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5日電 據賽事組委會消息,8月4日,2025年全國U14拳擊錦標賽在重慶市榮昌區體育館落幕,當天進行了男子14個組別的決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21支代表隊的274名運動員齊聚重慶榮昌,參與賽事。 比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今年是全國U14拳擊錦標賽連續舉辦的第三年。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協會聯絡部部長、中國拳擊協會監事鄭宇表示,全國U14拳擊錦標賽辦賽三年來,運動員的水平逐年穩步提高。這主要得益於拳擊項目近年來的發展勢頭良好,業餘選手的平均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協會通過舉辦低年齡的比賽和訓練營,重點強化基礎工作,確保了運動員在進入專業訓練體系後能夠有紮實的基礎。 女子14個級別的決賽率先在3日下午進行,其中江蘇隊共有8名選手闖入決賽,重慶隊4人,黑龍江隊、貴州隊、瀋陽體院和塔溝武校各有2人晉級決賽。在女子49-52公斤級決賽中,江蘇隊的方慧慈戰勝了廣東隊的李舒芬,奪得冠軍。奪冠後,方慧慈非常興奮,她認為這是她練拳擊四年來最好的回報。「拳擊帶給我勇敢,積極。希望以後能夠代表國家隊參加奧運會,」方慧慈說。江蘇隊在本次女子決賽中獲得5項冠軍,除方慧慈外,張慧妍、王孖恩、鄧梓瑤、卜天愛也都在決賽中戰勝各自的對手奪冠。 黑龍江隊共派出兩名女選手參賽,分別是女子52-55公斤級的張芷嫣和女子55-58 公斤級的張孝涵,她們兩人在決賽中都分別戰勝對手獲得冠軍。 賽後,張芷嫣感嘆,這一年多的努力訓練沒有白費。來比賽之前的目標就是奪冠。她們的教練趙曉秀表示,兩名小隊員都發揮出了自己平時訓練的水平。尤其是張孝涵在第一回合比分落後的情況下,反敗為勝,也體現了比較穩定的心態。 比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重慶隊的羅琪瑤頂住壓力,在決賽中戰勝對手,奪下女子61-64公斤級冠軍。此前,她的三名隊友在決賽中均落敗。賽後,重慶隊的教練張邦薪表示,重慶女隊四個人進入決賽,但前三個都輸了,最後羅琪瑤頂住壓力拿了冠軍,非常不容易,也沒有辜負這三年來艱苦的訓練。 在幾天前2025年全國U14拳擊錦標賽的開幕式上,羅琪瑤代表全體運動員宣誓,她坦言當時並沒有想到能拿冠軍。拳擊給她最大的收穫就是懂得了堅持,從中學到了團隊協作和不放棄的精神。奪冠後羅琪瑤非常放鬆,繼續在場邊觀看剩餘的比賽。 男子14個級別的決賽在4日下午進行,江蘇和貴州各有6名選手闖入決賽,塔溝武校、江西和山西隊各3人,北京、寧夏、內蒙古和湖北體育職業學院、上海市崇明區體育學校也都有隊員進入決賽。 比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實力強勁的江蘇隊獲得四個級別的冠軍,江蘇隊領隊徐洪蘇介紹,這批隊員都是在前一階段經過全省選拔出來的優秀選手,通過參加比賽,運動員們積累寶貴的臨場經驗,以賽代練的模式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益,隊伍會珍惜每一次比賽,細緻地做好準備工作,以確保比賽和訓練的效果,從而有效提升隊伍的能力。 男子37-40公斤級決賽,代表上海市崇明區體育學校出戰的鄒世博奪冠,他的教練何江路介紹,這個冠軍實屬不易。在1/4比賽中,他不慎肌肉拉傷,一度考慮放棄比賽。在教練和團隊的鼓勵下,他迅速接受康復治療,咬牙堅持出戰。儘管手臂活動受限,他仍以頑強的鬥志晉級決賽。決賽中,鄒世搏的狀態明顯回升,最終以出色的表現戰勝對手,成功摘得金牌。 男子67-70公斤級決賽,湖北體育職業學院的景鵬宇以較大優勢戰勝對手奪冠。景鵬宇是湖北隊近年來湧現出來的新星,12歲時就奪得過省運會的冠軍。他的隊友徐睦茗獲得了55-58公斤級冠軍。據悉,目前湖北省社會拳擊俱樂部已超百餘家,市州縣(區)少兒體校增設拳擊項目達18所,各地拳擊進校園學校達30餘所,全省常年在訓的青少年達千人。 本次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拳擊協會共同主辦,重慶市體育局、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重慶市榮昌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榮昌區體育局承辦,重慶市榮昌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重慶市榮昌區萬靈影視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精善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完)
