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8月8日電 題:「英雄含笑臥沙場」:香港抗戰老兵後人追述父輩血戰往昔 記者 戴夢嵐 一篇題為《英雄含笑臥沙場》的作文,曾被作為範文貼在香港香島中學牆壁上。文章的作者是抗戰勝利後回港求學的東江縱隊戰士吳柏松,文內記錄了他親歷的一場突圍戰。 那次戰鬥中,吳柏松所在的中隊被日軍包圍,一顆子彈擊中他身旁的中隊指導員,鮮血和腦漿噴濺到吳柏松身上。面對壓上來的敵人,吳柏松振臂高呼:「為指導員報仇!」他發起衝鋒,帶領幾十名戰士脫險。這場戰鬥後,吳柏松被任命為新的指導員。 近日,吳柏松之子、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接受記者專訪,回憶起父輩的血戰往昔,他仍為東江縱隊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動容。吳軍捷表示,「我父親說『大家都是苦孩子,打仗時沒人把生死看得太重』。用他指導員的話講,『抗擊日寇,死了血都會發光!』」 7月24日,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 李志華 攝 除了與日軍作戰,東江縱隊還承擔過營救盟軍的任務。日軍佔領香港期間,曾強佔啟德機場作為空軍基地。1944年2月11日,美國「飛虎隊」飛行員克爾中尉駕駛戰機轟炸此處時,不幸被日軍擊中,他跳傘後降落在香港沙田觀音山。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小通訊員李石第一時間發現了他,並把他藏在一個山洞裡。之後,戰鬥英雄「劉黑仔」(原名劉錦進)等人護送克爾轉移,最終把他安全送到東江縱隊司令部。克爾回到廣西桂林後,向陳納德將軍報告獲救經過,促成美軍與東江縱隊合作。 幾十年後,這段歷史的餘音仍在迴響。克爾的兒子大衛來到中國,尋找父親當年的救命恩人。通過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網站,大衛聯繫上吳軍捷,表達了希望重走營救路線的願望。 吳軍捷等東江縱隊戰士後代陪大衛前往,幾經周折終於找到那個山洞,大衛和家人在山洞裡駐足良久。他們還找到了李石,克爾口中那位「可愛的男孩」已年近九旬,住在老人院,病重不能說話。大衛和李石握手,兩人都流下了眼淚。 7月24日,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展示克爾中尉之子大衛贈送的克爾中尉在「飛虎隊」工作期間的軍裝。 記者 李志華 攝 為了填補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空白,吳軍捷2015年發起成立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研究會甫一成立,就在抗戰時期的戰場——啟德機場附近的觀塘海濱公園策劃了一場大型展覽,最受關注的展品是一架按1:1比例還原的「飛虎隊」P-40戰鬥機模型。通過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講述抗戰歷史,展覽吸引數萬人次市民參觀。 吳軍捷說,香港淪陷期間,人口從約160萬銳減至60萬左右,除了被殺害的民眾,還有大量逃難的市民。英軍投降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堅持敵後武裝作戰,與盟軍展開合作,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香港抗戰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 2015年11月,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主辦的「飛虎歸來·維港記憶」香港抗戰歷史展在觀塘海濱公園舉行。圖為學生參觀按1:1比例仿製的「飛虎隊」P-40戰鬥機模型。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吳軍捷還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抗戰遺址保護工作。他介紹,目前香港的東江縱隊抗戰遺址至少有二三十處,希望社會各界未來逐步推進保護與活化利用這些遺蹟,讓今天的年輕人在歷史現場感受80多年前那群熱血青年的戰鬥脈搏,更好理解香港抗戰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完)
臺北8月11日電 (記者 朱賀)「開演前,我對觀眾講,熟悉繁體字的坐這邊,熟悉簡體字的坐另一邊,大家都沒有動。很多觀眾說,兩種字體我們都希望了解。」臺灣明華園戲劇總團團長陳勝福11日在臺北向記者回憶35年前初登大陸舞臺,場景仍歷歷在目。 創立於1929年的明華園劇團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歌仔戲劇團,現年72歲的陳勝福是劇團第二代「掌門人」。他向記者介紹,1990年,明華園被選作代表,到北京參加第十一屆「亞運藝術節」,成為兩岸中斷交流後首個正式登上大陸舞臺的臺灣表演藝術劇團。 當時劇院設備尚不完善,工作人員製作了約6000張幻燈片作字幕,特別分成簡、繁兩種中文字體。演出收穫熱烈反響,此後三十多年,明華園連連受到大陸多地劇院邀請,幾乎每次登臺都「打下」相當不錯的成績。