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上海樂高樂園等主題公園預訂火爆、客流猛增。折射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也反映出一個外資來華新趨勢,那就是以文旅為代表的服務消費正在成為外資加碼投資中國的新熱點。 不久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在上海金山區正式開園,樂園擁有八大主題區,其中,「悟空小俠」主題區全球首發,體現出世界IP對中國市場的深度理解與本土化努力。 同樣是在今年,投資達28億元人民幣的「哈利·波特製片廠之旅」也已正式落址上海,預計2027年開門迎客。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 林煥傑:他們看好中國促進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也看好中國有龐大的遊客基數,而且我們國家經濟的增長也讓國際投資商看到了希望。 正是看好中國親子娛樂等體驗消費的巨大需求和市場潛力,世界級主題公園在中國紛紛落地。旅行平臺去哪兒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等全球性品牌熱度處於較高區間。 主題公園能帶動周邊交通、酒店和商業等基礎設施升級和拉動就業,形成「主題公園經濟聚集區」。因此,包括主題公園在內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也被納入中國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研究報告顯示,主題公園的消費拉動係數約為1:18.8,即主題公園每收入1元可帶來18.8元的綜合消費。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 林煥傑:他們在打造項目當中,重點利用高科技產品VR、AR、AI讓遊客能夠沉浸其中,他們的技術、管理等都會促進我們國內主題公園的轉型和升級。 餐飲領域外資增加投入 注重本地化創新 除了文旅娛樂,餐飲也是外資持續增加投入的另一大領域。一家外資企業過去兩年在中國開設的新店數量相當於此前28年裡的開店總數,是什麼吸引外資持續增資? 就在本月,在上海繁華的淮海中路,這家外資餐飲品牌剛剛開出了在中國市場的第1000家門店。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用了28年左右時間開設了500家店,而最近兩年企業更加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與提升,在短短兩年裡就又開出500家店。為什麼要提速投資中國?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全球餐飲連鎖品牌排名。 賽百味中國區執行長 朱富強:全球前三名在中國市場發展很好。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其實給它全球的業績帶來了凸顯的貢獻。我們認為中國的市場有很大的潛力,我們正在發展得更快,因為前面有榜樣。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和體重管理,企業順應消費潮流大勢,瞄準這個細分市場挖掘潛力加快拓店,推出更多本地化創新。 賽百味亞太區總裁 徐劍群: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亞太區創新的範本,本地很多潮流設計和研發創新已經被更多國家學習。 在上海的採訪中記者也感受到,各地政府部門持續擴內需、促消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經營與成長提供了良好條件,而一個更加成熟開放的市場正為包括外資在內的所有企業創造更多機遇。 上海市黃浦區商務委副主任 魯建立: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把相關的企業經營或者是開辦過程當中會涉及的政府部門和街道,包括業主大家聚在一起,很多工作由原來串聯式的審批變成了並聯式的開展,大大節約了時間。 「痛點」變「錨點」 外資加速進入新賽道 保稅維修作為一種新興服務業態,是現代服務業的新賽道。最近一段時間,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把企業的痛點變成了政策發力的錨點,支持這個新產業健康發展。 記者來到這家德國企業設在中國的保稅維修中心時,工作人員正在忙著處理新收到的訂單。 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天石:在這個屏幕上你能看到,現在有幾十個隊列在排著等待維修了。 在過去,像磁共振零部件等一些醫療設備是無法進口到國內進行維修的,把產品寄到德國總部維修周期動輒一個月以上。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新政策讓改變發生。政策出臺當月,企業就在深圳前海啟動了保稅維修中心。 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天石:大大提升了我們公司在中國以及在全球的競爭力,也能夠更好地去服務於我們全球的客戶。 保稅維修的新政策讓維修周期由過去的4—6周縮短至5—7天,使得企業能夠更快響應客戶需求。今年上半年,這個保稅維修中心已完成近2000個磁共振線圈的維修,申報磁共振成像裝置零部件保稅維修進出口近6000項,進出口貨值約930萬美元。與此同時,保稅維修也帶動當地加快形成以生產訂單帶動維修訂單、以維修訂單促進生產訂單的良性循環。深圳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海關深圳關區4個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44.5億元,同比增長近10%。 (總臺央視記者 吳昊 張歆 劉永波 劉瀟凡 何俊儒)
