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北京多家貴金屬交易場所探訪了解到,近期貴金屬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銷售也十分火熱。北京天雅珠寶城一家鉑金專賣店的銷售人員說,「今年以來鉑金價格上漲明顯,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來店裡選購,線上直播間也諮詢不斷」。此外,一些主營黃金飾品的店鋪也在醒目位置開設了鉑金專櫃。現場觀察顯示,鉑金硬度高、不易氧化,顏色屬於銀灰色,製成的飾品以鑲嵌鑽石、彩寶的戒指為主,款式簡約時尚,吸引了許多年輕消費者。除了增售鉑金產品,一些店鋪還在展臺裡增加了500克和1000克規格的投資銀條,並提供回收服務。 貴金屬零售市場火熱的背後是鉑金、白銀的價格漲幅顯著。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4日,鉑金(Pt99.95)收盤價為314.56元/克,較2024年末的223.77元/克上漲40.57%;7月29日,白銀(Ag99.99)收盤價為9201元/千克,較2024年末的7620元/千克上漲20.75%。 貴金屬價格為何持續走高?從產業維度看,工業需求的強勁增長是核心驅動力。白銀廣泛應用於光伏、5G設備及電子元件製造,去年以來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動光伏裝機量激增,直接拉動了白銀需求。鉑金作為氫能產業鏈的關鍵催化劑,在燃料電池汽車和綠氫製備中的需求快速擴張,疊加汽車尾氣淨化領域的穩定需求,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全球製造業復甦帶動工業金屬整體走強,白銀的導電性和鉑金的耐腐蝕性使其在高端製造業中不可替代,庫存下降和供應鏈擾動進一步加劇了價格上行壓力。」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分析。 從宏觀層面看,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顯著推高了白銀和鉑金的避險溢價。俄羅斯是鉑族金屬的重要出口國,俄烏戰爭持續影響俄羅斯鉑族金屬的出口,同時中東局勢動蕩威脅荷姆茲海峽等關鍵礦產運輸通道,疊加美歐對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限制了白銀、鉑金等戰略資源流通。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表示,地緣政治衝突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避險情緒,同時,川普頻繁施壓導致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美元走勢承壓,加劇了市場對供給中斷的擔憂,並觸發囤貨行為,進一步推高貴金屬價格。 價格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已逐步顯現。劉祥東分析,一是首飾等貴金屬製品價格普遍出現跟隨性上漲,部分消費者可能轉向K金或鍍金替代品;二是光伏組件、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終端產品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提價,間接推高綠色能源轉型成本,而手機、電腦等含銀電子元件或將通過「減配」來消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投資者對貴金屬的投資興趣同步升溫。專家提醒,當前價格高位運行下,投資門檻與風險均有所提高。劉祥東認為,「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可能刺激更多散戶入場,需警惕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極端風險,尤其是槓桿交易者可能面臨追加保證金的壓力。吳丹提醒,部分消費者可能轉向投資貴金屬以對衝通脹,但高價位也增加了短期追漲風險。消費者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審慎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在消費、儲蓄與投資之間尋求動態平衡。(經濟日報記者 趙東宇)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自2021年中國碳市場啟動以來,已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提高了約4%。 —————————— 中國碳市場的啟動正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的提高。「全球現在已經有80個碳定價機制,包括37個碳排放交易體系和43項碳稅,覆蓋全球28%的碳排放量。」在近日舉行的北京綠色交易所2025年參與人大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馬愛民說,在我國正式啟動碳市場之前,這個數字大約是24%。 4年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強制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於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今年3月,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範圍」逐步落地,強制碳市場首次正式納入水泥、鋼鐵和鋁業三大行業,擴圍後預計新增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比將達60%以上。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即自願碳市場啟動,今年3月,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正式籤發並啟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由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形成「雙輪驅動」。 「自願碳市場與強制碳市場不同,強制碳市場實行國家配額,自願碳市場建立在企業自主自願的基礎之上。」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一級巡視員葉燕斐看來,自願碳市場未來潛力巨大的原因就在於自願碳市場是跨境的市場。 他在上述參與人大會上舉例說,中國是全球的製造中心,也是全球綠色技術中心,不進入強制碳市場的企業如果要自願減排肯定要通過自願碳市場,如購買碳匯(碳匯是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記者注)等抵消碳排放,「所以這個市場一定是跨境的、是全球大市場,這裡面潛力巨大。」 葉燕斐注意到,如今有很多跨國公司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500強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這些企業在碳減排方面會有更多需求。「在購買碳匯的消費品企業、能源企業、金融機構中,汽車行業企業可能是最有潛力(促進自願碳市場發展)的。」 但有需求只是自願碳市場發展的第一步。在葉燕斐看來,有了碳排放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碳匯的供應,「這可能要考慮碳減排的額外性,比如項目要聚焦商業可行性、技術影響,還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葉燕斐說。 有專家測算,到2060年時,無論是發電端還是能源消費端都會有相當數量的碳排放存在,需要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予以中和的二氧化碳大約在18億噸。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正流向綠色項目。除煤電、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領域的CCUS項目外,還有漁光一體項目。「水上光伏發電,支持整個魚塘用電。」中國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洪浩在上述大會圓桌討論環節中談到,在漁光一體項目中,金融機構可以將用地權、取水權、排汙權等環境權益納入銀行授信認可範圍,有效拓寬融資渠道,在林業碳匯項目中,CCER未來的收益權也可以用來質押,以開展綠色融資。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42.3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4.4%,上半年增加5.35萬億元。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貸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貸款、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貸款餘額分別為18.75萬億元、8.25萬億元和4.95萬億元,上半年分別增加2.11萬億元、5889億元和5622億元。 聯合赤道環境評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景允也注意到,如今綠色金融的「面」不斷擴大,比如今年7月新印發的《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在內容上包含271個三級分類,「不僅是綠色項目的類別在增加,範圍在擴大,綠色金融的內涵也在延伸。」這名從事十年綠色金融產品信用評估的高級工程師在上述大會上表示,過去,更多的純綠項目能夠獲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資金支持,如今,純綠項目和需要改造的傳統項目均可以通過綠色金融獲得支持。 今年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在大會上介紹,截至7月28日,全國自願碳市場累計成交量接近24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同意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主體,設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目前,該所官網已上線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專區,對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北京市歷年《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推薦目錄》以及各類市場渠道搜集到的綠色技術進行宣傳推介,加速綠色技術轉化落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么么直播 | love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鲍鱼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优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红桃直播 |
零点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桃花直播 |
优直播 | 蜘蛛直播 |
红桃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魅影视频 |
雪梨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魅影视频 |
樱花直播nba |
桔子直播 | 仙凡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小猫直播 | 阴桃直播 |
阴桃直播 |
蜜糖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tvn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