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年你有沒有發現,點開朋友圈,經常能看到大家曬好山好水好天氣。 出門旅遊,跟風景同框美美地拍些照片;家門口的風景,抬眼就是綠,轉角就有美。 除了看得見的美,還有更綠色的產業、越來越多的新質生產力,另外還有經濟結構的升級、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 這一切的源頭就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年過去了,美麗中國一路走來,走進我們的生活,更走進我們的心裡。 視頻:看見美麗中國丨20年「灰山」變「青山」 老鄉村「長」出新業態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小溪邊、田野旁、草地上,沒有天花板的「大自然工位」,是沈晨在餘村最喜歡的辦公地點。作為一名鄉村影像記錄者,他的工作就是給大家講述中國鄉村的故事。這個夏天,他和小夥伴們把鏡頭對準了餘村。 過去: 靠礦山吃飯 青山成「灰山」 這個暑期,葛叔家的民宿一房難求。天南海北的遊客,為餘村而來。民宿的一樓,擺滿了葛叔從各地淘來的石頭擺件,每一塊都雕刻著他的回憶。 葛叔是村裡的老礦工,他帶著沈晨回望了那段石灰漫天的歲月。 村民 葛元德:我那塊石頭就是在這裡撿到的。我們那時候開礦,是靠礦山吃飯的,當時餘村也是一個首富村。後來環境越來越差。 一車車礦石運出去,換回了真金白銀,但青山也變成了灰山。這段經歷,在老餘村人心裡仍然記憶猶新。 葛元德兒子 村民 葛軍:那個時候,洗完臉、洗完手的水都是黑乎乎的,跟我寫毛筆字洗筆的水差不多。 村民 胡青法:那片山都是灰濛濛的。那時候很明顯,靠近礦山、靠近水泥廠的毛竹,都很小的。 原餘村村委會主任 胡加仁:我們家門口不能曬棉被,也不能曬襯衫,白襯衫更不能曬,窗簾也不能開,開的話房間都是灰塵。 現在: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 走綠色發展之路 餘村創業者 沈晨:這裡以前是村裡的羽絨廠,現在被改造成餘村文化禮堂,在白天的時候這邊會放映宣傳片,每逢周三和周六的晚上,這邊還會播放電影,供村民和遊客們免費觀看。 二樓的會議室,就是「兩山」理念誕生的地方,每天都有許多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來到這裡感受礦山的「舊貌」和「新顏」。 導遊 潘春林:我們當時開礦山的時候,村集體收入比較高,村裡面家家戶戶成了萬元戶。隨著炸山開礦,給我們的毛竹打得橫七豎八。錢是賺到了,但是我們以健康與環境為代價。 痛定思痛,餘村人陸續關停了礦山、水泥廠,開始了礦山復綠、治理汙水、改造農房。 原餘村黨支部書記 鮑新民:以前我們辦的企業都會破壞生態環境,現在你看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貫徹到每一處。 餘村創業者 沈晨:餘村青年圖書館是全國首個鄉村鉑金級的碳中和建築,它是由之前廢棄的化工廠改造而成的。樓頂有光伏玻璃瓦片,為圖書館發電。在一二樓給我們提供閱讀的地方、地下一層還有國漫主題茶咖,到了晚上圖書館還會有英語角和餘村夜話等活動,給新老村民提供談天說地的一個好地方。 曾經的石灰窯和礦區,變身礦山遺址公園;曾經髒亂差的小加工廠,變身「兩山」會址公園;曾經的水泥廠和周邊荒地,變身露營地和生態農業觀光園;而曾經堆放化肥和雜物的倉庫,則變身年輕人共享辦公、交流音樂和創意的地方。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如今的餘村竹海搖曳、茶園飄香,主要發展生態農業、生態經濟和生態旅遊。原來在礦山工作的村民們開起了民宿、咖啡吧、生態農場。僅2024年,就吸引了122萬名遊客,帶來6000多萬元的旅遊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05年的8000多元,增長到7.4萬元。 遊客:餘村是一個風景很好、景色很美的地方,來這裡我覺得很開心、很值得。 未來: 築巢引鳳 綠水青山「長」出新業態 餘村的好風景,不只引來了遊客,更吸引來許多新村民。熱愛騎行的上海青年徐亮和女朋友卓莉,一起在餘村創辦了一家騎行俱樂部。來自上海、江蘇甚至國外的騎友們慕名而來,除了可以享受速度與激情,還能在山水間飽覽沿途的鄉村美景。 餘村鄉野騎行俱樂部負責人 徐亮:「大山在召喚。」這裡有高山有峽谷,可以體驗上坡下坡的快樂,環境又這麼優美,綠水青山,藍天白雲,還能看到真的是建設得非常現代化的鄉村。 守住「青」和「綠」,引來「金」和「銀」。 2022年,安吉以餘村為核心,統籌周邊3個鄉鎮24個村發展「大餘村」景區,向全球招募綠水青山「合伙人」。三年間,已有60多個合伙人和新項目落地,研學教育、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人才不斷湧入新餘村。1200多名新村民,來到這裡創業、就業、生活。 餘村創業者 陳乙文:有一種很接地氣、被群山環繞保護的感覺,這是我對餘村的第一個印象。 DN餘村數字遊民基地創始人 許崧:幾個人湊在一起,我們研發個新產品吧,我們做一個小程序吧,我們開發一個App吧……像這樣的事情是很頻繁地在發生的。 