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8月8日電 (阿琳娜 胡浪任 欣悅)「謝謝每月給我寄來校報,使我了解母校的情況。看到母校興旺發達,心中很是高興。」96歲高齡的交大校友——電機系1952屆畢業生張洪森的來信,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母校的思念和對母校發展的祝福,還提到了辦好《西安交大報》的建議,流露出的真摯感情讓人心生感動。 張洪森1929年7月出生於上海,他自小便對電器電訊懷有濃厚興趣,懷著對交大電機系的景仰,他報考了交通大學並被錄取。 在交大電機系學習時,張洪森接受了系統且先進的專業知識教育,不少老師的創新性授課方式給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電機之父鍾兆琳教授的「啟發式」教學類似於如今的「翻轉課堂」,先預習後聽課以及用英文答辯的學習方式給彼時年輕的張洪森以莫大的眼界開闊;張煦院士當時教授長途通信課,他深入淺出地講授課程發展前沿的方式讓學生受益匪淺。除此之外,張洪森還對張鍾俊院士、趙富鑫教授、蔣大宗教授等師長念念不忘。他感慨道:「交大對我而言是立業之本,培養我獲得知識和本領,是親愛的母校,飲水思源,決不忘本。」 在信中,張洪森提及了很多自己的同班同學,表示很掛念同學們。由於在校時擔任副班長,畢業後又成為班級校友會負責人,他長期與同學們保持密切聯繫,始終關注大家的發展,並對老同學的成就如數家珍。不過提及自己,老先生謙虛地說:「他們(其他同學)貢獻比我大得多,我得向他們學習!」 2004年張洪森(前排左一)在西安交大參加108周年校慶。西安交通大學供圖 交大電機系的學習時光,不僅賦予了張洪森紮實的專業知識,也培養了他嚴謹認真、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張洪森自豪地說:「回憶這一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與母校對我的培養是分不開的,通過學習打下了工作能力的基礎,能夠為祖國作貢獻、為母校增光添彩。」 在給校報編輯部的來信中,張洪森提到了馮若渠、錢慰宗等本班同學隨校西遷的動人故事。「他們服從組織需要的精神令我敬佩!」在張洪森的心中,西遷精神是可貴的,這種精神跨越時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勇挑重擔、砥礪前行,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西部建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我常常在校報中看到弘揚西遷精神的稿件,十分感動。」張洪森說。 張洪森曾在交大西遷後兩次到訪西安交大,一次是2004年參加學校108周年校慶活動,而另一次是在2013年與同屆校友一起向學校捐贈「礪志石」並參加落成儀式。他說:「學校發生了很大變化,規模擴大了,設施現代化了,學生學習、生活環境改善了,成果纍纍令人興奮,我打心底裡為母校感到自豪。」 「希望交大青年學子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做一個德才兼備為人民服務的人;保持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適應新時代新要求;養成艱苦奮鬥的優秀品質,在奮鬥中磨礪成果;堅持創新精神,滿足祖國和人民越來越高的要求;秉承團隊協作觀念,聚集力量為祖國作貢獻。」張洪森寄語交大學子。(完)
台州8月8日電(傅飛揚 張光劍 鄭燕睆)連日來,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湫山鄉楊岸村的古楊梅園裡,梅農朱西團忙著將茶餅和樹枝發酵成有機肥,為古楊梅樹殺蟲殺菌,期待來年結出更大更甜的楊梅。 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楊梅起源地之一,擁有超1600年的楊梅栽培史,形成了獨特的「梅—茶—雞—蜂」古楊梅群複合種養系統。該系統於2023年11月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日,仙居古楊梅群複合種養系統一景。仙居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楊岸村的楊梅園,古楊梅樹枝繁葉茂,茶樹鬱鬱蔥蔥,土雞在林間踱步,蜜蜂穿梭於花叢。「楊梅樹為茶樹阻風抗寒,雞糞給果樹施肥,蜜蜂助力授粉,一畝山地能增收2萬元。」仙居縣特產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應錚崢介紹說,這套系統巧妙串聯起農戶全年的勞作,實現「四季有活幹、月月有收入」。 時光撥回20年前,隨著東魁楊梅等現代品種興起,不少梅農砍掉百年古樹改種新品,古楊梅群面積加速萎縮。「古楊梅樹是不可複製的活遺產,消失一棵就少一棵。」仙居縣古楊梅協會(籌)會長宋驍說。 保護的關鍵是「摸清家底」。2016年,仙居縣政府成立工作組,對該縣古楊梅樹開展普查,摸排出13425棵百年以上的古楊梅樹。2021年,當地又利用數位技術構建生態監測體系,為每一棵古楊梅樹頒發數字身份證,實時監測古樹信息、養護等數據。「數據化管理讓保護更精準,也為後續開發利用打下基礎。」仙居縣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中心主任泮丹丹說。 讓梅農主動參與保護,離不開經濟激勵。