陳勝福說,戲劇是和平的事業,希望兩岸透過文化交流走向更和平、美好的未來。 8月11日,明華園劇團總團為其經典歌仔戲《界牌關傳說》舉行記者會。該劇由明華園首席編導陳勝國創作於32年前,改編自傳統戲劇《羅通掃北》,將於9月20日至21日重返臺北舞臺。演出除由劇團「無敵小生」孫翠鳳領銜外,特邀年輕演員參演,為經典注入青春氣息。 8月11日,臺灣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左)攜年輕演員、其女陳昭婷亮相臺北記者會。記者 朱賀 攝 近百年弦歌不輟,陳勝福說,「我們以數十年磨一劍的態度做傳承,同時創新求變,吸引、留住新老觀眾。」以即將上演的《界牌關傳說》為例,演出將過去「重裝備」的涼亭等實體布景轉變為「輕時尚」設計,以期引發年輕觀眾共鳴;而保留下的傳統元素,既讓資深票友耳目一新,也不失經典韻味。 歌仔戲於20世紀初在臺灣誕生,在大陸一般稱作薌劇,使用閩南語演出。明末清初,福建漳州先民渡海落腳在臺灣宜蘭,帶去家鄉「錦歌」,後發展為「歌仔調」「歌仔陣」,清末形成獨立劇種。20世紀20年代,歌仔戲吸收臺灣風土特色回傳入閩,成為福建五大劇種之一。(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3459
82
2025-10-30 15:54
93861
45
2025-10-30 15:54
29486
65
2025-10-30 15:54
86219
57
2025-10-30 15:54
59246
95
2025-10-30 15:54
58124
38
2025-10-30 15:54
45879
98
2025-10-30 15:54
67392
13
2025-10-30 15:54
53947
67
2025-10-30 15:54
85612
89
2025-10-30 15:54
63712
43
2025-10-30 15:54
27654
27
2025-10-30 15:54
17593
54
2025-10-30 15:54
42673
16
2025-10-30 15:54
27356
82
2025-10-30 15:54
64598
89
2025-10-30 15:54
39851
27
2025-10-30 15:54
68523
12
2025-10-30 15:54
25689
74
2025-10-30 15:54
27964
73
2025-10-30 15:54
73865
46
2025-10-30 15:54
46879
68
2025-10-30 15:54
47659
71
2025-10-30 15:54
73651
13
2025-10-30 15:54
38241
73
2025-10-30 15:54
69532
84
2025-10-30 15:54
52384
35
2025-10-30 15:54
29531
39
2025-10-30 15:54
89576
47
2025-10-30 15:54
94731
45
2025-10-30 15:54
56387
65
2025-10-30 15:54
95412
49
2025-10-30 15:54
59621
76
2025-10-30 15:54
46521
63
2025-10-30 15:54
76315
15
2025-10-30 15:54
93852
96
2025-10-30 15:54
59862
71
2025-10-30 15:54
14236
52
2025-10-30 15:54
45781
92
2025-10-30 15:54
43798
67
2025-10-30 15:54
61329
63
2025-10-30 15:54
18952
51
2025-10-30 15:54
89375
35
2025-10-30 15:54
89621
63
2025-10-30 15:54
28514
75
2025-10-30 15:54
15489
72
2025-10-30 15:54
84937
42
2025-10-30 15:54
16427
32
2025-10-30 15:54
16547
21
2025-10-30 15:54
21837
39
2025-10-30 15:54
18376
17
2025-10-30 15:54
| 西甲直播 | 魅影9.1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绿茶直播 | 樱桃直播 |
| 免费直播平台 | |
| love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深夜直播 | |
| 蜘蛛直播 | sky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sky直播 |
| 茄子直播 | |
| 极速直播 | 西甲直播 |
| 妖姬直播 | |
| 成人抖阴 | 樱花直播nba |
| 巧克力直播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黄播 |
| 深夜直播 | |
| 黑白直播 | love直播 |
| love直播 | |
| 极速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 夜月视频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