餘村黨支部書記 汪玉成:把綠水青山守護好,築好這個巢,引來金鳳凰。年輕人的入鄉,他們的一些創新思維給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 20年,餘村的調色盤被徹底改寫。 曾經的石灰白,變成了白牆黛瓦;曾經的灰山臭水,變成青峰疊翠;曾經的礦渣場,如今是漫山竹海;曾經渾濁的黃泥溪,此刻清澈流淌。曾經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如今「步步皆景、戶戶迎客」。這就是20年,餘村人修復的家鄉畫卷。而這幅畫卷裡,如今正在加入更多的新餘村人,為其揮毫潑墨、填色增輝。 (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內的機械臂完成一次精準抓取、格鬥表演的人形機器人完成一輪攻擊,機器人產業規模的曲線便又上揚一些。 一年前,世界機器人大會(WRC)的A、B展廳,也是「滿場」人形機器人,但能動的不多。一年後,摔倒已不是參展商擔心的bug,幾乎每一家都能說出自己已落地的場景,從「炫技」向「量產落地」的轉變不難捕捉。2025年,正成為機器人產業走向賽場的「交卷時刻」,上半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收同比增長27.8%。 一個微妙的信號同時出現,宇樹科技雙足人形機器人R1 3.99萬元起售,「人形機器人價格有望大幅下降」,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在WRC期間預測。當下,所有展臺都需要回答兩個問題:訂單能否跑贏技術?是否準備好迎接價格比拼? 營收額「跳級」 「去年我們全年營收才400多萬元,今年到現在為止已超過5500萬元,預計全年可以破億元。」雲幕智造總經理助理李大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家來自蘇州太倉的企業首次參加WRC,其皮膚人形機器人唐太宗、屈原、孔子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觀眾互動。 「去年我們的營收基本都來自於工業場景,今年文旅場景的營收額佔比達60%。」李大衛說,文旅場景的產品就是那些有著人類皮膚質感的人形機器人。展臺上6款工業人形機器人是鋼鐵之軀,這類產品目前給公司帶來40%的營收。 從100%工業到工業文旅四六開,以雲幕智造的角度看,雙足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商業化落地,還處於非常局部崗位的應用示範狀態。 優必選、銀河通用等公司則直接把多種場景搬上展臺,其中優必選Walker S2人行機器人可以±162°靈活轉腰,能在0—1.8米全空間作業,做到靈活摸地、極限下蹲、遠距離抓取等動作。銀河通用的輪式人形機器人Galbot,除了展示在零售場景的看家本領,還在工業領域的汽車零件SPS分揀工作中「現場直播」,在多層堆疊且錯位的零件中,依靠視覺識別系統快速鎖定並抓取目標工件。 之所以強調工業,是因為近期曝光的機器人大單主要來自這個場景,如優必選中標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9051.15萬元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在此前,這家上市公司在工業場景的合作已多次曝光。 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通並不強調場景,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管是工業、服務還是醫療場景都可以,重要的是,在這個場景中是不是有一些相對簡單的崗位,是目前的技術能夠實現的」。 讓訂單跑在技術之上,這種務實的策略讓擎朗智能累計部署機器人產品超10萬臺。「今年(2025年)訂單增長挺快的,特別是海外市場,至少有50%的增長。」李通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 「未來幾年,全行業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每年翻一番的節奏是可以保證的。」王興興也對行業做出了預測。 價格不是制約點 對宇樹科技新款雙足人形機器人R1價格的討論,同樣是WRC期間的焦點。 R1整機重量25千克,集成了語音和圖像多模態大模型,支持用戶進行二次開發與個性化定製,起售價3.99萬元。可以直觀對比的是,表演格鬥、會功夫的宇樹人形機器人G1價格9.9萬元起。 對於3.3萬元的起售價,王興興回應:「我們目前的降價其實是按型號劃分的,比如相對小一點的機器人可能就便宜一點,大的機器人稍微貴一些。不同產品系列裡都會有便宜的和貴的。我們希望給(大家)更好的價格,這樣有更多的人願意採購,也能更多地用起來。」 降價其實早有苗頭,3月優必選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售價29.9萬元。