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8月8日電 (黃興鴻 趙雲星)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宜品雲播」電商直播中心8日揭牌運營。該中心共七大功能區,旨在通過深度整合縣域電商人才與農產品供應鏈,推動該縣農特產品出滇,助力民眾增收,賦能鄉村振興。 地處滇中的宜良縣,素有「滇中糧倉」「花鄉水城」「烤鴨之鄉」等美譽。 8月8日,「宜品雲播」中心內琳琅滿目的農特產品。 黃興鴻 攝 為助力宜品出滇,2022年以來,中共宜良縣委統戰部在該縣城主要特色街區、餐飲酒店、鄉鎮(街道)以及鄉村旅遊景點開設27家線下「宜品良鋪」,10家線上銷售平臺,帶動「花、果、茶、鴨」系列農特產品銷售額累計達42億元。其中,優質蔬菜、非洲菊種苗、板慄等遠銷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 為進一步叫響「宜品良鋪」品牌及拓寬線上銷售渠道,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民眾增收,中共宜良縣委統戰部發揮統一戰線獨特優勢,今年創新打造「宜品雲播」中心。 「宜品雲播」中心佔地7000平方米,分電商培訓、直播間、產品展示區、產品打包區、洽談區等七大功能區,深度聚焦農特產品數位化轉型,實現產品「產、供、播、銷」閉環。 記者在產品展示區看到,宜良鮮花餅、蜂蜜、板慄、大米、野生菌等農特產品琳琅滿目。 8月8日,嘉賓參觀「宜品雲播」中心。 黃興鴻 攝 趙煒是入駐「宜品雲播」中心的主播之一,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宜良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2019年,我幫助媽媽做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生意越來越好,後來我也進行直播帶貨。」他介紹,2024年,母子倆直播銷售總額達1200萬元,產品除自家的牛乾巴、臘肉、香腸外,還有來自周邊多個州市的20餘種農特產品。他將繼續努力,貢獻「新」力量,尋找更多雲南優質農特產品銷售,帶動更多農戶實現增收。 中共宜良縣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匯聚統戰力量,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宜品雲播」中心對接更多市場資源,將其打造成為「宜品出滇」的重要窗口、推動宜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完)
興安盟8月12日電 題:那達慕上的「小孩哥」「小孩姐」:血脈裡的文化基因煥發新生機 記者 張瑋 12日,2025興安盟那達慕大會進入最後一個比賽日,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男兒三藝」——搏克、賽馬、射箭也給了孩子們展示的平臺。 賽場內外,400多名穿著蒙古袍的「小孩哥」「小孩姐」格外亮眼,他們用稚嫩卻堅定的腳步,讓流淌在血脈裡的文化基因煥發新生機。 圖為2025興安盟那達慕開幕式現場。 寶音德力格爾 攝 跤服裡的三代傳承 搏克為蒙古語,具有結實、團結、持久之意,漢語譯為摔跤。在內蒙古草原上,搏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不論祭敖包,還是舉辦那達慕,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項。 那達慕的搏克賽場永遠是沸騰的,幾平方米的賽場被觀眾圍得裡三層外三層,選手們身穿牛皮或帆布製成的"卓德格"(半袖坎肩),揮舞著壯實的雙臂,跳著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個個宛如草原上的巴圖魯(蒙語,意為勇士)。 13歲的白志文是兒童組中的佼佼者。