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8月10日電 (董易鑫 李朵)8月2日至10日,2025「凌雲音樂獎」中國聲樂作品演唱比賽及民族器樂演奏比賽(下稱:2025「凌雲音樂獎」)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舉行,近1400位參賽選手參賽,還吸引了眾多聲樂、器樂教師,音樂愛好者觀摩學習。 當國家級音樂大賽與浙江中部縣城相遇,舞臺與田野相連、技藝與民心共振——這不僅是一個選手比拼專業技藝的舞臺,更是一次國樂文化的「返鄉實踐」。 活動期間,一場音樂會在浦江縣橫山村的智慧農業葡萄基地上演。(浦江縣官方供圖) 當國樂從舞臺至田野 一邊是來自北京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奏響的「中西合璧」交響樂,另一邊則是由十餘位文化特派員自編自導的「鄉村音樂會」——活動期間,在浦江縣黃宅鎮橫山村的智慧農業葡萄基地,兩場風格迥異的音樂會輪番上演,為當地村民送去聽覺盛宴。 「國樂的誕生與中國的田野有緊密聯繫,這次我們在縣城辦賽、採風、演出就是印證了一句話——讓本土音樂『重回』土地。」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曲學選說。 據悉,2025「凌雲音樂獎」在傳統聲樂類比賽的美聲、民族唱法大類基礎上創新開設中國古曲與古詩詞藝術歌曲、中國傳統民歌與改編作品、中國藝術歌曲等五個賽道單元,旨在讓參賽選手擁有獲得更多展示機會,也讓更多中國聲樂作品得以傳播和推廣。 同期,涵蓋多場主題音樂會、雅集、研學等活動的「萬年上山·詩畫浦江」國風音樂周也在當地舉行:浦江縣演出了傳承千年的春節民間習俗——板凳龍。鑼鼓聲中,評委們忍不住加入舞龍隊伍、喊起號子。 從公益課堂到比賽現場、從光鮮舞臺到廣闊田間,專家和村民學在一起、玩在一起、樂在一塊。 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介紹:「我們並非單純舉辦比賽,而是希望舉辦類似於音樂夏令營的活動,用豐富的形式將比賽和採風有機融合起來。讓年輕人利用珍貴的時間學習、成長。」 「本屆『凌雲音樂獎』設立了多個聲樂、民族器樂的單項賽道同時展開,目標是讓專業藝術的實踐平臺下沉到基層,與民眾的文化審美相互融合、助力,漸進式創新,實現中國傳統音樂藝術與時代同步發展;讓音樂學子們能夠打破專業壁壘,互相聽見、相互看見,對音樂藝術有更廣闊的視野。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專業的比賽、精彩的音樂會以及豐富的音樂活動,為國內外音樂精英和愛樂者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促進民族音樂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胡琴表演藝術家宋飛說。 「韻起浦江—凌雲音樂獎」開幕式音樂會在浦江中學報告廳啟幕。董易鑫 攝 讓音樂成為城市「標配」 「一個賽事可以帶動一個城市的文化發展。我們更看重的是,如何通過賽事這顆『種子』拉動浦江大中小學美育的發展建設,增強賽事舉辦地的孩子們對藝術的審美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曲學選說。 浦江舉辦國家級音樂大賽並非首次。2023年,當地曾承辦「敦煌杯」中國彈撥樂(琵琶/阮/柳琴)演奏比賽。彼時,浦江官方提出「背著樂器就能免費坐公交」「活動期間所有酒店不允許漲價」等暖心舉措,不僅保障了比賽順利舉行,還拉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發展。 「前年我們之所以把『敦煌杯』放在這裡舉辦,起初是因為浦江籍青年音樂人才張輝的極力舉薦和牽線搭橋。這次的2025『凌雲音樂獎』也是因為上次辦賽效果不錯,我們才再次選擇這裡。」承辦方相關負責人杜怡璇介紹。 此外,浦江的「城市氣質」也成為國樂賽事接踵而至的重要原因之一。 活動期間,浦江縣浦陽街道同樂村熱鬧非凡,來自2025「凌雲音樂獎」的專家評委與優秀青年選手、當地村民歡聚一堂,用音樂對話。(浦江縣官方供圖) 「浦江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詩詞之鄉』等美譽,綠水青山串接起萬年上山、千年鄭義門和月泉吟社,以及百年書畫興盛地的文化脈絡,也孕育了根深葉茂的浦江民間藝術。」浦江縣委常委方淵說,在音樂藝術方面,浦江亂彈唱腔高亢激越,表演粗獷奔放,深受百姓歡迎,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躍於各種舞臺。 據悉,浦江官方正以此次活動為起點,融入了建設「國樂之城」的長遠考量,嘗試推動名家進村入企開展藝術交流、聯動省市縣文化特派員和浙江省文藝賦美工程,冀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多年前,中國樂器協會曾提出『讓樂器成為家庭的標配,讓音樂成為生活的剛需』的目標。這次活動,我們看到浦江很多老百姓對音樂文化有內在需求,也證明這個目標正一步步走向現實。」中國樂器協會常務副會長孫瑞勇說。(完)
