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深刻闡釋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的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國大地上,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從今天(8月9日)起,《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導《感知生態之變》,從經濟社會前行的腳步中、從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感知新時代中國的綠色動力。今天,首先從「兩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安吉開始。 從「醬油色」到「安吉綠」 盛夏時節的小城安吉,綠意盎然、人潮湧動。 22000多個傳感器遍布小城的角角落落。竹林裡,碳通量監測塔上的傳感設備,實時感知著竹林的每一次呼吸,最終轉化成衡量竹林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數值。十多年來,這裡每公頃的碳匯量增加到6.6噸。竹林成為「固碳高手」,產生的碳匯可以交易,每年給全縣竹農帶來的收儲收益就有2800多萬元。 穿城而過的這條溪流,高光譜相機定期監測著水中氨氮等汙染物指標的變化。研究人員將監測到的數據還原成這樣的影像圖,紅色代表著水中的汙染物。十多年前,溪水沿線遍布紅色。而現在,紅色消失了,當地整體水質從原來的Ⅳ類躍升到Ⅱ類。清澈的溪流中生長出20多個漂流點,一個夏天的旅遊收入就超過2億元。 浙江安吉護河志願者 高春忠:以前的水就是黑色的,家裡的醬油是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的。現在任何地方跳下去遊泳,都可以的。 從「石頭經濟」到「綠色經濟」 衛星從太空捕捉到更多變化。二十年前,群山間遍布著70多處礦區和水泥廠。如今,高汙染高排放的化工廠不見了,變身零碳鄉村圖書館和展覽館,全年吸引遊客超120萬人次。這曾經是安吉最大的石灰巖礦坑,復綠改造後,變成了有山有水的生態度假區,高峰時一天賣出8000多杯咖啡,相當於當年開採礦產時將近一年的收入。 今天的安吉,「石頭經濟」被綠色經濟取代,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88.96億元增長到675.57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也從安吉走向全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人們治理汙染,修復生態傷痕,用一條條生態紅線守護自然,把綠色轉型深入到生產和生活中,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留住綠水青山,960萬平方公裡大地上,綠色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寧夏賀蘭山東麓,昔日砂石荒灘,歷經修復,變身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連片產區。 寧夏賀蘭山葡萄酒莊園種植戶 蘇金萍:一抬頭到處都是綠色,比以前掙錢多得多了。 湖南邵陽崀山腳下,稻農們在稻田裡為朱䴉留下這樣的覓食空間,並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留住了朱䴉的稻田,生長出的稻米更受歡迎。 湖南邵陽新寧縣崀山鎮窯市村村民 雷澤配:稻穀有300畝是朱䴉稻,比別人多賣三塊錢一斤,一年來說要比別人多二三十萬(元)。 福建三明,靜謐的森林在夏天裡迎來「生命的怒放」。進入成熟期的鐵皮石斛、金線蓮、多花黃精、紅菇,讓整個森林都變身「糧庫」。這些生長於林間的野生藥材、山野菜,每年能帶來產值超1億元。 福建三明沙縣區南陽鄉種植戶 官發攀:原來我們在這個林子裡面砍砍木頭,掙點錢。現在我們搞林下經濟,搞搞旅遊,忙的時候一天好幾撥客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今天,我國在12個地區開展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300多條生態旅遊路線帶來超萬億的市場活力。蔥鬱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變成一個個流動的生態產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正在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為寶雞市岐山周公廟的「鳳鳴岐山」銅雕。 八百裡秦川西端的寶雞 古稱陳倉 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 是青銅器之鄉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宛如歷史的眼眸 注視著千載風雲的興衰榮辱 圖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奔騰不息的渭河 裹挾著時光的泥沙穿城而過 入川的千年古道 夾雜旅客的步伐蜿蜒而出 寶雞 這座古老而堅韌的城市 以其獨特的氣質 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人民 鳥瞰寶雞。 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山河破碎、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 無數民族工業遭到摧毀 為保留工業火種 一批愛國民族工業企業衝破重重艱難險阻 從武漢等地陸續內遷到寶雞 在荒灘上建廠復工、支援前線 彼時這座西北小城以其不屈不撓的工業脊梁 扛起了供應抗戰軍需的重任 為民族的存續源源不斷輸送著力量 書寫了一部轟轟烈烈的「實業救國」壯麗史詩 圖為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張遠 攝 在寶雞市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區 有4處歷史遺蹟 分別為抗戰時期全國最大的「窯洞工廠」 申福新辦公樓、樂農別墅、薄殼車間 這裡既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抗戰工業遺產 也是抗戰時期西北最大的工業園區 窯洞內的工業火種 藏著中國人的熱血抗戰史 圖為鳥瞰工廠(局部)。