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人無兒無女,去世後遺產到底該歸誰?能不能儘可能由旁系親屬繼承?為何房產會收歸國有?近期,相關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記者了解到,北京和上海均有過類似判例,被繼承人去世後,由於沒有繼承人,也沒有留下遺囑,部分遺產收歸國有,由當地民政局作為遺產管理人。 北京的張女士因病離世留下100多萬元財產和一套房產無人繼承,張女士多位親戚訴至法庭要求分割全部遺產,法院判定100多萬元歸親戚,房產則收歸國有。無獨有偶,上海一位老人意外猝死後留下430萬元和一套房產無人繼承,最後法院判定分給老人堂弟130萬元,其餘遺產也收歸國有。 發生在市民張女士身後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包括存款、保險、房產在內的數百萬元遺產。由於張女士未婚未育,其父母也均已去世,其生前也未設立遺囑,遺產的歸屬成了難題。 張女士父母雙方多位親戚對簿公堂,要求分割她全部遺產,他們都認為具有繼承權,而且在張女士生前陪其看病、在生活上給予照顧等,盡到了扶養義務,應該分得遺產。 為了證實這些親戚的說法,法院主審該案的法官走訪了張女士生前居住的社區居委會。「張女士患有尿毒症,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能夠獨立完成飲食起居。」工作人員告訴法官,實在有困難時,張女士的一位親戚和社區工作人員會幫助她去醫院。法官進一步了解到,張女士看病時,經常是這位親戚開車送她去醫院,而且在張女士去世前的病歷中,也有這位親戚作為近親屬的籤名。 另外,法院查明,張女士留下的遺產包括一套價值400餘萬元的房子,銀行存款、人壽保險金和身故後的喪葬費、撫恤金等共計100多萬元。 最終,法院根據多名親戚各自對張女士生前的幫扶情況,判決100餘萬元現金由親戚共同繼承,幫扶較多的那位親戚繼承20%份額,其餘親屬分別繼承10%。房產則收歸國家所有,由區民政局管理。 那為什麼錢款可以分配,房產卻被收歸國有呢? 「根據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本案中旁系親屬扶養人已經獲得了對等遺產繼承份額,因此無權再分得房產。」法官解釋,根據民法典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用於公益事業;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依據這一條和本案具體情況,法院判決把房子收歸國家所有。 相關新聞 老人去世留下遺囑將房產留給外甥女 親生女兒不認 法院怎麼判? 上海九旬老人王達(化名)早年喪偶,雖育有一女,但長期與外甥女周小冬(化名)共同居住在浦東新區的一套房子內。這套房2001年登記產權在王達和外孫女高梅梅(化名)名下,兩人各有50%份額。 多年前,周小冬從外地來上海幫襯舅舅王達做生意,和舅舅共同生活28年,照顧他日常起居,給他養老送終。2009年,王達立下公證遺囑:「百年之後,名下的房屋份額由外甥女周小冬一人繼承」。 2020年王達去世後,女兒王小曉(化名)和外孫女高梅梅不認可這份遺囑,把周小冬告上法庭。 一審法院認為,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周小冬在王達去世後60日內作出了接受遺贈的表示,應視為周小冬放棄接受遺贈,但周小冬對王達晚年的生活起居等盡了主要義務,應考慮給予其王達的適當遺產。法院一審判決,房產份額由他的女兒和外甥女各繼承一半。 周小冬和王小曉均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可了周小冬接受遺贈的表示,最終支持了周小冬的上訴請求,判決王達名下的房產份額全部由周小冬繼承。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24條的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60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綜合北京日報、新聞晨報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8月4日在美國去世,享年95歲。許倬雲(Cho-Yun Hsu)1930年9月2日(農曆七月初十)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1948年底隨家到中國臺灣,1953年從臺灣大學史學系畢業;1956年獲文科碩士學位,後入芝加哥大學進修;1962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人文科學哲學博士學位 ;1970年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6年當選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作為華語世界有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許倬雲精通上古史、經濟史、文化史、考古學、社會學。學術代表作「古代中國三部曲」《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數十年來已經成為研究古代中國的典範之作。