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這是近日廣西一個服務區內發生的驚險一幕,一輛行駛中的汽車被閃電擊中,畫面非常驚人。據了解,每年6—8月是雷電高發期,尤其是最近兩個月,全國多地都出現雷雨等強對流天氣,很多地方還發生了雷擊事件。雨天行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在戶外遇到雷擊時又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8月5日,在廣西北海鐵山服務區發生驚險一幕。當時正在下雨,一輛緩慢行駛的汽車,突然被一道閃電擊中,現場有火光閃現,小車當即停車,車上人員無大礙。無獨有偶,8月2日,在滬昆高速浙江境內,一輛行駛的小車也被一道閃電擊中,好在駕駛員冷靜應對,及時把車停到應急道上。 技術人員提示,開車遇到雷雨天時,應儘快到安全區域停車,並關掉音響、收音機等設備,使車輛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同時身體也不要接觸金屬物品。如果車輛不幸被雷電擊中,不要輕易下車,等電流經車身表面傳到地面後再進行處理。 汽車修理員路師傅表示,儘量不要在空曠路段、田野去行駛。停車避雨,不要把車停在電線桿或者說樹下或者高樓的牆角下,這些位置都有引雷的風險。在避雷的時候,所有的車窗應該是關閉的,在車上儘量不要使用電器。高速上碰見打雷這種情況就近進入服務區。 車遭雷擊人無恙 專家解密「法拉第籠」效應 雷雨天氣下,汽車遭遇雷擊,所幸車上人員安然無恙,這是為何?車內防雷擊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廣西科技館展教部科技輔導員林孜介紹,汽車也是由金屬製成的,它就像是一個天然的法拉第籠,電流經過車身再由溼輪胎導向大地,這個時候在車內的人員相對來說是安全的。 工作人員介紹,車輛被雷擊後依然安全的科學原理,正是「法拉第籠」效應。在科技館內,專業人員通過特斯拉放電裝置和法拉第籠,模擬演示了這一現象。 法拉第籠是指由金屬或者導電材料構成的封閉空間,以科學家麥可·法拉第命名。其原理是當外部電場作用在法拉第籠時,籠體表面的電荷會重新分布,中和外部電場的作用。此時,籠體內部的電場幾乎為零,從而保護籠內的空間不受外部電場的影響。 工作人員提示,如果雷雨天人在戶外 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躲避場所時,待在車裡相對來說也是安全的。駕駛員可以選擇在安全區域停車,關掉音響等系統,並關閉所有車窗,使車輛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不要去觸摸車窗把手、換擋杆、方向盤等,儘量把雙手放在大腿上。如車輛遭遇雷擊,不要貿然下車,安心等待救援。 高頻率雷電在夏季屬於正常現象 很多人可能發現了,這兩個月雷電現象似乎頻率很高。上個月,在遼寧大連市,也有市民拍攝到天空出現了密集的閃電。當時,夜空閃電連續不斷、不停閃爍,時不時還伴有滾滾雷聲。 相關數據顯示,從7月2日夜間至7月3日6時,大連市域內共發生了7649次閃電。這樣高頻率的閃電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是否屬於一種天氣異常現象?專家解釋,其實夏季本身就是雷電高發的季節,這屬於正常的天氣現象。產生密集雷電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副熱帶高壓外圍控制下出現了極端的強對流天氣。 副熱帶高壓控制下 極易發生強對流天氣 大連市氣象臺臺長李燕介紹,現在整個大的環流形勢就是副熱帶高壓,在這種形勢控制下極容易出現強對流和極端降水天氣。這種強對流天氣像有這種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還有雷電就造成閃電比較多,比較頻繁。從閃電觸發的理由上來說,它必須有觸發的通道,有地面的正電荷和雲底層的負電荷之間形成一個強烈的通道。 專家表示,夏季本身就是雷電高發的季節,這屬於正常的天氣現象。 大連市防雷減災中心副主任劉衛華表示,大家感覺到單閃電的頻次比較多,但實際上根據歷史數據來看,閃電並不是特別罕見,也不代表著有任何氣候異常的情況發生。 遭遇雷電 不同情形應對方式不同 雷雨天一旦遭遇危險,汽車內是相對安全的。不過,專家解釋,遭遇雷電時,在不同條件下,應對的方式是不同的。其他時候該如何正確避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戶外遭遇雷雨應立即尋找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或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躲避。切記遠離樹木、電線桿、煙囪等高聳物體,也不要在這些有金屬物的地方停留。車裡、山洞裡是相對安全的地方。如果躲在車裡注意關掉引擎、音響系統、收音機等,並關閉所有車窗,使車輛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 如果躲在山洞裡,千萬不要站在洞口或巖石邊,儘量往裡走。如果實在無處可躲,周圍都是大樹或廢棄高樓,應儘快尋找安全避雷區。方法很簡單,仰望視野中較高物體的頂點,視角達到45度以上,且人與物體距離4米以上,10米以內的區域就是避雷安全區。 在安全區內地勢較低的地方,抱緊身體蹲下躲避。如果周圍很空曠,儘量尋找地勢相對較低的地方蹲下,雙腳併攏,防止因「跨步電壓」造成傷害。
