殊的「遷徙」隨之展開: 老舍告別濟南的書桌, 郭沫若輾轉歸國, 茅盾、巴金等大批文人也朝武漢匯聚。 位於武漢中山大道上的永康裡街頭博物館。 鄭子顏 攝 老舍在自傳中回憶道: 「文人們仿佛忽然集合到武漢。 我天天都可以遇到新的文友。」 至1937年底, 各地先後轉移到武漢的各種文化團體 多達一兩百個, 各類文化人數量以千計, 武漢已然成為當時全國新的文化中心。 以筆為武器,聯合起來! 在武漢市中山大道上, 藏著一棟西式古典建築, 這裡便是中華全國文藝界 抗敵協會舊址所在地。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 鄭子顏 攝 1938年,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以下簡稱「文協」) 在此誕生, 築起了文藝界最廣泛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證章。 萬學工 供圖 「面對日軍暴行, 匯聚武漢的文人們 愈發意識到『分散的吶喊難以穿透硝煙』。」 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江漢大學武漢抗戰研究中心主任 鄧正兵教授介紹, 戲劇家陽翰笙最先提出了 成立「文協」的想法, 這一想法 也得到周恩來、馮玉祥等人士的 大力支持。 經過3個多月的籌備, 1938年3月27日, 「文協」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禮堂召開。 主席臺前懸掛著兩行標語: 「拿筆桿代槍桿,爭取民族之獨立; 寓文略於戰略,發揚人道的光輝。」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禮堂召開。 武漢博物館供圖 周恩來親臨會場, 發表演說稱: 「這種偉大的團結,不僅僅是在最近, 即在中國歷史上,在全世界上, 如此團結,也是少有的!」 當日,警報與轟炸聲不時傳來。 大會選舉老舍、郭沫若、茅盾、田漢、 巴金、沈從文、曹禺、朱自清等 45人為理事, 周恩來、蔡元培、宋慶齡、 于右任等為名譽理事, 推選老舍為總務部主任, 主持文協日常工作。 從此, 原本各自為戰的文人, 有了統一的「精神司令部」。 《新華日報》上刊登的《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社論。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鄭子顏 攝 鄧正兵稱,「文協」的成立, 令當時全國的文藝家們捐棄前嫌, 實現了不分黨派、不分流派、 不分地域前所未有的大團結, 其廣泛性、包容性、融合性、 民族性、大眾性前所未有。 吶喊震山河,文心照汗青 「文協」成立時, 便提出「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 作家們踴躍走出書齋,深入鄉間前線, 湧現了一批如《第七連》《戰地書簡》 《北方的原野》《臺兒莊戰場散記》 等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 郭沫若在武漢開展抗戰宣傳。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張芹 攝 「他們一方面將前線戰士的英勇事跡 以及侵略者的暴行報告給全國人民, 另一方面也將抗戰文化 帶到廣袤的敵後與疆場。」 鄧正兵稱, 這些活躍在鄉間和前線的「筆部隊」, 開創了抗戰文藝的新局面。 為服務前線將士及廣大民眾, 「文協」開展了創作通俗文藝作品的運動。 市民在武漢博物館參觀。 鄭子顏 攝 在武漢, 老舍主持召開了「通俗文藝座談會」, 並創作相聲、大鼓詞、河南墜子等 通俗作品, 以激勵士兵和民眾的抗戰熱情。 田漢一有機會, 便深入各劇種藝人之中, 創作、改編了 《新雁門關》《新兒女英雄傳》 《江漢漁歌》《嶽飛》等戲曲劇本。 艾青寫下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向太陽》等經典詩篇, 完成了從「吹蘆笛的詩人」 到 「時代的吹號者」 的轉變。 蕭紅開啟了《呼蘭河傳》創作 …… 周恩來、郭沫若與部分三廳工作人員在武漢珞珈山合影。 武漢博物館供圖 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 與該部三廳廳長郭沫若一起, 倡導並推動大批「文協」會員 投入到宣傳救亡活動中。 