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8月11日電(傅天騁)「淮北的礦工們在夾縫中鑿出的不只是煤,還有這座城的脊梁,我要把他們的故事帶回家鄉告訴同學們。」11日,來自日本的華裔青少年張愉琪在淮北工業博物館指著20世紀70年代「猛虎掘進隊」老照片感慨道。 當日,「徽風探源——2025海外華裔青少年走讀安徽」活動在安徽淮北開營,20名來自日本的華裔青少年參加。 8月11日,華裔青少年們在安徽淮北工業博物館參觀了解淮北「礦工故事」。傅天騁攝 淮北市位於安徽省北部,是中國知名煤炭資源型城市和煤電基地、現代化工業城市。 開營儀式上,日本睦新中文學校與淮北市第一實驗小學正式締結為「姐妹學校」,為兩校架起了課程共建、資源共享、師生互訪的橋梁。 日本睦新中文學校教師竇蒨認為,結對共建能帶來「看得見的變化」:「我們能獲得更鮮活、更貼近海外孩子認知的本土素材,老師也能交流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這能創造沉浸式的語言文化氛圍,這是室內課堂難以複製的。」她期待安徽的老師們能帶來書法、剪紙等特色課程。 記錄「煤城」前世今生的地標——淮北工業博物館,成了華裔青少年們此行重要的「課堂」。 當講解員說起淮北將曾經的採煤塌陷區改造成如今的生態公園時,來自日本馬裡斯特兄弟國際學校的中田大貴立刻拿出手機拍攝了博物館中的展示圖,還計劃把拍到的生態對比圖做成相冊。「要讓日本的同學看看,中國的工業城市能變得這麼美。」 竇蒨說:「博物館的實物、照片、視頻比課本生動百倍。這種走讀,把『中國』從平面的詞彙變成了立體的感受,在他們心裡種下了情感的種子。回去後,他們就是最好的『文化信鴿』。」(完)
陳陽禮是雲南省巧家縣小河鎮普谷村夥房社村民,從他家到鎮上開車要50分鐘,再到縣裡則需3個半小時。過去,他多次外出找工作都因缺乏技能而碰壁,「要麼老闆不要,要麼給的工資很低工作還很累,只能在周邊村組打零工,務工收入時有時無。」生活的困境讓他渴望改變,卻苦於沒有機會。轉機出現在今年6月。通過前期精準排摸,了解到當地群眾技能培訓需求後,普陀區專門為小河鎮普谷村送來了電工培訓班,陳陽禮成為了其中一名學員。培訓結束後,巧家縣人社部門接續深化服務,幫助陳陽禮順利拿到了電工證。「這次普陀區把電工培訓送到我家門口,我第一時間就報名。現在掌握了一門技術,有了電工證,以後再外出找工作就有底氣了!聽說我們培訓的費用還是普陀區幫扶我們的,真希望有機會當面對他們說一聲感謝!」陳陽禮高興地說。而這,只是普陀區開展滬滇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個縮影。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決策部署,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普陀區深化滬滇勞務協作交流,以技能幫扶助力當地勞動力提升崗位技能,開展送教上門系列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學到實用技能,實現就業穩定、收入穩定,真正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的目的。自2021年以來,普陀區與巧家縣人社局緊扣覆蓋面更廣、效果更好」兩大目標,圍繞當地產業發展需要、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群眾意願三大著力點,堅持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合作開展滬滇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8場,涵蓋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電工等多個實用技能課程,累計培訓人員400餘人次。巧家縣人社局也結合當地勞動力技能提升實際,開展家門口的技能培訓服務,投入滬滇協作資金126萬元,培訓脫貧勞動力3000餘人次,為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人力人才支撐。接下來,普陀區將持續深入推進滬滇勞務協作工作,拓展和優化技能培訓項目,探索建立「對接需求-精準培訓-定向輸送-穩定就業」的全過程協作鏈條,讓更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實用技能,擁有一技之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么么直播 | 伊人app |
小蝌蚪app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雨燕直播 |
九球直播 |
快猫 | 莲花直播 |
成人抖阴 |
极速直播 | 鲍鱼直播 |
黄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魅影视频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樱花直播nba | 茄子直播 |
小k直播姬 |
曼城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婬色直播 |
桃花直播 | 月夜直播 |
荔枝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彼岸直播 |
橘子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荔枝网直播 |
心跳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