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起,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正式開幕,除「雙主場」外,上海各區亦書香滿城。其中徐匯分會場圍繞「突破傳統書展邊界,打造『閱讀+』文化新生態」,推出多個板塊活動;從「尋光之夜」嘉年華,到「YUE 匯趣・天工開物」市集等,活動深度聯動電影、劇院、商圈及各大經典IP,讓閱讀與多元文化、消費場景碰撞融合。光影交融,「閱讀+」致敬電影百年徐家匯書院是滬上知名文化地標,被廣大書友親切地稱為「閱光寶盒」。每年書展期間,徐家匯書院精心舉辦的「尋光之夜」嘉年華活動,一直備受讀者期待。今年的「尋光之夜」書院嘉年華將於8月18日晚開啟。恰逢中國電影120周年,徐匯作為中國「百年電影」發祥地之一,見證了電影產業的興衰變遷。活動將以尋找「電影之光」為線索,融合電影文化與閱讀體驗,以「閱讀+」模式回顧中國電影史。屆時,走進徐家匯書院的市民遊客將扮演一名「尋光者」,手持一份活動地圖,手握一張定製電影票根,沉浸在好看、好聽、好玩、好拍、好買的光影世界中。除了拾光匯影——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特展與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書院各個樓層之間,將以《大鬧天宮》《好東西》《郵緣》《聶耳》等四部具有徐匯元素的電影進行串聯,設置「電影可描摹」場景打卡、電影街區地圖以及邂逅電影NPC等環節。當晚,《緣,妙不可言》——電影《郵緣》分享會還將特邀「燕子姐姐」陳燕華、導演桑弧之子李亦中、作家馬尚龍等,共同講述這一不解之緣。「尋光之夜」活動海報在一樓少兒主題館中,「三毛:少年今年九十歲」主題分享特邀張樂平之子現場講述漫畫創作背後的故事。現場還設有三毛扇畫流光工坊、電影角色美妝坊等活動。8月中旬,以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為創作靈感的同名舞劇,將登上西岸大劇院的舞臺。宋應星是與徐光啟同時代的科學家,演出所在地徐匯區則是徐光啟的故鄉。8月12日至17日,徐家匯書院還在西岸大劇院舉辦「YUE 匯趣・天工開物」市集嘉年華,作為徐匯分會場的重磅活動,為文旅消費注入新活力。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而徐匯區的土山灣恰巧是中國近現代工藝美術的發源之地,彩繪玻璃、海派黃楊木雕、海派絨繡等一眾享譽海內外的工藝美術都發端於此。此次明式生活美學市集將匯聚好書推薦、非遺好物、傳統工藝、文創好物等,讓市民遊客感受自然與人文、商業與藝術的融合。8月14日,《當大明「落榜生」教會我們「破卷」》將在徐家匯書院報告廳內率先登場。作為徐家匯書院聯合西岸大劇院推出的書院YUE讀×上岸Talk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對談特邀舞劇《天工開物》導演陸川、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特以及會飛的「天工男團」成員,與市民一起追尋宋應星選擇「脫下長衫」,走向田間工坊,用雙足丈量大地,以雙手記錄百工技藝的動人故事。線上線下聯動,「閱讀+」突破時空限制此外,今年書展的徐匯分會場還將帶來「光的鑑證」「光的啟蒙」「光的守候」等多個板塊的活動,徐匯區通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兒童友好城市閱讀新空間、燈塔書房創新閱讀空間、匯悅讀書香聯盟多點聯動,助力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在「光的鑑證」板塊,8月13日、15日,徐家匯書院將舉辦尋找「採珠人」居民口述史系列活動。活動以知名作家陳丹燕、陳保平撰寫的《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為藍本,打造公共圖書館中首個口述歷史的「聲音檔案閱覽室」,豐富文化地標的「建築可閱讀」形式。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歷史學教授張濟順,作家陳丹燕,媒體人、出版人陳保平,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馮筱才等嘉賓,將圍繞「居民口述如何留存城市記憶」等主題展開對話。在「光的啟蒙」板塊,8月17日,「YUE見成長・小館員30周年特別活動」將在徐家匯書院報告廳舉行。1995年,徐匯區圖書館開創上海公共圖書館界先河,開設小館員培訓班,30年來為近2000名中小學生提供培訓服務。