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武漢, 長江在咆哮, 戰火在蔓延。 一群文人以筆墨為槍, 在這座城市凝聚起抗戰的精神力量, 築起了一道特殊的「抗戰長城」。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禮堂召開。(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鄭子顏 攝 視頻:探訪武漢抗戰文化地標:筆墨為鋒,舊址藏山河來源:中國新聞網 為什麼是武漢? 盧溝橋事變後, 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從華北到華中、華南, 戰火所及之處, 皆是苦難與瘡痍。 隨著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 諸多政府機關遷入, 武漢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中心。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 鄭子顏 攝 加之大革命時期紅色之都的歷史底蘊, 武漢成為文化界人士嚮往的「精神前線」。 「到武漢去」, 成為當時愛國人士, 尤其是文化界人士中 最具感召力的流行語。 美國記者斯諾在武漢與郭沫若、鬱達夫會面時合影。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張芹 攝 一場特殊的「遷徙」隨之展開: 老舍告別濟南的書桌, 郭沫若輾轉歸國, 茅盾、巴金等大批文人也朝武漢匯聚。 位於武漢中山大道上的永康裡街頭博物館。 鄭子顏 攝 老舍在自傳中回憶道: 「文人們仿佛忽然集合到武漢。 我天天都可以遇到新的文友。」 至1937年底, 各地先後轉移到武漢的各種文化團體 多達一兩百個, 各類文化人數量以千計, 武漢已然成為當時全國新的文化中心。 以筆為武器,聯合起來! 在武漢市中山大道上, 藏著一棟西式古典建築, 這裡便是中華全國文藝界 抗敵協會舊址所在地。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 鄭子顏 攝 1938年,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以下簡稱「文協」) 在此誕生, 築起了文藝界最廣泛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證章。 萬學工 供圖 「面對日軍暴行, 匯聚武漢的文人們 愈發意識到『分散的吶喊難以穿透硝煙』。」 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江漢大學武漢抗戰研究中心主任 鄧正兵教授介紹, 戲劇家陽翰笙最先提出了 成立「文協」的想法, 這一想法 也得到周恩來、馮玉祥等人士的 大力支持。 經過3個多月的籌備, 1938年3月27日, 「文協」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禮堂召開。 主席臺前懸掛著兩行標語: 「拿筆桿代槍桿,爭取民族之獨立; 寓文略於戰略,發揚人道的光輝。」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禮堂召開。 武漢博物館供圖 周恩來親臨會場, 發表演說稱: 「這種偉大的團結,不僅僅是在最近, 即在中國歷史上,在全世界上, 如此團結,也是少有的!」 當日,警報與轟炸聲不時傳來。 大會選舉老舍、郭沫若、茅盾、田漢、 巴金、沈從文、曹禺、朱自清等 45人為理事, 周恩來、蔡元培、宋慶齡、 于右任等為名譽理事, 推選老舍為總務部主任, 主持文協日常工作。 從此, 原本各自為戰的文人, 有了統一的「精神司令部」。 《新華日報》上刊登的《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社論。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鄭子顏 攝 鄧正兵稱,「文協」的成立, 令當時全國的文藝家們捐棄前嫌, 實現了不分黨派、不分流派、 不分地域前所未有的大團結, 其廣泛性、包容性、融合性、 民族性、大眾性前所未有。 吶喊震山河,文心照汗青 「文協」成立時, 便提出「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 作家們踴躍走出書齋,深入鄉間前線, 湧現了一批如《第七連》《戰地書簡》 《北方的原野》《臺兒莊戰場散記》 等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 郭沫若在武漢開展抗戰宣傳。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張芹 攝 「他們一方面將前線戰士的英勇事跡 以及侵略者的暴行報告給全國人民, 另一方面也將抗戰文化 帶到廣袤的敵後與疆場。」 鄧正兵稱, 這些活躍在鄉間和前線的「筆部隊」, 開創了抗戰文藝的新局面。 為服務前線將士及廣大民眾, 「文協」開展了創作通俗文藝作品的運動。 市民在武漢博物館參觀。 鄭子顏 攝 在武漢, 老舍主持召開了「通俗文藝座談會」, 並創作相聲、大鼓詞、河南墜子等 通俗作品, 以激勵士兵和民眾的抗戰熱情。 田漢一有機會, 便深入各劇種藝人之中, 創作、改編了 《新雁門關》《新兒女英雄傳》 《江漢漁歌》《嶽飛》等戲曲劇本。 艾青寫下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向太陽》等經典詩篇, 完成了從「吹蘆笛的詩人」 到 「時代的吹號者」 的轉變。 