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1938年 日軍的侵略步伐步步緊逼 申新紗廠等15戶企業內遷至此 建成了擁有200多戶企業的「秦寶十里舖工業區」 佔到當時全國工業企業的20.56% 日軍戰機對此地集中轟炸了26次 為保障生產的持續進行 當時的申新紡紗廠總經理李國偉 提出將生產線遷入窯洞的設想 圖為李國偉(前左三)和夫人榮慕芸(二排右五)與廠高管人員在辦公樓前合影。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面對土質不穩、物資短缺 工人們就地取材用耀縣石灰砂漿和糯米水替代水泥 一寸一寸地開鑿 一尺一尺地推進 建成總長約1.75公裡地下窯洞車間 將1.2萬枚紗錠和70%的設備安裝其內進行生產 如同一座地下的工業堡壘 見證了中國人自強不息、勇敢智慧的抗戰歷史 圖為「窯洞工廠」外。張遠 攝 「窯洞工廠」共有24孔 步入洞內 巷道縱橫交錯、連線成網 一件件工業內遷的珍貴文物陳設其中 有齒輪模型、紡紗機等 窯洞隧道內還修建了通風口、儲水井、避讓洞 圖為仍可運轉的「粗紗頭開松機」。張遠 攝 在6號窯洞 工作人員按下電鈕 1921年的「粗紗頭開松機」徐徐轉動 像是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李國偉曾說:「環視西北半壁,紗廠寥寥無幾家。 無論前方將士,無論後方民眾,均有賴吾等接濟。 值此艱難時刻,多增加一分生產就是多增加一分國力, 我們應從速完成建廠任務,努力增加生產。」 抗戰時期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的盧廣綿也曾怒吼: 「日本人炸一次,我們就恢復一次, 日本人炸10次,我們就恢復10次!」 圖為1944年的窯洞並條車間。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自從窯洞車間建好 紡紗設備沒有再被日軍摧毀 周圍居民也能及時進入窯洞躲避轟炸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主任王敏告訴記者 當時「窯洞工廠」 共生產了43.2萬匹棉布、6.4萬噸棉紗,支援前線 工合也在寶雞組織生產了 180萬條軍毯、30萬件軍大衣 支援前線 福新麵粉廠53%的麵粉,也是支援到前線 圖為當時的窯洞生產車間。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之所以被稱作中國工業的火種, 是因為這些內遷企業到達寶雞後, 帶來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 還有先進的工業生產設備。」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 「西北工業產值不如一條福特汽車生產線」 申新等企業的到來 如同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在寶雞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圖為窯洞內。張遠 攝 1951年公私合營 申新紗廠走出了200多名廠長經理去西北各廠任職 2000多名技術工人參與西北各廠的技術指導與生產 為新中國的西北工業建設添磚加瓦 圖為隴海線上的貨運列車從工業遺址園區旁駛過。張遠 攝 站在今天的長樂塬南望 百米之遙的隴海線上列車往來不息 幾分鐘就有一列火車隆隆駛過 生機勃勃 窯洞內「苦幹實幹快幹」「一起幹」等標語 已融入了寶雞城市精神 曾經的星星之火 化作現代裝備製造領域的璀璨星河 圖為寶雞夜景。張遠 攝 如今,寶雞已成為西北工業重鎮 汽車製造產業蓬勃發展 一輛輛嶄新的汽車從寶雞駛出 駛向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 成為寶雞製造的閃亮名片 鈦材料產業更是熠熠生輝 憑藉其卓越的品質和領先的技術, 在全球市場上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 圖為寶鈦集團高品質鈦及鈦合金管材、型材生產線。寶鈦集團 供圖 從戰火紛飛中艱難誕生的工業火種 到新時代製造之光 從窯洞深處傳出的機器轟鳴 到智能工廠裡精密的機械運轉 八十餘載悠悠歲月 書寫著寶雞從抗戰後方 到智造高地的壯麗蛻變 圖為寶鈦集團展覽館內,用鈦製作的水壺、水杯。黨田野 攝 八十年前,窯洞裡的紗錠在黑暗中倔強轉動 照亮了民族存亡的漫漫長夜 八十年後,寶雞的工具機精密運轉 加工出一件件高精度的零件 鈦合金閃耀著科技的光芒 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等多個領域 視覺超算中心跳動著智慧的脈搏 引領著科技創新的潮流 這座被隴海鐵路喚醒的城市 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行者 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 圖為焊裝車間俯視圖。寶雞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供圖 如今,寶雞的工業發展成果舉世矚目 在汽車製造領域 形成了以吉利、陝汽等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涵蓋整車製造、零部件生產等多個環節 2024年寶雞汽車產業實現產值600億元 圖為寶鈦集團展覽館內,用鈦製作的直升飛機引起參觀者的關注。