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農業災害呈現「南北澇中間旱」,秋糧生產面臨較大旱澇災害疊加的風險挑戰。 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防災減災救災保秋糧豐收工作方案》,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制定34條防災減災救災措施。 · 黃淮地區重點是防高溫乾旱。7月以來,黃淮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加之降水較常年偏少,局地旱象露頭,目前農作物缺墒受旱面積多於上年同期和常年。預計8月,黃淮地區仍將高溫少雨,局部地區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要千方百計保障抗旱水源;落實關鍵措施促生長。 · 華北、東北、地區重點是抗暴雨洪澇。預計8月,北方大部降水仍偏多,洪澇災害風險仍然較大。要堅持「排、散、管、促」多措並舉,及時搶排積水,恢復土壤透氣性,養根護葉,促進受澇作物生長。 · 長江中下遊重點是防高溫熱害。高溫熱害易影響作物正常開花授粉,造成高溫逼熟。目前,南方晚稻處於苗期,中稻進入孕穗期,預計8月長江中下遊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局地中稻高溫熱害風險較高,可能影響灌漿結實。要堅持「以水調溫、葉面噴施、防止早衰」的技術路線,加強水分管理,調節田間小氣候,緩衝高溫影響。 (央視新聞客戶端)
盤錦8月13日電 (王涵)成群的丹頂鶴掠過遼河口綿延的赤紅鹼蓬草甸,翅影倒映在新生的潮溝水面。這生機盎然的景象,源自遼寧盤錦十年堅定的「退養還溼」治理。通過努力,598戶養殖戶完成圍海養殖向開放式養殖轉型,8.59萬畝養殖灘涂恢復自然生態,潮汐重新雕刻出自然岸線。 丹頂鶴的回歸離不開人工輔助。在盤錦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丹頂鶴野化基地,飼養員何玲玲正負責關鍵的野化訓練。「這是野化訓練,每天逐步提升它們的飛行能力。」據她介紹,幼鶴從孵化基地轉運後,需約三年訓練期,通過特定引導,從跟隨奔跑逐步實現短距起飛直至自由盤旋。當它們能長時間適應野外環境,便會被放飛。「看著它們飛走,最高興。」何玲玲說,監測記錄顯示放飛後的丹頂鶴最遠已至吉林。 野化放飛的成功,依託於溼地生態的整體改善。盤錦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劉野指出,總面積8萬公頃的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嚴格管理、生態修復與科技監測,為丹頂鶴等497種野生動物提供了基礎。「鳥類數量是環境的『晴雨表』。」劉野強調。得益於20世紀90年代開展的人工繁育,並在2016年技術取得突破(採用「種鶴自然孵卵15天+人工孵化」模式,顯著提升幼鶴體質與成活率),丹頂鶴種群不斷壯大。通過人工繁育增加基數、野化訓練放歸野外,丹頂鶴越冬數量從2010年的僅5隻,躍升至2024年的187隻。 丹頂鶴野化基地飼養員何玲玲給丹頂鶴餵食。王涵 攝 丹頂鶴種群的顯著恢復,源頭是盤錦市「退養還溼」的堅定行動。面對圍海養殖導致的生態破壞,盤錦市自2015年起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啟動大規模修復。其中,「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作為核心工程,發揮了關鍵作用。 盤錦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孫磊介紹,盤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退養還溼工作。工程始於2015年,當年退養2.3萬畝,並於2018年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核心目標是退出圍海養殖,恢復濱海溼地。 遼河入海口。王涵 攝 最終,藍色海灣項目成功修復濱海溼地5.37萬畝,恢復自然岸線15.77公裡。昔日的養殖池塘被拆除,潮汐自由進出,重塑了健康的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盤錦市自然資源局數據顯示,通過「退養還溼」工程,累計恢復被佔溼地8.59萬畝,其中包括2015年退養還溼2.3萬畝,藍色海灣5.37萬畝,大凌河項目0.92萬畝。溼地生態功能提升,成為黑嘴鷗、斑海豹以及丹頂鶴等物種的關鍵棲息地。 從圍海養殖的灘涂到生機勃發的溼地,從瀕危物種的零星蹤跡到如今丹頂鶴翱翔、黑嘴鷗歡鳴、斑海豹安家的盛景,盤錦用十年的「退養還溼」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沿海地區統籌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夜月视频直播 | 美女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樱花直播 |
零点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暖暖直播 |
桔子直播 |
魅影视频 | 西瓜直播 |
月夜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么么直播 |
橘子直播 |
樱桃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月神直播 |
桃花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伊人下载 |
牡丹直播 | 蜜疯直播 |
樱花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蜜疯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橘子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