另有「中國文化三部曲」《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大眾史學著作數十種行世,海內外行銷百萬冊。新版《許倬雲學術著作集》從政治思想、文化轉型、經濟結構多個角度展開解讀。正如許倬雲在《總序》中指出的那樣,從《西周史》《形塑中國》到《漢代農業》,雖然成書次序有先後,但這三部著作卻是聯結為一的。其中,《西周史》《形塑中國》敘述古代中國自西周建立封建制度以來,經過春秋、戰國列國並存的階段,終於經過秦、漢而實現大一統。這一宏闊的歷史進程,先聚後散,然後又再行拼合,最終凝聚成為東亞的大一統國家。在此階段的中國,政制統一。《漢代農業》又接續陳述了整個過程中經濟因素的成分及其融合。最終,中國發展出世界上最早的「精耕細作式農業」,先民們將農舍工業與農業的收穫相結合,凝聚為以農業產品為商品的交換經濟。這是經濟、社會兩方面的整合,與國家治理互相配合,進而熔鑄為一個巨大的共同體。六卷本中的另外三本,《水擊三千》《熔鑄華夏》以及《我者與他者》,其主旨也正是澄清上述巨大「共同體」的形塑過程,以及各個構成單元之間的互相依存。前三部側重於時間軸線上的進程,而後三部則著力在平面發展上的「互聯性」。整套著作集都是從政治思想、文化轉型、經濟結構多個角度,見證周、秦、漢「天下秩序」的形塑過程,讀懂「何以華夏」「何以中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8976
97
2025-11-23 14:20
43827
43
2025-11-23 14:20
58237
96
2025-11-23 14:20
37156
96
2025-11-23 14:20
31745
73
2025-11-23 14:20
89257
57
2025-11-23 14:20
21978
54
2025-11-23 14:20
76918
62
2025-11-23 14:20
89371
29
2025-11-23 14:20
81362
28
2025-11-23 14:20
13742
58
2025-11-23 14:20
98134
68
2025-11-23 14:20
24153
72
2025-11-23 14:20
87529
43
2025-11-23 14:20
69518
95
2025-11-23 14:20
14623
52
2025-11-23 14:20
48397
78
2025-11-23 14:20
69723
46
2025-11-23 14:20
51368
63
2025-11-23 14:20
92618
42
2025-11-23 14:20
83921
56
2025-11-23 14:20
72164
21
2025-11-23 14:20
52986
69
2025-11-23 14:20
82514
87
2025-11-23 14:20
78423
82
2025-11-23 14:20
18973
69
2025-11-23 14:20
74239
62
2025-11-23 14:20
61745
43
2025-11-23 14:20
82379
28
2025-11-23 14:20
17695
59
2025-11-23 14:20
78195
12
2025-11-23 14:20
27186
18
2025-11-23 14:20
67428
82
2025-11-23 14:20
65142
49
2025-11-23 14:20
73294
48
2025-11-23 14:20
36218
35
2025-11-23 14:20
56148
18
2025-11-23 14:20
23168
96
2025-11-23 14:20
91784
81
2025-11-23 14:20
62947
89
2025-11-23 14:20
68412
97
2025-11-23 14:20
26835
61
2025-11-23 14:20
81352
17
2025-11-23 14:20
89534
38
2025-11-23 14:20
42176
96
2025-11-23 14:20
16349
16
2025-11-23 14:20
37915
84
2025-11-23 14:20
83954
19
2025-11-23 14:20
78263
82
2025-11-23 14:20
68143
39
2025-11-23 14:20
43715
71
2025-11-23 14:20
51647
28
2025-11-23 14:20
48271
24
2025-11-23 14:20
| 婬色直播 | 蜘蛛直播 |
| 樱桃直播 |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伊人直播网站 |
| 金莲直播 | |
| 抖音成人版 | 深夜直播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月神直播 | 红桃直播 |
| 红楼直播 | |
| 樱花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魅影直播 | |
| 魅影视频 | 金桔直播 |
| 花椒直播 | |
| 黑白直播体育 | 杏爱直播 |
| 山猫直播 | |
| 月神直播 | 9i安装下载 |
| 美女直播 | |
| 凤凰网直播 | 海棠直播 |
| 黄播 | |
| 茄子直播 | 免费直播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