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上海楓涇,樂高積木的顆粒聲與古鎮的櫓聲即將交織成曲。距離第七屆中國AFOL節暨樂高®玩家作品交流展開幕僅剩3天,這座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江南水鄉正以熱情的姿態,向全球樂高愛好者發出盛情邀約——2025年8月9日至10日,一起相聚楓涇,共赴一場跨越年齡與國界的創意盛宴!作為亞洲第二個獲得樂高集團認證的玩家展會,本屆活動在上海市金山區文旅局及楓涇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AFOL節組委會與上海楓涇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活動以「交流、分享、推廣樂高粉絲文化與創新」為核心宗旨,致力於搭建亞洲樂高愛好者的深度交流平臺,打造世界認知中國樂高文化的特色窗口。開幕當日,來自中國樂客、樂樂鎮的故事、樂構英雄會、粵樂匯、Kacha咔嚓攝影、福樂方塊、豫樂家(排名不分先後)七個樂高®認證成年玩家線下與線上社區將帶來500餘件樂高作品,堪稱歷年之最。這些作品包括MOC設計、攝影作品、收藏品專區等,涵蓋大型沙盤、機甲雕塑、建築藝術等全品類。 每一屆AFOL節都以獨特的主題與形式,成為樂高愛好者心中的「年度必赴之約」。比如,2024年福州站,在樂高收藏展示區就展出70餘件1935至1978年間的古董樂高,這些承載著樂高集團近半個世紀創新基因的展品,堪稱系統呈現樂高歷史脈絡的珍藏展。今年,這類展品的數量也達到了100餘件。為期兩天的活動,除靜態展覽外,樂高機器人格鬥賽、限時MOC創作賽等競技項目也將進一步點燃現場激情,5場專業分享會則特別邀請了樂高集團相關聯團隊與知名AFOL揭秘創作心法,從靈感捕捉到結構力學,全方位解鎖樂高藝術的奧秘,讓更多樂高迷可以加入AFOL節大家庭。「AFOL節的核心價值在於為全球樂高玩家搭建了一個面對面交流的線下平臺。」中國AFOL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蔣晟暉表示,現場通過比賽、競技和分享會等形式,既滿足了核心玩家深度切磋的需求,也為普通遊客提供了專屬的互動體驗機會。據悉,本屆中國AFOL節不僅是一場玩家作品的狂歡,更是一個跨代際、跨文化的創意交流平臺。自上海樂高樂園落地以來,楓涇已陸續舉辦了「美麗中國全民健身跑」、「顧水如」杯上海市青少年圍棋升段賽等特色活動,為楓涇區域文旅產業帶來了更為豐富多元的發展路徑和增長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舉辦的中國AFOL節,觀眾可在觀展前後無縫銜接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遊玩,體驗「展遊聯動」的微度假模式,感受一座古鎮通過文化賦能煥發出的活力。「前期,我們成立了『楓涇旅遊聯盟』,全面整合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此次活動的舉辦,希望將活動流量轉化為實際經濟增量,帶動餐飲、住宿、文創等產業鏈協同發展,進而有效推動『文旅商體展農』融合發展。」上海楓涇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軍表示,期待全球樂高玩家、設計師和品牌方集聚於此,深度領略楓涇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獨特風光。
巴彥淖爾8月14日電 題:河套金秋的「增收密碼」:田成方、果滿枝 記者 張林虎 秋日的河套平原,處處是豐收的景象。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萬畝麥田裡麥浪翻滾,磴口縣的溫室大棚裡果滿枝頭。近年來,當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特色產業培育,打出政策、資金、科技組合拳,讓土地煥發新生,讓農民腰包更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圖為河套大地鮮食玉米豐收。 臨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碎田煥新 糧倉豐盈 臨河區西海村的2000畝麥田裡,金黃的麥浪在秋風中起伏,收割機穿梭其間,將飽滿的麥穗收進糧倉。村民趙栓站在自家15畝地邊,看著車鬥裡堆成小山的麥子,笑意盈盈。「以前地塊碎,農機進不來,全靠人工收,累得直不起腰。現在地塊平了、連成片,從種到收都是機械化,省心不說,產量還高了不少。」 西海村曾長期受地塊零散、鹽鹼化困擾,糧食產量上不去,村民種地積極性不高。2023年,當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村裡1.36萬畝農田完成改造。2024年,5000畝糧食園區基地建成,主打小麥套種玉米。如今的田間,連片土地平展展鋪向遠方,硬化機耕路四通八達,灌溉管道順著田壟延伸。 