此次活動邀請小館員們「回家」,分享關於「圖書館・閱讀・成長」的故事。此外,「匯童心」親子共讀星鏈計劃積極推進「家+書屋」、兒童友好閱讀新空間建設,通過在線組建「讀書小隊」,構建親子閱讀星鏈,強化親子情感與社群歸屬感,帶動家庭文化消費。上海書展期間,「光的守候」板塊將以徐家匯書院為核心,聯動13家街鎮圖書館、29家匯悅讀燈塔書房、17個館外服務點以及12家書香聯盟實體,組織開展百場閱讀活動。活動覆蓋全齡全時,線上線下聯動,推動徐匯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聽有聲書、視頻「看」書、淘書社交…… 沒時間看書?年輕人愛上「花式」閱讀 閱讀提示 在全民閱讀熱潮中,年輕一代正成為閱讀消費主力。各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聽有聲書、視頻看書、淘書社交……這屆年輕人正愛上「花式」閱讀。 北京早高峰地鐵10號線上,上班族朱微熟練地戴上耳機,點開「微信讀書」APP裡的《三體》有聲書。「眼睛可以休息,耳朵不閒著。」她告訴記者,「通勤一小時,兩周就能聽完一本大部頭。」對她而言,有聲書是高效利用碎片時間的利器。 近日,一項面向青年群體的媒體調查顯示,受訪者的閱讀形式和場景呈現多元化:超七成受訪者仍購買紙質書,半數受訪者還選擇購買電子書、充值聽書平臺等;在閱讀場景上,圖書館、書店、書市、書展及讀書會均受青年群體青睞。 記者觀察到,在全民閱讀熱潮中,年輕一代正成為閱讀消費主力。多樣化的購書渠道與閱讀方式,為年輕人提供了豐富的選擇,「開卷有益」的閱讀生態也由此被重塑。 讀書有了新空間 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閱覽區,23歲的歷史學研究生陳政婷喜歡在此讀書並抄錄。「紙頁的觸感、墨香,以及周圍翻動古書的窸窣聲響,能幫我更好地進入閱讀狀態,並『沉』進那個時代。」她說。 然而,每當周末,陳政婷會帶著輕鬆的小說讀物,溜達到北京亮馬河畔的「春風習習」特色書店。「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河景與綠蔭,點杯咖啡,讀累了就發發呆,是另一種『充電』。」她說,她會伴著心境變化,選擇不同的讀書場所。 這種閱讀場景的靈活切換,正成為年輕人的常態。在潮流地標三裡屯,多抓魚循環書店內人流如織。喜歡讀書的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魏嘉駿觀察到,年輕人把淘書、看書變成了一種時髦的「輕社交」,「周末很多人約朋友一起來,選本書,在咖啡館區域聊聊天。」魏嘉駿認為,書是媒介,空間是載體,共同構成了舒適的文化休閒體驗。 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鄭煥釗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日益融入各種公共空間和消費場景中,在這一背景下,閱讀場景不再局限於公共圖書館,創意書店、圖書市集、城市書房等閱讀與消費融合的空間不斷湧現。各類具有消費性質和打卡特點的閱讀場景,不斷構建年輕人的閱讀生活新方式,「一邊喝咖啡、一邊讀書、一邊擼貓、一邊觀賞綠植,成為年輕人閱讀休閒的新選擇。」鄭煥釗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房已在不少城市深入街區,成為年輕人觸手可及的「精神驛站」。截至今年4月,廣州已完成54個「花城書房」的建設;2025年底,青島城市書房將突破百家。 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朗園的良閱城市書房,眼見內部不少綠植裝點,閱讀區、書架陳列、咖啡廳一應俱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雖以書為名,卻並不只有書,更像是一間公共書房或客廳,不少年輕人常來這裡閱讀、自習、辦公,書房還會定期舉辦書友會、文化沙龍、微型藝術展等活動。 從音頻聽書到視頻「看」書 當圖書館、圖書市集、城市書房都成為書香的棲息地,年輕人除了靈活選擇閱讀場景,還擁抱著多樣化的閱讀形式。無論是電子書、有聲讀物還是視頻講書,都成為他們汲取知識的途徑。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擴大至6.7億,數字閱讀行業總營收達661.41億元,同比增長16.65%。「數字閱讀已從一種小眾選擇變為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涵蓋全年齡段人群和各類閱讀場景,構建起完整的閱讀生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說。 