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地球生態環境發展變化的重要指標,全球高山樹線與灌木線的分布格局及遷移機制如何?長期以來廣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8月7日發布信息說,該所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梁爾源研究員等領銜並聯合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合作者,最新研究闡明全球高山樹線與灌木線的分布格局及其相關的形成影響與遷移機制,預測高山樹線和灌木線發展趨勢和未來變化。 樹線和灌木線受到山體效應、溫度、水分、物種相互作用、物候和幹擾的調控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這項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Environment)發表,從全球、南北半球和區域尺度上展示出20世紀以來,高山樹線和灌木線的移動速率、喬木和灌木生長、更新趨勢及其權衡關係,以及過渡帶擴張對高山生態系統的影響。 生態過渡帶對環境變化異常敏感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蘆曉明副研究員介紹說,高山樹線通常指高度大於2-3米的直立喬木連續分布的最高海拔上限;高山灌木線往往分布在樹線之上,是灌木叢(高度小於1米)連續分布的海拔上限。由於處於極端高海拔環境,高山樹線與灌木線生態過渡帶對環境變化異常敏感。 高山樹線研究最早起源於16世紀,而對灌木線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以來才引起學者關注。近30年來調查研究發現,雖然生長季溫度是解釋高山樹線分布格局最關鍵的指標,然而,除溫度以外的其他生物與非生物因素對高山生態過渡帶的形成過程也至關重要。 喬木和灌木向高海拔地區的擴張會導致冠層蔭蔽度增加、微氣候改變、反照率降低、生物多樣性下降、土壤有機碳的損失等。高山區現有高等植物1萬多種,高山樹線和灌木線的上升可能會威脅到高山區一些特有和瀕危物種的生存,進而導致高山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改變。 反映出喬木和灌木種群權衡策略 論文通訊作者梁爾源研究員指出,全球尺度上,高山灌木線平均位置比同區域的高山樹線高335米±201米,二者的差異在北半球(347米±201米)要顯著高於南半球(164米±110米)。 高山樹線和灌木線格局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過去120年間(1901-2021年),全球239個樹線樣點中,81%的高山樹線位置向高海拔遷移,18%的樹線位置保持穩定,1%下降。就樹線爬升速率而言,全球平均為0.40米/年,北半球(0.41米/年)顯著高於南半球(0.02米/年)。絕大多數高山樹線過渡帶內樹木生長(65%)和更新(79%)顯著上升。 在區域尺度上,亞洲北部地區樹線爬升最快,亞洲東部、北美東部和紐西蘭地區樹線基本處於穩定狀態。青藏高原地區樹線爬升速率為0.17米/年,顯著小於北美西部、阿拉斯加、地中海-阿爾卑斯和北歐地區(0.37-0.55米/年)。 全球範圍內42個灌木線的平均爬升速率為0.49米/年,顯著高於高山樹線變化速率。1901年以來,83%的灌木線種群更新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近20年來,一些樣點灌木的更新顯著下降。就灌木生長而言,絕大多數灌木線樣點(87%)處於穩定狀態。 梁爾源認為,全球範圍內,僅有不到三分之一樹線樣點中樹木生長、更新和樹線位置都處於顯著上升狀態,其他樣點三者的變化並不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種群的權衡策略,表明喬木和灌木會將有限的資源在生長和繁殖更新之間進行合理分配,以適應極端生境。 急需典型高山區灌木線研究網絡 樹線模型是預測樹線和灌木線生態過渡帶動態的有效手段。目前,局地、區域和全球尺度的模型缺乏有效的實地驗證數據,僅考慮溫度等常用參數,往往高估了生態過渡帶的遷移速率。然而,實地調查數據顯示,乾旱、種內/種間相互作用和幹擾等因素導致樹線和灌木線的變化速率顯著滯後於氣候變暖速率。因此,現有樹線模型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高山樹線和灌木線擴張對高山區主要影響的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當前,高山樹線研究網絡已初具規模,但高山灌木線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急需建立環北極、北美落基山、南美安第斯山、歐洲阿爾卑斯山等典型高山區的灌木線研究網絡。 研究團隊表示,在此基礎上,未來進行不同尺度的觀測以實現不同時空尺度之間的轉換,特別需要開展喬木和灌木全生命周期中種內和種間相互作用的定量化監測,為模型的模擬提供關鍵參數並實現高山樹線和灌木線動態的準確預測奠定基礎。(完)