古楊梅果風味濃鬱,釀酒價值高,於是仙居出臺政策,對收購古楊梅釀酒的企業給予資金補助。 當地一家酒業公司負責人楊春林率先響應,將廢棄山洞改造成天然酒窖:「收購價提高後,單株古樹效益可能超過現代品種,老百姓的保護積極性自然高了。」 在此背景下,楊春林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採取「大戶帶散戶、基地帶農戶」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古楊梅鮮果品質,打響古楊梅酒品牌。目前,楊岸村年產楊梅酒50餘噸,年銷售額500多萬元,古楊梅收購價可達20元每公斤。 如今,仙居已集聚20多家楊梅加工釀造企業,針對林下茶葉、土雞、蜂蜜等土特產銷路問題,該縣300多名「共富聯絡員」上山入戶收特產,通過區域公用品牌「神仙大農」集中銷售。當地推出的「梅茶雞蜂」農遺禮盒,今年上半年銷售額達550萬元。 仙居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正籌建「梅茶雞蜂」複合種養研學基地,探索「文化研學+農文旅融合」新模式,通過「育優種、提品質、深加工、拓渠道、強品牌」多端發力,讓千年農遺資源融入強村富民的共富新路徑,讓古楊梅群在新時代結出更多「共富果」。(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6723
52
2025-10-24 22:12
57149
42
2025-10-24 22:12
98634
72
2025-10-24 22:12
64718
92
2025-10-24 22:12
74251
53
2025-10-24 22:12
57896
61
2025-10-24 22:12
62938
71
2025-10-24 22:12
18267
36
2025-10-24 22:12
72689
89
2025-10-24 22:12
46231
58
2025-10-24 22:12
37519
75
2025-10-24 22:12
91852
85
2025-10-24 22:12
52716
98
2025-10-24 22:12
41893
94
2025-10-24 22:12
24198
31
2025-10-24 22:12
61978
62
2025-10-24 22:12
94367
54
2025-10-24 22:12
51297
49
2025-10-24 22:12
51726
83
2025-10-24 22:12
19352
79
2025-10-24 22:12
98463
58
2025-10-24 22:12
42538
25
2025-10-24 22:12
25984
67
2025-10-24 22:12
34276
63
2025-10-24 22:12
39824
83
2025-10-24 22:12
81297
62
2025-10-24 22:12
58437
84
2025-10-24 22:12
56874
85
2025-10-24 22:12
64572
51
2025-10-24 22:12
63452
34
2025-10-24 22:12
57689
42
2025-10-24 22:12
39572
24
2025-10-24 22:12
87651
73
2025-10-24 22:12
35819
86
2025-10-24 22:12
39128
43
2025-10-24 22:12
83452
82
2025-10-24 22:12
39728
78
2025-10-24 22:12
36718
14
2025-10-24 22:12
37294
15
2025-10-24 22:12
76398
71
2025-10-24 22:12
49753
97
2025-10-24 22:12
96127
79
2025-10-24 22:12
89257
34
2025-10-24 22:12
24395
45
2025-10-24 22:12
62937
57
2025-10-24 22:12
61425
81
2025-10-24 22:12
81396
12
2025-10-24 22:12
36812
59
2025-10-24 22:12
26814
59
2025-10-24 22:12
24618
43
2025-10-24 22:12
26418
31
2025-10-24 22:12
23471
83
2025-10-24 22:12
38967
92
2025-10-24 22:12
| 水仙直播 | 樱花直播 |
| 深夜直播 |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阴桃直播 |
| 小猫咪视频 | |
| 蜜桃视频 | 九球直播 |
| 美女直播app | |
| 飞速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 成人免费直播 | 黄播 |
| 蜘蛛直播 | |
| 就要直播 | 莲花直播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
| sky直播 | 魅影5.3直播 |
| 极速直播 | |
| 蜜疯直播 | 雨燕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糖果直播 | 蜜糖直播 |
| 伊人下载 | |
| 花蝴蝶app直播 | 9i安装下载 |
| 蜜桃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