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8月14日電 題:這群外籍醫護人員為何在南京大屠殺時選擇留下? ——專訪南京鼓樓醫院院長於成功 記者 鍾升 近期,電影《南京照相館》熱映,將南京大屠殺期間金陵大學鼓樓醫院(現南京鼓樓醫院,以下簡稱「鼓樓醫院」)中外醫護人員救治中國傷員的歷史再度呈現於大眾面前。 1938年5月1日,南京鼓樓醫院留守醫護人員與收治傷員合影。鼓樓醫院供圖 1937年日軍侵佔南京後,位於南京安全區中的鼓樓醫院成為大屠殺期間唯一能救治中國難民的戰火中的醫院。選擇留守醫院的外籍醫護人員與中國同事一道,冒著生命危險,夜以繼日救助遭受日軍暴行的傷者。 為什麼鼓樓醫院能成為南京城中的人道救治孤島?院內的中外醫護人員付出了哪些努力?今天,如何傳承與發揚這份精神?南京鼓樓醫院院長於成功近日接受「東西問」專訪,作出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為什麼鼓樓醫院成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唯一能救治中國難民的戰火中的醫院? 於成功: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場勝利不僅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世界一切捍衛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抗日戰爭期間,許多愛好和平、維護正義的海外友人、國際組織,給予中國大量援助,如加拿大的白求恩醫生、印度的柯棣華醫生。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金陵大學鼓樓醫院,也有一批外籍醫護人員冒險堅守、救治傷員,他們的事跡令人敬佩。 1892年,在加拿大籍醫生威廉姆·愛德華·麥克林(William E. Macklin)主持下,鼓樓醫院的前身「基督醫院」建成。這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院之一,後更名為「金陵大學鼓樓醫院」。由於其教會醫院的背景及緊挨金陵大學的地理位置,鼓樓醫院被劃入南京國際安全區,成為南京大屠殺期間唯一對平民開放的醫院,也是當時南京唯一的醫療救助機構。 居住在鼓樓醫院附近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John Rabe)曾在《拉貝日記》中寫道:「路燈熄滅了,在夜幕中,可以看見傷員在街道上蹣跚,沒人去幫助他們,已經沒有醫生、衛生員和護理人員了,只有鼓樓醫院的幾個正直的美國醫生還在堅持著。」 在南京城最緊急的近3個月中,鼓樓醫院是當地平民唯一的生機和希望。2004年,曾在此接受救治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於彌留之際,儘管意識模糊,還反覆囑咐家人要送自己到鼓樓醫院。對鼓樓醫院的感激與信任,老人至死不忘。 南京大屠殺後期,鼓樓醫院不單是醫療救助的提供者,還擔負了衛生防疫、社會援助以及重建醫療系統的責任,譬如為難民發放藥物、接種疫苗等。在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的協助下,鼓樓醫院還開設了3個院外的難民診所。 整個南京大屠殺期間,鼓樓醫院施行的是救濟性質的醫療服務,不收費或僅象徵性收取極少費用。 鼓樓醫院院史館內,展示了大屠殺期間留守鼓樓醫院的中外醫護人員介紹。記者 鍾升 攝 記者:以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O. Wilson,中文名「韋如柏」)醫生為代表的鼓樓醫院中外醫護人員為什麼選擇留在南京?他們克服了哪些艱辛,發揮了什麼作用? 於成功:1906年,羅伯特·威爾遜出生於南京的一個美國傳教士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都在南京度過。在美國哈佛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後,威爾遜於1936年攜妻子再度回到南京,成為鼓樓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 日軍攻佔南京前夕,威爾遜醫生沒有響應美國政府的撤僑通告,而是選擇冒險留在南京。作為南京大屠殺期間鼓樓醫院唯一的外科醫生,威爾遜醫生和他的同事一道,拯救了無數南京市民的生命。他在日記中寫道:「(12月15日)150例病人中只有10例屬於內科和產科,其餘都是外科……昨天我寫道我已做了11例手術。今天我做了10例,並查看了病房。」李秀英正是經過威爾遜醫生的救治,在被日軍連刺37刀的情況下奇蹟般倖存。 不僅是威爾遜醫生,特裡默、布萊迪、鮑恩典、海因茲、麥卡倫,這些外籍醫護人員在高強度工作之外,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與日軍交涉、周旋,制止日軍暴行、保護中國平民。在化作人間煉獄的南京城,他們始終堅持著。 除了外籍醫護人員,也有一批勇敢的中國員工留守在鼓樓醫院。後期還有多位中國醫護人員應募而來,如作為威爾遜醫生醫療助理的中國醫生周紀穆。他們為同胞帶去溫暖和希望,他們都是英雄。 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John Magee)拍攝下鼓樓醫院救治受害者的影像,與醫護人員的記錄一道成為控訴日軍暴行的鐵證。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威爾遜醫生自費前往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為第一個出庭作證、揭露日軍暴行的證人。 2019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的「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上,梅根·布萊迪演唱《感同身受》。