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公立託育機構早就招滿了,家裡老人年紀也大了,實在沒辦法,我只能辭職在家帶娃。」全職媽媽胡女士無奈地說。 家住上海的張女士,則正為託育費用犯愁:「問了幾家民辦託育機構,費用太高,我們負擔不起,也不太放心。」 家長們的這些困擾並非個例。《國務院關於推進託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超過三成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託需求,但受行業發展階段、服務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全國實際入託率僅為7.86%。 如何進一步補短板、優服務,讓有需求的家庭既能「託得起」,也能「託得好」「放心託」,已成為繞不過的民生課題。 政策發力,多管齊下降低託育成本 當前,多數城市的託育服務仍以民辦機構為主。據統計,2023年全國民辦託育機構佔比達89.5%,但其居高不下的收費讓不少家庭望而卻步。記者通過平臺查詢發現,一線城市如北京,託育機構月均收費多在4000-8000元,個別機構可達12000元;省會城市如安徽合肥,收費為3000-6000元;即便是非省會地級市如湖南株洲,費用也達2000-4000元。這對許多家庭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 高收費背後,是民辦託育機構的運營困境:房租、人工等成本需自主承擔,普遍面臨前期投入大、投資回收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 化解「託不起」難題,離不開政策引導。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明確各地要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渠道資金,開展託育綜合服務中心和公辦託育服務網絡建設;積極推行公建民營模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普惠、多元、優質託育服務等。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目前全國超半數省份已將發展託育服務作為本地民生實事項目,1315個縣(市、區)出臺了託育機構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發放消費券等措施,旨在降低託育服務價格。 而生育支持政策的協同效應也正逐步顯現,在為託育機構減負的同時,也為家庭育兒降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直至其年滿3周歲每孩每年可得3600元補貼。此外,國家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3年已將扣除標準從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 從育兒補貼的發放到生育津貼的標準提升,從託育服務的政策傾斜到稅收減免的實際落地,多層次的支持政策正織密家庭育兒的保障網絡。目前,多地已通過動態調整補貼額度、擴大政策覆蓋範圍等方式,讓經濟支持更貼合家庭實際需求。 專業賦能,人才培育提升託育質量 發展託育服務,要讓孩子「託得好」,人才是核心支撐。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託育服務全職從業人員約112.4萬人,其中保育人員約56.6萬人,佔比達50.4%。當前,從業人員的數量缺口與質量仍是制約託育服務行業發展的短板。 「我們的工作工資低、責任重,一天從早忙到晚,付出專業努力卻被簡單歸為『看孩子』。」保育員小邱的無奈,折射出託育從業人員普遍面臨的多重困境:薪資待遇偏低、職業發展路徑模糊、社會認同感不足。 針對託育服務行業「招人難」「育人難」的痛點,各地正積極施策,著力培養專業託育人才,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以上海為例,當地依託職業院校和開放大學,強化對育嬰員、保育師等從業人員的職前職後培訓,符合條件者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後,可按規定申請補貼;北京則鼓勵院校學生及從業人員考取託育服務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才納入職稱評審範圍,既幫助從業人員提升就業能力、拓寬發展渠道,也為行業規範化發展注入動力。 託育人才隊伍建設的強化,離不開多部門的協同發力。據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教育部已在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等三個職業教育階段增設嬰幼兒託育相關專業;人社部發布了保育師、育嬰員、嬰幼兒發展引導員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並積極落實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全國總工會、國家衛健委、全國婦聯組織開展全國託育職業技能競賽,推動託育服務隊伍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的提升。 從地方探索到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一系列舉措正在為託育人才隊伍建設築牢根基。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職業發展通道的不斷暢通,託育行業有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逐步破解「人難招、才難留」的困局。未來,當專業化、規範化的託育人才成為行業主力,不僅能讓每個孩子獲得有質量的照護,更能為千萬家庭解除後顧之憂。 法治護航,立法+落實織密託育安全網 家長對託育服務的期望,不僅是「託得起」「託得好」,更要「託得放心」。這一訴求的背後,是對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關切。而當前,託育機構的規範和監管仍待加強——全國託育機構備案率僅42%,部分機構因缺乏約束未按規定備案,潛藏衛生、安全等風險。 浙江溫州某託育機構因未備案擅自開展服務被處罰;江西撫州一家託育機構雖辦理了營業執照,但並未在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備案,也未取得合格衛生評估報告,被當地有關部門責令整改;廣東惠州某託育中心未向衛生健康部門備案擅自營業,被執法人員現場責令改正,同時被處以行政處罰……這些案例暴露出的漏洞,與家長對託育服務的信任期待形成鮮明對比。 為構建讓家長放心的託育服務體系,相關政策法規正加快完善。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將託育服務機構納入地方公共安全重點保障範圍,加強對託育服務機構監管,落實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規範要求。在立法層面,制定託育服務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並確定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牽頭起草,通過多地調研、座談等形式,廣泛吸納民意,確保法律制定充分回應現實需求。 在法治框架逐步完善的同時,各地也在探索創新監管方式。浙江杭州全市範圍內的普惠性託育機構均啟用人臉識別智能設備,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山東濟南打造「泉心託」託育惠民工程,規定所有「泉心託」家庭託育點在開辦前必須嚴格履行備案流程,用對公資金監管帳戶收款,監控錄像必須存儲90天可查,推進家庭託育點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從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到地方實踐的多元創新,我國託育服務工作已初見成效。面向未來,託育服務的優化仍需凝聚多方合力。《關於加快推進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明確目標: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託位66萬個;2030年,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託位數量明顯增加,託育服務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家庭託育成本有效降低,基本滿足群眾普惠託育服務需求。隨著這些目標的實現,將有望讓更多家庭告別託育之憂。(薄晨棣、實習生 姜佳曄)
