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拿起一張10元人民幣,翻過來,指著背後的風景圖對記者說:「就是這裡,瞿塘峽的入口,我們今天的目的地。」 8月13日,「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團來到奉節縣,江岸上碩大的標語非常醒目——不讓垃圾出夔門,不讓汙染進長江。這裡正在打一場生態保衛戰,因為億萬年來的自然風化,夔門入口處高達200多米的吊嘴巖面臨脫裂的風險,嚴重危害到下面長江航道的安全。從去年以來,當地對吊嘴危巖的治理工作一直在進行。 50層樓高腳手架,全打在巖壁上 記者團一行坐船來到吊嘴巖下,這裡離白帝城只有一公裡多,是第五套人民幣10元背後夔門風景圖案的一部分,右邊中間高聳的山崖就是吊嘴巖。如今,這裡覆蓋著綠色的網布,網布下面是層層疊疊的腳手架。腳手架已經搭到了165米高,相當於50多層樓。由於下面就是江水,腳手架無處落腳,只能打在巖壁上,形成懸空之勢。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打孔,然後把巨大的錨釘砸進孔裡,錨釘就像釘子一樣,把脫裂的巖石釘在巖壁上。這些高達十幾米至幾十米的巖石是夔門雄奇瑰麗的風景,但一旦脫落,卻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 記者在規劃板上看到,整個吊嘴危巖高約258米、寬約120米,形成了16處危巖單體。奉節縣規資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瞿塘峽奉節段共有15處危巖,沿線危巖密度比較大。其中,吊嘴危巖為特大型危巖體,總體積約140.6萬立方米,如果脫落掉入江中,可能會形成高達20米的浪頭,將威脅瞿塘峽風景區、白帝城景區、奉節港客運碼頭及貨運碼頭的安全。」 2024年3月,吊嘴巖治理工程完成了勘察、設計工作,10月正式開工。為了應對複雜的情況,重慶相關部門和奉節縣調動大批專業人員,採用創新工程手段,對危巖進行治理。重慶市地礦集團南江勘測公司技術員李江洪告訴記者,危巖治理採用了「鎖頭、束腰、固腳」多種方式。 他解釋說,「鎖頭」就是對高處有鬆動風險的危巖塊打入錨釘,將其鎖定在山體上。「束腰」是針對比較薄的危巖,打錨釘有可能把它打斷,就在兩邊打下錨釘,中間用錨杆連起來,像一條繩子一樣攔在其腰間。有塊危巖有60米高,每兩米加一條「腰帶」,用了30條對其進行固定。「固腳」則是對危巖底部的劣化帶進行注漿加固,讓危巖牢牢地「站立」在山體上。 45臺智能設備、24小時監控 危巖之危就在於其有脫落的風險。其實早在2021年,吊嘴巖就掉了一塊下來。李江洪回憶說,當時一塊約30立方米的巖石掉落江中,激起了25米高的浪湧。從那時起,對吊嘴巖的治理工作就被納入政府規劃。 治理是後一步的事,當務之急要對其進行監控,監測其狀態。為此,奉節縣和重慶市規資局在吊嘴危巖周邊安裝了45臺智能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吊嘴危巖狀況。 「危巖的破壞、失穩往往具有突發性,留給人們的預警時間較短,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監測指標的精細程度。」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琦介紹,除了常規對危巖表面裂縫、位移、應力進行監測外,團隊還在部分危巖體內部安裝了能夠進行能量捕捉的微震監測設備。由於巖體在變形之前都會釋放能量,通過捕捉能量變化就能判斷危巖的穩定情況,提前進行預警。這些預警信息將通過「危巖地災風險管控」數位化應用,第一時間發送到巡查人員、鎮、縣、市以及14個相關部門。 奉節方面還創新建設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預警體系,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大範圍形變識別和重點災害中長期趨勢監測,並採用貼近攝影測量技術對災害體開展汛前和汛後掃描,識別災害體形變。 除了監測,還使用無人機進行定期、定時、定航線巡查。吊嘴危巖附近建有無人機基站,可以遠程控制無人機進行巡查。