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午後,北京天空晴朗,空氣品質優。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7個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0%,創下歷史同期新低;優良天數168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的背後,是北京推動減汙降碳、強化精細管理和創新科技支撐的不斷努力。 綠色升級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3.5萬輛 在北京本地汙染來源中,「移動源」汙染排位第一。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移動源泛指位置可以移動的汙染源,包括汽車、摩託車等機動車,以及挖掘機、推土機、叉車等不在道路上行駛,作業場景相對固定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截至2025年7月,全市機動車總量達802.3萬輛。研究顯示,一輛燃油車如果每年行駛1.1萬公裡,則需消耗1噸燃油,排放約2.5噸二氧化碳及大量 PM2.5前體物,新能源車替換有很大空間。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13.5萬輛。同時,本市發揮小汽車以舊換新、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貨車和大中型客車報廢更新等政策的激勵作用,加速推廣新能源車。在五環路內,本市實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優先通行政策,並為新能源貨車提供「綠色通道」。 此外,本市持續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截至7月底,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新能源化率升至39.5%。據了解,本市在西城區和大興區工地開展電動挖掘機試點應用;同時發布《瀝青混合料攪拌站綠色生產技術要求和評價方法》,今年10月1日起,作業用機械應符合國三及以上排放標準,並推薦使用新能源機械。 精細治理 全市道路塵負荷同比下降超兩成 本地汙染來源位居第二的「生活源」,涉及面廣而多,包含支撐城市剛性運轉的服務業,如汽修噴漆、餐飲業油煙排放等,也有建設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各種塗料、膠粘劑使用等,還有部分來自居民生活排放。 其中,揚塵汙染的治理,關係著一座城市的潔淨度,也檢驗著日常的監管,但凡一鬆勁,效果馬上反彈。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市通過開展監測、推送高值、督促整改等方式,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截至7月底,全市道路塵負荷同比下降22.4%。 此外,聚焦夏季投訴舉報集中點位,開展餐飲專項執法。本市綜合運用熱點網格、油煙在線監控等非現場手段,實施「一點一策」綜合整治,已有600餘家餐飲企業完成治理提升。本市還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氨減排,定期開展項目進展評估和技術幫扶。 本市發布鼓勵夜間錯峰加油、裝卸油的倡議,減少白天高溫時段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揮發。推動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設、養護項目推廣應用溫拌瀝青,昌平、房山、懷柔等區多措並舉擴大溫拌瀝青使用面積,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工程減排 17個工程用上「氣膜」保護罩 昨日,北青報記者來到西四南大街,西側工地上架起了一座氣膜,兩臺挖掘機正在內部挖掘基坑。「這裡是西城區首個城市保護更新修復性修建試點項目,將復建14個傳統合院、4個民國風貌院落,恢復傳統風貌。」項目負責人齊志崗說,項目四周緊鄰居民住宅,最小距離僅1米,堪稱「繡花式」施工。 為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該項目創新採用「基坑氣膜密閉技術」。「氣膜就像一個保護罩,把整個工地罩起來,構築起『靜音防塵牆』。」齊志崗介紹,根據土方作業期間的監測數據,膜外噪聲較膜內降低近20分貝,僅相當於車輛正常行駛時的背景噪聲;氣膜粉塵阻隔率超95%,排出氣體優於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 北青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全市已累計在17個工程項目中推廣使用上述「基坑氣膜密閉技術」,實現工程減排。同時,本市綜合運用清潔生產審核、「一廠一策」治理、綠色績效評級等措施,深化重點行業企業創綠提質。今年前7個月,全市新增669家綠色企業,經開區、通州區創建10家綠色績效「深綠」企業,樹立減汙降碳綠色標杆。 ·現場· 本市首個「全電工地」引領零碳轉型 昨日下午,北青報記者來到北京二環內規模最大的在施棚改項目——中建一局承建的西城區光源裡棚戶區改造現場,全市首例中大型電動挖掘機械正在該工地應用。 工地現場,一臺全身藍色的挖掘機正在開展土方挖掘,卻聽不到傳統設備的轟鳴。「傳統挖掘機以柴油發動機為動力核心,工作中伴隨燃油燃燒、尾氣排放,不僅噪聲大,還會造成空氣汙染。