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遠離危險區域,特別注意用火、用電安全 孩子獨自在家,「安全弦」要繃緊 暑假期間,不少孩子獨自在家學習、玩耍。獨自在家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需做好安全教育,保障居家安全。 廚房、飄窗,都存在風險隱患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外出不安全,待在家裡最安全。其實不然,家裡也有危險的地方,平時就要注意安全教育。」國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機動隊伍一中隊中隊長王祺說。 作為一名消防員,王祺每年暑假都會遇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兒童安全事故。為了避免慘劇發生,他結合多年實戰經驗,給出了一份安全攻略。「廚房有刀具、電器和燃氣,是比較危險的地方。」王祺提醒家長,出門前最好把廚房門鎖住,讓孩子遠離廚房。他曾救援過一名獨自在家的11歲女孩,她本想煮麵吃,但由於不熟悉燃氣點火操作,打不著火,然後又忘記關閉閥門,導致燃氣洩漏。幸虧母親下班回家發現後報警,才避免一場大禍。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家長應該教會孩子識別燃氣洩漏的氣味,聞到異味立即開窗、關閥、撤離、求助。」王祺說。另外,家裡應及時安裝或更新燃氣報警器和自動切斷裝置。打火機、火柴、藥品、化學製劑也應該鎖進柜子,防止孩子誤觸。一名8歲男孩在家用打火機燒紙玩兒,火苗躥到窗簾上,引發火災;一名7歲女孩把酒精消毒噴霧當水槍玩兒,消毒水流到手上後,又去揉眼睛,因家中無人耽誤救治……「這些慘痛的教訓都值得家長吸取。」王祺說。 對於家住高層的孩子來說,陽臺、飄窗處也存在隱患,為避免孩子墜落或高空拋物,「應該在陽臺、樓道加裝安全護欄,護欄間隙要小於11釐米。」王祺說。 注意用電安全,採取防觸電措施 暑期氣溫高,用電多,是家用電器故障高發期。哪些安全用電知識需要掌握? 一名孩童在家中感到悶熱,想要使用電風扇,便去插電源,不料遭遇了漏電事故,孩子被嚇哭。所幸,經家長檢查,小孩沒有受傷。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在暑假期間,用電安全不容忽視。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用電服務專責尚繼武提醒家長,如果留孩子獨自在家,離家前家長應做好以下用電檢查:了解家中用電設備的功率,確保家中電器負荷不超過電力線路承載能力;確保家用電器均為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電器;確保家庭用電線路已經安裝合格的接地線,並選用與家中用電負荷相適應的熔斷絲;確保家中用電線路已安裝漏電保護器,並定期對漏電保護功能進行測試;確保家中不使用外殼破損、導線裸露的電器設備;不要在同一個電源插排上使用太多電器,不然有可能導致短路、跳閘,甚至引發火災。 去年,一名11歲女生暑期獨自在家使用電水壺燒水時,不慎用溼手觸碰了帶電的電源插頭,遭到電擊。她的左手中指瞬間劇烈刺痛,還被電擊出一個洞,家長懊悔不已。 尚繼武建議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用電安全,溼手、溼毛巾等不能觸摸、擦拭開關、插座等,溼手也不能插拔插頭和操作帶電的電器設備;使用電器時,應注意電源線不要被重物壓住,否則可能會造成電線折斷或絕緣層破損,導致短路或漏電;插拔電源插頭時要著力於插頭,不要拉拽電線,防止線路損壞產生危險;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要放在床邊充電,一旦爆炸可能直接傷害到床上的人,也容易點燃床品,引發火災;手機充電時不要接打電話。 對於有年齡較小孩子的家庭,尚繼武建議給牆面較低位置的插座裝上保護罩,或安裝防觸電插座,防止孩子因好奇將手指或其他東西塞進插座孔內,引發觸電事故。 用好遠程監控,製作安全聯絡卡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木植街鄉中心小學校長王予川十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外出打工或務農,暑假期間孩子自己在家,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一名二年級的學生,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一見老師就「訴苦」:「管不住,我出去幹活,就一個晌午的工夫,孫子就自己跑到院裡,摔了個『大馬趴』。」王予川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藉助科技手段保護獨自居家孩子的安全,比如安裝智能攝像頭。家長在外也能隨時關注、語音提醒,必要時撥打求救電話。 「可以給孩子配個電話手錶,暑期父母在外,有空就和孩子視頻通話,做到時常提醒,以確保孩子在家安全,還能聯絡感情。」王予川說。一名三年級學生和上高中的哥哥在家生活,父母都外出打工,每天他們的母親都會給他們打視頻電話,提醒安全問題,父母還決定給家裡安裝一套視頻監控系統。 王予川認為,除了上述安全教育和預防措施外,還應充分發揚鄰裡互助的傳統。「遠親不如近鄰,關鍵時刻有人幫。家長離家前,最好能和鄰居打個招呼,請鄰居時不時來家裡看看。」王予川說,「村委會也可以組建互助巡查網,志願者定期入戶查看,提前排除隱患。」 她還建議家長製作一張安全聯絡卡放在家中,上面寫清楚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急救電話120,以及家庭住址,父母姓名、電話等。這樣,當孩子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撥打求救電話,並能說清楚位置和聯繫人電話。(記者 朱佩嫻)
新增不得利用投訴舉報牟取不正當利益等規定,新增投訴的回訪問效要求和市場監管部門的告知方式,刪除電子商務等具體的舉報管轄規定……8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組織修訂的《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引發廣泛關注。 新規若施行,消費者投訴維權將迎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注意事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張嚴方指出,《辦法》緊扣「誰可以投訴、投訴什麼、如何投訴」等核心問題,系統構建起一套以權利要件為基礎、以程序規範為支撐的受理機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鏈條。 隨著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消費形態的深刻變化,我國消費維權活動呈現出複雜化、多元化趨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95971件,同比增長27.23%,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33萬人次。面對如此龐大的投訴量,傳統的投訴舉報制度逐漸顯現出適應性不足問題。 