早上六點半,鬧鐘響起,你猛地從夢中驚醒,伸手按下「稍後提醒」。九分鐘後,鈴聲再次響起,你又按了一次。第三次響起時,你終於艱難爬起,卻感到腦袋昏沉、四肢沉重,仿佛比直接起床還更疲憊。 這種每天都在上演的「起床拉鋸戰」,你是否也參與其中? 按鬧鐘的貪睡鍵,幾乎成了現代都市人最常見的事情之一。根據一項涵蓋全球三百萬夜晚的數據分析,超過一半的人在早上第一聲鬧鐘響起後不會立刻起床,而是反覆按掉、反覆掙扎。 我們為什麼會貪睡?這到底是在補救前一晚的疲憊,還是在損害本該完整的大腦恢復過程?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對你的認知狀態、情緒和大腦功能究竟意味著什麼? 科學界對此其實並沒有一致結論:有研究指出貪睡會打斷大腦最重要的修復期,也有實驗證據表明適度貪睡可能有助於更平穩地清醒。那麼,每天早上的那幾次再睡幾分鐘,到底會有什麼影響? 貪睡行為有多普遍? 根據 2025 年5月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大型研究,全球超過55.6%的睡眠記錄都出現了貪睡行為。這項研究由布萊根婦女醫院與麻省總醫院聯合團隊發起,分析了來自21000多名用戶的睡眠數據,總共追蹤了約300萬個夜晚。 研究發現每次按貪睡鍵平均可延長11分鐘的賴床時間,而重度貪睡者在超過80%的清晨都使用該功能,則每天花約20分鐘在斷斷續續地在醒來與睡眠之間反覆拉扯。每次貪睡並非只按一次,用戶平均按了2.4次,相當於每早驚醒-入睡的回合循環至少兩輪。 貪睡行為在工作日顯著增加,尤其在壓力大的日子裡,人們更難果斷起身。調查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使用貪睡鍵,瑞典、德國、美國是貪睡率最高的國家。 更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了一類反直覺現象,那些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反而更少貪睡。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類人早晨通常面臨不可推卸的責任,如照顧孩子、趕早班車、出門工作等,根本沒有再睡一次的空間。 相反,那些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更傾向於在醒來前貪睡,這可能代表著他們處於補覺階段,或者身體正經歷某種恢復狀態,如感冒、疲勞或心理壓力後的修復反應。 反方觀點 貪睡可能打斷大腦的「黃金修復期」 雖然再睡幾分鐘聽起來像是對自己溫柔以待,但在不少睡眠專家看來,這種習慣可能正悄悄削弱我們最寶貴的睡眠階段。 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睡眠研究者麗貝卡·羅賓斯(Rebecca Robbins)博士團隊指出,清晨即將醒來的階段,是整晚睡眠中最富含快速眼動睡眠(REM)的時段。REM 睡眠不僅與夢境相關,更是情緒調節、學習記憶整合、神經連接重塑的重要時機。 然而,每一次被鬧鐘強行喚醒,再迅速回到淺睡狀態,都會打斷這一過程,讓大腦從高質量的修復期退回到低效率的淺層睡眠。 研究還發現,反覆的貪睡行為會使睡眠節律碎片化,擾亂褪黑素和皮質醇分泌的自然節律,使大腦難以分辨真正的起床信號。起床後即使身體已經醒來,大腦仍像裹在被子裡那樣遲鈍、昏沉,需要更長時間恢復清晰意識。特別是對於那些本就睡眠不足的人來說,貪睡帶來的額外睡眠質量極差,甚至會帶來反效果。 從神經科學角度看,這樣的邏輯並不難理解。大腦在夜間有四至六個完整的睡眠周期,每個周期內都包含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REM) 階段。貪睡打斷的並非整晚睡眠,而是恰恰最關鍵的最後一段,就像電影看到高潮突然被暫停,自然影響結局體驗。 因此,睡眠專家普遍建議: ·將鬧鐘設在最晚必須起床的時間點。 ·堅持一響就起策略,讓大腦形成明確的喚醒節律。 ·嘗試使用漸亮燈光或柔和聲音的喚醒裝置,減少清晨驚醒帶來的神經衝擊。 正方觀點 適度「貪睡」,可能更利於大腦清醒 雖然多數睡眠專家仍對貪睡持謹慎態度,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為的複雜性。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睡眠科學家蒂娜·松德林(Tina Sundelin)博士團隊在《睡眠研究雜誌》(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首次通過實驗室實測,提出了不同觀點:「在合理時間範圍內,貪睡並不會顯著損害認知,反而可能幫助人們更溫和地清醒。」 研究團隊招募了31名重度貪睡者,要求他們在一周內分別完成立即起床與30分鐘貪睡兩種起床模式,並監測其腦電波、唾液皮質醇、反應時間及主觀清醒程度。結果顯示貪睡者總共只減少了約6分鐘的睡眠時間,遠低於人們普遍擔憂的嚴重睡眠浪費;在貪睡組中,大多數人並未出現更高的起床睏倦評分;在多個認知任務上,貪睡組表現略優或無差異,反駁了「貪睡降低清晨效率」的常見說法。 更關鍵的是,研究提出一個有趣的機制假設:貪睡可能幫助大腦從深度睡眠過渡到淺睡,從而減輕睡眠慣性帶來的起床遲鈍。 這就像在跑步前先熱身一樣,通過幾個輕度喚醒階段,讓神經系統逐步啟動,而不是直接從冷啟動切換到全功率運行。