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袁秀月)近日,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官微發文介紹2025年新進教師,其中,多名「95後」博士生導師引發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郭敬,女,1996年生,河南鄭州人,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宗教學。 江佳鳳,女,1996年生,福建漳州人,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中國哲學。 洪崢怡,女,1995年生,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邏輯學。 圖為郭敬。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哲學學院 其中,郭敬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梵語巴利語專業,碩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專業,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她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佛教哲學、梵漢佛典比較、宗教社會學、南亞佛教研究等。 據介紹,郭敬曾獨立承擔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後期資助課題「中國佛教寺院經濟的演變及特點研究」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民族和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課題「南海佛教史」系列「柬埔寨佛教史」,還曾擔任「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中國佛教百科全書」整理校訂委員會成員。 圖為江佳鳳。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哲學學院 江佳鳳為南昌大學文學學士,廈門大學哲學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國家公派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她的研究領域為朱子學、宋明理學,曾在《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擔任《國際儒藏·韓國編》審校專業委員會審校專家等。 圖為洪崢怡。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哲學學院 洪崢怡為浙江大學文學學士、哲學博士,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聯合培養博士。2023年至2025年在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語言邏輯、認知邏輯。近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等國際國內知名期刊發表論文7篇,出版專著《邏輯與自然語言》等。 據浙江大學官網介紹,為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目標,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進並培養一批符合學科發展方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青年人才,造就一支擔當學校未來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該校借鑑國際高水平大學教師聘任的學術標準和程序,試行教師長聘制(Tenure-Track),設立並實施「百人計劃」。 「百人計劃」任職條件顯示,年齡一般為35周歲左右,具有國際知名高校博士學位。列入「百人計劃」的教師聘任為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 近年來,多所高校、科研機構不斷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鼓勵青年人才脫穎而出。不少年輕學者開始挑大梁,有的成為博士生導師,有的晉升教授、副教授。 今年1月,此前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的李欽賓擔任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公開資料顯示,他在2018年6月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今年3月,武漢大學宣布,「95後」趙莽入選海外優青,成為武大最年輕正教授。 今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發文稱,博士畢業入職不到3年的「95後」葉紫薇,通過戰略性人才職稱評審學校提名制度這一超常規方式,從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助理教授破格晉升為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以『豐富賽道、鼓勵競爭、拒絕躺平、尊重貢獻』為原則,豐富破格晉升職稱賽道,堅持多元機制、分類評價,探索和完善考核機制和方案,特別是鼓勵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近年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於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斷出爐。今年1月,首次修訂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強調科學基金支持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並在第八條中明確要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青年人才。(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5498
19
2025-11-10 17:18
78142
97
2025-11-10 17:18
95142
27
2025-11-10 17:18
39842
95
2025-11-10 17:18
36174
67
2025-11-10 17:18
39762
76
2025-11-10 17:18
23751
57
2025-11-10 17:18
35241
56
2025-11-10 17:18
23691
86
2025-11-10 17:18
15928
63
2025-11-10 17:18
81793
69
2025-11-10 17:18
26975
87
2025-11-10 17:18
53627
84
2025-11-10 17:18
82569
29
2025-11-10 17:18
41598
42
2025-11-10 17:18
94126
32
2025-11-10 17:18
17649
23
2025-11-10 17:18
15482
16
2025-11-10 17:18
14657
25
2025-11-10 17:18
53178
41
2025-11-10 17:18
37158
12
2025-11-10 17:18
82957
14
2025-11-10 17:18
31892
73
2025-11-10 17:18
17243
16
2025-11-10 17:18
28714
17
2025-11-10 17:18
16724
62
2025-11-10 17:18
65482
63
2025-11-10 17:18
75614
81
2025-11-10 17:18
97512
65
2025-11-10 17:18
47659
38
2025-11-10 17:18
64921
15
2025-11-10 17:18
84917
72
2025-11-10 17:18
45196
89
2025-11-10 17:18
36429
67
2025-11-10 17:18
45631
17
2025-11-10 17:18
89435
86
2025-11-10 17:18
81397
71
2025-11-10 17:18
63982
45
2025-11-10 17:18
23174
52
2025-11-10 17:18
72453
23
2025-11-10 17:18
78235
46
2025-11-10 17:18
82419
71
2025-11-10 17:18
46531
28
2025-11-10 17:18
32479
23
2025-11-10 17:18
17492
76
2025-11-10 17:18
91352
79
2025-11-10 17:18
14639
86
2025-11-10 17:18
31486
38
2025-11-10 17:18
64295
24
2025-11-10 17:18
75832
28
2025-11-10 17:18
79431
86
2025-11-10 17:18
63958
65
2025-11-10 17:18
73986
37
2025-11-10 17:18
| 桃花app | 莲花直播 |
| sky直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零点直播 |
| 小k直播姬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蜜桃app |
| 花儿直播 |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么么直播 |
| 抓饭直播 | |
| 妖姬直播 | 河豚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伊人app | 小妲己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柠檬直播 |
| 夜魅直播 | |
| 金莲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 花椒直播 | |
| 蜜疯直播 | 黑白直播 |
| 免费直播平台 | |
| 就要直播 | 深夜直播 |
| 糖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