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8月5日電 (記者 王堅)廣東暴雨已持續多日。4日到5日早晨,深圳、東莞、惠州和汕尾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於5日14時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暴雨中的廣州。王堅 攝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表示,據氣象、水文部門監測預報,全省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過程,江河洪水快速上漲,且強降雨仍將持續,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針對此輪強降雨,廣東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滾動會商研判,調度重點地市,督促落實強降雨防禦措施,累計調度地市13次、縣區40次,提醒做好防禦工作。 同時,廣東省水利廳預置水利專業搶險隊伍78支2153人。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出動3394人次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3203處,轉移危險區域人員635人。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出動檢查人員6472人次,複查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與危房老房7198棟,轉移安置107戶297人,檢查物業管理區域655個,排查整治安全隱患點69個。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共接報相關警情50起,出動指戰員407人次、消防車111輛次,疏散、轉移群眾183人。 此外,惠州市派出914人次巡查各類隱患點,出動應急排澇259人次,清疏1212米,清掏集水井和雨水口95座。汕頭市共派出3078人次開展排洪排澇工作,出動人員221人次,排查地災隱患點、風險點52處。汕尾市出動人員17588人次,深入排查4675處重點部位,發現隱患626處,落實整改623處,採取應急管控措施3處。(完)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經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 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的均值減少超八成。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婬色直播 | 浪花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比心直播 | 蜜糖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黄播 | 520直播 |
浪花直播 |
浪花直播 | 花儿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伊人app | 桃花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么么直播 |
杏爱直播 | 金莲直播 |
魅影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绿茵直播 |
绿茶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香蕉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趣爱直播 | 金莲直播 |
零点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