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看木乃伊,只能飛去埃及了!」這是最近上海人之間流行的問候語。而在四川,很多人聊天常說:「三星堆剛從聯合國回來,怕是又要『出差』了!」這兩地百姓的日常談資,透露了當前國內文博界的新常態——不少博物館展櫃暫時空了,上面貼著幽默又可愛的提示牌:文物出差。 近年來,「出差」文物引得愛好者四處「趕場」並成為一種現象。文物「出差」的背後,更有著內幕和故事值得一說。 請進來走出去 從庫房深處走入觀眾心中 備受矚目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將於2025年8月17日收官,為答謝海內外觀眾的喜愛與支持,上海博物館將在展覽閉幕前一周連續開放168小時。168小時連續開放期間,還將有精彩紛呈的系列主題活動,共同打造前所未有的「博物館不眠夜」。 作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古埃及文物出境交流活動,788件寶貝中超過95%是首次到亞洲。8月17日展覽閉幕後它們將返回「娘家」,結束為期13個月的跨國「旅居」。 文物「出差」,既有「請進來」,也有「走出去」。 在四川,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組成了「出差搭子」,扛起文化傳播重任,2003年起在全球20多個城市展出,飛行裡程數可以繞赤道一周有餘。它們結伴訪問過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香港,還去了秘魯庫斯科、希臘雅典、美國紐約等地。有時候文物本尊的檔期排不過來,連複製品都被借走了。 在上海博物館,這對「出差搭子」擁有超100萬觀展人次,首批預約名額5分鐘內搶完;今年5月,一位百萬粉絲的巴西網紅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三星堆—金沙文化」盲盒開箱視頻,一天之內收到了500多封葡萄牙語「情書」,字裡行間充滿對古蜀文明的嚮往與驚嘆。 外借特別講究 光照溫度溼度須悉心考察 由於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外借得特別講究。「材質脆弱和處於休眠期的都不能外借。比如,書畫絲織品類對溫度和溼度敏感,類似女孩子怕曬,光照一段時間要回庫房『睡美容覺』,休眠期長達兩三年。」杭州博物館藏品部副主任董豔芳說。 外單位得出具商借函,附上展覽主題、借用時間、博物館簡介、意向借用清單。博物館藏品管理部門則需確認三個問題:文物在庫還是在展?保存狀態是否適合長途運輸?屬不屬於休眠期?審核通過、同意外借後,庫保員就要上門現場踩點。 去年,臨安博物館想整體借用杭州博物館的「賞石記——館藏賞石題材書畫展」,策展人兼庫保員沈焱帶著溫溼度檢測儀,在臨安博物館轉了整整一天:光照是否超過50勒克斯?如果超過這個臨界值,紙質文物會產生光老化,發黃變脆。溫度是否保持在20攝氏度?溼度是否維持在50%~55%的區間?展櫃消防系統是否達標?24小時監控有沒有死角?確認所有條件符合要求後,雙方才籤訂借展協議。 董豔芳帶著記者到杭博展廳逐一介紹:「有些文物結構複雜,由好幾個部分組合,直接擺放不太穩固,需定製支架來輔助展示。我們借用海鹽縣博物館的元琴時,就把支架一併借來,確保展示安全。」 文物無大小之分 要周密計劃路線和停靠點 在「讓文物活起來」的國家政策推動下,「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文物物流需求激增,成為物流行業的新藍海。 上海瀾卓展覽服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張明君介紹,一輛採購價10萬元的卡車,光改裝就得再投入20萬元。車廂要維持恆溫恆溼,還需安裝全自動升降平臺,密封性需比普通冷藏車更好。另外,裝文物的航空箱自帶防火防雨功能。 針對文物的不同屬性,技術細節也得調整。比如,運輸明清瓷器時,會通過3D自動成像技術實現文物數位化存檔,為運輸前的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撐。以杭州博物館的元代大展為例,從遼寧到杭州的運輸花了三天,全程路線和停靠點都經周密計劃。 「白天卡車限速80碼,專挑高速跑;晚上必須停在封閉式博物館,全程24小時GPS監控。」張明君記得,第一天停靠在首都博物館,第二天落腳在棗莊市博物館,這兩個中轉站就需提前半個月發函申請,經館方蓋章確認後才能過夜停靠。 「我們曾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一輛4.2米長的冷藏車,只運一本小小的藏書,從溫州到北京全程花了幾萬元。」張明君給文物當「鏢師」已有七八年,在他看來,文物沒有大小之分,「哪怕是一枚微小的瓷片,該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省。」 拉動200億元消費 展覽實現了兩個歷史首次 文物「出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所觸發的蝴蝶效應,不僅停留在文物展示、文化傳播層面,更實現了多領域的共贏。 對於自籌資金舉辦「古埃及文明大展」的上海博物館而言,這個由中埃雙方團隊逾800人策劃的跨國大展,實屬叫好又叫座。 