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電 據「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消息,8月4日,交通運輸部將強降雨防禦響應等級提升為二級,要求全面壓實系統防汛工作政治責任。 中央氣象臺8月4日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8月4日08時至5日08時,青海東部、甘肅中東部、內蒙古中東部、山西中東部、京津冀、河南北部、廣西大部、廣東、香港、澳門、福建南部、雲南西部、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北京西南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福建東南部、廣西東部、廣東北部和中東部、香港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河北南部、廣西東部、廣東北部和中東部沿海等地局地特大暴雨。 4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主要領導調度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廣西、廣東、雲南、天津、福建省(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求全面壓實政治責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清醒認識「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的嚴峻挑戰,落實落細交通運輸防汛搶險救災各項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要加強會商研判,嚴格落實預警「叫應」機制,切實抓好汛期公路「響應、巡查、管控」關鍵措施,重點研判紅色、橙色預警範圍內的災害風險路段是否採取封閉管控措施,特別是夜間山區紅色預警路段要把關、停作為重點防禦措施。 要高度重視突發次生災害的應對工作,做好動態管控,緊盯連續強降雨導致的河流水位明顯上漲,統籌抓好內河船舶、施工駐地等領域的安全工作,做到應停盡停、應關盡關、應撤盡撤。 要做好救援力量預置,抓好災後道路搶險保通工作,科學配置應急裝備物資類型和數量,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迅速參與搶險救援,服務保障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要認真做好災損評估,科學編制災後恢復重建方案,指導受災地區開展項目申報工作,及時安排給予資金支持。 要全面落實政治責任,加強值守應急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幹部帶班制度,加強現場指揮了解現場實情,遇有突發緊急情況做好信息報送工作。 北京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嚴管嚴控,全力保障公路通行安全有序。突發強降雨後,連夜對發布紅色預警的密雲、懷柔、延慶山區公路應封盡封;強化全市山區公路沿線地災隱患防範,落實重點路段「兩小時一巡查」機制,累計對65個不託底、沒把握的路段採取主動封控措施。全力搶通山區公路生命線,用時3天搶通29條水毀阻斷的縣級以上公路,用時5天打通了全部需要搶通的鄉村公路。 河北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自連續強降雨以來,堅持日常、公路、應急「三條線」值班,安排技術指導組赴承德、張家口、保定開展現場指導。聚力搶通保通,目前1229處水毀斷交道路已全部搶通,清理塌方2014處35萬方,處理泥石流1398處17萬方,清理倒樹等障礙物1055處。 廣西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強化會商研判,全面落實預警「叫應」機制,嚴格執行「響應、巡查、管控」要求,接暴雨紅色或橙色預警後,白天結合地質災害風險等級進行交通管控,夜間則果斷管控。確定應急預置點位380處,全力做好應急搶通保暢工作準備。 廣東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每日組織會商研判,實時關注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重要通道,派工作組赴粵東等地督導防禦強降雨工作。強化應急搶險,落實「三應三盡」等措施,7條水路客運航線、3個地市(肇慶、汕尾、潮州)136條公路客運班線停運,預置應急力量實現全省全覆蓋。