類似的無人機基站,在三峽庫區重慶段一共有10個,覆蓋50處威脅長江航道的危巖。 「項目去年10月開工,工期規劃20個月,我們抓緊時間,力保提前完成主體工程。」李江洪告訴記者。 全力清漂,不讓垃圾出夔門 記者在船上看到,江岸上寫著「不讓垃圾出夔門,不讓汙染進長江」的標語,江面上清漂船來來往往,守護著10元人民幣背後的長江奉節段。 奉節縣範圍內有四條支流匯入長江,汛期帶來的雜草枯枝垃圾特別多,從2024年數據看,進入汛期後,垃圾清漂陡然上升,從平時的每月一兩百噸上升到11月份的最高兩萬噸左右。 記者乘坐的船,慢慢靠近江中兩艘機械化清漂船,清漂船前面伸出一個巨大的垃圾鬥,垃圾鬥裡履帶不停轉動,江面的垃圾就被傳送到船上,一船可以裝10噸垃圾。 在岸邊的消落帶,十幾名工人正頂著高溫,清理消落帶裡的垃圾。他們將垃圾裝進口袋,再一袋袋抬上運輸船。今年55歲的清漂工人陳平,已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7年。高溫炙烤下,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背,黝黑的皮膚是常年露天作業留下的印記。 奉節縣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所長吳福春介紹,工人們特別辛苦,現在是汛期,也是垃圾入江的高峰期,陳平和同事們早上5點半就要從碼頭出發,從43.8公裡的長江主幹道到351公裡的四條支流河道,都是他們的工作範圍。出於安全防護,他們都穿著救生衣。在高溫下,救生衣如同桑拿衣。清理出來的垃圾以草木為主,一部分被送到垃圾焚燒廠發電;另一部分木質好的,則被送到燃料廠製成顆粒燃料,用於烤菸。相比原來的填埋方式,簡直就是變廢為寶了。 記者在奉節縣的「江清岸潔」智管系統看到,該系統接入了清漂船、人員、車輛、水域重點區域、物聯設備、垃圾處理廠等數據,目前長江奉節水域43公裡主幹流已接入物聯網感知設備25個,包含20個岸邊固定攝像頭、4個船舶攝像頭、1架巡航無人機,構建了「預警、攔截、清理、處置」四重防控體系。 「我們充分利用數位化手段、AI識別等技術,結合奉節縣自創並申報專利的快速清漂法,通過北鬥定位軌跡回放,聯動清漂船隻作業,實現打撈覆蓋率提升和資源化處置率100%的量化管理目標。」吳福春說。 上遊財經-重慶晨報記者 廖平攝影報導
上周末,62歲的鄒迷婭與丈夫就前往仙女山避暑的交通方式產生分歧——丈夫堅持開車,她則想騎著自己的山葉NMAX155踏板摩託。「大熱天騎車太曬了。」丈夫試圖勸服她,無果。最終以理服人:「才跑一個多月,上萬公裡,還沒過癮?手不痛了?」鄒迷婭彎了彎酸痛的手指,想到接下來規劃中的貴州行程,她妥協了。最終兩人驅車前往。 抵達仙女山後,鄒迷婭通過微信向記者吐槽:「隔著玻璃看風景沒勁,吹不到風,走路又太慢。」此時她正與親友漫步鄉間小道,這位剛帶領「銀髮騎行團」完成「重慶-西藏-新疆環線騎行」的資深騎手,話語裡透著意猶未盡。 自2018年退休以來,鄒迷婭保持著年均騎行4個月,累計超20萬公裡(相當於繞赤道5圈)的騎行強度。「別人退休帶孫子,跳壩壩舞,我帶車輪子到處轉。」她笑著總結自己的退休生活。 第一課是敬畏安全 很難想像,這位習慣風馳電掣的機車「女俠」,曾經是一位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 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護理系的她,曾在新橋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後轉業至沙坪垻區民政局。回憶往昔,鄒迷婭說:「那些年工作節奏很快,我基本都在重慶本地活動,每天睜眼就知道今天要做什麼,幾點該去哪裡,生活軌跡規律得像心電圖曲線。」這種被工作填滿的生活讓她覺得充實,也悄然埋下一顆種子——「等退休了,一定要試試沒做過的事。」 2018年,55歲的鄒迷婭退休,迎來人生急轉彎。當同齡人忙著帶孫輩、跳廣場舞時,她開始研究摩託車駕考攻略。「與其在家刷手機看別人看世界,不如自己跨上機車親眼看風景。」考取駕照後,她先從重慶周邊丘陵線路練手,漸漸把騎行半徑延伸至雲貴高原的盤山公路,在中短途海拔落差超千米的起伏路況中打磨車技。 命運總喜歡給狂熱追夢者安排點「必修課」。2020年,自認為「技術已過關」的鄒迷婭與五位騎友組隊進藏。當車隊行至川藏線巴塘段一個急彎時,意外降臨——她的摩託車失控衝入路溝。