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4日電 (劉洋)8月14日,「萬裡同心——海外華僑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特展」在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簡稱「僑博」)開幕。 本次展覽分為「為國呼號支援抗戰」「烽火僑心共赴國難」「同仇敵愾共衛和平」「歡慶勝利銘記歷史」四個篇章,共展出近400件館藏文物展品。從募集物資支援前線到投身戰場浴血奮戰,從傳遞抗戰信念到推動國際援華,展覽全景式展現華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不朽功勳,深切緬懷海外華僑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與祖國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赤誠情懷。 開幕式上,雲南德宏州民族歌舞團演出了以南僑機工李月美為原型創作的音樂劇《南僑花木蘭》片段。秘魯中華通惠總局名譽主席蕭孝權分享秘魯華僑華人的抗戰故事以及秘魯中山隆鎮隆善社保存的相關文物。 8月14日,觀眾參觀僑博展廳內部。劉洋 攝 自今年3月以來,僑博徵集華僑華人參與支持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受到海內外僑界人士積極響應。開幕式上,部分藏品捐贈人代表向僑博捐贈華僑抗戰文物。革命烈士雷德容親屬雷元捐贈雷德容的印尼身份證明書、《流亡日記》等珍貴文物;南僑機工後代溫阿榮捐贈父親溫祺芳的130多件實物資料。 博物館外牆新設置的16塊展示櫥窗也同期亮相,以抗戰歷史照片為內容,讓觀眾在館外即可了解這段歷史。 據悉,此次展覽是僑博開館11年來,首次以實物形式系統展示華僑參與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展覽將在廣州、潮州、黑河、德宏四個分館巡展。僑博還與廣東省僑聯合作,在全省21個地市60個場所同步啟動圖片巡展。(完)
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中國團隊完成的研究論文指出,包括銦、銀、錫等10多種關鍵礦物的短缺可能阻礙低碳技術的大規模部署,進而威脅全球氣候減緩目標的實現,因為這些礦物對能源系統脫碳,以及確保2100年全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C或2°C至關重要。 基於這項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呼籲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實施多元化的能源技術組合,創新發展回收利用技術與替代材料等策略協同發力,以確保減排目標順利實現與礦物資源安全供應。 80種技術進步情景下2100年全球礦產短缺風險預測示意圖。研究團隊 供圖 該論文介紹,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需要可持續獲取關鍵礦產來支撐能源系統低碳轉型。例如,鋰和鈷是電動車和儲能技術的重要成分,碲和鎵則被廣泛用於太陽能電池板。因此,這些材料的潛在短缺可能會阻礙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進程。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魏一鳴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量化了基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各條減緩路徑下17種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發電)所使用的40種關鍵礦物的全球和區域需求及潛在短缺風險。 他們發現,從全球層面來看,若處於中等技術進步情景,到2100年,所評估的557條減緩路徑都將面臨關鍵礦物的短缺風險,部分路徑的短缺礦物可能高達12種(包括銦、銥、錫、鋰和銀)。區域差異會進一步加劇礦產短缺的挑戰,中東、非洲和南亞地區可能面臨多達24種礦物的短缺,這種短缺會影響太陽能、風能、核能以及儲能電池等多種技術開發應用。 研究團隊指出,這些短缺可通過採用替代技術來緩解,例如用磷酸鐵鋰電池等替代方案來替代當前的含鈷電池系統。不過,這一方法也可能加重其他礦物的短缺。因此,他們建議全球國家間開展更密切的貿易合作,提升回收效率,積極開發替代材料,並推動相較於風、光發電更為多元的低碳技術組合,以緩解潛在的礦物短缺。(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仙凡直播 | 心动直播 |
趣播 |
伊人app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彼岸直播 |
五楼直播 | 优直播 |
绿茶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魅影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鲨鱼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心跳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嗨球直播 |
韩国直播 |
伊人app | 蜜桃直播 |
山猫直播 |
婬色直播 | 柚子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九球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蜜疯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茄子直播 |
妲己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