門票之外,這次埃及大展推出1200餘款文創產品,銷售總量近265萬件,文創活動及周邊衍生產品等總營收超5.8億元。 獲益的不僅僅是博物館。788件「出差」來滬的埃及文物帶動城市綜合消費超200億元。埃及旅遊和文物部也表示,大展舉辦以來,中國遊客數量增長了65%。 被借到海外的中國文物,其展覽同樣一票難求。2023年6月起,「不朽的玉甲——中國漢代文物精品展」於2023年6月起在匈牙利巡迴展出超過一年,僅首站塞格德就迎來超5萬人次參觀,而當地常住人口也就約16萬。 褚曉波則對埃及文博界同行的一番話印象深刻:「這次我們歷史性地實現了兩個首次。第一是把文物出借境外舉辦展覽,原則上不超過300件,但借給中國788件;第二是展出了一批剛剛在薩卡拉地區出土的文物。」 這充分說明,文物「出差」的終點,不是觀看,而是理解;不是展示差異,而是建立信任、尋找共鳴。 綜合《錢江晚報》《新民晚報》報導
成都世運會昨天賽程過半,中國隊在當天舉行的水上項目中再添3枚金牌。截至目前,中國代表隊以14金,4銀,2銅的成績暫居獎牌榜首位。 在競賽組織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成都世運會執委會表示,目前賽事運行基本平穩。截至昨天,世運會34個大項60個分項中,已有26個分項完賽,11個分項正在進行中。今天開始,美式橄欖球、自由搏擊、無人機等18個大項的23個分項將陸續開賽。 談到美式橄欖球、自由搏擊,包括作為潮流運動項目的無人機競速,這些項目到底怎麼玩、怎麼比?相對於籃球、足球來說,恐怕很多人對這些項目並不熟悉。而世運會正是這些小眾項目的大舞臺。藉助世運會契機,小眾項目也正在日益走進大眾視野。 11日,成都世運會賽程過半,而在關注體育競技的同時,一些大家原本不太熟悉的世運項目,也開始走進街頭巷尾,融入了市民生活。在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委員周杰看來,成都世運會,可能會成為小眾運動破圈的一個窗口。 周杰:世運會它給了很多平時很少被媒體關注的項目一次集中亮相的機會,這個時候我們看的可能不僅僅就是一個競賽,它是一個小眾項目展演的大舞臺,小眾項目的一次文化的傳播。通過世運會這些小眾項目讓更多人看見嘗試,甚至可能會去喜歡從事這些小眾項目。 事實上,世運會作為重點聚焦非奧項目的全球頂級賽事,一直以來都在推動著小眾項目走進大眾視野。羽毛球、跆拳道、山地自行車這些項目,也是通過世運會獲得了足夠的關注與熱度,才得以登上奧運會賽場。 今天上午(12日)即將出戰世運會荷球混合團體賽第7名爭奪戰的中國荷球隊隊長趙靜說,荷球這個項目追求的是團隊合作,對青少年身心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也適合以家庭的形式開展。 據《2023―2024年版中國運動康復產業白皮書》顯示,全國約4.3億有長期運動習慣的人群。不過相較於校園、街頭常見的籃球、足球,一些運動在日常生活中相對少見,也就失去了一大批自然受眾。對此,周杰提醒,小眾運動對於構建健康的體育生態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周杰:小眾不一定意味著它是冷門或者是沒有價值,健康的森林它不能是只有大樹,灌木、小草、藤本植物等等各有各的角色。體育的世界也是一樣的,舉例來說,比如像龍舟、冰壺、橄欖球7人制等等,它是特定文化或者地理一個區域裡面的,它是生根的,它能夠支撐一個地方的體育氛圍,也能為大眾項目輸送人才。 事實上小眾運動的發展也正在我們的身邊悄然加速。以成都為例,2022年腰旗橄欖球的風颳到了成都,3年下來,成都已有超過20家橄欖球俱樂部,常年參與的市民接近萬人。而就在今年,成都溫江區的魯家灘潮玩運動公園搖身一變成了亞洲最大的板式網球公園,也成了市民運動休閒的新去處。不過周杰也建議,小眾運動走進大眾視野,行穩才能致遠。 周杰:規則一定要簡單,一下子就能玩得上看得懂,入門的成本不要太高,器材裝備不要太貴,也不要太複雜,也需要搞一些體驗活動,慢慢地吸引人去參與,吸引更多人去關注。 龍舟起源於中國,有著數千年歷史,此前曾作為表演(展示)項目登上世運會及東京奧運會。本次成都世運會中,龍舟首次成為正賽項目。 世運會這兩天還在成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其中,龍舟比賽決出了8人座、10人座 公開組200米、500米、2000米追逐賽金牌。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中國龍舟隊竟然沒拿到冠軍,而拿到金牌的不只有泰國、印尼這樣的東南亞隊伍,還有烏克蘭這樣的歐洲隊。事實上,全世界玩兒龍舟的國家很多,不完全統計有80多個。幾個月前,國際龍聯組織的世界錦標賽現場5000多人,光入場式就進行了幾個小時。 很多人可能會問,既然中國的龍舟已經成為世界的龍舟,那龍舟想要進入奧運會的比賽序列難度在哪兒呢? 難在競技性的定型以及與奧運文化的接軌。 第一個難度,就是人數。這次世運會上的龍舟比賽有8人和10人兩種船型,10人座是傳統龍舟,8人座是競技龍舟。10人座其實是10名槳手,加一名鼓手和一名舵手,12人在艇上,日常的民俗比賽中看到的比較多的。還有8人座龍舟,這個是國際劃聯,針對把龍舟這個項目推進奧運會,單獨和中國皮划艇協會聯合打造和設計的,在東京奧運會、巴黎奧運會作為展示項目的龍舟就是8人競技龍舟。而10人龍舟,則是在杭州亞運會上看到類型,更早以前的廣州亞運會上比的是22人龍舟。 平時看的傳統龍舟比賽,翻江倒海的氣勢,和一條龍舟上動輒幾十人的配置相關。