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8月5日電 題:港澳青年看「封關」:築夢海南自貿港 記者 王子謙 「參加實習以來,我學習免稅政策,提升銷售技能,更親身感受到海南的開放活力。」說起近一個月來的實習經歷,澳門科技大學博雅學院商學專業學生何耀文感受尤深。 7月7日,2025年海南自貿港「逐浪計劃」港澳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簡稱「逐浪計劃」)在海口啟動。近一個月來,80名港澳大學生分赴不同崗位實習鍛鍊,也在職場「初體驗」中感知海南自貿港。 海控全球精品免稅城內,何耀文正在向遊客推薦香化產品。作為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重要承載平臺之一,海控全球精品免稅城開業4年來,營業面積從最初的3000平方米擴容至近4萬平方米,入駐品牌數量從145個躍升至600餘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全球精選商品。 「這裡就像大型商場一樣,各種國際品牌商品琳琅滿目。」何耀文告訴記者,通過實習,他深入了解到離島免稅購物是海南旅遊消費的「金字招牌」,海南推動離島免稅的品牌、品種、價格與國際「三同步」,「免稅店商業運營尤為重要,這是商學專業學生非常好的社會課堂」。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在港澳青年眼中,海南不僅是碧海藍天的度假天堂,更是夢想可丈量的機會之地。 何耀文認為,封關後海南的商業環境將更加開放,免稅產業潛力巨大。他計劃攻讀市場營銷碩士後到海南發展,抓住屬於自己的職業藍海。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與能源工程專業研究生顏凱在海南省工程諮詢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實習,協助同事編制了多個項目的節能報告。通過梳理項目用能情況和實地調研,他關注到海南建設清潔能源島的步伐正在加快,規劃項目將綠色節能低碳作為立項的重要考量。 「我相信封關運作後,清潔能源、綠色低碳將深入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相關專業人才也有高需求。」顏凱希望研究生畢業後,將自身所學與海南自貿港能源轉型相結合,在低碳環保產業有所作為。 自2023年「逐浪計劃」實施以來,200名港澳大學生已在海南開展實習和社會實踐,其中超過三成的港澳學生表達了留在海南發展的意願。 「現在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到海南創新創業,這裡的人才引進等政策也降低了個人創業的成本及風險。」在海南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實習的香港學生張夢麒說,實習期間她推介海南自貿港的創新創業政策,參與多場創業分享活動,也對海南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張夢麒看來,海南與香港有不同的風土人情,但都有十足的發展活力。「海南自貿港即將封關,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都會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完)
嘉興8月5日電(黃彥君)「快看,那裡有綠光!」連日來,高溫持續,暑氣正濃,一場浪漫的「螢火之約」在浙江山野間接力傳遞。 「小時候,河邊草叢裡總能看到螢火蟲,忽閃忽閃,時隱時現。」聽說當地姚莊鎮金星村有螢火蟲「回歸」後,生活在嘉興市嘉善縣的章瑜特意帶孩子前來「追光」。 對於「80後」章瑜而言,盛夏夜的江南鄉間,三五夥伴相約尋找螢火蟲是最浪漫的童年回憶。然而,隨著環境變化,這份「浪漫」曾一度遠去。 螢火蟲是一種生態指示物種,被稱作「會呼吸的生態指示器」。浙江氣候溫暖溼潤、河湖眾多,生態環境適宜螢火蟲棲息。但過去幾十年裡,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螢火蟲棲息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其一度在多地銷聲匿跡。 嘉善縣螢火蟲「回家」的契機始於2019年。彼時,由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區一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多項生態修復工程同步啟動,為螢火蟲生長提供生態系統保障。 經過多年努力,該縣已陸續迎回4個種類的螢火蟲,且水生、陸生和半水生種類在當地皆有分布。其中,該縣擁有的水棲類螢火蟲種類已佔全世界種類的三分之一。 螢螢之火,象徵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希望之光」。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螢火蟲「用翅膀投票」故事在浙江各地不斷上演。 7月7日,浙江慶元縣五大堡西洋殿景區,螢火蟲宛若「星河」。胡新強 攝 前段時間,麗水九龍國家溼地公園(以下簡稱「九龍溼地」)螢火蟲大規模再現的消息在生態攝影圈不脛而走,林間小徑、湖畔草叢中,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溼地間飛舞,點點螢光如繁星墜落。 麗水與螢火蟲,亦歷經一場「重逢之約」。 2022年,麗水遭遇極端高溫乾旱,九龍溼地螢火蟲種群數量驟減,部分區域每百平方米僅剩一兩隻。為修復螢火蟲棲息地,該地於2023年臨時關閉賞螢區,對九龍溼地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經歷「閉關」後,九龍溼地螢火蟲種群恢復情況良好,已於2024年重啟賞螢活動。2025年,該處還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等構建「智慧大腦」,對溼地生態進行智能化、精細化管理。 生態美景催熱一年一度「螢火經濟」,帶動周邊農家樂、住宿餐飲等業態增收。 如今,每至「螢火季」,九龍溼地附近的農家小院、露營基地總是「一房難求」。來自長三角各地的遊客在此遊玩、吃飯、聊天,等待夜幕降臨共赴「星河」。 「螢火蟲不會說謊!有螢火蟲的地方生態環境優越,剛好適合『吸氧』。」入夏以來,在湖州德清莫幹山風景區,鮑紅女經營的民宿也因螢火蟲而「出圈」。 2015年,鮑紅女在民宿附近的水杉林中發現了幾隻螢火蟲,產生了打造螢火蟲基地的想法。此後,她著手邀請專家調研、復育螢火蟲,耗時三年使水杉林中流螢成群,為莫幹山旅遊增添一張生態名片。 近兩年,在其努力下,該處螢火蟲生態探索、夏日螢火蟲夜集等文化活動相繼落地,螢火蟲基地每年遊客量超3萬人次,有效帶動周邊土特產銷售、村民就業增收。 來去之間,螢火蟲在浙江的棲息變遷,恰是該省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的一個縮影。點點螢火匯聚,生態之光照亮可持續發展之路,也讓「綠水青山」的饋贈惠及更多民眾。(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桃鹿直播 | 橘子直播 |
桃子直播 |
大鱼直播 | 迷笛直播 |
妖姬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樱花直播nba |
花瓣直播 |
咪咕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黄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花蝴蝶app直播 |
蝶恋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魅影9.1直播 |
魅影视频 |
绿茶直播 | 深夜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鲨鱼直播 | 桔子直播 |
蝴蝶直播 |
绿茵直播 | 曼城直播 |
花间直播 |
趣播 | 零七直播 |
榴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