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8月11日電 (記者 王堅)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簡稱「廣東省三防辦」)11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做好颱風「楊柳」防禦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通知要求12日20時前,汕尾以東(含汕尾)海域所有海上作業漁船全部回港避風。 據氣象部門監測預報,「楊柳」正在逐步靠近廣東。預計,其將於13日白天以颱風或強颱風級登陸並穿越臺灣島,13日夜間至14日早晨以強熱帶風暴級在福建南部到廣東東部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受其影響,13日夜間至15日,粵東、粵北、珠三角東部市縣有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該通知要求,要強化三防責任落實。要強化監測預報預警。要強化海上防風措施。強化陸上防風防汛準備。要強化應急處置準備。 該通知指出,經會商決定,8月12日20時前,汕尾以東(含汕尾)海域落實防颱風「六個百分百」措施。所有海上作業漁船全部回港避風,所有漁排養殖和海洋牧場人員全部上岸避險,海上風電施工平臺人員全部撤離,海釣船、潛水等休閒船艇和鄉鎮船艇等禁止出海。濱海旅遊景區、跨海航線根據情況適時關停。同時要加強與福建、浙江等省份對接,督促在外省海域作業的廣東籍漁船嚴格落實當地防臺指令,確保安全避風。 此外,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緊盯陸地上大風和後續強降雨影響,繼續強化行業部門主導的專業化排查,嚴格落實「空屋行動」「淨山行動」「挪床行動」和避險轉移「四個一律」等工作機制。(完)
荊州8月10日電 (吳淘淘)「這套鍍金耳墜和展櫃裡的文物如出一轍!」10日午後,湖北荊州博物館內的文創商店裡,來自哈爾濱的遊客王詩彤比對文創與文物的細節感慨道。這個暑期,荊州博物館憑藉獨具楚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日均吸引超6000名遊客駐足,創下同期新高。 圖為荊州博物館文創產品店內,許多遊客前來購買文創產品。 吳淘淘 攝 荊州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9.6萬餘件,幾乎囊括了楚文化的所有種類和精品,是楚文化的藝術寶庫。 在博物館一層的文創展區,一組「虎座鳥架鼓」迷你擺件前圍滿了年輕遊客。這件復刻自戰國漆器珍品的文創,將原物1.4米的體量濃縮至5釐米,保留了鳳鳥昂首、虎座蹲伏的經典造型,還暗藏機關——輕撥鼓槌便能打擊鼓面。「我們用3D掃描技術還原了文物的每一處弧度,連漆色都參照了出土時的色譜分析。」荊州博物館文創負責人李梅正為遊客演示她指尖的虎座鳥架鼓。 這樣的「文物同款」在館內比比皆是: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鳳鳥花卉楚服圖案以裝飾形式印在帆布包上;以戰國時期「爵杯」為原型的杯裝奶茶讓奶茶店窗口排起了長龍;各式展現荊楚文化特色的冰箱貼琳琅滿目。 圖為荊州博物館。 吳淘淘 攝 據李梅介紹,荊州博物館根據館藏絲織品、漆木器、青銅器等設計製作出絲綢類、瓷器類、木器類、銅器類、圖書類、玉器類、文具類、飾品類、小商品類九大類、近千種文創產品。其中,文創絲巾、帆布袋、冰箱貼、書籤等銷售火爆。 「原本計劃參觀1小時,結果在文創區待了半天。」來自深圳的遊客郭沛嫻今年剛高考完,她和表妹帶著兩大袋文創產品走出博物館,購物袋裡,既有給自己買的楚式香囊和博物館造型冰箱貼,也有給長輩的楚繡披肩。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荊州博物館遊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5小時延長至3小時。 圖為遊客在挑選博物館文創產品。 吳淘淘 攝 傍晚時分,年輕人們舉著博物館同款冰箱貼在博物館門前合影打卡,這些照片也成了他們社交媒體上的「文化勳章」。正如荊州博物館副館長彭昊所說:「當文物元素走進生活,每一件文創產品都成了展示荊楚文化的載體,讓荊楚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持久生命力。」(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魅影视频 | 蜘蛛直播 |
河豚直播 |
妖姬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花儿直播 | 小猫直播 |
奇秀直播 |
优直播 | 樱花直播 |
桃鹿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黑白直播 |
蜘蛛直播 | 密桃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比心直播 | 月神直播 |
牡丹直播 |
柚子直播 | 蜜桃app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杏爱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黄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小蝌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