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復興號!」當高鐵列車從盧溝橋旁飛馳而過, 一群小遊客興奮地高喊。7月24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與00後大學生組成的「凱歌穿越八十年」尋訪團在北京盧溝橋畔發現,「盧溝橋上遠眺復興號」已成為熱門「打卡」項目。很多遊客駐足等候,只為定格「歷史的見證和未來的希望同框」這一經典瞬間。 一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自7月8日開展以來,已迎來10多萬觀眾。其中,一本泛黃的《保衛盧溝橋》劇本靜靜陳列,這部1937年由中國戲劇「天團」集體創作的三幕話劇,僅用3天時間便完成初稿創作,被譽為「話劇創作史上的奇蹟」。 集體吶喊:群星共同「保衛盧溝橋」 「保衛盧溝橋!保衛華北!保衛祖國!一切不願作奴隸的人們,起來呀!」在《保衛盧溝橋》劇本「代序」的結尾,用加粗黑體標註的4行臺詞格外醒目。 1937年8月7日,話劇《保衛盧溝橋》在上海蓬萊大戲院首演,舞臺上下共同振臂高呼「保衛盧溝橋、保衛華北」,磅礴的氣勢和抗戰的激情讓該劇轟動一時。當天《申報》刊發的宣傳語也相當「炸裂」——「使你敵愾同讎!」「使你決心抗戰!」並稱該劇是「抗戰第一聲的悲壯事實」。 話劇上演的1個月前,七七事變爆發,盧溝橋畔的槍聲激起中國人民奮勇反抗,吹響了全民族抗戰總動員的號角。7月15日,中國劇作者協會在上海成立,決定集體創作話劇《保衛盧溝橋》,控訴侵華日軍暴行、謳歌中國軍民浴血奮戰。 「當時限定3天內拿出初稿。」著名劇作家陳白塵參與該劇第三幕創作,他的女兒、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授陳虹介紹,「三幕話劇分別為《暴風雨的前夕》《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全民的抗戰》,五六位作家一組同時寫一幕,寫得快的人十幾個小時就完成了,最終7月30日劇本印刷。」 「《保衛盧溝橋》打破傳統的戲劇創作模式,開創了文藝界集體創作的先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革命文物部副研究館員徐源感慨道,從沒有一部話劇,聚集如此多的名家:崔嵬、張季純、阿英、於伶、宋之的等17位編劇參與,冼星海、周巍峙等人譜寫同名主題曲,陳白塵、辛漢文等7人成立演出籌備委員會,並邀請洪深等19人組成導演團,趙丹、金山、王人美、王瑩、吳茵等近百位電影人踴躍參與排練和演出。 「沒有那麼多角色,有演員表示演一個群眾也行。」陳虹說,當時周璇已是當紅明星,但在這部劇中只扮演了一個群眾角色。 南京圖書館研究員夏彪給記者出示了《保衛盧溝橋》首演當天的《大公報》公演特刊,其中,郭沫若題詞「盧溝橋雖然失掉了,我們依然要保衛盧溝橋」;著名導演萬籟天以《抗戰戲劇的開始》為題指出,《保衛盧溝橋》如抗擊敵人的大刀一般「掀起了全民抗戰的熱誠」。首演次日,《申報》發表評論稱《保衛盧溝橋》「猛烈地激動每一個觀眾的神經,沸騰他們的熱血。」 愛國無罪:一劇停而萬劇生 《保衛盧溝橋》被稱為中國戲劇陣線的戰鬥宣言,而它從來不是舞臺獨唱。抗戰史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告訴記者,1937年7月16日,「南京新聞記者協會」派代表找到劇作家田漢,稱他們準備舉行一次慰勞前方抗日將士的募捐義演,邀請田漢寫一個話劇劇本。田漢當即應允,當晚就動筆寫作,取名為《盧溝橋》。 「這部劇其實沒有什麼情節,基本都是激情鼓舞抗戰的內容。」經盛鴻說,除了部分導演、明星來自上海外,其他演員都由南京的記者出演,所有人都無報酬。經過幾天緊張的排演後,1937年8月9日,話劇《盧溝橋》在南京大華大戲院等地公演,成為《保衛盧溝橋》的「姊妹篇」,掀起了民眾抗戰的熱潮。 在上海,振奮人心的《保衛盧溝橋》演出被「八·一三」淞滬會戰的炮聲打斷。雖然《保衛盧溝橋》只演出了14場,但以話劇為載體創作、以盧溝橋事變為題材的作品如一石投水,激起無數漣漪。 「我們有筆的時候用筆,有嘴的時候用嘴,到嘴筆都來不及用的時候,便勢將以血肉和敵人相搏於戰場,我們不甘心作奴隸,我們願以鮮血向前!」正如《保衛盧溝橋》臺詞所言,中國文藝界在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發出了熱血的抗戰吶喊。 「七七事變後,尤其看到黨中央向全國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包括父親在內的很多進步文藝工作者都異常激動。」 陳虹對記者說,「在此之前,所有的文學刊物上都不允許出現『抗日』字樣。為宣傳抗日,父親遭到通緝甚至毒打,如今愛國終於不再有罪了!」 陳虹介紹,這一時期,除陳白塵獨立創作的四幕劇《盧溝橋之戰》外,還誕生了張季純的《血灑盧溝橋》、胡紹軒的《盧溝橋》等以盧溝橋事變為核心背景的話劇作品。這些作品仿佛烽火中的萬人大合唱,形成了中華民族以血肉為音符、以山河為舞臺的音畫史詩。 霧季公演:掀起文藝抗戰新高潮 《保衛盧溝橋》停演後,聚集於上海的戲劇、影視工作者紛紛奔赴前線與敵後。對此,周恩來專門指示:以話劇為突破口,繼續堅持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支「文化的軍隊」在大後方迅速掀起了文藝抗戰運動的新高潮。 