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託有難題」到「幼有優育」 「快看這個『重磅消息』,鼓勵用人單位辦託管!咱寶貝以後的暑假是不是不用再送回老家了?」看到新聞時,家住湖北宜昌的武女士激動地對丈夫說。 武女士口中的「重磅消息」,是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7月8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發展「1+N」的託育服務體系。「1」就是指託育綜合服務中心,發揮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託育服務發展。「N」是指託育機構、社區嵌入式託育、幼兒園託班、用人單位辦託、家庭託育點等多種形式的託育服務機構。 近年來圍繞託育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養娃不僅是小家的事,也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大事。「做好託育服務,對於激發『生』的意願、解決『育』的難題和減輕『養』的負擔具有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教育廳原一級巡視員劉菊嬌長期關注託育。 今年1月3日,劉菊嬌就收到一條好消息:她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提案》被評選為2024年全國政協好提案。 「黨中央、國務院對『一老一小』問題高度關注。相信《意見》中提出的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託位66萬個的目標很快就會落地成真。」劉菊嬌感慨。 入託可及,完善普惠託育經費支持 清晨六點半,全職主婦、「二孩」媽媽黃伶俐一邊用餘光瞄著客廳內玩耍的三歲大女兒,一邊在廚房衝泡奶粉,九個月大的二女兒被她裹進襁褓,背在背上。一個人要同時照看兩個小寶,讓她疲憊不堪、分身乏術。大女兒生日小,還不到公立幼兒園的入園年齡,私立幼兒園託育班每月收費4200元,相當於丈夫每月收入的一半。她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將大女兒送回百裡外的鄉下,到9月份幼兒園開學再接回來。「請老家的父母幫忙照看會省下一大筆開銷,但要跟孩子分開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她能不能適應。」黃伶俐有些許無奈。 2024年國務院對多地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三成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託需求,但目前全國實際入託率僅為7.86%,現有託位缺口較大。 「一些家庭有嬰幼兒入託『剛需』,但符合需求的託位可能『一位難求』;有些託育機構因收費較高、接送不方便等原因導致『供非所求』,出現『家長託不起、機構招不滿』的矛盾現象。」受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委託,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洪秀敏課題組曾對北京等13個城市開展了託育服務的供需調研。調研發現,託育服務在供給規模、結構、價格、質量等方面尚未充分適應家庭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目前,普惠託育服務的財政性經費支持不足,主要依靠社會力量發展託育服務。2023 年全國民辦託育機構佔比高達89.5%,平均月費(不含餐費)1978元,一線城市更是突破5500元。」洪秀敏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楊麗婷曾用三個月時間,帶隊完成了廣東 20個地市的實地走訪,回收了1201份家庭問卷,82%的廣東家長期望普惠託育月費控制在2000元以下。 洪秀敏表示,目前不同辦託模式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大家比較期盼的單位辦託,場地要符合嬰幼兒活動安全標準,改造費用較高,但難以獲得政府補貼,靠單位自籌,積極性較低。而且職工子女年齡分布不均、職工的流動性強,單獨辦託易導致資源閒置、產生虧損。社區辦託育,則存在場地整合難的問題,目前僅有6.15%的社區有託育設施。家庭辦託需要將住宅改為經營性質,這需要業主一致同意,存在現實難度,而且服務與安全的規範不足。私立託育園費用偏高,因為需自行負擔房租、人工、裝修、運營等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佔總收入的75%以上。雖然國家有專項補貼,但補貼往往是針對建設,對運營缺少支持。2023年,全國民辦託育機構約七成處於虧損狀態。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原司長楊文莊表示:「當前託育服務已成為影響家庭生育意願、制約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關鍵民生問題。新政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多元供給破解『託育難』,讓普惠託育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 如何為不同家庭提供便捷、實惠、優質的普惠服務?多地做出探索。 「我們根據周邊家庭收入水平和運營成本,制定了每月2280元的收費標準,既能維持運營,家長也能接受。」在廣州市海珠區,全新打造的龍鳳街道普惠託育園解決了周邊家長的大難題。園方負責人程映雪介紹,該園依託康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場地由街道提供並免收租金,交由第三方機構運營。 據了解,海珠區政府通過「搭平臺、抓監管、給補貼」三方面介入,減免租金、規範質量評估,並提供資金支持,讓託育服務月均收費降至2500元以內。 「建立穩定、合理的資金投入機制是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的堅實基礎。」洪秀敏建議,優化完善普惠託育服務經費支持機制,一方面,儘快完善普惠託育服務的價格形成機制,督促各省區市指導普惠託育機構,結合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照護需求和運營成本差異科學制定收費標準,及時跟蹤評估,不斷優化完善相關政策,發揮市場調節機製作用,利用價格槓桿引導機構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不斷優化普惠託育服務的財政補助政策,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推動普惠託育機構優惠政策落地落實。 送託方便,打造「15分鐘託育圈」 凌晨4點,家有2歲寶寶的某公立醫院醫生張明剛完成一臺急診手術。託育機構的費用在他看來不是問題,他更在意距離——離家3公裡,走路送太遠,只能開車。「值完夜班本想好好補一覺,但一大早得爬起來開車送孩子,實在是強人所難。」張明無奈。 而新政策中「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託班、支持用人單位辦託」等舉措,讓他眼前一亮。「新政策中提到,辦託所需的支出可以按規定從職工福利費列支,用人單位工會經費可適當補充。這就能提高單位辦託積極性,讓我們『帶娃上班』的設想有望成為現實。」張明很期待。 國家正通過政策引導,努力把託育服務送到離家庭更近的地方——社區裡、單位旁。「廣州市推動的『一街一普惠』,即每個街道(鎮)至少建設一個由政府主導、價格優惠、專業規範的託育園,已在多個街道建成並運營,在我看來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樣本,為居民打造了『15分鐘託育圈』。」楊麗婷說。 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託班,在許多代表委員看來,不失為盤活閒置資源、增加幼兒園生源和收入的方式。