黃阿忠 好多年前,一學生作畫出新招,把自己拍街道的照片,利用電腦軟體,製作成有油畫效果(據說也可做成版畫、中國畫效果)的圖片列印,然後畫在畫布上。畫好的作品有新的面貌,然後順利入選美術大展。後來那位學生利用電腦軟體,製作了不少差不多樣式的作品。記得那個時候已有3D列印,可以列印很多東西,複製的效果也很好,還可以用來做雕塑,輸入構思想法、形式要求、風格流派,會整一個立體的雕塑出來,顛覆了學習雕塑的認知。 現在這種高科技的製作在繪畫界被很多人採用。近年來的全國美展中有好多作品藉助高科技、電腦軟體製作,入選率很高,有些作品還能獲獎。 AI將數位技術在繪畫中的應用帶入2.0時代。它可以自己生成畫面,只需給它一個指令:畫日出、朝霞、漁船、海島,畫高山、草原、駿馬、奶牛,像阿拉丁「神燈」一樣,要什麼有什麼,什麼都能畫。畫出來的畫可以說是沒有缺點了,用一個陳詞濫調形容,叫做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你目瞪口呆。 AI科技確實為人類帶來了福音,提供了很多幫助,但AI無法獲取人類的生命體驗,豐富的人生經歷、情感、情緒的波動過程等。人類在這個世界存在,有些涉及思想、情感,是不能複製的。比如AI畫畫,因為沒辦法搜集「靈魂」「思維」的大數據,故而畫不出精、氣、神,藝術家的「靈魂」「思維」,千種萬樣是不可能摹仿的。再如那個在電腦上用照片做成油畫「效果」來畫畫的學生,雖有一時效應,但如法炮製的作品似曾相識,遏止了畫家的創作想像力。3D列印可以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減少繁重的勞動,雖然做出了雕塑,但是作為藝術,總感覺缺少了什麼。最主要的是那些高科技製作的作品,沒有創造力、生命力,缺乏情感的溫度。AI可以畫任何東西,但沒有個性,只是表面的「好看」,最核心的問題是無法製造「情」。 中國國家博物館最近有一個展覽,題為《涅瓦河畔的遐思》,展出俄羅斯巡迴畫派核心畫家列賓的多幅代表作。列賓為《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畫了大量的肖像速寫、場景素描,從平時搜集的素材到創作,從田野村莊到涅瓦河畔的遐想,他腦海中的畫面轉換,AI不會想到,也得不到這些數據。列賓曾接到過訂單,以某某議會為主題創作,他堅持要求為每個議員寫生,AI恐怕無法做到這些面對面的交流寫生。英國畫家弗洛伊德被邀畫伊莉莎白女王,弗洛伊德要求不用照片,讓女王坐在那裡讓他寫生,而且是一次次往返。靠照片資料AI也許也能畫女王,但合成出來的肖像,是絕對不會生動而有溫度。 再看展覽《締造現代: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上海浦東美術館帶來米勒的《拾穗者》、高更的《大溪地的女人》、梵谷描繪在法國南部生活時「私密空間」的《梵谷在阿爾勒的臥室》、雷諾瓦代表作《鋼琴前的女孩》、莫奈的三幅代表作以及《夏末的乾草堆》等等。也許AI根據藝術流派及畫家的數據,能合成製作他們的作品,但畫不出米勒「拾穗」的情感、無法還原高更、梵谷的生存環境空間,也不會寫生母與子,坐在路邊上畫教堂、港口、草垛。自然的氣氛、人的情感AI無法複製。 荷蘭畫家倫勃朗,接受了13個皇家御用火槍手的訂約,用湊份子的方式請倫勃朗畫集體肖像。倫勃朗接受訂單後,為他們創作了一幅題為《夜巡》的油畫。作品描述了火槍手在出徵前巡邏的場景,不按常理出牌,畫面有氣氛、有意味、有出發前準備的動作、有各人位置聚散的構思。如果請AI幫助按部就班安排各人的位置,委託人或許會很滿意,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這幅有思想、有藝術追求的曠世之作嗎? 我又想起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藝術,有平面立體的、編扎蠟染的、雕刻裝置、丙烯版畫等,形式多樣,風格各異。作品大抵以圖騰為元素,線勾、色塗,或意趣、或抽象;稚拙乃土著藝術之本色,如同非洲藝術、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及民間繪畫藝術,如此構畫顯現出一種異域審美與一種神秘境界;原住民部落的土著文化立於勞作與生活之上,即部落群體與個人天物崇拜的個性表現,顯有意趣及形式感。這種帶有天趣的藝術,這種藝術的形成,那種原生態,AI恐怕也是不能完成的。 文藝創作需要有感而發,於是才會千人千面。比如寫生,面對同一個景觀,10個人畫出10個不同樣;比如寫作,走過某個歷史遺蹟,每個人都能寫出自己的角度。一個靠數據匯成的AI,怎麼能知道某個畫家、作家心裡想的是什麼?AI是沒有「情感」的,它可以做一些搜索資料的工作,卻絕對不能替代寫生、寫作。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條件下,景同也會情不同,所以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既有淫雨霏霏之際登樓的感極而悲,又有春和景明之日的喜氣洋洋。不同的心情也會使看在眼裡的景產生變化,「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正是詩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之時心情愉悅之下觀景的產物,否則,那些猿聲可能就會被寫成嘲笑之聲或「怨聲」「冤聲」了罷。 藝術創作所追求的「境」,生自於情。寫生也好,創作也罷,都少不了情感交流。畫家寫生,是在同寫生對象的交流,是在主客觀的交融中尋找生命的密碼。畫家在畫室創作,有空間氣場的流動,也是和自己靈魂對話的感受積累。而AI是數據合選,是「死」的,它如何懂得這種在空中遊蕩的情感、氣韻、靈魂。 