蕭紅開啟了《呼蘭河傳》創作 …… 周恩來、郭沫若與部分三廳工作人員在武漢珞珈山合影。 武漢博物館供圖 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 與該部三廳廳長郭沫若一起, 倡導並推動大批「文協」會員 投入到宣傳救亡活動中。 武漢博物館展出的「文協」會刊《抗戰文藝》。 張芹 攝 「文協」在武漢及全國各地主編的《抗戰文藝》《七月》等文藝刊物。 (翻拍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紀念館) 張芹 攝 「文協」會刊《抗戰文藝》, 從1938年5月4日創刊到1946年5月4日停刊, 是唯一從全面抗戰初期 持續出版到抗戰勝利的 全國性大型文藝刊物。 成為傳遞抗戰信念的重要載體, 也在推動抗日文藝活動、 繁榮創作、培養青年作家 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薪火傳千古,旌旗永不滅 武漢會戰後,日軍步步逼近武漢。 1938年7月底8月初, 「文協」總會遷至重慶。 作為抗戰時期存續時間最長、 影響最廣的文藝團體, 「文協」先後在廣州、成都、 昆明、桂林、香港等地成立分會, 組織遍布全國各地。 武漢博物館《為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展。 鄭子顏 攝 同時,「文協」還積極與世界各國 革命文學界取得聯繫, 努力將中國人民誓死不屈的決心 和勇氣傳遞給全世界。 正如老舍所言, 「分散開來, 他們也許只能放出飛蚊的微音; 聯合起來, 他們定能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 大家『能』湊在一起吶喊, 就是偉大!」 永康裡街頭博物館裡記載了老舍與「文協」的故事。 鄭子顏 攝 從「文協」舊址左轉步行幾十米, 便是永康裡, 這裡曾是老舍等「文協」總務部人員 辦公地和住所, 如今這裡已成為街頭博物館。 位於武漢市江岸區鹹安坊內的蕭紅雕塑。 張芹 攝 蕭紅短暫停留過的「小金龍巷21號」, 雖已難覓蹤影, 但鹹安坊裡端坐的雕像, 仍在以凝視的姿態, 守護著那段與文字共生的歲月。 位於武漢市中北路上的田漢雕塑。 鄭子顏 攝 位於武漢大學的郭沫若舊居。 鄭子顏 攝 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 文人齊聚武漢的身影, 是一個時代的文化印記, 更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 眾志成城的生動寫照 —— 文字不能直接擊落敵機, 卻能喚醒沉睡的靈魂, 凝聚起戰勝一切的力量。 這力量, 穿越八十餘載, 至今仍在迴響。 市民在武漢博物館觀展。 鄭子顏 攝 作者:張芹 武一力 來源:微信公眾號
「入口有淡淡的藥香,喝完嘴裡回甘,喝起來和普通的珍珠奶茶差不多。」這杯融合了奶香、茶香和藥草香的人參囊泡奶茶,並非商家的「噱頭」。它出現在2025年中草藥囊泡研究與應用全球學術會議展區,與會者好奇地嘗了一口加冰的奶茶,即刻點讚:「好喝,第一次喝這樣的中藥奶茶!」 據介紹,此次會議由中草藥囊泡廣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辦,來自全球的學者與國內頂尖專家共同探索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新可能。中草藥囊泡如何讓千年智慧煥發新生——突破口,可能就在一杯奶茶、一瓶口服液裡。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實習生黃懿旻 實驗室裡的「快遞小哥」 正叩響你家大門 「中草藥囊泡的個頭只有一個細胞的千分之一,是真正的納米級『快遞員』。」大會主席、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主任趙可偉教授向記者介紹了這項「黑科技」,這些中藥材細胞裡的微小囊泡能夠精準地運送活性成分,「它比傳統湯劑更易被人體吸收,雙層膜結構就像防震包裝,能把『藥物包裹』安全送達病灶。這個『包裹』濃縮了中藥的精華,以後大家只需要喝上幾毫升的囊泡奶茶,效果就比得上一大碗苦苦的中藥。」相比傳統中藥湯劑,中草藥囊泡憑藉其納米級的微小體積和穩定的雙層膜結構,能夠更有效地被人體組織細胞吸收利用。這種獨特的結構不僅可以保護藥物活性成分不被降解,還能實現精準的靶向遞送,使藥效成分更集中地作用於病灶部位,從而顯著提升治療效果。 趙可偉認為,科研突破、國際影響力、年輕人中越來越廣泛的接受度,讓中醫藥變得越來越「時尚」。 嶺南涼茶遇上納米科技 人們紛紛打卡人氣單品 當嶺南涼茶遇上納米科技,產品展區成了最具人氣的「打卡點」。除了刷屏朋友圈的人參囊泡奶茶,白朮口服液等創新產品也吸引眾人駐足,這些孵化品擁有前沿納米技術和嶺南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雙重基因」。古代醫書裡「一兩黃金一兩參」的珍品,現在融入了日常的時尚飲品,成為中醫藥現代化的生動註腳。 