浙江寧波夏日荷塘田埂間,孩子們追蜻蜓、數青蛙。當他們走進《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總冠軍陳更的「詩詞小動物圖鑑」互動課時,這些從大自然生發的鮮活靈感在「飛花令」傳遞中脫口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蓮葉無窮碧」……童趣與詩意在吟誦中交融。 8月3日至7日,2025「出口成章·詩詞少年」總展演活動在浙江寧波舉辦。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名少年與詩詞為伴,收穫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暑假。這些生於人工智慧時代的少年,跟著古詩詞研學、聆聽大師講課,一路用「飛花令」把美好的詩句融入山河湖海,在躬身行走中體驗與中國詩詞的美妙相遇。同時,也引發了AI時代如何讓青少年愛上古詩詞的思考。 此次活動由中國青年報社主辦,大連厚仁科技有限公司、中青海德(北京)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寧波東錢湖文旅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由中華書局、讀者傳媒、西北師範大學支持,並由中華詩詞學會作為指導單位。這是中國青年報社關注青少年語言文化素養的一次生動實踐,旨在搭建文化研學交流舞臺,提升青少年語言文化素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青山綠水成為流動的詩詞課堂 8月4日,大巴車穿行在浙東青山綠水間,稻田翻浪、遠山如黛,參加研學遊的少年們,在車上展開一場「飛花令」,青山綠水成為流動的詩詞課堂。 途中所見湖光山色、古村韻味讓孩子們觸景生情,有的望著窗外稻田吟誦「稻花香裡說豐年」,有的看到遠山脫口而出「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用詩詞定格眼中的美景;與新結交的小夥伴並肩而行,他們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互贈心意。有人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直抒胸臆,有人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彰顯豪情。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總冠軍陳更深受詩詞少年們喜愛。幾年來,她見證了這些熱愛詩詞的少年的成長與蛻變。她遇到過曾經沉迷電子產品的少年,因為愛上詩詞,與小夥伴切磋對詩,喜歡上文史知識;她也看到當年怯生生捧著筆記本求籤名的小朋友,如今已能站在舞臺上從容展現實力。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總冠軍陳曦駿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感染,他分享了自己與詩詞的故事,寄語少年:「只有『為有源頭活水來』不斷更新知識,才會有『此日中流自在行』的自然和灑脫。」 令家長們感慨的是,孩子們爭先恐後誦讀詩詞時,眼裡有光。一位家長說,詩詞研學讓孩子們在行走中種下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美好,言行舉止更加彬彬有禮。 生長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一代,習慣用表情包、流行語等方式進行表達。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自我表達能力下降、語言貧乏,有「詞不達意」的苦惱。 不學《詩》,無以言。為倡導規範、典雅、文明、得體、有生命力的語言表達,讓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今年,中國青年報社開設「文質彬彬·每日好詞語」專欄,引導青少年「好好說話」「好好表達」「好好交流」。 中國青年報社希望搭建更廣闊的文化研學交流舞臺,讓傳統文化「活下去」「火起來」「傳下去」,讓青少年,能夠從「詞窮」到「開口皆詩詞,出口即成章」。 詩詞的核心價值在於「美」與「成長」 「老師,AI能代替我背詩詞嗎?」在名師面對面環節,一名詩詞少年拋出的問題,掀起一場關於人工智慧與傳統文化傳承的深度討論。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首席顧問祝智庭以「會當凌絕頂」作比喻,進一步闡釋:AI應是助力人攀登的工具,而非替代人的核心思考能力。 「詩詞的浪漫之處,在於它能激發無限聯想。」祝智庭強調,詩詞學習對青少年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一方面能滋養創造思維,讓想像力在文字間自由馳騁;另一方面引導青少年在成長中向善向上,「這些深層的精神滋養,是AI無法替代的人文內核」。 常在出口成章App上和AI「對詩」的小學生裴敏希說,AI能快速找出自己背錯的詩句,還會推薦風格相近的詩詞,「但那種讀到『舉頭望明月』時想起媽媽的心情,只有自己才懂」。