當時,這款產品主打的是「業內首款30萬元以下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截至7月13日,天工行者在手訂單百臺,2025年預計交付超300臺。 雖然不同功能對應不同的價位,但外界想知道,宇樹科技R1降價,會不會讓行業進入價格戰。 「不會」,在與北京商報記者交流時,靈寶CASBOT創始人、董事長張正濤直截了當。在他看來,「首先,產品降價取決於產品定位,宇樹降價的那一款,屬於小型產品,本身成本就不高,降價是對供應鏈的利潤控制。其次,對於具備全操作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其產品能力、通用性和智能性才是根本,價格不是制約點,技術才是」。 雖然產品並未與宇樹科技、靈寶CASBOT直接對標,但處於行業上遊的靈心巧手聯合創始人張延柏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宇樹的R1確實是現在人形市場非常低價的一個產品,宇樹能推出這樣的產品,是深厚的運動控制技術積累和規模效應帶來的。在靈巧手行業也不乏低價產品,但從整體的可用性上來看,價格戰應該不會愈演愈烈」。他同時補充,「整體行業價格的普惠化還是很明顯的,長期來看應該會逐步下降」。 等待規模化效應 李通用兩條曲線解釋成本下降後的未來,以海外市場為例,「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高,能接受的價格也高,必然會形成一個剪刀差。整個機器人的成本不斷下降,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最終實現一個拐點的時候,大規模落地就開始了」。 他還給出一個數據,擎朗智能的海外商業化採用僱傭制,租用一個機器人的價格是(當地)人力成本的1/3到1/2。 在和一家具有四足機器狗的具身智能創業公司相關人士交流時,對方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自家消費級的產品不久後會推出優惠活動,價格在2萬元左右。 按照產品配置的雷射雷達、傳感器、電機、電池,「這些硬體加起來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該人士說,「等規模起來,硬體成本一定會下降」。 「技術創新是需要時間的」,WRC期間,多位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要保持長期主義。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具身智能更複雜,產業鏈分為「大腦」「本體」「小腦」三部分。 在屬於本身概念的硬體層面,張延柏這樣解釋長期主義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工程問題是影響量產非常關鍵的一環,好的靈巧手一定是一個六邊形戰士。需要小體積大力矩、自由度高、完全映射人類數據、多傳感器、支持各種數據採集、耐用性好、價格合適。解決完這樣的複雜問題之後,產品的競爭力和實際需求也是決定能否量產的關鍵因素,只有打開需求市場,才能夠有機會優化供給端的量產條件,實現規模化」。 按照李大衛的說法,當下制約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規模化落地的最大問題是具身智能大腦,「目前工業操作實操數據集嚴重缺乏,導致工業操作底座大模型亟待突破,這是個行業問題,估計還要等待1—2年」。 作為一家聚焦多維觸覺感知的企業,帕西尼展臺上TORA-ONE機器人演示的精細操作能力,實際上是公司6月成立數據採集工廠後想要實現的具身智能未來,「高質量具身智能數據集將用於訓練具身智能模型,讓機器人泛化性得以飛躍性提升」,帕西尼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 巧合的是,作為京東展區的一部分,帕西尼TORA-ONE機器人的對面是人氣超高的宇樹機器人格鬥場,身後是「買機器人上京東」的交易平臺,技術與訂單在現實中交會。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杏仁直播 | 九球直播 |
四季直播 |
蜜桃直播 | 桃花app |
莲花直播 |
love直播 | 桃花直播 |
春雨直播 |
心动直播 | 曼城直播 |
绿茶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极速直播 |
伊人app |
比心直播 | 心跳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桃花直播 | 月神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杏爱直播 | 杏仁直播 |
花瓣直播 |
极速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柠檬直播 | 美女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