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北鬥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嘎拉村村民尼瑪多吉近日對《中國新聞》報記者說,這句飽含著我們感情的諺語,體現著我們嘎拉村全體村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懷的難忘之情。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曾到嘎拉村看望慰問村民。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嘎拉村全體村民近日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裡發展變化情況,表達感恩奮進、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決心。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體村民回信,對他們提出殷切期望。 嘎拉村隸屬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地處尼洋河谷地,毗鄰318國道。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根植於嘎拉村村民心中,當地從「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過去,發展至如今遠近聞名的「桃花源」,漫山遍野的野桃樹,變成了村民名副其實的「致富樹」,嘎拉村也成為中外遊客爭相打卡的「桃花村」。 遊客在嘎拉村遊玩。(資料圖) 民族交融如桃花 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在嘎拉村村民次旦扎西家中,一張拍攝於上世紀70年代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不同民族的家人身著各種不同服飾。次旦扎西說,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人,組成了一個家庭,家裡就是「民族一家親的場景」。 這是嘎拉村有記錄以來,第一個民族團結家庭。 嘎拉村內展覽館的資料顯示,上世紀60年代初,來自安徽的張勇興,師範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投身邊疆建設,在林芝種畜場與嘎拉村藏族姑娘白瑪,也就是照片中次旦扎西的姨奶相識相愛,成就了一段民族團結的佳話,成為嘎拉村民族團結的美好開端。 次旦扎西回憶,爺爺曾說,因當時一位家人要去當兵,所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拍下了這張照片。「家裡一直擺放著這張照片,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是民族團結家庭的後代,必須珍惜和維護好民族團結」。 如今,在嘎拉村,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如同桃花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2024年,嘎拉村村民小組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這座美麗的小村莊綻放得愈發絢爛。 來自四川的遊客李倩說:「第一次來到嘎拉村就被這裡的熱情所感染,村民們不僅為我們獻上潔白的哈達,還邀請我們到家裡品嘗酥油茶、青稞酒,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溫暖。」 當下,正是嘎拉村櫻桃成熟的季節,不少村民紛紛邀請遊客到家裡採摘櫻桃。「只要有遊客來,我們家裡的大門都是隨時敞開的,非常歡迎遊客們來我們家做客聊天,感受不一樣的民族文化。」村民尼瑪多吉說。 不同地區、民族的遊客往來嘎拉村,不僅領略了美麗風光和獨特習俗,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村就是民族團結之花盛開的地方,沒有全國各地各民族遊客的支持,就沒有嘎拉村的今天。」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介紹。 保護桃樹成共識 讓「映日桃花別樣紅」代代傳 走進嘎拉村村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字樣映入眼帘,道出了「桃花村」民眾的共識。 「我們村子現在是遠近聞名的『桃花村』,我們一定要牢記好總書記的囑託,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保護好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這份寶貴的財富。」邊巴說。 據悉,嘎拉村現有1250餘棵野生桃樹,樹齡最大的已超700年。保護好桃樹,成全村人的共識。為此,村裡實施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劃定生態紅線,組建專職護林員隊伍,還邀請區農科院專家指導修剪、打藥、施肥等工作。目前村裡的野生桃樹均已納入統一管理,明確了桃林保護的範圍與邊界,任何破壞行為都將受到嚴格管控。 此外,嘎拉村今年在農林專家的指導下,經過優選,已種下了1000多棵桃樹苗,還有7000多棵正在育種的桃樹苗,預計在今年條件成熟時種植。 嘎拉村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每年精心挑選適應當地環境的桃樹品種開展造林活動。在村民的悉心呵護下,新植的桃樹苗生機盎然,不僅為村莊披上粉裝,更延續著這片土地獨特的生態魅力。 在嘎拉村便民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中國農業銀行林芝分行聯合嘎拉村「兩委」推出的「綠色銀行」積分制度,將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等行為轉化為可量化的「綠色積分」。 通過嘎拉村可回收垃圾兌換明細表,記者看到,牛奶瓶(盒)10個可兌換100積分;煙盒20個可兌換100積分;菸頭15個可兌換100積分;啤酒瓶30個可兌換200積分;廢舊電池10個可兌換100積分等共計13種回收物品可進行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中國農業銀行林芝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扎西達娃介紹,自2021年「綠色銀行」積分制度實施以來,嘎拉村累計開展環保積分兌換268次,村民環保參與率從18%躍升至100%。