隨著裁判一聲號令,比賽開始,只見他穩穩地抓住對手"卓德格"的腰間部位,雙方四目炯炯,分毫不讓。分秒間,白志文將對手摔倒在地。陽光下,他身上的"卓德格"閃著光。 「我5歲就跟著爺爺學搏克了。」白志文抹了把臉上的汗,眼裡藏著超越年齡的沉穩,「搏克要求選手腰、腿部動作協調配合,在對抗中充分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白志文出生在烏蘭毛都草原上的牧民家庭,爺爺和父親年輕時都是那達慕搏克賽場上的常客,如今接力棒傳到了他手上。 第一次參加那達慕時白志文才9歲,面對比自己高半個頭的對手,他嚇得攥著父親的衣角不敢上場。「爸爸說,搏克手的跤服裡縫著勇氣,不可以認輸。」 那天,白志文咬著牙比完全場。如今,他已是連續四年徵戰那達慕的「老將」,跤服的袖口磨出了毛邊,卻承載著三代人的信念:「爺爺說,搏克不光是比力氣,更是比智慧和尊重。」 圖為搏克賽場上,白志文(左一)與對手較量。 王鈺 攝 女孩子也能把箭射得很遠 射箭,蒙古語稱「蘇日哈日布那」。古代,神射手在草原上享有很高的榮譽。在蒙古族傳統中,「男兒三藝」常被視為男性專屬,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草原姑娘加入其中。 拉弓、瞄準、放箭……12歲的扎賚特女孩包於彤站在靶場上,眼神專注,動作一氣呵成,箭穩穩落在靶心上。 這是包於彤第三年參加那達慕射箭比賽,而她與弓箭的緣分,始於姐姐包於鑫的背影。 「姐姐拉弓的時候,像草原上的雄鷹。」包於彤說,16歲的姐姐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射箭手。3年前,她纏著姐姐教自己射箭,「一開始連弓都握不穩,姐姐就用布條把弓柄纏粗,讓我能抓得更牢。」 在一次練習中,包於彤的手指被弓弦勒出了血,哭著想放棄,姐姐卻把自己磨出厚繭的手伸給她看:「你看,繭子是弓箭給勇敢者的勳章。」 「姐姐說,射箭要心淨,就像草原的天空一樣。」包於彤的箭袋裡,一直裝著姐姐送給她的第一支木箭,「我和姐姐想讓更多人知道,女孩子也能把箭射得很遠。」 圖為包於彤站在靶場上專注地射箭。 王鈺 攝 「等明年,我們一定贏。」 蒙古族素有「馬背民族」之美譽。據《清稗類鈔·技勇類》記載,「蒙古族人不論男女孩老幼,未有不能騎馬者,其男女孩童自五歲即能騎馬,馳驅於野」。 11歲的那日蘇自幼和父親騎馬,後來學著賽馬。「每天天沒亮我就起床練習,從騎馬慢跑開始,到後來能在草原上飛馳。」 賽馬的激情總帶著風的速度,只是今年的那達慕賽道略顯安靜——因場地調整,賽馬項目臨時取消。那日蘇牽著他的馬兒站在圍欄外,久久不願離去。這匹慄色小駿馬是他10歲生日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為了今年的比賽,他們已經準備了半年。 那日蘇記得,有一次練習時馬受驚狂奔,他死死抓住韁繩不敢鬆手,最後被甩在草地上,膝蓋磕出了血。父親沒扶他,只是說「真正的騎手,要懂馬,更要懂自己」。那日蘇聽後爬起來,又跨上了馬背。 雖然今年沒能站在賽道上,那日蘇卻把父親的話記在心裡:「賽馬比得不是快慢,是騎手和馬之間的相互信任。」 那日蘇給馬兒梳著毛,輕聲說:「等明年,我們一定贏。」風拂過草原,仿佛在應和他們的約定。(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花儿直播 | 海棠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蜜疯直播 | 五楼直播 |
六月直播 |
蜘蛛直播 | 九球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红杏直播 | 榴莲视频 |
花椒直播 |
蜘蛛直播 | 荔枝直播 |
山猫直播 |
蝶恋直播 | 樱花直播 |
荔枝直播 |
心动直播 | 桔子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迷笛直播 | 蜜糖直播 |
樱桃直播 |
极速直播 | 魅影视频 |
小草莓直播 |
桃子直播 | 魅影视频 |
夜月视频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