但是如今的奧運會在強調瘦身。雖然項目這些年一直有增加,但是總得參賽人數規模一直變化不大。而作為集體項目的龍舟,一個代表隊如果有20多人的話,12支代表隊就好幾百人。這入奧的難度就大了。 其次,龍舟的舟,從競技的角度,也得有統一的標準,使用什麼樣的材料,配重是多少,划槳的標準。從科技角度來講,未來的趨勢會是減輕龍舟的重量,傳統龍舟是木質的。而我們現在用的複合材料中間都是碳纖維,更輕的材料也會增加競技速度。 事實上,很多民族運動入奧都經歷了提取文化精華,精簡運動規則的路線。比如,由韓國推動入奧的跆拳道。從2000年雪梨開始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大項。這些年來,為了增加觀賞性和競技性。跆拳道增加了電子護具,提高了旋踢頭部的分值等等。 龍舟的「瘦身」與「定型」,看似褪去了些翻江倒海的鄉情,實際上換來了揚帆奧運的可能。畢竟,奧林匹克的魅力,本就在於讓不同文明的「鼓點」在同一個賽場當中共振。當龍舟競速的浪花最終能託起五環旗幟時,誰奪首金已不重要——因為這槳,早已划進了全人類的大江大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8426
39
2025-10-24 21:56
51698
46
2025-10-24 21:56
94718
46
2025-10-24 21:56
18675
56
2025-10-24 21:56
83942
69
2025-10-24 21:56
69253
61
2025-10-24 21:56
16853
78
2025-10-24 21:56
75192
31
2025-10-24 21:56
48753
37
2025-10-24 21:56
45381
81
2025-10-24 21:56
49756
32
2025-10-24 21:56
19543
35
2025-10-24 21:56
31678
37
2025-10-24 21:56
94673
61
2025-10-24 21:56
46938
13
2025-10-24 21:56
61273
86
2025-10-24 21:56
86495
58
2025-10-24 21:56
83567
23
2025-10-24 21:56
67254
27
2025-10-24 21:56
58964
38
2025-10-24 21:56
73261
75
2025-10-24 21:56
78296
63
2025-10-24 21:56
95617
48
2025-10-24 21:56
21876
92
2025-10-24 21:56
51372
74
2025-10-24 21:56
73826
34
2025-10-24 21:56
36215
87
2025-10-24 21:56
21758
78
2025-10-24 21:56
56824
87
2025-10-24 21:56
31629
38
2025-10-24 21:56
57682
61
2025-10-24 21:56
68314
48
2025-10-24 21:56
17385
34
2025-10-24 21:56
16497
98
2025-10-24 21:56
47235
39
2025-10-24 21:56
87159
15
2025-10-24 21:56
96214
13
2025-10-24 21:56
24576
81
2025-10-24 21:56
78325
31
2025-10-24 21:56
75489
45
2025-10-24 21:56
52749
56
2025-10-24 21:56
87539
21
2025-10-24 21:56
51428
51
2025-10-24 21:56
96528
61
2025-10-24 21:56
41825
68
2025-10-24 21:56
38916
49
2025-10-24 21:56
96731
36
2025-10-24 21:56
19832
13
2025-10-24 21:56
61895
14
2025-10-24 21:56
45891
23
2025-10-24 21:56
57386
76
2025-10-24 21:56
| 密桃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曼城直播 | |
| 蝶恋直播 | 茄子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榴莲视频 | 凤凰网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比心直播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
| 69美女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 绿茵直播 | |
| 橘子直播 | 魅影视频 |
| 花椒直播 | |
| 妖精直播 | 鲍鱼直播 |
| 看b站a8直播 | |
| 妖精直播 | 妖姬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妖精直播 | 零七直播 |
| 暖暖直播 | |
| 荔枝网直播 | 河豚直播 |
| 桃花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