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庹慶明在調研中發現,這不是簡單的「向下延伸一個年齡班」,小月齡嬰兒本身更為脆弱,且和接近3歲的幼兒需求差異巨大,如建立託班,前期投入和持續運營成本都會顯著增加。對此他建議,增加財政投入,支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或設立專門託班,配備適合低齡幼兒的設施,並探索普惠性收費或補貼機制;充分利用現有幼兒園硬體條件,增設託班或改造低齡幼兒活動空間。 「杭州某公辦園將閒置教室改造為託班,政府按每班20萬元補貼設施升級,利用現有師資團隊,使託班月費降至2200元,比專業機構低40%。」這種「託幼一體化」模式,在他看來是快速擴量降價的有效路徑。 入託安心,破解師資質量短板 託育服務質量,也是贏得家長信任的核心關鍵。「我通過監控發現,老師用成人剛用過的筷子給1歲寶寶餵飯,果斷退掉了私立託育機構的名額。」一位寶媽在社交媒體上感嘆,連收費高昂的託育服務也不可靠,家長實在不知如何找到放心的託育。 這種對託育質量的擔憂,在代表委員的調研中反覆出現。 「部分託育機構在師資專業性、環境設施科學性、監管規範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家長對送託存在顧慮。」庹慶明通過調研發現,現有託育機構的總體服務質量仍然有待提升,對此他建議完善0至3歲託育機構的設立標準、照護服務規範與安全衛生標準,加強師資培養培訓,明確監管主體,建立常態化的服務質量監測評估和信息公開機制。 「0到3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對孩子未來有持久影響,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更精心地呵護。然而,目前託育機構的安全性和託育員專業性還不夠讓廣大家長們放心。」楊麗婷對此建議,一是要著重推動託育機構的行業準入從備案制改為審批制,倒逼機構加強規範化建設、提升服務品質,讓優質的託育機構成為市場主體,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推動託育行業健康發展。二是要推動託育服務人員實行資格準入。 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楊方在調研中發現,當前託育服務機構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統一、規範的認證體系,直接影響託育服務的質量和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統一全國託育服務機構師資認證體系,對於提升託育服務質量、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楊方提交了相關提案。其中建議,由國家層面制定託育服務機構師資認證統一標準,明確嬰幼兒心理育養標準和操作規範,包括學歷、專業背景、職業培訓、實踐經驗等要求;建立嚴格的認證流程,包括資格審核、培訓考核、實踐評估、退出機制等,確保認證過程的公平公正和客觀有效;把託育師資納入師範類大專院校專業類別,面向社會招生,培養專業高質量託育師資人才等。 她也觀察到,近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不少規範監管保障政策。但站在家長的角度,更重要的是這些規定如何落實。有專家建議,建立社區託育服務家庭回訪制度,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全面了解社區託育機構的服務內容和短板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對社區託育服務實效進行專業評估,對託育機構的誠信記錄、人員信息和服務過程進行動態監督,評估結果定期向社區公布,最大限度消除嬰幼兒父母的擔心和顧慮。 據了解,制定託育服務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並確定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牽頭起草。 「我很期待託育服務法儘快出臺,有關部門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進一步促進託育服務的法治進程。」楊方充滿期待。 (記者 李丹陽 通訊員 馬嘉儀)
山川湖海訴說生態故事,萬物共生書寫美麗傳奇。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到安吉縣的小山村餘村調研。聽聞村裡關停了汙染環境的礦山,開始發展生態旅遊,習近平表示肯定,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這一理念的思想星火,從浙北山村走向全國,成為照亮中國發展道路的綠色燈塔,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當來自中國的菌草在非洲大地生長,當中國承建的光伏電站點亮阿聯的燈光,當中國的綠色防控技術讓斯裡蘭卡的茶葉香飄遠方……這一理念正一步步從中國走向世界。 8月10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京共同發布《綠水青山繪就美麗畫卷——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智庫報告。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和行動指南。中國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條綠色發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這是2025年8月10日發布的《綠水青山繪就美麗畫卷——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智庫報告。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立足實踐形成中國自主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今日的浙江安吉餘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不斷實現精彩蝶變,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生動註腳。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再訪餘村時,看到餘村之變後說:「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這是2025年8月6日拍攝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村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餘村人開始認識到美麗環境就是生產力,只有算好保護生態環境的大帳、長遠帳、綜合帳,才能既保護綠水青山,又帶來金山銀山。」餘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去年,餘村接待遊客達12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6000萬元。 2025年8月6日,遊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觀賞五彩田園景觀。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論積澱和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把握,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原創性、標識性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中國把美麗作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之一,連續多年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人民切實感受到了優美生態環境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和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通過轉變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綠水青山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2025年5月2日,在雲南省紅河縣甲寅村,村民在梯田裡插秧(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過程中的優化和引領作用。