她的曾祖父理察·布萊迪是當年堅守鼓樓醫院的醫護人員之一。記者 泱波 攝 記者:如何銘記這段歷史,傳承與發揚這份精神? 於成功:中國人民重情重義,不會忘記外國友人在危難中的幫助。抗戰勝利後,威爾遜醫生等人獲得了中國政府嘉獎的「採玉勳章」。威爾遜醫生離開南京時,市民們贈送了他一塊刻有「愛眾親仁」的牌匾作為感謝,鮑恩典也獲贈了一面「慈善為懷」的綢緞錦旗。2017年,羅伯特·威爾遜醫生紀念碑在美國落成,數百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民眾在揭幕當天前往紀念。 如今,鼓樓醫院的院史館是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專門闢有一部分講述這段歷史,讓人們銘記歷史、傳承先輩跨越國界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每年國家公祭日前夕的「重走安全區」活動,民眾也會來到鼓樓醫院了解這段歷史。省市相關組織多次邀請威爾遜醫生等友人的後人回到南京,在鼓樓醫院等處訪問。2024年12月12日,威爾遜醫生的後人與周紀穆醫生的後人在鼓樓醫院重逢,兩人彼此擁抱,立志把祖輩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精神世代傳承下去。 2015年,威爾遜醫生的三位兒女重訪鼓樓醫院。鼓樓醫院供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鼓樓醫院與美國、加拿大、非洲等海外醫療機構保持緊密交流。這些海外同行來醫院交流訪問時,也通過這一窗口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真相。例如,泰國詩裡拉吉醫院醫生在與鼓樓醫院開展傳統醫藥合作過程中,了解到這段歷史,後續又專門派出代表團來到醫院,就這一段歷史進行訪問交流。 鼓樓醫院也積極參與援外醫療工作。醫院組建的第17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全體隊員獲當地頒發的金質獎章,被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授予「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第18期援蓋亞那醫療隊,被蓋亞那衛生部授予傑出貢獻獎。 八十多年前,鼓樓醫院的中外醫護同仁在中國的土地上救死扶傷。今天,中國與各國攜手,緬懷歷史,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弘揚人道、博愛、無私奉獻的精神,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完) 受訪者簡介: 於成功。 受訪者供圖 於成功,南京鼓樓醫院院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南京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炎症性腸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主要從事消化系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炎症性腸病的中西醫免疫治療,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治以及疑難病的診治。承擔主持課題16項,發表論文16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0餘篇,主編專著4部。
2025年8月8日,2025GAF上海插畫藝術節於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本屆插畫藝術節匯聚超過800位海內外知名插畫藝術家,以「生長之光」為主題,舉辦30餘場活動,展覽規模超2.6萬平方米。 國風盛宴:讓世界看到東方美學的現代表達國風藝術成為開幕當日最具人氣的「磁場」。87歲高齡的國畫大師戴敦邦攜《踏凌霄·問道途——特展》重磅亮相,展出了《大鬧天宮》《取經路》兩大主題系列作品,其中8幅手繪原作更是首次公開,筆鋒間的神魔氣象引得觀眾屏息駐足。 87歲高齡的國畫大師戴敦邦(右一)攜弟子一起到插畫展現場戴老更攜弟子周一新、王悅陽、陳岱青、李雲中四位特邀嘉賓,聯合十餘位青年藝術家組成頂尖國風陣營,開啟了一場跨越代際的分享對談。「戴門三代」同堂,從戴老蒼勁的筆墨風骨,到弟子們將水墨與插畫、刺青等多元語言融合的嘗試,生動詮釋了「傳承」二字。 戴敦邦為彩繪汽車揭幕國際對話:全球藝術巨匠共繪跨文化圖景全球插畫界一線藝術家的史詩級聚首,為中國插畫行業帶來了「對標全球」的價值。「全球奇幻藝術領域殿堂級大師」天野喜孝攜《金色世界》系列重磅登場。這不僅是其全新力作的國內獨家首展,更以空間裝置與光影敘事,為參展觀眾構建出一個挑戰感官的沉浸式場域。 天野喜孝攜《金色世界》系列重磅登場 天野喜孝的繪畫極具個人風格首登中國大展的日本千禧年幻想美學代表村田蓮爾驚豔亮相,其未來主義視覺語言與氛圍感筆觸,筆下機械結構與詩性情緒的碰撞,是亞洲視覺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齋藤直葵與TourBox聯手的中國大陸首秀,將工具與創作結合,分享創作經驗並揭秘「抗焦慮心法」。其現場改畫環節,寥寥幾筆讓平凡線條煥發新生,吸引無數觀眾。被譽為「乾脆麵水滸卡鼻祖」的國際繪畫大師正子公也攜手南漫畫派帶來震撼的「水滸英雄聯展」,引發眾多80後、90後回憶;韓國藝術家Noma用不透明水彩暈染的日常詩意,亦成焦點;還有來自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十餘國的100餘位海外藝術家,帶來全球視野下的創意表達,讓「生長之光」在全球化語境中鮮活呈現。