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稻田畫。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攝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杏花村,一條約100公裡的人工大渠從伊犁河分流而出,由東向西蜿蜒流淌。渠兩岸垂柳隨風搖曳,各類水鳥在此棲息,渠水澆灌著流域的12個鄉鎮場的34萬多畝土地。水稻長勢旺盛,南北大對蝦、小龍蝦、中華絨毛蟹在水塘中茁壯成長,一幅幅稻田畫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拍照打卡。這條修建於1802年的察布查爾大渠如今依然是察布查爾重要的水利工程,在兩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為當地帶來無限生機,更推動水稻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的繁榮發展。「察布查爾大渠至今發揮著重要作用。」8月8日,常年研究錫伯族歷史的退休幹部安素對「治水興水看新疆」主題採訪團隊記者說。灌溉澆來稻飄香錫伯族軍民西遷伊犁後,為保障軍糧供給、發展生產,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靠各族軍民的力量劈山鑿渠,引伊犁河水灌溉,開荒造田,歷7年苦戰,終於挖出伊犁地區歷史上第一條人工大渠,當時稱錫伯渠,後名為察布查爾大渠。修建了200多年的察布查爾大渠如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攝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建設者們用智慧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壯舉:從渠首海拔560米逆流而上,最高抵達海拔650米,讓更多農田得到了充分澆灌。在修建察布查爾大渠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彎道、漩渦、淤泥抬升水面高度,把「水往高處流」變成了現實。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水利局局長秦安川說,在兩百多年的歷史中,經過多次改造、擴建,但主河道沒有發生變化,這種利用自然力量抬升水面的做法也沒有改變,時至今日,察布查爾大渠依然沒有通過機械力量提升水面高度。這條大渠成為各族軍民共同奮鬥、建設邊疆的豐碑。在渠水的澆灌下,察布查爾水稻種植面積從最初的2萬畝,到歷史最高時接近20萬畝,如今穩定在7萬畝左右,千畝創建田、萬畝示範田畝均產量分別達847.2公斤、794.2公斤。「察布查爾大米」先後進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糧油)百強品牌、「品味新疆」新疆特色農業好產品行列。水稻田裡養蝦蟹8月8日一大早,家住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庫勒特克其村的葉爾波力·扎克爾開上車前往伊寧市,車上拉著200多公斤剛剛捕撈上來的南美白對蝦。送貨、餵料、管理池塘裡的蝦蟹……這些都是葉爾波力日常工作。2017年,葉爾波力在庫勒特克其村的伊犁悅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特色水產養殖基地(以下簡稱「悅然生態養殖基地」)找到了這份工作。「空中投餵+水下養殖」的立體場景。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攝2015年,在察布查爾打工多年的管小平在庫勒特克其村找到了一片鹽鹼地,清澈的察布查爾大渠水和蝦蟹養殖的好前景讓他一頭扎進了水產養殖。經過10年打拼,現在,悅然生態養殖基地已將360畝鹽鹼地改良成36座池塘,還引入無人機進行飼料投喂,實現蝦蟹存活率與品質雙提升。「空中投餵+水下養殖」的立體場景,成為當地智慧農業的鮮活樣本。今年,悅然生態養殖基地共投放南美白對蝦苗1000萬尾,羅氏沼蝦苗200萬尾,培育螃蟹苗20噸左右。目前,南美白對蝦已上市,畝產量400公斤左右。