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可得長點心吶! 從清晨醒來手機收到的一條天氣提醒,到開啟旅途的一份行程規劃,到工作中依賴網絡開展的業務往來,再到閒暇時暢遊網絡世界的娛樂放鬆......網絡已深度融入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然而這份便捷的背後,卻也暗藏風險隱患,近年來,網絡攻擊手段層出不窮,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國家秘密安全造成威脅。作為網絡空間的使用者、網絡安全的維護者,每個公民都應自覺提高警惕,多一分留心,少一分憂心。 劃重點!事出反常必有「妖」 ——異常附件引危機。黨政機關、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有時因工作需要,設有向全社會公開的工作郵箱,而這類郵箱也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視為攻擊目標。某單位在正式發布一項公告前,按規定公開郵箱並向社會徵集意見。隨後,郵箱內陸續收到了意見建議。一日,工作人員照常打開了一份標題為《XX事項的反饋意見》的郵件,但電腦界面卻異乎尋常地自動跳轉至「某郵箱超大附件下載」界面。這時,該工作人員沒有足夠的警惕,直接點擊下載並解壓。殊不知,郵箱的帳戶信息和相關內容竟因此洩露。經查,該郵件實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釣魚」郵件。此類攻擊性郵件通常偽裝成日常事務性郵件,誘使目標用戶點擊惡意連結或下載惡意文件,竊取用戶憑證和數據資料等敏感信息,有的甚至可能入侵並控制相關終端設備。 ——默認密碼藏風險。李某在海邊開了家小商鋪,為保障商鋪安全,在商鋪門口安裝了具有旋轉監控功能的智能網絡攝像頭。一段時間後,李某發現異常,每到午休或夜間時,攝像頭總會自動旋轉,面向商鋪外遠處的港口方向。李某認為其可能是受到了網絡攻擊,被用來監視遠處的港口,於是撥打12339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經查,該攝像頭存在定期訪問境外網址並傳輸數據的情況。由於該設備使用的是出廠默認弱口令密碼,且長期未進行軟體更新,被境外黑客攻擊,導致監控系統控制權限被攻擊者獲取。後續國家安全機關幹警指導相關人員修改密碼、設置軟體自動更新、調整攝像頭安裝位置,有效防止了後續危害。 ——自動備份有隱患。某涉密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小王,為方便技術交流,在社交平臺上加入了某網絡技術工作討論群組。為避免遺漏群組內分享的技術資料,小王在工作電腦同步登錄了自己的個人帳戶,並設置了文件自動下載功能。隨後不久,在一次例行保密檢查中,國家安全機關發現小王的電腦已經悄悄感染了病毒,自動下載了群內分享的木馬軟體,並定期主動訪問境外網址。工作發現,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常利用此類渠道投放病毒,向我境內重點人員實施攻擊竊密活動,需引起高度警惕。 敲黑板!網絡安全「三個要」 ——安全意識要築牢。不輕易點擊不明連結或打開可疑附件,學會甄別虛假信息;不輕易在陌生網址輸入帳戶密碼、個人信息、敏感內容;不在非涉密工作電腦上傳輸、處理、發布涉密內容。若遭遇釣魚攻擊,應及時斷開網絡、查殺病毒、重置密碼。 ——軟體防護要做到。工作電腦應安裝可靠的殺毒軟體,定期掃描系統,查殺惡意軟體;及時更新安裝官方發布的安全補丁,修復已知漏洞。在生活中,要謹慎使用社交平臺的自動下載功能,從官方或可信來源下載軟體,避免安裝來路不明、可能攜帶病毒的軟體。 ——帳戶管理要知曉。網際網路設備應避免使用默認的弱口令密碼或簡單密碼;重要帳戶應定期更換密碼,開啟雙重驗證、異常登錄報警等防護功能;單位內部使用的帳戶可啟用白名單功能,減少被網絡攻擊入侵風險。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網絡安全,人人有責。廣大公民和有關單位應自覺提高防範意識,履行網絡安全義務,做好日常防護。廣大公民如發現網絡攻擊等危害網絡安全的情況,應第一時間通過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網絡舉報平臺(www.12339.gov.cn)、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或直接向當地國家安全機關進行舉報。 來源: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
多所高校開啟就業幫扶「全程陪跑」模式 靶向施策補短板 就業服務「不斷線」 夏夜,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青花街的一塊LED大屏前,一群年輕人正圍在一起熱火朝天地觀看球賽,其中有不少人是玉溪師範學院的校友。 青花街與玉溪師範學院相隔不遠,2020年10月開街後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被認定為雲南省級創業街區,越來越多創新創業項目在這裡孵化。畢業於玉溪師範學院美術學院的王子強也在這裡成功創立了「瓦貓大人」品牌。 玉溪師範學院聯合玉溪市人社部門,在這條街構建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服務聚合體,聚焦崗位對接、創業孵化、技能培訓等。 現在,青花街成為玉溪師範學院畢業生的創業「根據地」,街上還專門開闢了「職享咖啡角」供大家交換就業信息。 這裡不僅白天人來人往,晚上同樣熱鬧。「我們利用『夜經濟』的特點,設立夜間招聘專區,組織互動活動,提供政策諮詢和職業規劃指導,更高效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玉溪師範學院學生處副處長沈麗萍說。 大學生就業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7月,隨著畢業生紛紛離校,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去向問題更是受到廣泛關注。 不久前教育部召開高校畢業生離校後促就業工作座談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聚焦突出問題,堅持效果導向,真正做到服務「不斷線」,即政策落實「不斷線」、崗位資源開發「不斷線」、跟蹤幫扶援助「不斷線」、就業數據審核「不斷線」。 玉溪師範學院這種「離校不離心」的服務模式,正是全國高校落實就業服務「不斷線」要求的縮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還有不少地方、多所高校,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就業幫扶「全程陪跑」的有效做法。 精準「畫像」:一個都不能少 「困難畢業生在就業市場面臨多方面問題。」江西科技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吳麗娟說,「所以,我們對學校2025屆困難畢業生實施精準畫像,進行分類指導。」她介紹,學校對照困難畢業生名單進行逐一排查,同時依託二級學院院長、就業幹事、輔導員深入學生群體摸排,建立詳細的就業幫扶臺帳,做到一人一檔、一人一策。 精準,成了不少高校解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共同選擇。