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8月12日電 題:傳統藝術怎樣進行當代演繹? ——專訪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前館長吳秀華 記者 韓星童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前館長吳秀華以往不論是在策展,還是在教學中,一直頗為重視傳統藝術的當代演繹。這樣的理念源於她在英國牛津大學求學時的所見所感——中外學者研究中國傳統藝術的角度差異,不斷拓寬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近日,吳秀華接受「東西問」專訪時表示,中西文化互動、古今對話是傳統藝術延續生命力的方式之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您當初為何對中國傳統藝術產生興趣?又為何將明代及近現代作為您研究的重點? 吳秀華:我本科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那時學校要求我們修讀一些跟主修專業不同的課程,於是我選擇了藝術。那門課的老師教得非常好,給我們展示很多中國山水畫,我被那些畫作所吸引,就這樣開始喜歡中國藝術,在碩士和博士階段均選擇了藝術。 最開始,我最喜歡的是宋代山水畫,但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碩士時,我考慮到香港很難看到原作,一般這些重要文物都在中國內地或海外,因此我只能選擇相對靠後的朝代,比如明清時期。研究生畢業後,我留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工作過一段時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莫家良當時在主理一個研究宋代《淳化閣帖》的計劃,他邀請我參加計劃,負責研究《閣帖》對後世書法的影響,我那時便對明代書法產生興趣,從零開始研究書法碑帖,包括書法的傳統、技法、如何通過碑帖傳承等。 2023年5月16日,「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正式對公眾開放。圖為《淳化閣帖》「最善本」在上海博物館展出。記者 王笈 攝 記者:過去20多年香港文博領域迅速發展,積極與中國內地及海外美術館、博物館合作,引入不計其數的精品展落戶香港。就您的觀察,香港大眾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了解和認識是否增強? 吳秀華:從我學生時期到現在,香港社會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了解一直在不斷增強。在我讀書時期,喜歡中國傳統藝術的人肯定是有,但我這一代不算多,當時西方藝術還是主流。 這一情況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逐漸改變。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內地不少博物館的藏品陸續在香港展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7年故宮博物院借出「國寶」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來港展出,引起極大轟動,參觀人數創下香港藝術館有史以來的紀錄。從那時候開始掀起一股欣賞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潮。 記者:2022年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中國傳統藝術及世界珍寶的一個匯集地,這對於新一代學者研究與推廣中國傳統藝術有何助力? 吳秀華:舉個簡單的例子。我讀書時因為研究需要,要查閱一些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書畫真跡時,需要去翻閱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刊物,慢慢去找。然後,請老師寫推薦信或主動聯絡對方申請以學術研究或交流的途徑去北京看,看的時候也不允許拍照。不僅是故宮博物院,很多博物館同樣如此。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都是故宮博物院的精品,這給研究學者、公眾近距離接觸文物的機會。那我們就能夠通過推廣和教育慢慢培養這些觀眾的興趣。 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大批市民排隊進場參觀。圖為市民參觀清乾隆彩雲蝠壽字金龍紋男龍袍。 記者 李志華 攝 記者:您早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藝術史哲學博士,您認為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了解及興趣如何?中西方在文物研究、藝術策展、修復等領域,有哪些交流與合作空間? 吳秀華:他們對於中國傳統藝術是非常尊重和喜歡的。國外很早就有一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且研究得很深入。比如,麥可·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以及我的老師柯律格(Craig Clunas)。 當年我發現中外學者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研究方向很不同,中國學者聚焦作品風格發展和古代書畫家的生平傳記。外國學者的研究相對宏觀,他們會將中國傳統藝術放進世界史中進行理解。這一定程度是因為外國學者能接觸到的一手中國古代書畫研究資源相對匱乏,但也彌補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另一角度。 