預計今年僅在該村養殖的水產品總產量達80噸,年收入超過300萬元。基地養殖的羅氏沼蝦將於9月上市,螃蟹將在國慶節前大量上市。「目前我們村養殖的蝦蟹供不應求,遠銷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就地就業實現增收。」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融媒體中心駐坎鄉庫勒特克其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阿依努爾·艾麥提江說。稻田作畫遊人樂察布查爾大渠不僅帶來了水稻種植業和特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還帶動了不少創業者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納達齊牛錄鄉稻田裡作畫。8月8日,遊客走在稻光謠景區裡。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攝登上28.5米高的空中玻璃長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畫映入記者眼帘:哪吒面帶笑容的和一條巨龍依偎在一起;手擎青龍偃月刀的關羽騎著一匹飛馳的赤兔馬……重慶遊客陳笛看到了納達齊牛錄鄉「稻光謠」景區的短視頻後,專門帶朋友來這裡打卡,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感到無比震撼:「稻田畫大氣、美麗。」這些稻田畫都是北京科可瑞照明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楓創作的。為了能夠給遊客呈現出更美的稻田畫,他選用了6種不同品種、不同顏色的稻種,還在「稻光謠」景區設計了燈光秀、觀光小火車、特色農副產品銷售展位等業態,增強了遊客體驗感。高楓說,明年他計劃將509畝稻田畫擴大至1069畝,讓更多人看到察布查爾秀麗的風光。
記者 張培培 侯豔寧 宋瑤1944年3月8日,冀中軍區十分區副參謀長李大衛率領警衛連和機關人員奔赴北平以南大清河以北一帶開闢敵後新區。部隊急行一夜,破曉時分突遭日偽軍三路合圍。危急關頭,八路軍迅速退守到林子裡村。這是個有五六十戶人家的擁軍堡壘村,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村民與八路軍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歌——村民李會明講述林子裡戰鬥故事。「林子裡村的人,忘不了那場戰鬥,更忘不了為保護我們而犧牲的烈士們。」2025年7月11日,83歲的李會明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在固安縣林子裡烈士陵園的小路上,輕撫著忠魂亭下鄉親們建起的紀念碑,深情地說。1944年3月9日清晨,平津保三角地帶的風裹著寒意與硝煙味,掠過華北平原上這個小村莊,晨光漫過斑駁土牆,幾縷炊煙在微涼空氣中嫋嫋散開。村口,一隊身影匆匆走來——70多名八路軍戰士背負武器,腳步急促,偵察兵警惕回望。他們的到來,打破了村莊的寧靜。僅有的一簍小棗給戰士吃那時,李會明只有9個月大。那個血色清晨的硝煙、吶喊與犧牲,從記事起,聽著母親一遍遍地講述。「八路軍剛進到院子,槍聲就響了。他們先把老人、婦女和孩子往地洞、柴房裡藏,安置妥當後,趕緊投入戰鬥。」李會明說,「戰鬥很激烈,八路軍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敵人,但敵我力量相差太大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固安及周邊五個縣的日偽軍有4000多人,把這一片20多個村全包圍了。」仗打到了家門口,鄉親們毫不畏懼地站了出來。青壯年衝到第一線,頂著炮火,幫八路軍挖掩體、掏槍眼,還把各家院牆砸通了當通道。民兵隊長李保林面對敵人的進攻,投出了兩顆手榴彈,十幾個敵人當場喪命。中午,戰鬥暫時平息。戰士們又累又餓,但仍保持警戒狀態,老鄉們心疼不已。村民李廣才說,爺爺奶奶看到院子裡的八路軍餓得扛不住,本想做點飯,可又怕生火的炊煙引來炮轟,就把家裡僅有的一簍小棗拿了出來。戰士們每人抓一把揣進兜裡,打幾槍就往嘴裡塞一顆,就這樣一直堅持戰鬥。