日前,著名版畫藝術家劉峴的29件版畫原作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其中包括其創作於1938年的名作——木口木刻《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8月2日,當「凱歌穿越八十年」尋訪團來到劉峴之女王人殷家中,仔細品鑑這幅大小僅約9×10釐米的黑白版畫時,依然被方寸之間銘刻著的全民抗戰壯闊史詩所震撼。 劉峴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方寸之間銘刻全民抗爭 「『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是當時最重要的抗戰口號,也是父親創作的主題。」隨著王人殷的指引,這幅巴掌大的木刻作品中的紛繁細節一一呈現:畫面上方陰雲密布,侵略者的飛機在空中盤旋、轟炸,下方一排戰士英勇反抗、舉槍射擊;遠處敵艦正在駛來,而戰士們一手緊握鋼槍,一手高舉手榴彈,衝向來犯之敵。畫面左側,有人開山鑿路,有人鍛造殺敵利器,有人救死扶傷,有人慷慨激昂宣傳抗日……右下角的數字標註年份為「1938」,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奮起抗爭,所有行動都映襯著畫面中央的8個大字——「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時間回到1938年初春,位於河南的新四軍駐地迎來一位23歲的年輕藝術家,他就是從日本留學歸國投身抗戰的劉峴。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寇的侵略。國難當頭,劉峴立即中斷國外的學習進程,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1月,劉峴與妻子王卓君經河南地下黨介紹參加了新四軍。 「出國留學前,父親已發表過很多作品,彭雪楓將軍對他很熟悉,希望這位木刻家能夠到前線來宣傳抗日。」王人殷說。 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解放區積極開辦木刻展覽、創辦畫刊畫報、建立美術組織等。參軍後不久,劉峴便組織了拂曉劇團、拂曉木刻研究會等,教戰士們繪畫和木刻。隨身攜帶的幾塊黃楊木板,成了他「以刀代槍」的武器。這些巴掌大的木板,在物資奇缺的抗戰前線堪比黃金——木紋細膩緻密,可承載千鈞之力,截面堅硬如鐵,能承受最精微的刀鋒。 自此,油燈搖曳的深夜、敵機呼嘯的間隙,劉峴伏案運刀,木屑紛飛如雪。王人殷告訴記者,劉峴的《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等作品,深受部隊和老百姓的歡迎,起到了宣傳抗日、激勵軍民的作用。 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陳超看來,劉峴的版畫作品,旗幟鮮明地宣傳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表現全國人民「鞏固團結、抗戰到底」的時代主題。「《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史料價值,都堪稱中國現代版畫史冊中的經典。」 中國木刻始終擁有「戰鬥血統」 王人殷記憶中的父親,似乎總是深夜燈前一個勤於創作的背影。「父親總說,他的人生和藝術道路是魯迅先生指明的。」 原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新華日報》前編輯張望曾撰文介紹,魯迅先生早在1928年冬就組織了「花社」,第一次介紹西洋木刻作品。1931年魯迅在上海舉辦木刻講習會,開啟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這一運動被譽為「時代的戰鼓」和「革命的號角」,激發了全民奮戰的力量。 1932年轉學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美專」)後,劉峴與魯迅有了更多的交集。王人殷說,「魯迅對父親各方面的指導非常多。最初父親印出來的作品不夠清晰,魯迅先生對他進行了細微指點,包括該怎麼用墨、買什麼樣的宣紙等。」 不僅如此,魯迅還倡導青年版畫家們關注現實、關注人生、為大眾服務。1934年,劉峴在編輯出版《無名木刻集》時,魯迅先生親自手書序言,稱讚這些木刻「是新的青年的藝術,是好的大眾的藝術」。「這影響了父親的一生,在近6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始終都堅持木刻為大眾服務。」王人殷表示。 正如1938年艾青在《新華日報》發表《略論中國的木刻》一文中所言,中國的木刻,就沒有一刻離開過「戰鬥的血統」和「人民的呼吸」……中國的木刻,「今日已成為民族解放戰爭中的一種有力的武器了」。 