武漢博物館展出的「文協」會刊《抗戰文藝》。 張芹 攝 「文協」在武漢及全國各地主編的《抗戰文藝》《七月》等文藝刊物。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張芹 攝 「文協」會刊《抗戰文藝》, 從1938年5月4日創刊到1946年5月4日停刊, 是唯一從全面抗戰初期 持續出版到抗戰勝利的 全國性大型文藝刊物。 成為傳遞抗戰信念的重要載體, 也在推動抗日文藝活動、 繁榮創作、培養青年作家 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薪火傳千古,旌旗永不滅 武漢會戰後,日軍步步逼近武漢。 1938年7月底8月初, 「文協」總會遷至重慶。 作為抗戰時期存續時間最長、 影響最廣的文藝團體, 「文協」先後在廣州、成都、 昆明、桂林、香港等地成立分會, 組織遍布全國各地。 武漢博物館《為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展。 鄭子顏 攝 同時,「文協」還積極與世界各國 革命文學界取得聯繫, 努力將中國人民誓死不屈的決心 和勇氣傳遞給全世界。 正如老舍所言, 「分散開來, 他們也許只能放出飛蚊的微音; 聯合起來, 他們定能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 大家『能』湊在一起吶喊, 就是偉大!」 永康裡街頭博物館裡記載了老舍與「文協」的故事。 鄭子顏 攝 從「文協」舊址左轉步行幾十米, 便是永康裡, 這裡曾是老舍等「文協」總務部人員 辦公地和住所, 如今這裡已成為街頭博物館。 位於武漢市江岸區鹹安坊內的蕭紅雕塑。 張芹 攝 蕭紅短暫停留過的「小金龍巷21號」, 雖已難覓蹤影, 但鹹安坊裡端坐的雕像, 仍在以凝視的姿態, 守護著那段與文字共生的歲月。 位於武漢市中北路上的田漢雕塑。 鄭子顏 攝 位於武漢大學的郭沫若舊居。 鄭子顏 攝 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 文人齊聚武漢的身影, 是一個時代的文化印記, 更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 眾志成城的生動寫照 —— 文字不能直接擊落敵機, 卻能喚醒沉睡的靈魂, 凝聚起戰勝一切的力量。 這力量, 穿越八十餘載, 至今仍在迴響。 市民在武漢博物館觀展。 鄭子顏 攝 作者:張芹 武一力 來源:微信公眾號
1如果把鄉村振興寫成一部爽文,浦東新南村大概是那種開局「天賦平平」的主角。它沒有青山碧水的天然美景,卻也勉強有一片規模龐大的千畝桃林;沒有成片古色古香的風貌,但新場古鎮就在旁邊默默「壓陣」。放在鄉村旅遊的榜單上,這樣不上不下的配置,幾乎註定是個容易被忽略的「背景板」。可偏偏這個村不按常理出牌。它像故事裡的配角,一點點攢技能,最後走到舞臺中央。近些年,通過「鄉創+」的思路,新南村引進了文創和科創資源,建起了鄉村咖啡館、創意工作室,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2021年,它拿下上海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範村的牌子;2022年,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023年,又成了上海首批森林鄉村。然而,榮譽之外的現實是——新南村的「地利」並不算優越。它位於浦東新區新場鎮西南角,東接王橋村,西鄰航頭鎮海橋村,南連奉賢的華星村與周家村,北至大治河,距鎮政府3公裡左右。村子定位一直是「古鎮水鄉」,依託的核心資源是「新鳳蜜露」水蜜桃。可桃花再美,也只有短短花期;桃子再甜,也只能在盛夏賺一陣熱鬧。淡季時,村民們依舊以傳統農業為主,有人在自家宅基地上開農家樂,炒幾盤家常菜、賣點自種蔬果,招待偶然路過的遊客。但因為缺乏持續吸引力,這些小店往往「開得快,關得也快」,熱鬧只是曇花一現。直到去年,一次看似偶然的嘗試,讓這個村的名字真正被更多人記住——沒有美景,就從鍋裡找亮點;沒有穩定遊客,就先鎖定一批願意為健康體驗買單的人,發展成回頭客。於是,一間由閒置農舍改成的「生活中醫食養廚房」,成了新南村的新「爆點」。2夏日晌午,陽光傾瀉在新南村裡一幢白牆紅頂的小屋上,院子裡飄出隱隱的草本香氣。