而我們試點的215E型純電挖掘機,以電動機為動力源,通過車載蓄電池供電,直接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作業,實現零柴油消耗與零尾氣排放,單臺每日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20千克。」中建一局光源裡棚戶區改造項目生產經理孫強介紹說。 在工地西側,立著一個專供挖掘機使用的充電樁。孫強補充說:「藉助雙槍快充技術,這臺純電挖掘機從零充至滿電僅需1.5小時,可連續工作6小時,能滿足施工時段的基礎作業需求。」 據了解,光源裡棚戶區改造項目是全市首個「全電工地」,已實現挖掘機、叉車、舉昇平臺、裝載機等四類機械的新能源替代,同時按施工工藝需求,同步使用電動旋鑽機,成為施工領域電動機械全場景應用的示範項目。 從成本來看,全電機械雖處於試點階段,租賃費用也略高於燃油機械,但單小時運行成本顯著降低,長期使用可節省大量開支。據廠家測算,以215E型挖掘機為例,電動機械每小時耗電48度(每度電約1元),燃油機械每小時耗油12升(每升柴油7.9元);按年使用3000小時測算,電動機械年使用成本約14.4萬元,較燃油機械可節省約14萬元。 除了經濟優勢,「全電工地」的環保效益同樣突出。孫強表示,全電設備能徹底消除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工地及周邊空氣品質;且運行噪聲比柴油設備低10至30分貝,尤其適合城市密集區或夜間施工,能大幅降低對居民的幹擾。「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創新,推動建築業向零碳化、智能化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還採用了「基坑氣膜密閉技術」。西城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可鑫介紹,「全電工地」與「基坑氣膜密閉技術」的結合,可實現協同降碳約95%,同時改善氣膜內作業環境,達成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共贏」。目前,西城區的氣膜應用數量和面積均為全市最多。 未來,這樣的綠色施工模式還將進一步推廣。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西城區將在全市率先試點市政工程氣膜應用,計劃在四十四中東側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引入氣膜「防護罩」,讓這道會呼吸的靜音防塵牆守護老城的藍天與靜謐,開闢城市更新與民生和諧共生的新路徑。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製圖/沙楠
福建寧德蕉城區金榕社區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 9名幹部服務2萬多人,怎樣減負賦能(幹部狀態新觀察·走進一線探作風) 臨近中午,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金榕社區的公益暑託班下課了。「阿姨好!」孩子們紛紛走出教室,遇上金榕社區黨支部書記蘭淑琴,熱情地打著招呼。 「今年社區對接蕉城區總工會,辦起了公益暑託班。」蘭淑琴感慨,現在事務性工作少了,為群眾服務的時間多了,社區還來了得力的幫手。暑託班、口琴培訓班、社區工坊、假期法治課……蘭淑琴介紹,在近鄰黨建指導員吳秀雲的協助下,社區辦起不少惠民活動。 「這要放在前幾年,實在沒有精力去辦。」蘭淑琴介紹,金榕社區2021年成立,轄區內7個商品房小區有居民2萬多人;寧德市學生人數最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也在該社區,學生人數超6500人,社區兩委幹部卻只有9人。「過去,單是針對學校門口交通擁堵和流動攤販問題的投訴,數量就佔整個鄉12345熱線投訴件的1/3。」蘭淑琴說。 看得見的問題要解決,看不見的煩惱也不少。前幾年,不同部門、機構在社區掛牌設工作室、示範點等。掛了牌,就要檢查工作。金榕社區辦公室門口的牆上,還留著些釘頭,「原來我們這裡的牌子都能靈活拆卸,哪個部門來檢查了就掛上相應的牌子。」蘭淑琴說,掛牌設點幾乎都要求專門的辦公場地和材料。 「小馬拉不動大車」,社區的工作幹不完。「都說車子大,先得弄明白裡頭裝了啥。」蕉城區委組織部幹部鍾華傑在調研中發現,「民生需求不能減,但不必要的事務性工作必須砍掉;各部門機構對社區的服務不能停,但檢查要削減。」 要常態長效減負,還要從制度上加以規範。寧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雷阿平介紹,寧德市委建立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今年7月,協調機制出臺寧德市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實施辦法,進一步規範村(社區)工作機制、掛牌和證明事項。「準入清單裡沒有的事項,上級部門不得隨意攤派給社區,必須通過市級協調機制審批。」雷阿平說。 僅靠減負還不夠,還必須為「小馬」加把力。去年以來,寧德市選派33名有經驗、有能力的處、科級幹部擔任城市黨建指導員和駐社區第一書記,充分發揮指導、幫帶、協調作用。吳秀雲到社區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啃下校園周邊治理這塊「硬骨頭」。 「混亂的時候,擺攤的小貨車、三輪車在路邊排成一排,還有違停的小汽車,好好的雙向車道直接變單向車道。」金榕社區內的蕉城區第二實驗學校,上下學期間的校門口堵車和流動攤販扎堆問題,蘭淑琴早就求助過相關部門,但不同部門分開行動各管一塊。上下學時間,交警前來指揮交通,但其他時間,還有違停車輛造成擁堵;早上或傍晚,城管部門會來管理流動攤販,但也不是每天都來。學校門口的治理難題一直不能徹底解決。 吳秀雲協調社區、學校、城管、交警、公交公司等召開多場聯席會議,商議解決方案。解決擁堵問題,首先要在路中間加裝護欄,引導車輛有序行駛,防止違停和逆行。