黨田野 攝 在鈦材料產業 寶雞被譽為「中國鈦谷」 聚集各類鈦企600餘戶 鈦產業規模居全球首位 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等領域 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寶雞還在積極布局新興產業 成為全國中高端數控工具機重要生產基地 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眾多工業企業積極實施綠色低碳轉型 湧現出22個國家級綠色工廠 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圖為寶雞市太白縣內秦嶺深處的黃柏塬原生態風景。黃柏塬原生態風景區供圖 秦嶺北麓的生態答卷寫滿綠意 千年古剎法門寺吸引著無數遊客紛至沓來 太白山高聳入雲引人攀登 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鳳翔泥塑等民俗文化 似顆顆璀璨的星星 點綴寶雞文化的天空 各縣區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 千陽矮砧蘋果暢銷全國各地 眉縣獼猴桃走向全球市場 催生生態旅遊、休閒農業等新業態 促進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 圖為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內。張遠 攝 蜿蜒的陳倉古道 迴響著商旅匆匆、戰馬嘶鳴 在時光裡漸行漸遠卻又從未被遺忘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 是一段波瀾壯闊歷史的忠實見證者 更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於創新精神的生動象徵 一顆永不熄滅的工業火種 跨越時空的界限 照亮前路 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徵程中繼續奮勇前行 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未來! 作者:張遠 李一璠 來源: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916
63
2025-10-29 02:41
63498
49
2025-10-29 02:41
98467
26
2025-10-29 02:41
14385
18
2025-10-29 02:41
97423
74
2025-10-29 02:41
78395
58
2025-10-29 02:41
61378
27
2025-10-29 02:41
42953
41
2025-10-29 02:41
67245
76
2025-10-29 02:41
28537
24
2025-10-29 02:41
42167
32
2025-10-29 02:41
18946
86
2025-10-29 02:41
28967
15
2025-10-29 02:41
79631
59
2025-10-29 02:41
72983
62
2025-10-29 02:41
27694
65
2025-10-29 02:41
45762
38
2025-10-29 02:41
98173
15
2025-10-29 02:41
34158
38
2025-10-29 02:41
43928
45
2025-10-29 02:41
17345
19
2025-10-29 02:41
17356
43
2025-10-29 02:41
72145
76
2025-10-29 02:41
94627
82
2025-10-29 02:41
63597
29
2025-10-29 02:41
37821
52
2025-10-29 02:41
83461
94
2025-10-29 02:41
83271
65
2025-10-29 02:41
41259
69
2025-10-29 02:41
95478
54
2025-10-29 02:41
29458
97
2025-10-29 02:41
86237
74
2025-10-29 02:41
35627
27
2025-10-29 02:41
67235
62
2025-10-29 02:41
28936
84
2025-10-29 02:41
25391
76
2025-10-29 02:41
58729
32
2025-10-29 02:41
94382
49
2025-10-29 02:41
72918
26
2025-10-29 02:41
14382
23
2025-10-29 02:41
35218
76
2025-10-29 02:41
63247
63
2025-10-29 02:41
41369
93
2025-10-29 02:41
31695
51
2025-10-29 02:41
27469
93
2025-10-29 02:41
62378
63
2025-10-29 02:41
51982
45
2025-10-29 02:41
23174
19
2025-10-29 02:41
73582
74
2025-10-29 02:41
48295
98
2025-10-29 02:41
91763
85
2025-10-29 02:41
15836
28
2025-10-29 02:41
29638
39
2025-10-29 02:41
| 极速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桃子直播 | 曼城直播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
| 五楼直播 | 花椒直播 |
| 暖暖直播 | |
| 魅影直播 | 绿茶直播 |
| 魅影看b站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妲己直播 |
| 巧克力直播 | |
| 凤凰网直播 | 蜜糖直播 |
| love直播 | |
| 红杏直播 | 妲己直播 |
| 柚子直播 | |
| 看b站a8直播 | 小猫直播 |
| 青柠直播 | |
| 红杏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密桃直播 |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趣播 |
| 魅影9.1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