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林峰認為,詩詞是提升人們文化修養、豐厚精神底蘊的有益載體,尤其對孩子而言,如勸學詩、憫農詩等作品,具有春風化雨般的教化意義,從小培養孩子們尊師重教、悲天憫人的情懷素養,當他們長大成人,回味詩詞人生,會獲益匪淺。 「隨李白觀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伴王維賞塞北大漠『大漠孤煙直』——詩詞裡的山河,其實離孩子們很近。」《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李定廣帶領孩子們開啟一場「詩詞旅行」,讓孩子們在詩句中身臨其境感受山河之美。 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正成為連接孩子與詩詞的重要橋梁,在AI等科技助力下,詩詞能更自然地走進孩子的世界,讓誦讀古詩詞的樂趣更鮮活:AI可生成動態畫面還原詩中場景;演繹詩詞時,AI能輔助構思畫面與動作,讓「飛花令」「場景演繹」等經典形式有了新玩法。 在李定廣看來,詩詞的核心價值在於「美」與「成長」。「詩詞本質是美的載體,古人以此進行審美教育,哪怕不懂字義,孩子也能從節奏韻律中感受音樂之美。」 他如此解讀詩詞之美滋養人格:「讀『會當凌絕頂』能立壯志,品『海內存知己』能悟真情,詩詞對人格的提升是潛移默化和影響深遠的。」 AI賦能,詩詞少年如新竹拔節向上 8月7日的總展演現場,一群詩詞小達人闖過重重關卡,直接與《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對壘。在超燃的「飛花令·顏色」主題對決中,少年們憑藉對詩詞的深厚積累和快速臨場反應,讓雷海為「敗下陣來」。 「這屆題目更注重對詩詞的理解,孩子們小小年紀有這功底和反應,太讓人驚喜了!」雷海為豎起大拇指。 遼寧省基礎教育語文教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特級教師胡東輝帶來「數字時代,如何讓孩子愛上古詩詞」的思考。 「人工智慧時代已然到來,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對詩詞教學而言,它更是重要的助力。」胡東輝坦言,積累和模仿是古詩詞學習的基礎,但創作才是更高境界,「AI為學生創寫古詩詞提供了新可能」。 中華詩詞學會秘書長杭中華表示,在詩詞教學中運用AI工具能提高學習效率、深化理解、增強興趣,要把AI工具用好,關鍵在於正確引導。 胡東輝強調,AI工具的運用需要方法,「要不斷訓練學生的提問技巧、提升欣賞水平」。在他看來,詩詞教學應「因時而異、因人而異」,「要善用科技挖掘詩詞閃亮的內核,讓傳統文脈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出口成章·詩詞少年」活動迄今已舉辦3屆,出口成章平臺創始人、大連厚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寧深切感受到孩子們誦讀古詩詞的熱情與日俱增,特別是在AI技術加持下,「孩子們學習古詩詞的情境愈加豐富、互動更富有趣味」。他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肩負起更大責任,點燃孩子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以詩潤心,文脈如泉流奔湧而不息;以行明志,少年如新竹拔節而向上。」吳建寧認為,當AI成為少年們研讀詩詞路上的同行者,如同千年文化智慧藉由科技力量滋養青青禾苗,一代代詩詞少年的成長意味著,在人工智慧時代,詩意從未遠去,科技之光會愈發清晰地照亮他們的人生前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苹果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青草直播 |
绿茶直播 | 妲己直播 |
青草直播 |
青稞直播 | 河豚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雨燕直播 | 榴莲视频 |
蜜糖直播 |
春雨直播 | 山猫直播 |
荔枝直播 |
秀色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青草直播 |
抓饭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嗨球直播 |
迷笛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茄子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桔子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花瓣直播 |
黄瓜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