1941年10月,中華劇藝社在重慶成立。在當年10月至次年5月的重慶霧季,該社趁著日軍轟炸間隙排演了《大地回春》《天國春秋》《屈原》等7部大戲。受其感召,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幾十個戲劇團體在重慶霧季上演100餘部話劇,史稱「霧季公演」。《新華日報》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導,讓這場「舞臺上的抗戰」更加深入人心。 沒有資金、生活困頓,這些都沒有澆滅中華劇藝社成員的創作熱情,他們把舞臺變成沒有硝煙的戰場。「《大地回春》公演後,全場觀眾群情激昂。演至高潮時,有觀眾高喊『我報名參軍』!父親常跟我說,一部戲能有這樣的效果,身為編劇這輩子都值了。」陳虹回憶道。 「當年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述這段文化抗戰史印象頗深。戰爭年代,戲劇人手中的筆就是槍,口中的臺詞就是射向敵人的子彈。鼓舞民眾奮起抗爭,這就是戲劇的力量。」文華獎獲得者、一級演員郝光一邊翻閱著88年前的戲劇臺本,一邊說:「今天的戲劇工作者仍要紮根人民,生動演繹和平年代的美好故事。」 如今,盧溝橋石獅靜立如初,前來參觀、遊覽的年輕面孔絡繹不絕。他們或許不知,80多年前曾有這樣一群人在劇場內振臂高呼,但《保衛盧溝橋》劇中那句「不願作奴隸的人們,起來呀」仍如88年前那般錚錚作響。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策 劃:田 梅 薛穎旦 馮海青 統 籌:塗 珂 顧星欣 文 字:徐 寧 攝 像:張 筠 曹凱琪 王詩宇 剪 輯:王詩宇 美 編:朱 麗 檢 校:王 瑾 刊頭題詞:孫曉雲 海報指導:師 悅 海報設計:武軒伊 支持單位: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 南京藝術學院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出 品
杭州8月4日電(張煜歡)幾天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下稱「浙大婦院」)錢江院區的手術室裡,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寧靜。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殖醫學專家黃荷鳳團隊的嚴密監護下,身高僅1.15米的小麗(化名)通過剖宮產,迎來了她健康的孩子——一個不攜帶導致身材矮小致病基因的男嬰。 團隊為小麗進行剖宮產手術。浙大婦院供圖 據了解,小麗患有一種名為「軟骨發育不全」的遺傳性疾病,這源於其體內名為FGFR3的基因發生了特定突變(c.1144G>A)。這個突變像一張意外的「基因彩票」,並非來自父母,卻讓她的骨骼發育受阻,身高定格在1.15米。 更讓她心痛的是,這個突變有50%的概率遺傳給下一代。2023年,她曾自然懷孕,但孕中期的羊水基因檢測證實,胎兒遺傳了她的突變基因。儘管萬般不舍,為了孩子未來的健康,小麗和丈夫不得不在孕19周時做出了終止妊娠的艱難決定。 丈夫因幼時熱驚厥導致口齒欠清,走路不穩,也留有健康顧慮。未來孩子的健康成為他們心頭最大的牽掛。帶著對健康生命的渴望和一絲忐忑,2024年春天,這對夫婦走進了黃荷鳳院士的門診。 黃荷鳳團隊全面評估了夫婦倆的情況,確認丈夫並未攜帶與小麗相同的致病突變後,為他們制定了助孕方案:採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M)技術。這項技術是在試管嬰兒過程中,對早期胚胎進行基因檢測,篩選出不攜帶特定致病基因的胚胎,再移植回母親子宮,從而有效阻斷單基因遺傳病傳遞給下一代。 然而,小麗的案例有其特殊性——她的突變是「新發」的,常規需要父母樣本輔助檢測的方法行不通。浙大婦院生殖中心自2021年12月開始嘗試基於第三代測序技術,解決新發或家系樣本不全的單基因病家系生育健康子代的難題。 此次憑藉這項先進技術,團隊順利完成了實施PGT-M所需的預實驗,為小麗一家帶來了希望。 但即便成功阻斷了致病基因,小麗1.15米的身高依舊讓懷孕和分娩面臨巨大挑戰。黃荷鳳團隊在治療前進行了充分的風險評估:子宮空間受限,極大增加胎兒生長受限的風險;增大的子宮會嚴重壓迫橫膈膜和肺部,導致孕晚期呼吸困難加劇;妊娠期高血壓(如子癇前期)、糖尿病、早產、胎盤問題的風險顯著升高…… 為確保安全,團隊排除了妊娠禁忌證,指導小麗進行心臟超聲等檢查,並制定了極其嚴格的個體化方案:只移植一枚胚胎,整個孕期由團隊進行嚴密監護。 2024年9月,小麗在院士團隊指導下啟動了試管嬰兒周期。經過精心促排卵,獲得卵子並成功培養出優質囊胚。關鍵的PGT-M檢測結果顯示:一枚胚胎完全不攜帶母親的FGFR3致病突變,且染色體正常。 經過充分的內膜準備,2025年1月5日,這枚珍貴的「健康胚胎」被移植回小麗的子宮。從生殖科「畢業」後,接力棒無縫交接到由浙大婦院產科胡文勝主任領銜的團隊手中。 雖然孕早期順利通過NT篩查,但檢查顯示小麗的宮頸管長度僅2.2cm,這讓保胎之路充滿挑戰。胡文勝結合小麗身體情況,不斷動態調整保胎用藥,同時全方位管控孕期營養攝入,精準預防子癇前期,密切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以防受限。 