在展覽的國際化方面,主辦方代表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副總裁、上海貿促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潤禾先生表示,未來GAF上海插畫節將吸引更多全球藝術家來到現場。突破邊界:探索插畫藝術的無限潛能插畫藝術的創新基因與跨界活力,在本屆插畫節上也嶄露頭角。動畫人、插畫師、自媒體創作者米雷-RayDog,其獨創的「東方賽博」視覺風格讓真人實拍秒切歐美動漫風,超千萬粉絲的熱度印證:插畫可破圈成流量符號,更能衍變成IP資產。遊戲領域,拳頭遊戲展出了《英雄聯盟》IP的《符文戰場》海量原畫,畫師親臨現場一對一教學與專屬販售,開啟一場「創作過程的解密」;米哈遊則通過《絕區零》的復古街頭塗鴉與未來科技霓虹,打通虛擬與現實。GGAC打造的《概念之光,自由生長》聯展邀請20位曾為影視、遊戲塑造經典視覺的概念藝術大咖,展現插畫在跨界中的生長可能。「插畫不止於紙」,秉持「天生會畫,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數字繪畫軟體「天生會畫」,為觀眾呈現了科技與藝術的融合。 插畫展現場人潮湧動許潤禾先生認為,插畫雖相對小眾,但涉及的廣度遠超認知。「我們要看到插畫跨界賦能的價值,它如何通過視覺藝術讓複雜知識可視化。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插畫節展示其在教育、醫療、文旅、商業、城市更新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和價值,讓插畫從『作品』變成『生產力』。」水墨西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9721
31
2025-11-14 15:37
23861
97
2025-11-14 15:37
78562
89
2025-11-14 15:37
72156
45
2025-11-14 15:37
57843
41
2025-11-14 15:37
85417
79
2025-11-14 15:37
89124
69
2025-11-14 15:37
13256
97
2025-11-14 15:37
95423
23
2025-11-14 15:37
81327
97
2025-11-14 15:37
39651
38
2025-11-14 15:37
84371
28
2025-11-14 15:37
91872
17
2025-11-14 15:37
87213
79
2025-11-14 15:37
35782
72
2025-11-14 15:37
49817
43
2025-11-14 15:37
35427
16
2025-11-14 15:37
47928
74
2025-11-14 15:37
73198
69
2025-11-14 15:37
53219
97
2025-11-14 15:37
15739
81
2025-11-14 15:37
18497
76
2025-11-14 15:37
18327
37
2025-11-14 15:37
79263
93
2025-11-14 15:37
91723
26
2025-11-14 15:37
32619
25
2025-11-14 15:37
74532
29
2025-11-14 15:37
49617
14
2025-11-14 15:37
64825
15
2025-11-14 15:37
19674
23
2025-11-14 15:37
14873
57
2025-11-14 15:37
65374
54
2025-11-14 15:37
85671
62
2025-11-14 15:37
81963
16
2025-11-14 15:37
23574
89
2025-11-14 15:37
83491
14
2025-11-14 15:37
43672
56
2025-11-14 15:37
38957
52
2025-11-14 15:37
65913
71
2025-11-14 15:37
94681
35
2025-11-14 15:37
79123
84
2025-11-14 15:37
62794
23
2025-11-14 15:37
82371
38
2025-11-14 15:37
97648
37
2025-11-14 15:37
73812
23
2025-11-14 15:37
13824
14
2025-11-14 15:37
21563
37
2025-11-14 15:37
23417
75
2025-11-14 15:37
47652
63
2025-11-14 15:37
67528
13
2025-11-14 15:37
87213
92
2025-11-14 15:37
25163
85
2025-11-14 15:37
86319
14
2025-11-14 15:37
| 春雨直播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 苹果直播 | |
| 黑白直播 | 榴莲视频 |
| 小妲己直播 | |
| 妖姬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 蝴蝶直播 | |
| 么么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 蝴蝶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九球直播 |
| 午夜直播 | |
| 夜月视频直播 | 荔枝直播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仙凡直播 | 优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青稞直播 | 樱桃直播 |
| 嗨球直播 | |
| 富贵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鲨鱼直播 | |
| 免费直播平台 | 百丽直播 |
| 仙凡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