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8月12日電 (記者 德永健)歐盟12日宣布啟動《外國補貼條例》審查,就「評估扭曲內部市場的外國補貼」「外國補貼利弊衡量」等問題徵求反饋意見。 歐盟委員會當日發布相關公告。這是2023年1月歐盟《外國補貼條例》生效(2023年7月開始執行)後,歐盟首次對《外國補貼條例》進行審查。 公告稱,此次審查歐盟重點關注五個問題,包括評估扭曲內部市場的外國補貼、外國補貼積極影響是否抵消其負面影響、歐盟委員會自行審查可能扭曲內部市場的外國補貼、外國補貼申報門檻以及歐盟《外國補貼條例》複雜度和企業負擔的成本。 公告顯示,即日起至今年11月18日,企業、律所、歐盟成員國、商會、個人、研究機構等相關方可向歐盟委員會提交反饋意見。2026年7月,歐盟委員會將向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提交審查報告。 2020年6月,歐盟發布「外國補貼白皮書」,聲稱外國補貼日益對歐盟市場競爭造成負面影響,為此歐盟將動用一攬子政策工具,在企業併購、公共採購、申請歐盟資金等領域加強監管。2023年1月,歐盟《外國補貼條例》生效。 2023年7月,歐盟《外國補貼條例》開始執行。條例規定,歐盟委員會須每三年對條例實施和執行情況進行審查並向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提交審查報告。(完)
唐傳豔 伴隨網際網路醫療蓬勃發展,線上購藥因便捷高效已成為不少患者的新選擇。然而,據《法治日報》報導,部分電商平臺處方藥銷售亂象頻發,嚴重威脅消費者用藥安全。在多家電商平臺網售處方藥過程中,患者無須上傳病歷、處方等資料,醫生在缺乏實質性醫療評估的情況下「秒開」處方,甚至存在「先藥後方」現象。 線上「秒開」處方看似提升了購藥效率,實際上卻將用藥的巨大風險轉嫁給了患者。正規診療流程中,醫生需要綜合病史、體徵、檢查數據等多種信息,才能制定個性化的用藥方案。但當前某些平臺的醫生僅憑患者自主填報的信息就開具處方,既無法核實病情真實性,更難以評估藥物相互作用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高警示藥品如降糖藥、麻醉藥也成為「秒開」的藥品,患者一旦誤服或過量服用,可能引發低血糖、呼吸抑制等嚴重後果。 治理這種亂象,監督與打擊必須毫不手軟。現行《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銷售,網際網路醫院則需遵守《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中「醫師需親自診查、不得人工智慧自動生成處方」等剛性要求。監管部門應建立跨平臺處方數據比對機制,對頻繁開具異常處方的醫師和帳號實施熔斷處罰。同時,需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對造成患者傷害的違規開方行為,依法追究醫療機構、平臺、醫師三方連帶責任,讓違法成本遠高於非法收益。 築牢技術防線,是治理線上處方藥亂象的關鍵抓手。可建立生物識別體系,在問診環節強制實施人臉檢測,確保醫師與患者身份的真實性。此外,還要建立和完善處方存證平臺,將診斷記錄、用藥方案、患者反饋等數據上傳備查,實現全流程可追溯。針對高風險藥品,應設置AI二次審核系統,自動比對患者歷史用藥記錄與新處方,觸發人工覆核機制。這方面的技術已成熟,關鍵在於平臺是否願為公共安全投入成本。 治本之策則在於糾正錯誤觀念、重塑行業生態。醫療主管部門需建立醫師線上診療能力認證體系,將問診響應時間、病歷完整度等指標納入考核與監督,對長期敷衍了事的線上醫生及其所在平臺實行淘汰制。此外,不妨將用藥安全和網際網路診療的特性等內容,納入公民健康素養教育體系,提升公眾對處方藥和線上診療特殊性的認知。只有線上醫生普遍更加珍視執業聲譽,平臺更加注重自身責任並強化內部監管,患者自覺抵制「處方藥隨便開」等亂象,方能形成全社會共防共治的局面,為這一亂象釜底抽薪。 網際網路醫療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線上「秒開」處方藥亂象也還處於初病時期。有病得早治,若等變成頑疾再去治理,難度就會更大。也唯有儘早根治這一亂象,方能進一步守護好民眾的生命與健康安全,也促進網際網路醫療持續健康發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彼岸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趣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蝴蝶直播 |
蜜桃app | 趣爱直播 |
花椒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苹果直播 |
樱花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飞速直播 |
红杏直播 |
暖暖直播 | 魅影5.3直播 |
桔子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鲍鱼直播 |
夜魅直播 |
大鱼直播 | 富贵直播 |
趣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金莲直播 |
小猫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青草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