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8月10日電 題:從白求恩到柯棣華:醫者仁心鑄就友誼豐碑 作者 趙丹媚 牛琳 邢璐 一隻來自加拿大的藥箱,靜靜陳列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的白求恩·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中。吉林大學護理學院的11名師生專程從學校來到這裡,只為紀念藥箱的主人、長眠於此的國際友人亨利·諾爾曼·白求恩。 吉林大學護理學院前身是1939年由白求恩創建的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吉林大學護理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劉宇飛說:「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帶學生來河北尋訪白求恩的足跡,還常去他工作過的農村開展支教、社會調研等活動,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緬懷先烈。」看著紀念館裡的醫學器械和泛黃的紙頁,「仿佛還能感受到他指尖的溫度,這種直觀的觸動,是課堂上難以複製的。」 8月7日,白求恩·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中所建的印度援華醫療隊雕塑。 趙丹媚 攝 「在晉察冀軍區,白求恩曾一周檢查520餘名傷員,一月內完成147臺手術。」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宣傳教育科副科長趙芳婷正向參觀者講述白求恩的故事。搶救傷員、研發醫療器械、創辦「模範醫院」……在中國的日子,白求恩爭分奪秒。1939年11月,他在手術中感染,醫治無效病逝於河北唐縣。1953年,白求恩的靈柩從唐縣遷葬至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1938年9月,柯棣華隨印度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為表援華抗日決心,5位成員均取了帶「華」字的中文名——愛德華、柯棣華、卓克華、木克華和巴蘇華。白求恩的事跡傳向世界同時,也打動了印度醫生柯棣華。 「白求恩逝世後,柯棣華來到晉察冀軍區,他曾站在白求恩墓前說『要像白求恩那樣上前線去工作』。」趙芳婷稱,此後,白求恩和柯棣華的「生命軌跡」在華北戰場交疊:白求恩創辦的醫院成為柯棣華戰鬥的陣地,白求恩留下的醫療箱繼續在柯棣華手中救治傷員。1941年1月,柯棣華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首任院長,繼續白求恩未竟的事業。 7月23日,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柯馬凱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 韓冰 攝 「白求恩和柯棣華體現的是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的大愛,這也是一批批國際友人來支持中國抗戰的初衷。」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柯馬凱(Michael Crook)接受採訪時說,如約翰·拉貝、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路易·艾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許多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勇士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結下了深厚友誼。 「包括我的父母也在抗戰中來華,這些人的故事不勝枚舉,他們與中國的情誼,為中國革命所作的努力,我深受感動。」柯馬凱說,白求恩、柯棣華的故事早已融入人們共同的記憶。以他們名字命名的醫學院校、協會組織、紀念館等,共同構建起跨越國界的精神坐標。 這份記憶也正點亮更多「心燈」。 在異國他鄉,第16批援尼泊爾中國醫療隊隊員、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張濤清晰記著兒時讀過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他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八個字,也是激勵他參加援外醫療隊的動力之一。據了解,自1999年河北向尼泊爾派遣首批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國醫生的身影至今從未離開。 回首近一年的援外經歷,這位醫生在日記中寫道:「手術臺上那盞不熄的無影燈,映照的不僅是精密刀鋒祛除病痛,更是一份跨越山河的生命承諾——在人類共同的疾苦面前,中國醫者從未吝惜自己的體溫。」(完)
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土壤碳庫未來可能仍持續增加但穩定性減弱。 這項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本項研究的青藏高原多源觀測數據分布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濤研究員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氣候暖溼化總體上促進了高原土壤碳庫的累積。不過,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及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影響,未來高原土壤碳庫將如何發展變化,這一議題頗受關注。 研究團隊為此進行專項研究,他們在青藏高原開展系統的網格化土壤採樣,整合4170個土壤剖面調查數據和296組高原野外放牧試驗等多源觀測資料,融合土壤物理保護機制與根系激發效應等最新理論認知,構建出一個基於多源觀測約束的簡化土壤碳循環模型,克服基於野外增溫實驗結果開展預測的局限性,為更準確評估土壤碳庫動態變化提供新工具。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畢業生任帥介紹說,本項研究表明,在未來持續暖溼化下,高原土壤碳庫整體仍呈積累趨勢,但新增土壤碳中超過50%將以活性或非保護性碳的形式存在,這類碳組分對極端事件和過度放牧活動等幹擾高度敏感,這將顯著削弱高原碳庫穩定性。 本項研究的不同氣候變化和放牧情景下高原土壤碳庫變化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據研究團隊粗略估算,極端熱融事件將抵消一半以上氣候變暖帶來的碳增益;若延續歷史放牧管理模式,過度放牧引起的碳損失幾乎完全抵消氣候變暖帶來的碳增益;在實施草畜平衡管理政策的情境下,放牧仍造成土壤碳損失,但其負面影響將減弱。 汪濤表示,研究團隊基於最新研究成果提出,青藏高原亟須將放牧活動和多年凍土區域極端熱融事件對土壤碳庫的影響,納入新一代地球系統模式-社會經濟系統耦合模型中,為精準優化高寒生態系統碳庫穩定性、維繫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供重要支撐。(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9754
16
2025-10-28 20:15
32978
29
2025-10-28 20:15
24839
83
2025-10-28 20:15
71836
95
2025-10-28 20:15
97123
65
2025-10-28 20:15
41873
17
2025-10-28 20:15
75913
83
2025-10-28 20:15
15643
42
2025-10-28 20:15
74681
58
2025-10-28 20:15
19726
96
2025-10-28 20:15
87392
94
2025-10-28 20:15
37695
35
2025-10-28 20:15
61243
12
2025-10-28 20:15
62357
65
2025-10-28 20:15
28564
84
2025-10-28 20:15
57163
75
2025-10-28 20:15
37914
41
2025-10-28 20:15
46372
41
2025-10-28 20:15
29873
81
2025-10-28 20:15
13928
72
2025-10-28 20:15
38796
72
2025-10-28 20:15
51384
61
2025-10-28 20:15
23971
63
2025-10-28 20:15
14692
16
2025-10-28 20:15
98365
84
2025-10-28 20:15
34216
78
2025-10-28 20:15
74329
32
2025-10-28 20:15
49231
96
2025-10-28 20:15
43251
87
2025-10-28 20:15
51267
89
2025-10-28 20:15
84597
92
2025-10-28 20:15
17384
12
2025-10-28 20:15
64857
23
2025-10-28 20:15
67241
37
2025-10-28 20:15
19542
76
2025-10-28 20:15
62813
24
2025-10-28 20:15
19468
92
2025-10-28 20:15
64182
63
2025-10-28 20:15
27651
87
2025-10-28 20:15
23695
41
2025-10-28 20:15
28751
75
2025-10-28 20:15
34759
57
2025-10-28 20:15
83562
98
2025-10-28 20:15
59143
19
2025-10-28 20:15
28436
68
2025-10-28 20:15
13962
91
2025-10-28 20:15
34756
19
2025-10-28 20:15
18645
72
2025-10-28 20:15
91476
74
2025-10-28 20:15
94673
35
2025-10-28 20:15
46821
72
2025-10-28 20:15
| 优直播 | 柠檬直播 |
| 阴桃直播 | |
| 蜜糖直播 | 莲花直播 |
| 杏爱直播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五楼直播 |
| 曼城直播 | |
| 九球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 蜜桃直播 | |
| 趣爱直播 | 桃花app |
| 蜜桃app | |
| sky直播 | 抓饭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美女直播app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青稞直播 |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樱花直播nba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直播软件下载 |
| 樱花直播nba | |
| 飞速直播 | 夜魅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