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總局規章《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施行5年以來,實踐中逐漸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電子商務領域投訴總量大、增速快,管轄權爭議較多;12345、信訪等渠道導入的消費糾紛持續增長,適用程序不一;各地處理投訴舉報的數位化改革和多元化解提速,有必要完善配套制度支撐,進一步提升投訴舉報處理質效。 作為回應新時代消費者維權實踐需求的重要規章,《辦法》整體制度設計體現了程序治理導向下的法治化、規範化轉型路徑。記者發現,《辦法》共43條,此次修訂新增了8個條款,刪除了4個條款,並對13個條款進行了修改,旨在適應市場監管新形勢新要求、提升投訴舉報處理質效、助力優化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 比如,為提高群眾消費維權獲得感和基層處理投訴舉報的可操作性,《辦法》新增回訪問效要求,規定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提高投訴處理效能,對投訴進行抽樣回訪,對處理情況進行評估;新增告知方式,規定市場監管部門可據工作實際,自主選擇網際網路、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途徑進行告知;強化源頭治理,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公示消費投訴信息及辦理結果。 2024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對投訴舉報作出了一系列新規定,有些是對《辦法》原有條款的修改完善,有些是填補立法空白。為落實和細化上述條例,《辦法》進行了相應調整,例如在完善投訴處理流程方面,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對投訴不予受理時,應當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和其他解決爭議的途徑。 對電子商務領域,《辦法》專門優化了平臺內經營者的投訴管轄權,在保持消費者可以選擇「網店或者平臺」投訴的前提下,新增規定平臺未公示其真實經營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平臺內經營者實際經營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將投訴移交平臺經營者住所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後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收。 張嚴方強調,與投訴制度側重於個人維權不同,舉報側重於維護公共利益,兩者處理要求和程序不同,《辦法》對兩者分開設置。在主體範圍上,舉報不局限於消費者,任何單位或個人均可提出,舉報內容也不限於與自身權利直接相關事項,而是聚焦於違法線索的發現。 舉報程序還體現出對信息來源多樣性與舉報人權益的重視。《辦法》鼓勵實名舉報,同時兼容匿名舉報,並提出相應的保護與激勵措施,增強舉報人信心,且舉報線索經核查可轉為行政立案,實現從社會發現到執法處置的閉環聯動。在投訴與舉報之間,也預留了程序轉換空間,體現出制度設計的靈活性與公眾參與的包容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強調要暢通、也要規範群眾訴求渠道。「《辦法》在投訴處理環節設置了較為系統的程序保障機制,體現了從『被動受理』向『主動治理』的轉變導向。」張嚴方表示,整體機制設計既保障消費者基本權利,也引導其理解程序規則、理性表達維權訴求。 同一投訴人對同一經營者短期內大量投訴,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投訴的問題仍然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僱於他人或者冒用他人名義投訴……近年來,一些人濫用投訴舉報制度滋擾經營主體,損害營商環境和市場秩序,擠佔普通消費者維權渠道。 為此,《辦法》明確,因生活消費需要購買商品服務是受理投訴的前提,新增規定生活消費需要的判斷情形等,以回歸消費者投訴和行政調解制度本源,更好保障消費者維權資源。「其實質並非限制多次投訴、聯名投訴或小額維權,而是強調投訴行為應基於日常生活所需,體現真實、善意的維權動機。」張嚴方說。 比如,對於消費者投訴時應當提供的材料,將投訴人姓名改為真實身份信息,將具體的事實改為具體的事實依據。在規範投訴舉報行為方面,新增總體要求,並新增違法責任,對投訴舉報人騙取經營者的賠償或者對經營者進行敲詐勒索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不過,相關條款不會提高消費者維權門檻,不能簡單理解為「買多了就不能投訴」,也不是一刀切排除特定人群的投訴權利,而是回歸制度本源。非生活消費需要的民商事糾紛,可以通過仲裁、訴訟解決。「《辦法》對此細化,不是對維權權利的壓縮,而是對權利邊界的明確與規範。」張嚴方說。 《辦法》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制度配套、技術平臺與組織協同的整體支撐。比如,推動全國12315平臺功能擴展、數據共享與智能輔助判斷,就是制度數位化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辦法》也新增規定,明確通過12345熱線、信訪等渠道轉來的市場監管領域投訴舉報「一套流程處理、一個尺度辦理」。 「《辦法》標誌著我國市場監管投訴舉報制度正在邁向體系化、程序化與治理化的新階段。」張嚴方建議,在制度運行中更加注重程序友好性和解釋透明性,可以通過發布典型案例的方式指導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統一尺度,並通過回訪問效等加強業務指導和督促。 「未來,隨著數位化監管能力提升和消費者權利意識增強,投訴舉報制度將承載更多治理功能與社會期待。」張嚴方認為,唯有在法治框架下不斷增強制度的公開性、回應性與適應性,推動規則、程序與公眾之間的三維契合,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既能保護消費者權益又能維護市場秩序的現代化治理體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8月12日 05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樱花直播nba |
魅影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九球直播 |
趣播 | 水仙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桔子直播 | 婬色直播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桔子直播 | 曼城直播 |
午夜直播 |
阴桃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蜜糖直播 |
免费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大鱼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巧克力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蜜疯直播 |
五楼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