村道整潔、溪流清澈,曾經的「垃圾死角」變身生態公園。 「『綠色積分』不僅是村民的榮譽榜,更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金融實踐,讓守護生態的村民獲得真金白銀的回報。」村民扎西多吉說。 據了解,嘎拉村通過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桃林資源,成功探索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未來,村民們希望繼續當好這片桃林的守護者,讓「映日桃花別樣紅」的動人故事代代相傳。 桃花經濟帶動村民生活 「芝麻開花節節高」 2002年起,「林芝桃花文化旅遊節」開始在嘎拉村舉辦,桃花經濟帶動村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嘎拉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富裕村、幸福村。 記者走進嘎拉村,乾淨整潔的石板路,村民的房子錯落有致,以白牆藍頂為主的房屋風格,更顯村民們怡然自得的心境。 「為了讓村子環境更好,我們村子統一鋪設了汙水管,每家每戶的生活汙水都可以統一排放。」邊巴介紹說。 在村民尼瑪多吉的家裡,院子裡花團錦簇,桃子、櫻桃、李子果實纍纍。「一直都喜歡養花,現在家裡條件越來越好,養的花品種越來越多,現在應該有20多種花。」尼瑪多吉說。 對於現在家裡生活的變化,尼瑪多吉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僅村子裡「桃花源」旅遊分紅方面,他的家庭收入便從2021年的9.8萬元人民幣,提高到了2024年的13萬元。 除每年不斷增長的旅遊分紅外,當地村民們也能從運輸及土地流轉等其他渠道獲取收益。不少村民都向記者表示,家庭年固定收入均在30萬元以上。 談起最近幾年家裡的變化,村民達瓦堅參非常欣慰。他介紹,自己的兒子實現了夢想,現在西藏一體育學校當運動員。女兒現在正在讀高中二年級,未來想考一所醫學院校,在將來夢想當一名醫生。「總書記當時來到家裡的時候就非常關心孩子的想法,目前孩子們都在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這是我感覺特別幸福的一件事。」 據介紹,近年來,除去受疫情影響年份,嘎拉村年接待遊客數量始終保持在11萬人以上,旅遊收入始終保持在360萬元以上。這讓村黨支部書記邊巴格外滿意。 「預計2025年的旅遊收入能達到400多萬元,村裡的旅遊收入每年都能上一個新臺階,村裡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2021年我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現在達到了4.12萬元。」邊巴說。(完)(《中國新聞》報 趙朗 盧鑫)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沿海,每天都有不少穿著藍色馬甲的人來撿拾塑料瓶、廢棄漁網、漁具等,再送往附近的「小藍之家」收集點回收。這道「藍色」的風景線,對應著台州市近年來探索實施的「藍色循環」治理體系,為大海「美顏」的同時,也帶動了百姓增收。 台州溫嶺箬山「小藍之家」家長、漁民對接人張文祥說:「海洋裡的塑料瓶回收價高,能達到1.5元到2元一斤。」漁民收集、再生企業回收處理後再出售給有環保需求的下遊企業,生產出手機殼、服裝、鞋子等。一條由政府引領、企業主導、公眾參與的完整價值鏈搭建起來,海洋垃圾變成了「寶藏」。 這是一次生態共富的實踐。藉助數位化溯源體系,下遊出口企業能夠獲得國際權威機構認證,打開國際海洋塑料再利用的高端市場;上中遊運營企業、認證機構等組建起「藍色聯盟」,將海洋塑料交易額的20%作為「藍色共富基金」,開展物資補貼、綠色信貸、社會保障等服務,惠及更多主體,也讓「藍色循環」更可持續。 「近年來,人們參與環保的意識提高了。以前不少漁民比較牴觸,覺得收集漁網、塑料、油汙等是個麻煩事,現在都會主動來問能否回收,因為他們真的從中受益了。」項目主要參與方藍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方敏告訴記者。2023年,「藍色循環」項目從全球25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成為全球海洋治汙標杆。 這也是浙江陸海統籌推進海洋治理的縮影。 陸域面積10多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超26萬平方公裡,擁有6715公里海岸線、佔全國的20.3%……海洋,賦予了浙江獨特的自然優勢。 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三年行動,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成為全國首個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改革試點……這些年,浙江保護海洋的力度不斷加大。為了讓海洋掙脫「塑縛」,今年7月底,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台州市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規定》。這個全國首部針對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的地方性法規,把「藍色循環」模式上升為制度化成果,為全國沿海城市以法治化治理海洋汙染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 海洋汙染,問題在海裡,根子在陸地。海洋汙染物80%以上來自陸地。強化陸海統籌、綜合治理,從源頭上減少陸源垃圾入河下海,才能避免陷入一邊傾倒、一邊治理的局面。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麻勝聰表示,浙江一體推進陸源汙染治理、入海氮磷控制、流域生態保護,著力提升入海水質。「十四五」前4年,浙江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平均較「十三五」提高18.6個百分點。 從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岙鄉斑斕海岸線廣場遠眺,海水退潮後,露出的大片灘涂上,小螃蟹、小魚在爬行、跳動。