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電(刁煒 王昊 徐峻傑)「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這是1939年11月,日本《朝日新聞》的通欄標題。 日本媒體說的這個命喪中國敵後戰場的高級將領,就是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 1939年10月下旬,日軍出動2萬餘人,進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3日,阿部規秀手下1個大隊被八路軍消滅。 而日軍有個特點,每遭重創都急著報復,於是我軍迅速調集6個團應戰。 果然,11月4日,氣急敗壞的阿部規秀率日軍1500餘人,向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撲來。 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派小部隊節節抗擊,不斷激怒、引誘日軍進入黃土嶺埋伏圈。 黃土嶺是太行山北部的一處峽口,往裡走是長口袋形狀的山谷,非常適合「關門打狗」。 6日黃昏,日軍進抵黃土嶺。我軍則在夜幕掩護下,從三面將敵人包圍。 直到晚上,日軍才發現附近有八路軍活動。天亮後,阿部規秀想繞道逃走,但為時已晚。 7日15時許,我軍對陷入包圍圈的敵人發起猛攻。 激戰中,日軍指揮所被發現,我軍炮兵立即開火,其中1枚迫擊炮彈,將阿部規秀炸死。 最終,群龍無首的日軍被殲滅大半,死傷900餘人。 而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後來被軍博收藏,成為見證中國軍民偉大勝利的功臣炮。
抗日戰爭期間的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中日兩軍爆發了四次長沙會戰。這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進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日兩軍為何在長沙爆發了四次會戰? 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姚江鴻認為,長沙會戰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三個。主要原因是長沙以及湖南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戰略態勢相關。1938年日軍佔領武漢之後,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軍為了確保對武漢地區的統治,企圖「殲滅」武漢周邊的中國軍隊。 麓山忠烈祠。楊華峰 攝 這段時期內,長沙一度是中國抗戰的軍事中心和文化中心,兩軍對峙在湘北以及鄂南、湘贛地區,中國軍隊對日軍佔領的武漢形成威脅。最重要的是,以湖南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集中了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日軍妄圖「圍殲」這些部隊。 位於長沙嶽麓山的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指揮所舊址。楊華峰 攝 其次,長沙會戰與湖南的地理位置有較大的關係。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的戰略大概分為兩個方向,要麼西進進攻重慶;要麼南下打通粵漢鐵路,甚至去連接越南,形成所謂的「大陸交通線」。然而,無論是西進還是南下,日軍都需要經過湖南。 長沙會戰碑。楊華峰 攝 另外,湖南作為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同時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起到兵員補充的作用,也是中國抗戰的重要基地。日本企圖徹底徵服中國,就必須佔領湖南、佔領長沙。 遊客參觀麓山忠烈祠。楊華峰 攝 「前三次長沙會戰,在戰略上均被認定為中國的勝利,中國軍隊挫敗了日軍的進攻意圖。」姚江鴻認為,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日本侵華軍隊,粉碎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野心,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尤其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軍隊紛紛潰敗的情況下發生,有力地支援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 在嶽麓山頂遠眺長沙城。楊華峰 攝 姚江鴻表示,長沙會戰雖已過去許多年,但是作為中華民族抵抗外族侵略過程中的幾次大型會戰之一,在今天仍有重要啟示。「它不僅關乎正確的戰略決策、民族團結與抗爭精神,而且彰顯出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繼續加強中國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尤其是像長沙會戰等在世界戰爭史、二戰史有一定影響的戰役研究,才能更好地去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成果。」 作者:向一鵬 (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小猫直播 | 免费直播 |
嗨球直播 |
四季直播 | 韩国直播 |
抓饭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大鱼直播 |
香蕉直播 |
免费直播 | 黑白直播 |
青稞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魅影看b站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绿茵直播 | 莲花直播 |
绿茵直播 |
彼岸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免费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蜜唇直播app |
直播软件下载 |
鲍鱼直播 | 成人抖阴 |
仙凡直播 |
桃鹿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优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