近十多年,隨著不少中國學者留學海外,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這種研究角度的差異越來越小。 至於中西方交流合作,其實在藝術策展、文物修復等不同範疇已合作很多年,也取得一些共識。比如,我曾寫過一篇論文研究上海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青銅器修複方法的差異。上海博物館是要將青銅器修復到最美、最完整的狀態,看不出修復痕跡,但大英博物館的手法則是要讓觀眾看得出修補的痕跡,留下歷史印記。這兩個角度的不同,根本上是價值觀不一樣。不過,近年來中西方之間理念也在慢慢融合。我認為,中西方日後的交流除了技術,更多的還是思想層面的探討,因為我們不能把同一個理論套用到所有藝術品上,需要綜合雙方所長探討出更多的研究方法和視角。 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修復工藝師正在對青銅進行修復。(資料圖)記者 殷立勤 攝 記者:您曾擔任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您認為大學博物館如何與大型博物館優勢互補,助力香港文化藝術發展? 吳秀華:大學博物館的角色非常重要,它應該與大型博物館區別開來。大型博物館面臨一些實際的壓力,比如要通過入場人次來證明一場展覽是否成功,所以在策展、挑選藝術家時都會受到影響。 但在這方面,大學博物館的壓力較小,所以有能力去做一些學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展覽,哪怕這些展覽偏離大眾品味也不要緊。大學博物館的任務就是為文化藝術界最前沿的知識和資訊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以及思考空間,同時它也承擔為學生實習和國際研究合作提供機會的責任。 記者:在以往策展中,您一直堅持對傳統藝術進行當代演繹,同樣的方法是否也應用在教學中,由此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 吳秀華:我之前策划過一個展覽「皇帝碑刻·當代啟迪」,很多人對碑帖沒有興趣,我們就想怎麼樣將它變得時髦一點、「貼地」一點。後來我們以3件跨越古今與「皇帝」有關的碑刻墨跡為引子,將文字墨跡及其拓片與一系列古代和當代藝術並置。這樣呈現出來的展覽不僅不會枯燥,還會成為「打卡」熱點。 帶學生的時候,我也會鼓勵他們在創作中融入現當代元素。比如讓他們在創作小型版畫時加入香港特色,美食、歷史、風景等。我還帶著他們一起策展,教他們如何通過社交平臺推廣展覽等。 記者: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您認為過去這些年,香港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如何?還需要在哪些領域發力? 吳秀華:香港在國際藝壇一直有一定地位,受惠於關稅等優惠政策,香港的藝術品交易市場蓬勃,國際藝術展覽也做得非常成功。比如,每年3月在香港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作品多元,吸引很多海內外人士到訪。香港有世界級的文化基建,策展水平也早就達到國際水平。香港的藝術創作在國際舞臺上具有潛力,未來可通過科技賦能,如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拓展藝術表現形式,提升國際影響力。(完) 受訪者簡介: 吳秀華。 受訪者供圖 吳秀華,曾任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研究)。她於英國牛津大學獲藝術史哲學博士,於香港中文大學獲中國藝術史哲學碩士,專研中國明代及近現代書畫。多年來,她一直策劃近現代及當代中國藝術展覽,並從事教學工作。
成都市精心策劃的「世運有禮 成都等你」暑期消費季——世運消費惠民專項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圍繞「票根經濟」整合全城消費資源,面向世運會嘉賓及市民遊客,推出票根優惠、全城潮購、餐飲有禮、必購必帶等N項福利,打造多元消費場景,營造「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消費氛圍,誠邀全球賓客暢享成都萬千氣象。 持「票」玩轉成都 各區票根優惠折扣紛呈 成都票根優惠打卡地圖已優化到3.0版,成為服務消費新亮點。票根涵蓋賽事、演出、展會、結婚證、景區、博物館等6大類46項,滿足市民遊客多樣化需求,讓市民遊客憑票根暢享優惠。 成都各區票根優惠折扣紛呈。青羊區內的龍抄手、耗子洞、享月湯皇、味在草堂、壹零捌道、百勝餐飲等25家餐飲,推出8.5折至8.8折及贈菜;天府新區的小酌喜玉、南貝創意餐廳(興隆湖店)等13家餐飲,持活動門票、活動參與證件或證明推出最低8折優惠;在高新區內的紅旗、仁和新城、蘇寧等超5000個消費點位,持世運會門票可享15%消費獎勵,並聯合滴滴推出打車125元專屬券包,累計金額1000萬元;金牛區憑景區或賽事票,在15天內享西藏飯店、寬窄巷子希爾頓歡朋等超20家酒店最低8折優惠;簡陽市推出「機票+」系列促消費活動,憑5日內天府機場登機牌,可享餐飲8折等優惠。 為了迎接世運會,各大餐飲企業、商場也紛紛推出「世運有禮成都等你」活動。從餐飲折扣到住宿優惠,從交通禮包到消費獎勵,成都多區聯動打造「一票暢玩」消費生態,讓票根成為串聯成都消費場景的紐帶,為市民遊客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實惠。 全城潮購 成都逛街消費有禮 「成都逛街計劃·消費有禮」活動火熱來襲。青羊區聯動串聯寬窄巷子、文殊坊、西村大院等13個街區、商圈及50餘家商戶,以遊戲、消費打卡換禮品吸引市民遊客逛街打卡;高新區推出1000萬打車券,消費者在成都SKP、環球中心、鐵像寺水街、世豪廣場、招商大魔方、仁和新城等10個場景消費後,帶話題發朋友圈可獲哪吒海報及125元打車禮包,增添逛街實惠。 「餐飲美食有禮」活動也在成都多區精彩上演。