杭州8月2日電 (曹丹)8月2日,浙江大學腦機智能中國全國重點實驗室發布最新研製的新一代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Darwin Monkey(下稱「悟空」)。該類腦計算機支持的脈衝神經元規模超過20億個,居全球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系統前列。 類腦計算是通過模擬生物神經網絡工作機理,構建像大腦一樣具有低功耗、高並行、高效率特點的智能化計算系統。 悟空由15臺刀片式神經擬態類腦伺服器組成,每臺伺服器集成了64顆達爾文3代類腦計算晶片。該晶片單顆可支持超過235萬脈衝神經元與億級神經突觸,並支持類腦計算專用指令集和神經擬態在線學習機制。 「悟空的神經突觸數量超過千億,神經元數量已接近獼猴大腦水平,在典型運行狀態下功耗約為2000瓦。」該實驗室主任潘綱說。 目前,悟空已成功運行DeepSeek類腦大模型,完成邏輯推理、內容生成等智能任務,並能初步模擬從秀麗線蟲到獼猴等多種動物大腦。(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916
75
2025-11-18 03:36
78954
85
2025-11-18 03:36
87532
87
2025-11-18 03:36
63125
16
2025-11-18 03:36
56372
52
2025-11-18 03:36
45637
76
2025-11-18 03:36
65498
74
2025-11-18 03:36
54169
59
2025-11-18 03:36
56248
29
2025-11-18 03:36
41265
52
2025-11-18 03:36
49872
38
2025-11-18 03:36
67931
36
2025-11-18 03:36
63481
27
2025-11-18 03:36
46912
31
2025-11-18 03:36
97281
45
2025-11-18 03:36
27139
91
2025-11-18 03:36
18763
75
2025-11-18 03:36
74192
84
2025-11-18 03:36
63952
57
2025-11-18 03:36
89743
47
2025-11-18 03:36
96432
43
2025-11-18 03:36
93185
91
2025-11-18 03:36
57834
87
2025-11-18 03:36
13675
72
2025-11-18 03:36
52639
64
2025-11-18 03:36
49287
15
2025-11-18 03:36
65748
23
2025-11-18 03:36
28357
87
2025-11-18 03:36
71529
58
2025-11-18 03:36
48253
82
2025-11-18 03:36
14327
75
2025-11-18 03:36
16245
65
2025-11-18 03:36
98374
65
2025-11-18 03:36
95687
61
2025-11-18 03:36
79683
93
2025-11-18 03:36
78539
85
2025-11-18 03:36
73612
48
2025-11-18 03:36
51643
45
2025-11-18 03:36
49568
59
2025-11-18 03:36
59372
92
2025-11-18 03:36
43185
38
2025-11-18 03:36
59182
64
2025-11-18 03:36
61475
14
2025-11-18 03:36
81674
39
2025-11-18 03:36
72891
73
2025-11-18 03:36
23654
28
2025-11-18 03:36
23145
98
2025-11-18 03:36
32451
53
2025-11-18 03:36
58472
56
2025-11-18 03:36
41958
67
2025-11-18 03:36
65729
27
2025-11-18 03:36
24617
18
2025-11-18 03:36
76289
95
2025-11-18 03:36
| 免费直播 | 柚子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 夜月视频直播 | 青柠直播 |
| 趣播 | |
| 伊人下载 | 美女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比心直播 | 小蝌蚪app |
| 97播播 | |
| 夜月视频直播 | 魅影9.1直播 |
| 午夜直播 | |
| 伊人下载 | 么么直播 |
| 魅影9.1直播 | |
| 莲花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荔枝网直播 | |
| 黑白直播 | 蝶恋直播 |
| 九球直播 | |
| 凤蝶直播 | 绿茶直播 |
| 雨燕直播 | |
| 蜜唇直播app | 抖音成人版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