「這就需要交警部門評估是否影響交通安全,並給車輛留出足夠調頭空間,還要公交公司確認是否阻礙公交車通行。這事僅靠社區的力量確實難以辦成。」吳秀雲介紹。 經過多方協調,區、鄉兩級城管部門及公安、學校、社區志願服務隊等聯合成立志願護學隊,在校園周邊常態化開展「護學」行動。「道路交通秩序改善許多,少了不守交規的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居民王女士說。 「群眾不參與,社區力量永遠是『小馬』。」鍾華傑認為,治理好社區,關鍵要讓群眾共建共享。 吳秀雲說:「我們在走訪中發現,社區內不少家庭主婦希望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找點活計,增加收入。」吳秀雲牽頭成立環金溪片區聯合黨委,聯結金榕、金溪兩個社區。借鑑金溪社區經驗,金榕社區引入當地的手工企業業務,承接數據線、玩具、上色彩繪等手工產品的訂單,「有了這些訂單,一些老人、『寶媽』的月收入增加2000多元。」「先服務群眾,才能發動群眾。」蘭淑琴說。如今社區志願者團隊已有4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寶媽」。 「基層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減去不必要的負擔;基層賦能不僅是增強力量,更要想辦法讓群眾積極參與。」雷阿平說,目前寧德市已清理村(社區)牌匾1.7萬多塊,清理工作事務50多項,取消證明事項100多項。下一步,寧德市將繼續解決社區工作力量不足、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還有差距等問題。 本報記者 施 鈺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12日 第 10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9125
81
2025-11-11 23:31
67541
64
2025-11-11 23:31
86791
91
2025-11-11 23:31
53182
74
2025-11-11 23:31
82673
12
2025-11-11 23:31
46738
84
2025-11-11 23:31
95617
84
2025-11-11 23:31
31459
57
2025-11-11 23:31
76954
28
2025-11-11 23:31
35124
34
2025-11-11 23:31
38257
27
2025-11-11 23:31
81293
26
2025-11-11 23:31
19738
23
2025-11-11 23:31
69784
32
2025-11-11 23:31
57913
96
2025-11-11 23:31
96245
14
2025-11-11 23:31
68351
45
2025-11-11 23:31
53742
93
2025-11-11 23:31
87623
97
2025-11-11 23:31
35472
32
2025-11-11 23:31
34198
42
2025-11-11 23:31
67841
52
2025-11-11 23:31
65971
62
2025-11-11 23:31
63524
61
2025-11-11 23:31
47632
28
2025-11-11 23:31
58761
87
2025-11-11 23:31
46781
51
2025-11-11 23:31
67239
43
2025-11-11 23:31
42135
65
2025-11-11 23:31
86397
95
2025-11-11 23:31
26891
28
2025-11-11 23:31
38142
84
2025-11-11 23:31
62193
35
2025-11-11 23:31
81762
34
2025-11-11 23:31
95468
19
2025-11-11 23:31
28564
43
2025-11-11 23:31
51328
41
2025-11-11 23:31
73149
25
2025-11-11 23:31
38614
67
2025-11-11 23:31
58347
13
2025-11-11 23:31
56473
14
2025-11-11 23:31
79865
83
2025-11-11 23:31
89176
12
2025-11-11 23:31
39482
71
2025-11-11 23:31
89574
51
2025-11-11 23:31
75493
53
2025-11-11 23:31
14695
95
2025-11-11 23:31
58417
63
2025-11-11 23:31
95623
92
2025-11-11 23:31
23167
52
2025-11-11 23:31
58941
76
2025-11-11 23:31
| 夜月视频直播 | 六月直播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仙凡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柚子直播 | |
| 97播播 | 桔子直播 |
| 魅影视频 | |
| 魅影5.3直播 | 红桃直播 |
| 香蕉直播 | |
| 香蕉直播 | 柚子直播 |
| 伊人app | |
| 浪花直播 | 飞速直播 |
| 榴莲视频 | |
| 蜜唇直播app | 蜜糖直播 |
| 抓饭直播 | |
| 红桃直播 | 大鱼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看b站a8直播 | 快猫 |
| 黄播 | |
| 打开b站看直播 | 妖姬直播 |
| 抓饭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