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一股混合著沙參、麥冬和羊肉的香氣撲面而來,溫潤中帶著一絲清苦。幾張木桌並肩擺開,廚房裡傳來輕輕的切菜聲。灶臺上的土灶還留著餘溫,手掌貼近能感受到溫熱的氣息。這是阿桂與合伙人共同經營的「知許工作室」,而他們自己則更喜歡叫它——「生活中醫食養廚房」。 阿桂在烹飪阿桂對土灶有著特殊的情結。「你看這個小小的灶頭,它能看到五行。」他指著廚房裡的土灶說,「磚頭壘起來是土,木頭燒火是木生火,上面放鐵鍋屬金,鍋裡加水煮飯——金木水火土都齊了。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土灶菜飯比電飯煲香、更有鍋氣的原因。」 工作室內的土灶起初,阿桂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做中醫食養的實驗廚房,把自己的理念變成可以品嘗的菜餚。幾年前,他經營店鋪時結識了一位老中醫,被「生活中醫」的理念打動——「吃飯不僅是果腹,更是調和陰陽、平衡氣血的過程」。於是,他想用季節裡的食材和本草,讓更多都市人在餐桌上體驗養生的滋味。從去年開始運營至今,阿桂的菜單沒有固定式樣,全靠節氣「指揮」。春天有涼拌蒲公英百合潤肺安神,夏天有荷葉冬瓜炒蝦仁消暑祛溼,秋天有雪梨川貝湯潤燥生津,冬天則端上桂圓紅棗粥溫補氣血。而最近是立秋時節,中醫裡講究潤肺養陰。「像這個南瓜百合,」阿桂端起剛出鍋的菜解釋道,「百合潤肺,南瓜是當季食材,我還加了茯苓粉。為什麼?上海的夏天溼熱重,茯苓能祛溼。看著簡單,其實每道菜都是一個完整的調理方子。」最初,客人並不多,大多是朋友介紹而來。但慢慢地,這家小廚房靠著獨特的味道和體驗,吸引了來自上海市區的客人。有人驅車一個多小時,只為嘗一口剛出鍋的「四神雞湯」;有人特地帶著父母來體驗一次二十四節氣藥膳。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吃完一次後,會主動在微信上預約下次的節氣菜單——回頭客多了,村裡的旅遊模式也悄悄發生了變化。這個模式的關鍵在於,它鎖定了一個小而精準的消費群體——對健康體驗有需求、且願意為之買單的人。這類人群雖然基數不大,卻有極高的復購率,形成了穩定的「流量池」。3中醫食養廚房的走紅,只是新南村振興故事的開端。更重要的是,這個看似偶然的「點」,很快帶動了周邊的「面」,開始系統性地改變著整個村莊的發展邏輯。2024年8月,工作室開始與上海市志願服務公益基金會生活中醫專項基金合作,此舉將一次體驗的費用壓到了較低的價格,涵蓋食宿與課程,小規模、精細化的服務保證了口碑。有了底氣和客流量的積累後,工作室升級了運營模式,從單純的藥膳體驗擴展到「身心康養營」——圍繞「生活中醫」的五大維度:吃、睡、動、情、境,設計了完整的康養體驗。每個節氣開營一次,為期兩天一夜。來吃藥膳的客人,飯後會順路在村裡走一走,買點當季水蜜桃、蔬菜或土雞蛋;年輕遊客則會去附近的鄉村咖啡館坐坐,喝杯手衝咖啡、看看展;親子家庭會帶孩子體驗農事活動、做手工點心。這些環節並非刻意安排,而是被阿桂廚房的客流自然「溢」出來。這樣來的流量,不是一陣風,而是能落在村裡的「長尾收益」:閒置農舍改成民宿,房東多了租金;村民供應食材,多了穩定收入;阿姨們受聘幫廚、清潔、接送,有了額外的收入;應季的水果也有了消費的群體,成了遊客臨走時的伴手禮。 本地產的應季水果更重要的是村民參與度的提升。「我們需要阿姨來幫廚、保潔,需要村民供應新鮮食材,需要司機接送客人,」阿桂說,「村裡原來開一家倒一家的農家樂,就是因為沒主題、沒特色、沒人來。現在我們有了穩定客流,就能帶動更多人。」阿桂和夥伴們很快意識到,這是一種可以複製和放大的模式——以一個具有特色和差異化的「點」吸引人,再通過路徑設計,讓遊客在村子裡形成多次消費。於是,他們圍繞「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題,著手構建一個迷你的鄉村振興矩陣:阿桂的食養廚房是流量入口,配套的民宿提供住宿,村民的農產品成為伴手禮,其他創業者的咖啡館、手工坊提供延伸體驗。這種"小而美"的精準定位,讓每個環節都能分享到產業紅利。「鄉村振興不是把基礎設施建好就完了」,阿桂對此看得很透徹:「馬路修得再好,房子蓋得再漂亮,留不住人、帶不來消費,村民還是富不起來。關鍵是要有能吸引人反覆來的內容。」【記者手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875