在接受採訪時,北京魯迅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常楠認為,作品《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有著「傳單式的直白」,劉峴這種看似「去藝術化」的吶喊,恰是因為藝術家將自己融入了民眾和時代的洪流中。 「那邊是戰火與硝煙,這邊版畫家就開始創作。」陳超這樣還原劉峴們的創作場景。在他看來,戰爭年代,攝影器材和物資極其匱乏,相對而言版畫創作就靈活很多。有些藝術家在身上背幾塊小板,刻完了馬上交給報社印刷。因木刻版畫「能自由創作,頃刻能辦」,就成了魯迅先生所說的「當革命之時為用最廣」的戰鬥藝術。 版畫家既是戰士又是藝術家 在王人殷家中,一幅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的複製品尤為醒目。1939年劉峴抵達延安,創作了大量作品並組織展覽。毛澤東觀看他的作品後欣然寫道:「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歡看木刻。劉峴同志來邊區時間不久,已有了許多作品,希望繼續努力,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鬥。」 「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鬥」鼓舞和激勵了包括劉峴在內的廣大進步文藝工作者。1942年5月,劉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從此更加堅定了現實主義創作道路。 在南京藝術學院教師袁維忠家中,記者看到他收藏的大量抗戰時期的木刻作品。袁維忠介紹,版畫家群體在抗戰洪流中兵分兩路:古元、力群、華君武等奔赴延安,李樺等堅守國統區,分別創作了《減租會》《飲》《榜樣》和《烽煙集》等作品。 而在抗戰烽火中創刊的《新華日報》,充分發揮新興木刻版畫易讀易懂的圖像傳播功能,大量刊發反映國內抗戰和國際反法西斯鬥爭的木刻版畫。據統計,僅在1940年1月1日至31日期間,《新華日報》就用24個報眼刊登木刻版畫,後又創辦「木刻陣線」副刊,以視覺衝擊力強化全民抗戰信念。 「版畫隊伍中的每位成員既是戰士,同時又是藝術家。」陳超說,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不少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英勇犧牲在抗日戰場,用生命踐行了「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的誓言。 在生命的終點,劉峴因手臂病痛無法持刀,這讓他痛苦萬分。他對女兒王人殷說,「我愛藝術勝過生命。」而今,在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這幅《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上,方寸之間密布千餘刻痕——這些刀鋒記錄的不只是抗戰史詩,更是藝術家的生命刻度。那縱橫交錯的刻線,一如不平凡的抗戰歲月,至今仍在訴說一個民族救亡圖存的精神年輪。 尋訪結束時,00後大學生劉一竹在自己設計的海報上方畫上了翱翔的和平鴿。她感慨地說:「80多年過去,版畫上的刀鋒仍時刻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啟示,勇擔時代重任,讓青春之光照亮和平的未來。」 尋訪團根據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1938年)創製的海報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策 劃:田 梅 薛穎旦 馮海青 統 籌:塗 珂 顧星欣 文 字:徐 寧 攝 像:張 筠 曹凱琪 王詩宇 剪 輯:曹凱琪 美 編:朱 麗 檢 校:王 瑾 刊頭題詞:孫曉雲 海報指導:師 悅 海報設計:劉一竹 支持單位: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 南京藝術學院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出 品 編輯:曹凱琪 (來源:交匯點新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伊人直播网站 | 绿茵直播 |
迷笛直播 |
富贵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荔枝直播 |
杏爱直播 | 水仙直播 |
柚子直播 |
嫦娥直播 | 榴莲视频 |
黄瓜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茄子直播 |
520直播 |
五楼直播 | 大鱼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现场直播 | 仙凡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9i安装下载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香蕉直播 |
苹果直播 | 杏爱直播 |
九球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魅影直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