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7月16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達到15.06億千瓦,較去年最大負荷增加0.55億千瓦,刷新歷史紀錄。江蘇、浙江、廣東等多地負荷記錄被打破,迎峰度夏和能源保供進入關鍵階段。 極端高溫疊加產業復甦,用電負荷再創新高 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多省市氣溫超過40℃,疊加高溼度形成「桑拿天」,顯著推高商業和居民空調用電負荷,佔比高達48%。例如,7月某日,上海當天的空調用電量相當於三峽電站滿負荷發電4小時。 與此同時,產業復甦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釋放電力需求。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寧德時代擴產)、光伏組件(隆基、晶科新基地投產)等高載能產業用電同比增12.3%;AI算力中心用電也持續攀升,如北京亦莊、上海臨港集群等園區單體負荷超過100萬千瓦,較2024年翻倍。 儘管面臨持續高負荷,今年全國電網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大規模停電未再出現。這背後,除了發電與輸電能力的提升,更離不開用電側的智能化管理與柔性調節能力的提升,其中,一項關鍵技術正發揮著「隱形骨幹」作用——電力負荷辨識技術。 負荷預測與預警,電力保供的「先手棋」 每臺用電設備在運行時都會產生獨特的用電特徵,如電壓、有功功率波形、啟停電流等。負荷辨識技術則通過對用戶用電數據(如電壓、電流)的非侵入式採集與分析,結合智能算法,可分解和識別不同電器及其運行狀態、功率消耗等。 負荷辨識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電網精準掌握用電結構和實時負荷分布,實現對負荷的預測預警,並作為電力系統規劃、運營和市場交易的基礎工具,在影響電力供需平衡、電價波動、資源優化和電網穩定性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電力保供場景中,負荷辨識技術能夠有效輔助預測尖峰負荷與時段,從而輔助調度中心優化資源配置,制定柔性調節手段,提升電力系統在極端負荷條件下的響應能力和運行韌性。 同時,負荷辨識技術正逐步拓展至智慧城市治理、社區服務、商業綜合體能效管理等新興場景,為城市治理和企業運營提供精細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工具。 行業認可:以創新實踐引領行業應用 近日,IDC發布《IDC PeerScape: 電力行業負荷辨識技術最佳實踐》報告。報告指出,負荷辨識技術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融合日益緊密,已成為推動電力行業變革與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報告研究和收錄了志翔科技、國網新疆公司等在該技術上的最佳實踐案例,對具體場景和應用如城市老舊社區電動車充電隱患治理、廣域網負荷監測、校園用電安全等,進行了挑戰分析、技術應用解讀和項目成效總結。 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李鑫表示,電力負荷辨識技術正從單一監測工具向能源管理核心基礎設施躍遷,短期增速將超 35%。並建議技術廠商優先布局「硬體輕量化+雲端智能分析」雙輪驅動模式,增加跨場景複製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作為入選報告最佳實踐案例的企業之一,志翔科技自2023年起即開展電力負荷辨識技術的多場景創新探索,推動該技術從電網側向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務延伸。此次入選IDC最佳實踐報告的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正是該技術在社區管理側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應用。而在電力企業側,志翔科技已為多地電網公司部署空調負荷監測與柔性調控方案,通過精準識別用電設備及其運行負荷狀態,提升預測與應對能力,助力電力資源科學調配。 未來,志翔科技將持續深化負荷辨識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助力構建安全、高效、智能的電力系統,為國家電力安全保供和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志翔方案」。
恩施8月11日電 題:湖北巴東:「科技+」助庫區鄉村結出「致富果」 作者 焦國斌 季夏時節,在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的梨園基地裡,村民張均先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梨子從枝頭摘下,裝進簍子裡。這片湖北省首個高海拔山區標準化棚架示範梨園,正迎來豐收季。 村民張均先(左)在梨園基地採摘翠冠梨。焦國斌 攝 巴東縣信陵鎮地處三峽庫區,過去當地梨樹都是傳統栽培,樹形雜亂,管理起來費工費力,加上山區地形複雜,產量較低,品質也參差不齊。 「蛻變」發生在2017年,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團隊,帶著研發的雙臂順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新技術來到土店子村。「這個栽培模式實現了『高品質、省力化、機械化』,非常適應山區實際需求。」湖北省農科院果樹茶葉研究所研究員伍濤說。 