39
2025-11-01 11:51
14765
32
2025-11-01 11:51
76825
64
2025-11-01 11:51
87396
86
2025-11-01 11:51
25496
78
2025-11-01 11:51
96742
73
2025-11-01 11:51
73412
73
2025-11-01 11:51
56914
64
2025-11-01 11:51
16983
81
2025-11-01 11:51
49587
35
2025-11-01 11:51
46589
81
2025-11-01 11:51
29476
98
2025-11-01 11:51
61379
15
2025-11-01 11:51
59816
16
2025-11-01 11:51
14638
59
2025-11-01 11:51
83591
43
2025-11-01 11:51
78641
84
2025-11-01 11:51
96274
63
2025-11-01 11:51
42519
63
2025-11-01 11:51
54672
49
2025-11-01 11:51
18674
71
2025-11-01 11:51
68327
29
2025-11-01 11:51
32974
91
2025-11-01 11:51
42781
76
2025-11-01 11:51
62894
12
2025-11-01 11:51
36459
37
2025-11-01 11:51
39461
39
2025-11-01 11:51
62814
47
2025-11-01 11:51
97485
35
2025-11-01 11:51
34219
53
2025-11-01 11:51
39615
96
2025-11-01 11:51
65379
27
2025-11-01 11:51
51427
83
2025-11-01 11:51
96238
29
2025-11-01 11:51
76354
26
2025-11-01 11:51
35819
51
2025-11-01 11:51
61842
29
2025-11-01 11:51
71945
76
2025-11-01 11:51
91647
56
2025-11-01 11:51
23416
36
2025-11-01 11:51
17834
46
2025-11-01 11:51
32764
21
2025-11-01 11:51
85613
53
2025-11-01 11:51
82547
28
2025-11-01 11:51
93182
27
2025-11-01 11:51
34726
62
2025-11-01 11:51
91267
14
2025-11-01 11:51
43917
79
2025-11-01 11:51
74532
57
2025-11-01 11:51
41986
32
2025-11-01 11:51
86417
34
2025-11-01 11:51
74629
29
2025-11-01 11:51
95431
41
2025-11-01 11:51
| 糖果直播 | 雪梨直播 |
| 红杏直播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花瓣直播 |
| 凤蝶直播 | |
| 祼女直播app | 四季直播 |
| 凤凰网直播 | |
| 小妲己直播 | 雨燕直播 |
| 黄瓜直播 | |
| 黄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 青稞直播 | |
| 魅影看b站直播 | 魅影直播 |
| 雪梨直播 | |
| 黑白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 魅影5.3直播 | |
| 暖暖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 四季直播 |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浪花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趣播 | 快猫 |
| 杏爱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