下午,敵人組織了十幾門迫擊炮發起猛烈攻擊,輕重機槍不停掃射,打塌了八路軍堅守院落的土牆,敵人猛撲了上來。「小戰士李寶珍身受三處重傷,可他強忍傷痛從廢墟裡爬出來。子彈打光了,他就拼死撿敵人投過來的手榴彈扔回去,最後壯烈犧牲。他才16歲,還是個娃啊!」說到這裡,李廣才的聲音有些顫抖。「敵人攻勢越來越猛,李大衛腿部中彈暈了過去,房子被炸塌。在爺爺奶奶的幫助下,戰士們趕緊把李大衛轉移到地洞,我家成了臨時指揮部。」村民王俊強說。天黑後,槍炮聲暫停,王俊強的奶奶趕緊給戰士們送去玉米餅子。他們一邊啃著餅子,一邊商量著夜裡突圍的計劃,有三個村民自告奮勇要當嚮導。「那天是農曆二月十五,月亮像個明亮的大燈籠,照得街上一清二楚。三次突圍都失敗,子彈也打光了。」王俊強說。林子裡烈士陵園紀念館內,原冀中軍區十分區副參謀長李大衛子女捐贈的物品。林子裡烈士陵園紀念館內,李大衛後人捐贈的林子裡戰鬥地圖陳列其中。「血戰一晝夜,彈盡失利」,地圖中間用紅筆寫的九個字,令人淚目。護著八路軍,就是護著咱自己3月10日天快亮時,鄉親們目睹戰鬥打得如此慘烈,忙著幫八路軍修築工事。「戰士們與敵人拼了一整天,刺刀又鈍又彎,沒法再用,便跟敵人徒手肉搏。鄉親們四處幫著找武器,鋤頭、鐵鍬、鐵叉都用上了。大伙兒心裡明白,護著八路軍,就是護著咱自己!」王俊強說。「每一位戰士都是拼到最後。那天中午,一陣激烈的槍聲過後,敵人開始『掃蕩』。」王俊強經常聽奶奶講起那個驚險場面,當時掩護李大衛參謀長的地洞口上蓋著一堆茅草,敵人搜查時,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臉上裝得跟沒事人一樣,才躲過了敵人。「終於熬到天擦黑,敵人總算是撤了。」李會明說,八路軍傷亡慘重,卻殲敵近400人,給日偽軍以重創。村裡到處是斷壁殘垣,和家園被毀相比,讓村民們更悲痛的是那些靜靜地躺在林子裡村的英雄們。「一定要把他們安葬好!固安縣群眾武裝組織的負責同志帶著20多個民兵,把馬莊鎮棺材鋪的棺材全抬來了,但還差十副。鄉親們二話不說,把給老人備的壽材都抬了出來。」「鄉親們用清水給烈士們擦洗身子、整理軍裝,輕手輕腳地把他們安放進棺木,趁著天黑把烈士們安葬了。」李會明用手指了指面前的陵園墓群說,「臨走前,大家在墓前發誓:這仇必報,將來一定立塊像樣的碑!」1971年10月,鄉親們自發豎起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6.8米,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2015年林子裡烈士陵園改擴建後,一座17米高的花崗巖紀念碑矗立在老紀念碑的東南方,兩座紀念碑共同守護著烈士的忠魂,寄託著後人的敬仰與哀思。鈴鐺一響,司令員來了村民王俊強說當年林子裡村家家都住過八路軍。「1938年起,冀中軍區十分區司令員劉秉彥就帶著隊伍在我們村駐紮,很多人家裡住過八路軍。」王俊強說。「八路軍跟咱老百姓是一條心!」王俊強回憶奶奶的描述,「他們幫鄉親們幹活,晚上點著油燈,給大家講打鬼子的故事和幹革命的道理。村裡人也是掏心窩子擁護,家家都是八路軍的堡壘戶——幫戰士、藏武器、藏糧食、送情報、做軍鞋……」流淌在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已融入村莊的血脈。李會明老人在兒子李景強的幫助下,把家裡珍藏多年的一幅畫抱來。這是長3米寬2米的農民畫《林子裡戰鬥簡史原貌圖》,生動還原了林子裡村戰鬥的經過,清晰地標註著當年的村莊布局和風貌。村民王俊強、李景強在《林子裡戰鬥簡史原貌圖》前尋找老宅位置。這幅畫是李景強2002年請村裡畫師手繪的,村民們在畫前尋找著自己家的位置。王俊強家二進院的老宅坐落在村中央,前院住人,後院有磨坊、羊圈和豬圈,南廂房挖了隱蔽的地洞,專門給八路軍藏槍械、修武器。南廂房西側是正門,另一個門開在正房與門樓之間,直通後院。「鬼子『掃蕩』風聲緊的時候,劉秉彥司令員夜裡從這道後門悄無聲息地進來,天不亮又悄悄撤走。」王俊強指著自家宅院說。「他和我爺爺有個暗號。」王俊強指著正房西北角,那裡拴著根繩子通到屋裡,另一頭掛著個鈴鐺。鈴鐺一響,爺爺就知道司令員來了。他們進屋後繩子就立刻撤掉,等司令員走了,那根「消息繩」又會悄悄掛回原處。站在林子裡烈士紀念碑前,微風拂過松柏,帶著草木的清香,攜來那段烽火歲月的迴響。石碑上,八路軍與村民性命相託的故事已鐫刻成永恆——他們用血肉築成防線,凝成「軍護民、民擁軍」的精神堡壘。如今,村裡的土坯房變成了新民居,當年的地洞早已填平。烈士們長眠在大地上,長久地守護著鄉親們,他們的故事,是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史詩。【今日林子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7463