比如,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要求幫扶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開展技能培訓、職業測評、心理疏導,推薦至少3個適配崗位,建立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崗位分享群,藉助「工學雲」平臺將崗位信息精準推送至未就業畢業生,持續開展就業幫扶。浙江師範大學則建立了困難畢業生動態幫扶機制,動態更新「紅」「橙」「黃」三級幫扶清單,實行幫扶情況周匯報制度。 北京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曉傑介紹,學校要求每個學院配備一名專門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其職責涵蓋學生就業推薦、就業市場建設、就業指導課程授課及解答學生困惑,確保學生在學院層面能及時解決就業相關問題。另外,本科生從入校起就配備了導師,導師在學生專業發展、個人成長及生涯發展方面提供全程指導。「一名導師一般最多帶不超過3名新生,以保證指導的精細度。」劉曉傑說。 針對有特殊情況的畢業生,不少高校也出臺了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黑龍江工商學院針對脫貧、殘疾等困難群體,建立「一人一檔」,實施「一對一」結對幫扶,落實「3次政策輔導+3次崗位推薦+3次談心談話」的「333」陪伴式服務模式,全程護航,託底安置。學校還自籌資金4.86萬元,為93名困難學子發放求職補貼,將物質幫助與精神關懷相結合,把溫暖送到學生心坎上。 「靶向治療」:把短板補起來 精準識別只是開始,如何在「畫像」過程中,找到畢業生的就業困難才是關鍵。 「學校給還沒有就業的學生辦了就業扶持班,有些本科生的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較弱,老師會對學生提供具體的幫助和訓練,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很具體,也能直擊要害。」貴州大學菸草學院的畢業生餘宸南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對於就業困難大學生來說,如何把他們的短板補起來,才是增強職場競爭力的根本做法。 針對這種情況,不少學校提供了「靶向治療」方案。 江西科技學院發揮校友資源開設了「校友圓桌派」,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學生的訴求,然後邀請校友開展各類講座,比如AI應用、禮儀培訓、面試技巧、視頻製作、營銷技巧等,每月一場。 「我們工作室堅持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發展相結合,開設了一個公眾號、一個雲課堂、一個工作坊、一個集訓營、一個加油站、一個諮詢團和一個直播間。」浙江師範大學「七彩人生職業發展工作室」負責人祝偉華說。其中,公眾號和雲課堂解決的是普遍性的問題,加油站、諮詢團和直播間則解決個體性問題,工作坊和集訓營則主打實用性,從如何撰寫自我介紹到面試禮儀,「都是對學生非常有用的內容」。 張新婷是黑龍江工商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2021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家中經濟拮据。初入大學時,張新婷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再加上初到新城市的不適應讓她感到迷茫,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沒有形成清晰的方向。 輔導員老師為她安排了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她緩解焦慮情緒,並著力幫助她提升專業能力,引導她加入了學院的設計工作室,讓她在真實的項目中鍛鍊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張新婷在面試時容易緊張,教師便陪她模擬面試場景,反覆練習。現在,張新婷已經成功通過了省內一家文創企業的面試。 入職當天,張新婷在朋友圈留下感言:「感謝一路走來所有給予我幫助的人,尤其是老師的幫助,讓我相信我也可以擁有更好的未來。」 開拓思路:基層舞臺更廣闊 學生的就業觀念也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 潘德忠是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2021級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生,在今年畢業離校前仍未落實畢業去向。其實,潘德忠在求職過程中一直非常積極,投遞了不少份簡歷卻沒有成功,他感到十分氣餒。 輔導員結合專業特點,與潘德忠分析了在新疆工作的優勢,分享了校友留疆留基層的案例,引導潘德忠轉變就業觀念並調整就業預期,為他制訂一對一就業幫扶策略,幫助他量身定製了求職簡歷、與相關企業對接。最終,潘德忠與新疆的一家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目前,他已經進入這家企業實習。 基層的土壤裡藏著最鮮活的民生百態,真正的工作能力,從來都是在實踐中打磨出來的。 為吸引更多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教育部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推薦和獲獎人物事跡宣傳,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指導各地設立地方性項目吸納更多畢業生。甘肅採取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單位就業,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給予項目人員生活補貼,補貼期限3年。河南採取省級統一招考、縣級統籌、鄉鎮管理、村級使用的模式,招用5000名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每人每月工資3500元,省財政給予待遇保障,服務期限2年。內蒙古實施的社區民生志願服務計劃招募5000人,擴大「三支一扶」招募規模至3000人,「西部計劃」新招募1000人以上。 「做好就業工作沒有捷徑,關鍵在於抓落實。」懷進鵬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實習生 楊展儀 康璐瑤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黄瓜直播 | 嗨球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桔子直播 | 仙凡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趣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蝶恋直播 |
四季直播 | 柚子直播 |
苹果直播 |
嫦娥直播 | 四季直播 |
蜘蛛直播 |
牡丹直播 | 妲己直播 |
韩国直播 |
魅影视频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浪花直播 | 魅影5.3直播 |
浪花直播 |
密桃直播 | 河豚直播 |
樱桃直播 |
五楼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贵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