西滬港海岸線沿線的萬畝優質灘涂,生長著紫菜、海帶、滸苔等「西滬三寶」,擁有豐富的藍碳資源。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象山旭文海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文榮介紹,滸苔就是「吸碳大戶」,海洋中1公斤滸苔苗可長成1000公斤滸苔,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和空氣中的氮、磷、碳,起到固氮、固碳作用,科學計算後可以得出滸苔生長過程中固碳的數量。「從銷售收入看,漁民養殖紫菜、海帶等的收入比不上養殖黃魚、鱸魚,但從生態效益看,前者明顯高於後者。」朱文榮說。 2023年2月28日,一場特別的拍賣會在黃避岙鄉舉行,拍賣標的正是藍碳。最終,總重量為2340.1噸的藍碳以每噸106元的價格成交。作為交易賣方之一,朱文榮的公司出售了2022年滸苔碳匯量246.1噸,拍賣所得資金主要用於滸苔苗種培育養殖及固碳機制研究,形成「技術—產業—環境」的良性循環。 實踐表明,保護海洋生態能「變現」,開發海洋資源能增值。「目前,市場對藍碳需求非常大,都在等著我們把藍碳產品開發出來。」象山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胡盛敏告訴記者,打通海洋資源向資產轉化的通道,既增加養殖收入,又能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海洋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麻勝聰表示,浙江始終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持續探索創新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模式,讓海更藍、灘更美,不斷提升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本報記者 牛 瑾 李 景 原 洋 朱雙健 曾詩陽) 來源:經濟日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3941
49
2025-11-14 15:29
74689
31
2025-11-14 15:29
65194
14
2025-11-14 15:29
72964
54
2025-11-14 15:29
57684
98
2025-11-14 15:29
13897
18
2025-11-14 15:29
43216
82
2025-11-14 15:29
34281
54
2025-11-14 15:29
79164
51
2025-11-14 15:29
87136
79
2025-11-14 15:29
54238
82
2025-11-14 15:29
58693
83
2025-11-14 15:29
68359
32
2025-11-14 15:29
52671
61
2025-11-14 15:29
31867
63
2025-11-14 15:29
69185
67
2025-11-14 15:29
24658
18
2025-11-14 15:29
75489
97
2025-11-14 15:29
39482
51
2025-11-14 15:29
65374
65
2025-11-14 15:29
91826
13
2025-11-14 15:29
69781
56
2025-11-14 15:29
53619
41
2025-11-14 15:29
98436
95
2025-11-14 15:29
85639
94
2025-11-14 15:29
89374
17
2025-11-14 15:29
94263
96
2025-11-14 15:29
63927
79
2025-11-14 15:29
91478
73
2025-11-14 15:29
38769
89
2025-11-14 15:29
34596
75
2025-11-14 15:29
65289
27
2025-11-14 15:29
67193
58
2025-11-14 15:29
18639
85
2025-11-14 15:29
76945
93
2025-11-14 15:29
52486
34
2025-11-14 15:29
86457
89
2025-11-14 15:29
19237
24
2025-11-14 15:29
39516
96
2025-11-14 15:29
49276
21
2025-11-14 15:29
18637
39
2025-11-14 15:29
25367
38
2025-11-14 15:29
13548
96
2025-11-14 15:29
85673
92
2025-11-14 15:29
32687
87
2025-11-14 15:29
98276
49
2025-11-14 15:29
67194
67
2025-11-14 15:29
17853
46
2025-11-14 15:29
53749
27
2025-11-14 15:29
23976
25
2025-11-14 15:29
26895
96
2025-11-14 15:29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雨燕直播 | |
| 婬色直播 | 伊人app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伊人下载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山猫直播 | |
| 月夜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抖音成人版 | 西瓜直播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 抓饭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 杏爱直播 | 曼城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飞速直播 | |
| 小猫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 榴莲视频 |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伊对免费下载 |
| 小蝌蚪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