在部分人群中,貪睡是一種主觀上「積極調節」的機制,有助於減輕清晨情緒波動與身體不適。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貪睡無害、人人適用。Sundelin 也明確指出:研究樣本為睡眠充足者,且貪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若睡眠本身已不足、或貪睡時間過長,可能就無法獲得類似的積極效果。 總結: 貪睡不是簡單的懶惰或自律失敗,它是一種複雜的睡眠調節行為,背後牽涉到大腦喚醒機制、情緒調節與生理節律的多重互動。從目前研究來看,若你本身睡眠充足、貪睡時間不超過30分鐘,適度貪睡未必有害,甚至可能幫助你更平穩地清醒。但若你長期睡眠不足、貪睡頻繁反覆,則可能打亂生理節律,反而加劇疲勞與認知低效。 比起糾結要不要再睡五分鐘,更重要的是你昨晚是否睡得夠好?在一個缺覺的時代,最好的貪睡策略,其實是讓自己早點睡覺、睡眠充足。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2175
76
2025-10-29 07:03
74389
12
2025-10-29 07:03
35294
65
2025-10-29 07:03
35694
36
2025-10-29 07:03
52163
92
2025-10-29 07:03
24651
42
2025-10-29 07:03
13496
68
2025-10-29 07:03
34571
12
2025-10-29 07:03
97253
63
2025-10-29 07:03
62479
37
2025-10-29 07:03
34561
31
2025-10-29 07:03
46138
18
2025-10-29 07:03
61925
15
2025-10-29 07:03
34687
82
2025-10-29 07:03
49521
69
2025-10-29 07:03
68759
24
2025-10-29 07:03
79462
26
2025-10-29 07:03
16794
58
2025-10-29 07:03
54123
64
2025-10-29 07:03
57816
87
2025-10-29 07:03
76298
96
2025-10-29 07:03
79813
79
2025-10-29 07:03
21973
94
2025-10-29 07:03
63728
83
2025-10-29 07:03
79435
97
2025-10-29 07:03
34128
36
2025-10-29 07:03
84519
63
2025-10-29 07:03
35984
28
2025-10-29 07:03
71958
78
2025-10-29 07:03
31649
13
2025-10-29 07:03
75639
81
2025-10-29 07:03
47615
32
2025-10-29 07:03
31572
54
2025-10-29 07:03
98154
83
2025-10-29 07:03
24651
97
2025-10-29 07:03
48263
78
2025-10-29 07:03
83692
54
2025-10-29 07:03
69234
69
2025-10-29 07:03
23815
83
2025-10-29 07:03
31529
36
2025-10-29 07:03
93842
92
2025-10-29 07:03
69173
78
2025-10-29 07:03
95318
41
2025-10-29 07:03
53982
94
2025-10-29 07:03
51427
82
2025-10-29 07:03
92573
73
2025-10-29 07:03
92157
47
2025-10-29 07:03
42583
69
2025-10-29 07:03
75289
91
2025-10-29 07:03
72168
95
2025-10-29 07:03
13526
52
2025-10-29 07:03
91578
26
2025-10-29 07:03
89523
85
2025-10-29 07:03
| 直播软件下载 | 绿茵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美女直播app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优直播 | |
| 蜜疯直播 | 婬色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曼城直播 | 蝶恋直播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 樱花直播nba | 花瓣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
| 四季直播 | 迷笛直播 |
| 香蕉直播 | |
| 蜜糖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花椒直播 | |
| 莲花直播 | 大鱼直播 |
| 荔枝直播 | |
| 蜘蛛直播 | 小猫咪视频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 苹果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