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氣候及能源智庫機構恩伯(Ember)經理薩姆·巴特勒-斯洛斯和策略師金斯米爾·邦德8月5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在促進本國能源轉型的同時,為全球新能源發展作出貢獻。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金鼎中國能源轉型優勢顯著文章指出,近年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正在逐漸被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等新能源取代。在此基礎上,作為製造強國的中國成為新能源經濟的主要推動者,在新能源製造、創新、應用和出口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首先,製造業是中國能源轉型的最顯著動力。2024年,全球五分之四的太陽能組件和電池、超過三分之二的電動汽車產自中國。與此同時,中國對這些新能源產品所需關鍵礦產資源的平均貢獻率達到七成。其次,創新也是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動力。中國既是能源轉型研究中心,也是新能源生產中心。如今,中國清潔能源技術專利申請的全球佔比已經從2000年的約5%上升至75%以上,中國企業在能源領域的研發支出已接近歐盟與美國的總和。這些研發已經轉化為真正的科技成果。例如,中國生產出能量密度更高、充電速度更快、投入更少、成本更低的電池,可以為卡車、輪船和短途航班提供電力支持。再者,清潔能源的快速部署是中國能源轉型的第三大動力。相較於中國的清潔能源部署規模和增長速度,西方的行動顯得尤為遲緩。例如,僅山東省的光伏裝機容量就超過了義大利與西班牙的總和,廣東省電動汽車數量超過了德國。中國為全球新能源發展作出貢獻文章進一步表示,以太陽能蓄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和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業的出口正在蓬勃發展。恩伯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規模約為242吉瓦,其中一半銷往新興市場。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勢頭令人印象深刻。過去十年,中國已經從汽車淨進口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24年,新興經濟體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市場。中國對新興經濟體的電動汽車出口額從2020年的約4.7億美元升至2024年的165億美元。得益於中國的能源技術出口,新興經濟體能夠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事實上,五分之一新興經濟體的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發達經濟體,同時約五分之一新興經濟體的電氣化率高於發達經濟體。從巴西到摩洛哥,從埃及到越南,世界多國正在利用新能源促進經濟增長。憑藉專業知識和融資能力,中國正在全球範圍內構建本土化能源技術供應鏈。過去五年,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企業已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巴西等新興市場投入巨資建設生產設施。一言以蔽之,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電氣化、製造和發明、國內應用和全球出口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一個多世紀以前,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汽車,打開了平價汽車和「石油時代」的大門。在此背景下,大規模裝配生產線成為工業生產中的常態,公路和郊區變成新地標,「美式和平」不斷引發地緣政治博弈。福特和美國與其說是在製造汽車,不如說是開啟了一個以美國為主角的時代。如今,歷史重新拉開帷幕,這一次的主角是中國。(英文原文刊發於《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 朱萍)【責任編輯:嚴玉潔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這樣的判斷,可以從經濟運行的細微之處找到依據:走進一家賣場,從一塊智能手錶看消費新變化;走進一座工廠,從一臺工業機器人看製造業轉型升級;走進一家外貿企業,看跨境電商如何拓渠道穩訂單……管中窺豹,見微知著,今起,本版推出「年中經濟微觀察」系列報導,透過鮮活個案觀察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動力與活力。 ——編 者 「這款手錶的特色功能是血壓異常時自動預警。」 「顧客詢問手錶一鍵微體檢功能的操作步驟時,要這樣回答……」 「這款手錶國補後能省448元,要和顧客說清楚。」 上午9時,在湖南長沙萬象城華為智能生活館,晨會上,店內銷售吳倩正與其他店員模擬消費者選購時的場景,反覆確認幾款智能手錶的運動、健康監測功能。 「向顧客解釋好健康功能和補貼政策是考核的重點。」吳倩翻開培訓手冊,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健康監測功能介紹」「運動功能展示」「補貼申請流程」「常見問題解答」…… 晨會剛結束,吳倩接到區域經理的電話,「有幾款手錶的庫存不多了,特別是有血壓監測功能的表款,不夠賣,得再備點貨。」對著進貨單、庫存情況,吳倩在系統裡提交備貨申請,備註寫道:「需求增加,七成顧客諮詢血壓監測功能。」 備貨忙,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激發出的健康消費升級趨勢緊密相關。 「我這款運動手環用了幾年了,想換款新的,希望續航時間長點,功能多點。」 一對中年夫婦來到店裡,丈夫王宇程拿起手環、手錶,逐一試戴;他的妻子比對不同顏色的錶帶,看哪一款與自己的穿衣風格更搭。 「你有時候睡不好,這個睡眠監測功能看起來挺適合。」「咱們運動的時候戴上這塊表,運動了多久、消耗的熱量也能記下來。」夫妻倆一邊說,一邊體驗著手錶上的功能。 「這款表的健康和運動功能挺好,國補後多少錢?」王宇程問。 「白色素皮錶帶款原價1688元,您的手環折舊大概能抵200元,店補有400元,國補再打八五折,最後是924.8元。」店員用計算器算了算。 王宇程點點頭,決定買下情侶款:「店補、國補疊加,挺實惠。」 隨後,店員指導王宇程打開「雲閃付」APP,領券、掃碼。「折舊價加店補、加國補,省下763.2元」,系統30秒內算出優惠價格。便捷的消費過程,讓政策紅利精準觸達——僅智能手錶手環,該門店6月就售出400餘個。 不遠處,顧客陳曉正在試戴新款手錶,「網上參數太抽象,現場試才知道合不合適。國補加店補能省幾百元,特別是監測心率變異性、血氧飽和度等功能,特別適合健身用。」 店員剛接待完陳曉,顧客劉明又帶父親前來:「我爸有高血壓,能給我推薦一款嗎?」店員演示手錶測血壓的步驟,展示「親屬定位」和通話功能,當佩戴人血壓異常時,智能手錶會聯繫緊急聯繫人。劉明感嘆:「這塊表就是一個移動的『健康管家』。」 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顯效,這樣的場景在全國各大賣場頻繁上演。方寸大小的智能穿戴設備,正成為觀察消費升級的又一獨特窗口。政策持續加力擴圍,今年,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數碼產品納入補貼範圍,推動相關產品銷售——今年以來,超6900萬名消費者購買數碼產品超7400萬件。 「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健康監測功能。」從業多年的吳倩說,「以往顧客關心續航時間和價格,現在還要問血壓、血氧監測等功能。我們得補習相關知識,不能讓顧客質疑我們的業務能力。」商場要求銷售人員牢記國補具體優惠及領取方法,確保每位顧客了解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門店每周新增兩場專項培訓,內容從參數背誦轉向健康數據解讀。 服務升級,產品也要升級。目前,千元以下的智能穿戴設備多能滿足基礎運動需求,更高價格的機型則聚焦健康管理。不管是入門款,還是高端款,都配備了運動及健康監測功能,部分廠商與醫療機構合作,提升監測精度,幫助消費者快捷了解健康情況。 「又新增兩筆預訂。」閉店前,新訂單出現在了系統中,吳倩趕快向總部申請加大備貨量。 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在改變,廠商的產品和服務不斷升級。以舊換新一頭連著消費者,一頭連著產業,政策的好處,消費的新變化,都在方寸之間的「健康帳本」上顯示著。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楊 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九球直播 |
美女直播 |
小k直播姬 | 水仙直播 |
奇秀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蜜疯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9i安装下载 | 浪花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苹果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绿茵直播 | 六月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心跳直播 | 红杏直播 |
优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苹果直播 |
柚子直播 |
趣播 | 六月直播 |
九球直播 |
秀色直播 | 绿茶直播 |
比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