在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工作的韓晨雪喜歡在蜻蜓FM上聽武俠小說、懸疑探案類有聲書,「以前以為有聲書只是機械朗讀,後來發現很多作品採用廣播劇形式,聲情並茂地演繹內容。」韓晨雪告訴記者。 除了聽書,視頻化閱讀也成為年輕人閱讀的新方式,不少讀者傾向於通過短視頻幫助自己快速理解、掌握書籍內容。短視頻平臺上,不僅有「5分鐘讀完《圍城》」的速覽,還有「450分鐘深度解讀《紅樓夢》」的長篇解析,二者各有受眾。 魏嘉駿很喜歡B站讀書區UP主「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他憑藉對文學名著的深度拆解與幽默解讀,已經收穫了百萬粉絲。」魏嘉駿說,「有時自己讀原著有困惑,看這類UP主的視頻像上了堂生動的導讀課,再去讀就豁然開朗了。」 鄭煥釗認為,閱讀形式不斷推陳出新,是當下數字經濟和數字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無論是電子書、有聲讀物還是視頻講書,都是適應當下數字文化發展的具體閱讀形式,也適應了網生代青年群體數字閱讀的習慣。 堅守深度閱讀的意義 現象級電視劇《繁花》雖然早已完結,但記者在北京王府井書店內發現,金宇澄原著《繁花》依然穩居暢銷書架。據店員介紹,劇集的熱播帶動小說銷量激增了數倍,許多年輕顧客直言「看過劇,想來讀讀原著」。 記者了解到,近年多部熱播影視劇帶動了原著閱讀熱潮,影視與圖書的聯動使閱讀體驗更豐富有趣。《2024年江蘇省公共圖書館數據報告》顯示,江蘇113家區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最受歡迎的書籍中,《人世間》《平凡的世界》《狂飆》《盜墓筆記》《三體》等熱播影視劇的原著小說借閱量位居榜單前列。 閱讀與漫畫的「破壁」結合也俘獲了大量年輕讀者,《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一分鐘經濟學小常識》等書籍在網絡購書平臺上銷量可觀。「這本書以漫畫形式讓歷史變得通俗易懂,風格獨特、語言幽默,能在歡笑中了解歷史,學習知識。」《半小時漫畫中國史》讀者夏焱告訴記者。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將專業知識與漫畫形式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降低了讀者的認知門檻,讓知識「可視化」,契合當下碎片化閱讀趨勢,重塑著不少年輕讀者的知識獲取方式。 孫壽山指出,隨著便捷性的提升,數字閱讀淺層次、碎片化問題應受到關注。他建議,應高度重視數字作品的質量,平臺和相關企業要加強內容審核與篩選,建立健全優質內容推薦機制,為讀者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閱讀選擇。 鄭煥釗表示,應肯定數字閱讀形式在普及文化、滿足大眾精神生活方面的積極意義,與此同時,也需要把握好「普及」與「提高」,「快讀」與「深度」的關係,即要構建「數字信息性閱讀」與「數字滋養性閱讀」共生發展,構建「快速閱讀」與「深度閱讀」各具特色的數字閱讀文化。「尤其在碎片化、圖像化、短視頻化甚至遊戲化的閱讀新形式背後,要堅守深度閱讀、文字閱讀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鄭煥釗說。 本報記者 趙歡《工人日報》(2025年08月03日 03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桃花直播 | 蜜疯直播 |
黑白直播 |
现场直播 | 杏爱直播 |
小k直播姬 |
秀色直播 | 嗨球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伊人下载 |
荔枝网直播 |
魅影9.1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抓饭直播 |
妖姬直播 | 魅影9.1直播 |
绿茵直播 |
巧克力直播 | 六月直播 |
秀色直播 |
樱桃直播 | 零七直播 |
雨燕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杏爱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橘子直播 | 优直播 |
比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