AI參與藝術創作,這是科技的進步,體現了人類的智慧,不失為一種成功。但換個角度看,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成果——情與趣,卻是AI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的。人類的藝術創作活動是一個情與趣的享受過程,中國畫大寫意,筆蘸墨水、顏料在宣紙上划動的聲音,紙和筆觸碰划動的感覺和淡墨在紙上慢慢滲化的狀態,油畫家將油畫顏料刮、擦、抹、堆的感覺、雕塑家將泥去掉一些、又塑上幾塊的感覺,歌唱家亮出嗓子發聲音的感覺,都是情與趣和創作活動的互動,是創作活動的體驗。人類的藝術創作成果,可以稱為上品的,都是具備情與趣的作品。中國畫作品以「逸品」「氣韻生動」為最,西方自現代主義以來,無論是表現主義、抽象主義,還是當代的行為藝術、先鋒藝術,均講究在作品中放大「觀念」,是情緒情感和天趣趣味的呈現。作為工具,AI可以幫助人類完成許多要奮鬥多少年才能做到的,或者是做不到的事,但人類的生命體驗、豐富情感,永遠替代不了。 (作者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7691
84
2025-10-29 14:25
96814
58
2025-10-29 14:25
62437
83
2025-10-29 14:25
97254
69
2025-10-29 14:25
57346
78
2025-10-29 14:25
46359
74
2025-10-29 14:25
72143
53
2025-10-29 14:25
95721
95
2025-10-29 14:25
57281
59
2025-10-29 14:25
46593
92
2025-10-29 14:25
38412
57
2025-10-29 14:25
36528
25
2025-10-29 14:25
18753
43
2025-10-29 14:25
63487
39
2025-10-29 14:25
21376
75
2025-10-29 14:25
78915
58
2025-10-29 14:25
21437
13
2025-10-29 14:25
48327
71
2025-10-29 14:25
12967
49
2025-10-29 14:25
42589
19
2025-10-29 14:25
17386
58
2025-10-29 14:25
17824
62
2025-10-29 14:25
45821
18
2025-10-29 14:25
92418
56
2025-10-29 14:25
45769
95
2025-10-29 14:25
87532
48
2025-10-29 14:25
35827
19
2025-10-29 14:25
75164
38
2025-10-29 14:25
96712
27
2025-10-29 14:25
69273
13
2025-10-29 14:25
98254
21
2025-10-29 14:25
47615
96
2025-10-29 14:25
16293
58
2025-10-29 14:25
53294
52
2025-10-29 14:25
58726
12
2025-10-29 14:25
14937
76
2025-10-29 14:25
98271
83
2025-10-29 14:25
64329
93
2025-10-29 14:25
31486
57
2025-10-29 14:25
74863
82
2025-10-29 14:25
27948
56
2025-10-29 14:25
23156
24
2025-10-29 14:25
29837
61
2025-10-29 14:25
96257
84
2025-10-29 14:25
43859
37
2025-10-29 14:25
25967
51
2025-10-29 14:25
73596
67
2025-10-29 14:25
58423
76
2025-10-29 14:25
85724
86
2025-10-29 14:25
51298
37
2025-10-29 14:25
53471
41
2025-10-29 14:25
| 香蕉直播 | 迷笛直播 |
| 蜜疯直播 | |
| 蜜疯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 莲花直播 | |
| 小妲己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糖果直播 | |
| 97播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牡丹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 雨燕直播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蜜疯直播 |
| 么么直播 |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曼城直播 |
| 优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色花堂直播 |
| 凤蝶直播 | |
| 魅影直播间 | 四季直播 |
| 曼城直播 | |
| 浪花直播 | 魅影视频 |
| 红杏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