42
2025-10-25 22:32
98341
19
2025-10-25 22:32
81245
56
2025-10-25 22:32
54723
37
2025-10-25 22:32
48961
16
2025-10-25 22:32
37918
18
2025-10-25 22:32
46192
63
2025-10-25 22:32
64281
23
2025-10-25 22:32
78236
59
2025-10-25 22:32
69347
13
2025-10-25 22:32
56173
51
2025-10-25 22:32
73814
93
2025-10-25 22:32
43658
15
2025-10-25 22:32
19257
57
2025-10-25 22:32
47598
16
2025-10-25 22:32
47183
38
2025-10-25 22:32
29153
69
2025-10-25 22:32
74136
15
2025-10-25 22:32
86297
38
2025-10-25 22:32
75239
41
2025-10-25 22:32
85497
68
2025-10-25 22:32
25146
26
2025-10-25 22:32
17983
52
2025-10-25 22:32
13924
89
2025-10-25 22:32
35921
28
2025-10-25 22:32
32756
87
2025-10-25 22:32
68723
73
2025-10-25 22:32
27314
74
2025-10-25 22:32
62837
79
2025-10-25 22:32
28196
21
2025-10-25 22:32
47895
23
2025-10-25 22:32
59768
32
2025-10-25 22:32
23546
84
2025-10-25 22:32
87124
27
2025-10-25 22:32
48521
21
2025-10-25 22:32
29784
21
2025-10-25 22:32
74358
17
2025-10-25 22:32
27698
97
2025-10-25 22:32
58743
78
2025-10-25 22:32
98137
71
2025-10-25 22:32
15983
52
2025-10-25 22:32
59148
85
2025-10-25 22:32
86473
91
2025-10-25 22:32
65382
31
2025-10-25 22:32
17982
43
2025-10-25 22:32
97416
37
2025-10-25 22:32
79481
62
2025-10-25 22:32
43765
52
2025-10-25 22:32
67415
49
2025-10-25 22:32
95183
31
2025-10-25 22:32
65381
51
2025-10-25 22:32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 花瓣直播 | |
| 月神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心跳直播 | |
| 夜月视频直播 | 柠檬直播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 小狐狸直播 | 名模直播 |
| 魅影视频 | |
| 花间直播 | 绿茵直播 |
| 嫦娥直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月夜直播 | |
| 凤凰网直播 | 蜜糖直播 |
| 金桔直播 | |
| 曼城直播 | 红桃直播 |
| 蝶恋直播 | |
| 妖姬直播 | 深夜直播 |
| 巧克力直播 | |
| 樱桃直播 | 零点直播 |
| 西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