進入孕晚期,團隊將關注點聚焦於小麗的心肺耐受能力,通過細緻追蹤血壓、脈搏、尿常規及胎兒宮內環境等細微變化,精準捕捉身體發出的信號,只為找到終止妊娠的最佳時機平衡點。在精細化孕期管理下,小麗的孕期檢查一次次傳來捷報,孕周得以最大程度延長。 7月29日,在生殖科、遺傳科、產科周密部署下,協同麻醉、新生兒科、ICU、手術護理團隊等多學科配合保障下,懷孕32周的小麗接受了剖宮產手術。經檢測,新生兒的臍血未見基因變異。幾天後,小麗術後恢復狀況良好,順利達到出院標準。 黃荷鳳表示,小麗的成功妊娠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勝利(成功應用三代測序PGT-M阻斷新發突變),更是一場多學科團隊緊密協作的生命守護。希望該小麗的經歷能為眾多面臨遺傳病困擾或身體條件特殊的家庭點亮希望之光,讓科技的進步和醫者的仁心幫助更多家庭實現擁有健康孩子的夢想。(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5219
65
2025-10-29 07:51
96287
97
2025-10-29 07:51
32584
92
2025-10-29 07:51
75863
26
2025-10-29 07:51
56182
61
2025-10-29 07:51
58621
82
2025-10-29 07:51
25893
28
2025-10-29 07:51
72519
27
2025-10-29 07:51
56423
49
2025-10-29 07:51
74126
97
2025-10-29 07:51
67543
61
2025-10-29 07:51
27416
36
2025-10-29 07:51
35749
32
2025-10-29 07:51
68492
98
2025-10-29 07:51
86125
57
2025-10-29 07:51
13486
25
2025-10-29 07:51
26719
71
2025-10-29 07:51
78951
29
2025-10-29 07:51
92854
95
2025-10-29 07:51
35928
84
2025-10-29 07:51
75386
94
2025-10-29 07:51
14976
28
2025-10-29 07:51
29376
24
2025-10-29 07:51
25148
23
2025-10-29 07:51
61285
74
2025-10-29 07:51
73561
89
2025-10-29 07:51
79514
86
2025-10-29 07:51
58793
37
2025-10-29 07:51
26854
53
2025-10-29 07:51
72934
52
2025-10-29 07:51
15924
28
2025-10-29 07:51
16478
24
2025-10-29 07:51
73249
87
2025-10-29 07:51
62593
96
2025-10-29 07:51
75642
25
2025-10-29 07:51
97253
72
2025-10-29 07:51
67412
21
2025-10-29 07:51
85263
93
2025-10-29 07:51
94825
58
2025-10-29 07:51
94137
53
2025-10-29 07:51
14873
16
2025-10-29 07:51
69352
49
2025-10-29 07:51
38125
94
2025-10-29 07:51
83697
57
2025-10-29 07:51
94618
61
2025-10-29 07:51
87952
39
2025-10-29 07:51
52368
71
2025-10-29 07:51
21845
49
2025-10-29 07:51
48279
53
2025-10-29 07:51
98726
25
2025-10-29 07:51
12976
45
2025-10-29 07:51
71862
42
2025-10-29 07:51
47132
57
2025-10-29 07:51
| 趣爱直播 | 牡丹直播 |
| 杏爱直播 |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金莲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荔枝网直播 | 西瓜直播 |
| 嫦娥直播 | |
| 魅影直播 | 春雨直播 |
| sky直播 |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魅影视频 | |
| 蜜糖直播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
| 雪梨直播 | 暖暖直播 |
| 免费直播平台 | |
| 成人免费直播 | 咪咕直播 |
| 蜜疯直播 | |
| 嫦娥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巧克力直播 | 伊人下载 |
| 红楼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