中國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生態治理和脫貧致富互促共進。中國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在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造性地將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探索出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等新型扶貧模式,為中國蹚出了一條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生態脫貧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種生態文化。文化是一種自覺自為的修養,是一個國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思想意識,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為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養分。 2025年3月27日,在成達萬高鐵左線福壽跨渝萬城際特大橋項目施工現場,成達萬高鐵首個跨既有高鐵鋼橫梁吊裝完成,鄭渝高鐵線上一列動車從門式墩鋼橫梁下通過。新華社發(黃茂程攝)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立足自身國情和發展實踐形成的中國自主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在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獨特的思想魅力。這一理念創新和突破了現代環境經濟理論,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傳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將推動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就在於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報告指出,中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這是2025年6月16日拍攝的河北省贊皇縣院頭鎮曹家莊村附近的「風光互補」發電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1%的經濟增長。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穩定運行,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中國以一系列切實舉措,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新時代以來,中國把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謀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同時,中國堅持把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在中國各地蔚然成風。 2025年7月9日,在北京站,旅客在京津冀首列觀光旅遊列車「星光·燕趙號」旁留影。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如何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報告指出,20年來,各地探索形成「護綠換金」「聚綠成金」「借綠生金」等轉化路徑,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鑑、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和發展模式。 ——「護綠換金」,強調「守護和增加綠色即創造財富」,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前提,通過政府主導的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政策激勵等方式,直接獲得經濟回報。 中國很早就開始探索生態保護補償,中央財政補償力度持續加大的同時,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也逐步探索推廣開來。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籤訂了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涉及長江、黃河等多個跨省流域(河段)。 ——「聚綠成金」,強調「發展綠色產業即創造財富」,通過技術創新、品牌打造、延伸產業鏈,放大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生態資源從「潛在價值」向「現實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經濟模式。 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或三產融合的「生態+」產業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全國旅遊景點年接待遊客67.6億人次,總收入4814.2億元,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達到7.8萬個,推出鄉村旅遊重點村鎮1597個。 這是2025年7月17日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賽裡木湖景區拍攝的電動帆船遊玩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利民攝) ——「借綠生金」,強調「發展綠色市場和綠色金融即創造財富」,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撐和金融創新,推動生態資源參與市場流通,形成「資源-資產-資本」的轉化鏈條,最終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當前,中國已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首位,綠色債券規模領先全球。 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擘畫藍圖 在報告發布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雲飛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時具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向,有效破解了貧困和環境、發展和保護、立己和達人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層次矛盾,引導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思想財富和價值共識。 