廣州8月14日電 題:追尋廣州農講所學員印記:聽後人訴先輩故事,讓革命精神「活」起來 記者 蔡敏婕 「這是父親曾經用過的毛毯,縫補時總想起他為革命操勞的模樣。」今年87歲的姜淑芳撫摸著毛毯上的補丁,細訴過往,眼中滿是崇敬。她寄語年輕人:「好日子是烈士流血換來的,要永遠記著過去。」 姜淑芳是張培農烈士的兒媳,也是烈士革命遺物的守護者。20世紀20年代,國民革命運動高漲,包括張培農在內的江浙滬青年不遠千裡到廣州,入讀毛澤東主持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後他們懷揣著革命理想,踏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 張培農烈士後人(右)捐獻張培農曾用過的毛毯。李唯攝 2026年是第六屆農講所創辦100周年。為了徵集和記錄這些革命先輩的故事,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下稱:農講所紀念館)徵集小組近日再次出發,由館長顏暉帶隊從廣州赴江蘇無錫、鎮江、蘇州,上海,浙江寧波、溫州等地,尋找那些曾經在農講所學習、成長並投身革命的學員們的後人。 浙江寧波鄞州鹹祥,是一方紅色的土地。20世紀初,湧現金紹勣等一批熱血青年。「我爺爺在農講所學習期間,認真記錄了每一堂課的內容,他是寧波唯一完成全程學習的學員。」金紹勣的孫子金迪說,「回到寧波後,金紹勣組織農民運動,為革命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我為他感到驕傲。」 安友石的素描畫像。李唯攝 在無錫,徵集小組見到了第六屆農講所學員安友石的孫子安健。「爺爺最終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這張素描畫像還是別人憑記憶畫下來的。」安健把安友石的素描畫像和革命烈士證明書放在一起:「他為了革命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 「這個皮箱是父親生前出差時常用的物件,父親過世後,我一直將它留作紀念保存至今。」第六屆農講所學員肖尊一的兒子肖霄表示,當年許多書籍要麼在歲月中遺失,要麼不慎損毀,「唯獨這幾本因我格外珍視,才得以完好留存下來。」他表示,10年前曾帶著女兒前往農講所追憶先輩。 肖尊一的兒子肖霄(左)捐贈父親曾用過的皮箱。李唯攝 「祖父常說,農講所是革命的火種,那裡點燃的信念要一輩輩傳下去。」第六屆農講所學員許卜五的孫子許進回憶道,爺爺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及農講所的學習經歷。 此次尋訪中,許進捐獻了祖父的多件珍貴遺物,包括記錄農講所學習經歷的回憶錄手稿,以及記載革命歷程的文件資料,「這些東西我們都格外珍惜,天氣好的時候會拿出來晾曬,生怕受潮損壞」。 「這些椅子和方桌是大爺爺張力生前用過的,雖然樸素,卻藏著老一輩革命者的初心。」在江蘇丹陽,第六屆農講所學員張力烈士的孫子張丹農擦拭著即將捐獻的老物件,他說,家人一直精心維護著這些遺物,讓它們在歲月流轉中得以完好留存。 在農講所期間,蕭楚女不僅講授課程,還結合實際自編教材,即便身患肺病仍堅持帶病授課。「那時候肺病很難根治,但他一邊治病一邊教學,毫無保留地向學員傳授革命理論。」在上海,蕭楚女烈士的曾侄孫肖本玉講述著這位農講所專職教員的革命往事,農講所培養的大批農民運動骨幹,如同燎原星火,在革命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尋訪中,肖本玉展示了家族珍藏的史料——包括烈士光榮紀念證書、早年與農講所紀念館的往來書信等。「這些都是祖父為還原蕭楚女事跡奔走收集的。」他表示,「蕭楚女那輩人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堅定信仰,現在的年輕人更要心懷理想、甘於奉獻。」 「爺爺常說,要讓老百姓都能穿長褲、點上燈,過上安穩日子。」在浙江省蒼南縣,王國楨烈士的孫子王祖聰表示爺爺常提起在農講所學到的農民運動理論。 此次他捐獻了王國楨生前用過的馬燈、蓑衣、書箱和算盤等珍貴遺物。「這個算盤是爺爺幫家裡算帳用的,他是村裡為數不多會讀書寫字的人,總想著教大家學文化。」王祖聰介紹,這些老物件在艱苦歲月中被家人精心保存,蓑衣是祖父化妝成農民開展革命活動時的偽裝工具,馬燈則見證了他夜晚給村民講課的點點滴滴。 談及捐獻遺物的初衷,王祖聰說:「這些東西保存得太不容易了,希望年輕人看到它們,能想起老一輩革命者的犧牲。爺爺他們當年拼了命,就是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這份恩情不能忘。」(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直播软件下载 |
花间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鲍鱼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橘子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红杏直播 |
趣播 | 桃花直播 |
love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魅影直播视频 |
春雨直播 |
韩国直播 | 糖果直播 |
黄瓜直播 |
花瓣直播 | 桃花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绿茶直播 | 蝴蝶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桔子直播 | 魅影5.3直播 |
蜜桃直播 |
97播播 | 樱花直播nba |
海棠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