南方醫科大學樊俊兵教授則對水果更「感興趣」,他分享說,水果富含活性成分,果蔬囊泡在口服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上更有優勢,未來在口服藥物遞送系統、功能性食品開發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據了解,本次大會上,國內外專家分享了20多種常見中草藥和果蔬(如大蒜、薑黃、黃芪、檸檬、西柚、橙子)的囊泡在保健、疾病治療、護膚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廣東見證中草藥囊泡從實驗室走向尋常人家 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受訪時說,細胞外囊泡技術為中醫藥產業升級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在全球細胞外囊泡蓬勃發展這個大浪潮之下,需要在法規、政策、原料供應等方面進行很多國際合作,與同行一起推動該領域的發展,力爭讓中草藥細胞外囊泡為中藥產業升級和國際化開闢新路徑,讓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跨界融合。 從玫瑰花囊泡護膚品到淫羊藿囊泡保健品,很多科研轉化產品悄然上市。趙可偉預見:「很快會有更多囊泡產品走進超市、藥店,讓大家在柴米油鹽中感受中醫藥創新的力量。」據悉,目前多款相關產品已完成量產,預計2~3年內就可上市,讓中醫藥智慧以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服務大眾健康。 而廣東見證了這場中草藥囊泡如何打通實驗室到市場「最後一公裡」的全過程。2023年省級工程中心掛牌,2024年中試平臺啟動,嶺南成為中草藥囊泡產業化的先行區。「我們正參與制定全球行業標準。」尹航透露,中國藥監局已牽頭啟動相關規範建設,「此刻會場裡的討論,或許明天就將影響地球另一邊的實驗室決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9247
58
2025-11-08 03:32
95714
89
2025-11-08 03:32
81647
82
2025-11-08 03:32
46891
39
2025-11-08 03:32
26475
58
2025-11-08 03:32
12839
16
2025-11-08 03:32
43298
95
2025-11-08 03:32
64931
91
2025-11-08 03:32
43618
26
2025-11-08 03:32
96874
85
2025-11-08 03:32
46218
35
2025-11-08 03:32
63548
68
2025-11-08 03:32
21734
26
2025-11-08 03:32
83549
92
2025-11-08 03:32
93627
84
2025-11-08 03:32
83672
79
2025-11-08 03:32
91485
39
2025-11-08 03:32
75983
68
2025-11-08 03:32
58764
64
2025-11-08 03:32
21675
84
2025-11-08 03:32
28659
19
2025-11-08 03:32
38492
97
2025-11-08 03:32
62835
46
2025-11-08 03:32
91246
35
2025-11-08 03:32
18742
63
2025-11-08 03:32
84956
54
2025-11-08 03:32
26874
72
2025-11-08 03:32
17934
17
2025-11-08 03:32
38651
59
2025-11-08 03:32
45836
48
2025-11-08 03:32
25687
62
2025-11-08 03:32
82543
58
2025-11-08 03:32
48237
79
2025-11-08 03:32
79642
83
2025-11-08 03:32
62431
46
2025-11-08 03:32
25468
19
2025-11-08 03:32
14738
75
2025-11-08 03:32
81273
84
2025-11-08 03:32
17254
26
2025-11-08 03:32
51978
45
2025-11-08 03:32
76198
37
2025-11-08 03:32
92641
74
2025-11-08 03:32
62783
65
2025-11-08 03:32
15879
64
2025-11-08 03:32
37526
37
2025-11-08 03:32
36497
75
2025-11-08 03:32
92487
45
2025-11-08 03:32
25864
81
2025-11-08 03:32
14697
23
2025-11-08 03:32
72389
17
2025-11-08 03:32
28934
35
2025-11-08 03:32
| 杏爱直播 | 黄播 |
| sky直播 | |
| 97播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山猫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蜜桃app |
| 成人免费直播 | |
| 蜘蛛直播 | 花瓣直播 |
| 趣播 | |
| 比心直播 | 月神直播 |
| 桃鹿直播 | |
| 杏爱直播 | 鲍鱼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荔枝网直播 | 雨燕直播 |
| 水仙直播 | |
| 大鱼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魅影视频 | |
| 红桃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 桃花app | |
| 樱桃直播 | 大鱼直播 |
| 少妇免费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