這是位於深圳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無人機照片,2025年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回應生態文明世界之問,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性認識,為世界各國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為全人類努力超越工業革命及其後的消費模式,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更高發展階段指明了路徑方向。 這一理念高度契合全球綠色發展理念,對人類永續發展的深刻洞見超越了地域界限,與各國自身發展戰略及全球核心議程產生了顯著的協同效應。 這一理念深刻啟迪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自身跨越式發展、實現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思想借鑑,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路徑、新選擇。 在應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挑戰中,中國以切實的中國行動、中國力量,激發綠色轉型活力,引領全球環境治理。 福建農林大學國際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右)在福建農林大學國際菌草苑為來自盧安達的留學生梅迪(左)和馬文博介紹菌草品種「綠洲一號」蘆竹的生長情況(2024年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個別國家的政策倒退為綠色轉型增添了不確定性。中國始終以負責任姿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穩定性。中國堅持領導人氣候外交,積極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堅持公正轉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支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談判,有力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 2025年6月18日,牧民在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放羊。該光伏產業園推廣「光伏+生態」模式,將昔日荒灘變成牧場。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中國致力於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中,中國貢獻佔比最大,並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一大批標誌性能源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造福當地人民。 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到保護臭氧層,從遏制塑料汙染到保護溼地生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候鳥在黃河寧夏段一處溼地棲息、覓食(無人機照片,2025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軍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其蘊含的普遍真理和成功實踐,為化解全球生態危機、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新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文字記者:高敬、鄭可意 海報設計:李權 統籌:郭寶江、劉夢琪、王宇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1957
56
2025-11-09 16:13
23519
15
2025-11-09 16:13
92183
97
2025-11-09 16:13
91436
17
2025-11-09 16:13
23618
82
2025-11-09 16:13
68913
42
2025-11-09 16:13
65492
96
2025-11-09 16:13
58679
36
2025-11-09 16:13
53471
96
2025-11-09 16:13
26573
53
2025-11-09 16:13
75849
68
2025-11-09 16:13
16429
87
2025-11-09 16:13
65493
92
2025-11-09 16:13
98725
31
2025-11-09 16:13
19687
53
2025-11-09 16:13
78693
84
2025-11-09 16:13
87452
27
2025-11-09 16:13
29461
39
2025-11-09 16:13
92786
36
2025-11-09 16:13
76458
78
2025-11-09 16:13
87916
59
2025-11-09 16:13
17356
71
2025-11-09 16:13
35846
45
2025-11-09 16:13
57436
21
2025-11-09 16:13
35974
19
2025-11-09 16:13
23865
96
2025-11-09 16:13
65914
61
2025-11-09 16:13
37689
85
2025-11-09 16:13
13946
32
2025-11-09 16:13
98167
39
2025-11-09 16:13
85439
76
2025-11-09 16:13
71385
57
2025-11-09 16:13
67584
16
2025-11-09 16:13
61275
15
2025-11-09 16:13
69847
64
2025-11-09 16:13
12347
65
2025-11-09 16:13
95217
85
2025-11-09 16:13
85793
19
2025-11-09 16:13
85216
39
2025-11-09 16:13
63192
75
2025-11-09 16:13
85491
94
2025-11-09 16:13
18354
58
2025-11-09 16:13
37548
52
2025-11-09 16:13
94365
26
2025-11-09 16:13
72693
65
2025-11-09 16:13
32598
56
2025-11-09 16:13
89173
91
2025-11-09 16:13
91528
37
2025-11-09 16:13
49756
41
2025-11-09 16:13
48769
21
2025-11-09 16:13
65384
53
2025-11-09 16:13
91652
35
2025-11-09 16:13
| 蜜唇直播app | 浪花直播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 海棠直播 | 桃花app |
| 免费直播平台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妖精直播 |
| 桃花直播 | |
| 桃鹿直播 | 趣播 |
| 午夜直播 | |
| 迷笛直播 | 花儿直播 |
| 蜜糖直播 | |
| 魅影视频 | 蜜糖直播 |
| love直播 | |
| 趣播 | 红楼直播 |
| 么么直播 | |
| 富贵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鲍鱼直播 | 伊人app |
| 黄播 | |
| 婬色直播 | 凤蝶直播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