天府新區發布全域美食地圖,集結7家米其林、黑珍珠及特色名店推出「世運天府饗宴」主題套餐,發放滿減券及團購券;西安路美食街的「西門有局·宴蓉城」融合非遺與潮流,開展文藝展演、非遺巡遊等,近30家商戶推出特價秒殺等優惠;青羊區聯合成都文旅集團、美團大眾點評舉辦「食尚蓉城·味美青羊」必吃榜市集,為市民遊客帶來豐富味覺體驗。 世運會各大賽區促消費精彩紛呈。東部新區天府國際智鏈產業社區打造14個非遺體驗和煙火市集、熊貓玩偶巡遊,為外賓提供可逛的拍照留念場景;武侯區在玉林三巷·民謠裡推出民謠音樂表演、露天咖啡暢飲、汽車尾箱集市等。 成都必購必帶 帶一份世運好禮回家 為滿足遊客「帶一份成都禮物回家」的期待,成都推出了第一批成都「必購必帶」商品清單。清單從現有「中華老字號」「四川老字號」「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等名錄中精選了「成都禮物」「成都味道」兩大主題100+款特色好物。市民遊客可以在成都重點文博場館及寬窄巷子、錦裡、東郊記憶、成都錦門等景區景點的文創店、集合店、專賣店「邊玩邊買」,也可以在春熙路、交子等商圈的重點商超、快閃展銷點「邊逛邊買」。同時,伊藤洋華堂雙楠門店及鐵像寺水街的「必購必帶成都有禮」夜市也已陸續亮相。 據悉,「世運有禮成都等你」暑期消費季將持續至8月底,以世運會為契機,整合全城消費資源,讓「逛世運商圈、品天府美食、享活力夏夜」成為暑期生活常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易弋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6315
27
2025-10-25 22:50
45819
73
2025-10-25 22:50
42938
53
2025-10-25 22:50
68913
31
2025-10-25 22:50
82576
19
2025-10-25 22:50
82349
46
2025-10-25 22:50
74381
46
2025-10-25 22:50
35861
14
2025-10-25 22:50
17263
43
2025-10-25 22:50
97142
85
2025-10-25 22:50
65329
29
2025-10-25 22:50
59417
62
2025-10-25 22:50
94572
18
2025-10-25 22:50
63297
87
2025-10-25 22:50
65784
84
2025-10-25 22:50
26938
31
2025-10-25 22:50
47851
98
2025-10-25 22:50
63257
49
2025-10-25 22:50
93475
92
2025-10-25 22:50
87915
71
2025-10-25 22:50
56817
96
2025-10-25 22:50
48571
58
2025-10-25 22:50
53728
25
2025-10-25 22:50
72638
83
2025-10-25 22:50
34219
89
2025-10-25 22:50
86174
56
2025-10-25 22:50
31847
93
2025-10-25 22:50
35819
46
2025-10-25 22:50
81624
98
2025-10-25 22:50
73812
18
2025-10-25 22:50
27695
92
2025-10-25 22:50
75984
62
2025-10-25 22:50
81769
83
2025-10-25 22:50
65742
84
2025-10-25 22:50
98327
97
2025-10-25 22:50
25417
25
2025-10-25 22:50
64712
37
2025-10-25 22:50
26871
71
2025-10-25 22:50
91834
17
2025-10-25 22:50
23719
58
2025-10-25 22:50
78649
72
2025-10-25 22:50
74831
52
2025-10-25 22:50
35241
81
2025-10-25 22:50
48375
37
2025-10-25 22:50
16593
37
2025-10-25 22:50
41935
43
2025-10-25 22:50
65493
19
2025-10-25 22:50
54739
97
2025-10-25 22:50
95237
95
2025-10-25 22:50
56927
13
2025-10-25 22:50
84593
97
2025-10-25 22:50
45938
82
2025-10-25 22:50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魅影5.3直播 |
| 浪花直播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山猫直播 |
| 免费直播 | |
| 五楼直播 | 六月直播 |
| 浪花直播 | |
| 魅影看b站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樱桃直播 | |
| 蜜疯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 午夜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love直播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
| 黄播 | 黄播 |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 蜜糖直播 | 黑白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黄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雪梨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