8年來,從春天的花期管理到夏天的病蟲害防治,再到秋天的採摘指導,伍濤等科研人員全程跟蹤服務,並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枝條、調控水肥。經過不懈努力,土店子村的翠冠梨產量較8年前提升了20%,優質果率提高了30%以上。 巴東土店子村的翠冠梨迎來豐收季。焦國斌 攝 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梨園基地負責人穆世銀介紹,今年該基地裡的翠冠梨產量預計有30多萬斤,預計收入為150多萬元,「按照今年的長勢,明年總產量再增加10多萬斤肯定沒問題。」 張均先是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與公司每年都是三七分紅,加上平時在梨園基地務工,一年下來,年收入近2萬元。「今年收成好,心裡踏實,比以前種玉米、土豆強太多了。」 如今,土店子村的翠冠梨不僅助農增收,還成了串聯起科研、產業與民生的「致富果」,帶動農旅融合發展。每到豐收季,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村裡的農家樂、土特產攤位也跟著火了起來。「汁水太足了,吃著很甜也很清爽。」遊客譚玉紅說。 遊客在土店子村的梨園裡體驗採摘。焦國斌 攝 伍濤表示,雙臂順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術已在湖北省推廣近10萬畝,為農旅融合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它能讓果園既豐產又美觀,遊客進來體驗感好,農戶收益也高,推廣前景非常廣闊。」(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6274
61
2025-10-28 05:55
72539
41
2025-10-28 05:55
65489
21
2025-10-28 05:55
34875
71
2025-10-28 05:55
78269
19
2025-10-28 05:55
52719
62
2025-10-28 05:55
92614
71
2025-10-28 05:55
95762
71
2025-10-28 05:55
26798
54
2025-10-28 05:55
12486
27
2025-10-28 05:55
76492
53
2025-10-28 05:55
59384
58
2025-10-28 05:55
65941
87
2025-10-28 05:55
92318
23
2025-10-28 05:55
69724
76
2025-10-28 05:55
76812
45
2025-10-28 05:55
23658
96
2025-10-28 05:55
41789
45
2025-10-28 05:55
13728
34
2025-10-28 05:55
73948
32
2025-10-28 05:55
21675
78
2025-10-28 05:55
29743
98
2025-10-28 05:55
26541
26
2025-10-28 05:55
36175
93
2025-10-28 05:55
19475
89
2025-10-28 05:55
58493
71
2025-10-28 05:55
25198
85
2025-10-28 05:55
91537
59
2025-10-28 05:55
64821
68
2025-10-28 05:55
84512
87
2025-10-28 05:55
25739
59
2025-10-28 05:55
34297
25
2025-10-28 05:55
53468
36
2025-10-28 05:55
18495
48
2025-10-28 05:55
95287
18
2025-10-28 05:55
34916
42
2025-10-28 05:55
31678
36
2025-10-28 05:55
52417
32
2025-10-28 05:55
43572
87
2025-10-28 05:55
56732
23
2025-10-28 05:55
76895
42
2025-10-28 05:55
26581
23
2025-10-28 05:55
91582
71
2025-10-28 05:55
27435
61
2025-10-28 05:55
81273
62
2025-10-28 05:55
91567
31
2025-10-28 05:55
84276
89
2025-10-28 05:55
34512
67
2025-10-28 05:55
89563
98
2025-10-28 05:55
78956
97
2025-10-28 05:55
51879
43
2025-10-28 05:55
56183
73
2025-10-28 05:55
| 韩国直播 | 彼岸直播 |
| 魅影视频 |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成人免费直播 |
| 青稞直播 | |
| 桔子直播 | 橙色直播 |
| 妖精直播 |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心动直播 |
| 蜜唇直播app | |
| 小草莓直播 | 青稞直播 |
| 蜜疯直播 | |
| 河豚直播 | 河豚直播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 tvn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红杏直播 | |
| 樱桃直播 | 么么直播 |
| 奇秀直播 | |
| 比心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小猫直播 | |
| 蜜桃视频 | 花瓣直播 |
| 趣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