「園區裡小麥畝產約600斤,玉米畝產1200斤,算下來一畝地能掙2274元。」村黨支部書記王繼偉算起收益帳,眼裡滿是歡喜,「不光產量提了,種地也省心了,農民收入實打實漲了。」 糧食增產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的投入。臨河區財政局局長郭慶宏介紹,財政部門把農田建設當作「硬任務」,既爭取上級支持,又拓寬投入渠道。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臨河區完成36.0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總投資達7.5億元。 這些資金重點投向農田平整、水利設施、田間道路等五大工程,靶向解決地塊分散、鹽鹼化嚴重等老難題。如今,臨河區農業規模化、土地集約化、管理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昔日零碎田變成了高產田,農民從體力活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精細化管理上。 圖為磴口縣河壕村的玲瓏小番茄。馬超峰 攝 棚室增效 果紅民富 在磴口縣補隆淖鎮河壕村駐村工作隊創新實踐園,溫室大棚裡綠油油的枝蔓上,黃色番茄花點綴其間,底部掛著一串串珍珠瑪瑙似的玲瓏小番茄。工人們在篩選車間裡忙著分級打包,裝好的精品果隨即送入保鮮庫,鎖住新鮮與清甜,隨時準備出庫銷售。 「以前這些溫室存在閒置期,現在種上小番茄,實現了一棚兩收。」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賈虎說。2024年以來,工作隊多方調研,提出利用村裡44棟溫室的閒置期種植玲瓏小番茄,採用「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公司+農戶+投資人」的模式,讓閒置資源活了起來。 今年1月至4月,村裡將溫室承包給育苗戶進行頭茬育苗;5月中旬後,又承包給兩家農業公司種植玲瓏小番茄。7月以來,小番茄陸續上市,深受消費者喜愛。「種植企業統一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渠道,村民以務工形式參與。」賈虎說。 這樣的模式讓村集體每畝地增收2000餘元,還帶動附近村民務工就業,月增收超5000元。「我家土地流轉出去了,現在在園區打工,月工資5000元,成了上班族。」農民葉德強說。 圖為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為高產穩產提供保障。 臨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模式創新 機制保障 無論是臨河區的糧田提質,還是磴口縣的棚室增效,都離不開機制的保障。在臨河區,財政部門對涉農資金實行精細化管理,嚴格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政策,加強資金監管,提高使用質效。 「每一分支農資金都要撬動鄉村振興的大效益。」郭慶宏說,未來還將繼續強化財政支農舉措,拓寬投入渠道,完善資金監管和績效管理長效機制,讓更多農田變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良田。 磴口縣則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延長產業鏈條,讓小番茄從田間到車間再到市場,形成完整產業鏈。「我們不光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好。」賈虎說,配套設施的完善讓鮮果能及時保鮮、分級,賣出更好價錢。 從麥田裡的機械化耕作,到大棚裡的特色種植,初秋的河套大地,正上演著糧增產、錢增收的生動圖景。(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夜月直播www成人 | 黑白直播 |
极速直播 |
荔枝直播 | 妲己直播 |
金桔直播 |
魅影视频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九球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春雨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柚子直播 |
花椒直播 | 伊人下载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凤蝶直播 | 蜜桃直播 |
蝴蝶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么么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零点直播 |
六月直播 |
水仙直播 | 黑白直播 |
抓饭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