忍痛爬起來繼續騎行兩百多公裡到達駐地後,左腳踝已經腫得像發酵的麵團,專業防摔靴死死卡在腳上無法脫下。檢查結果令人心驚:左腳踝粉碎性骨折。緊急情況下,她被空運回重慶進行手術,摩託車也通過物流運回。 這場意外沒有澆滅她的熱情——休養三個月後,左腳打著鋼釘的她轉戰海南繼續騎行。但這次,她學會了敬畏:「技術孬就得練。」從此每次出發前必做詳細路書,騎行時嚴格控制車速車距,全套防護裝備成為標配。「安全不是限制,而是為了騎得更遠。」 騎行與年齡無關 引擎發出一聲輕快的「噗」聲,一輛大紅色山葉NMAX155踏板摩託穩穩停在路邊,騎士單腳輕點地面,右手一抬,摘下頭盔——頭盔左右綴著粉色蝴蝶裝飾,背後彩色飄帶輕揚。62歲的鄒迷婭取下護目鏡,眼角帶著笑意,目光明亮有神。她微微仰頭,甩了甩被頭盔壓平的短髮,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騎行的樂趣,從來與年齡無關。 8月7日,記者在山葉小龍坎店見到鄒迷婭。她剛從新疆回來,帶著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線、羌塘腹地的勇士證書,正與摩友熱切交流。 截至當日,她手機裡高德地圖的足跡報告顯示:她已點亮中國214個城市,歷時2447天。從最初的豪爵TR150開始,7年來她換了三輛車,總裡程已超20萬公裡。 6月19日,鄒迷婭與重慶摩友「追風天際」,貴州摩友「深谷幽蘭」一起,開啟今年的長途遠徵。這場旅行早在去年來巴中看紅葉時就已約好。 「她倆在德格就開始出現高反,到醫院輸液、吸氧,休息兩天,症狀減輕後又出發。」談起同行的兩位夥伴,鄒迷婭眼中閃爍著溫暖的光,「到了珠峰大本營,同伴還服用了速效救心丸。而我,一點反應也沒有,這大概是以前的職業經歷所賦予的基礎吧。」這支被摩友們親切稱為「奶奶團」的三人組,年齡加起來184歲,在珠峰高程測量紀念碑旁留下了珍貴的合影。視頻在摩友圈發布後,收穫了無數點讚與驚嘆。 「沒有遇見網紅狼,但當看到藏野驢、野駱駝時,所有的疲憊一掃而空。」穿行羌塘無人區時,雨夾雪讓頭盔結滿冰碴,中午一點,性子急的鄒迷婭一踩油門衝進雨幕,晚上12點成功穿越這片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土地。 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時,鄒迷婭一天跑了近800公裡,「有大貨車經過時,都會躲在陰影裡歇涼,但更多時候是暴曬。」 「三人只同路一段,各有各的目標,在共同的行程內互相幫助。」鄒迷婭坦言,摩旅約伴不比找對象容易——三觀相合、性格相投、生活習慣相近,缺一不可。對她而言,更享受獨自騎行的時光,儘管孤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需要拍照時還得停下來找路過的摩友幫忙。 從新藏線的雪山之巔到羌塘腹地的無人區,從塔克拉瑪幹的漫天黃沙到撫遠的東方第一縷曙光,鄒迷婭的騎行版圖不斷擴展。最東至黑龍江撫遠,西抵新疆烏恰,北達漠河北極村,南至海南三亞——她的車輪丈量著遼闊疆域,也書寫著一位六旬騎士與年齡無關的傳奇。 視摩託為「移動的家」 翻開鄒迷婭的朋友圈,一幅幅跨越中國版圖的騎行畫卷徐徐展開:今年1月,她在海南椰林間追逐海風;3月至4月,足跡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北京、雲南;6月至8月,又踏上西藏、新疆的高原之旅。「每年至少騎行4個月,總裡程5000~10000公裡的長途跋涉是常態,再加上說走就走的周邊短途。」這位將摩託車視為「移動之家」的騎行者如是說。 摩友們眼中的鄒迷婭是個傳奇——不僅因她的年齡和騎行強度,更因那組令人咋舌的數據:山葉摩託自重132公斤,加上至少50公斤的裝備,而鄒迷婭體重僅60公斤。「若摩託車倒下,一個普通女性都難以扶起,更何況是在高海拔地區出現高原反應時。」然而,在鄒迷婭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力量可以鍛鍊,何況,哪怕是單車獨行,路上不時還有無處不在的摩友嗎?」 鄒迷婭的「移動之家」裝備齊全得令人驚嘆:左側邊箱裝著四季衣物,右側邊箱安置著帳篷,尾座的防水馱包裡更是「五臟俱全」——電炒鍋、電壓力鍋、米麵糧油醬醋、蔥姜蒜,甚至還有香腸臘肉。這些裝備支撐著她在旅途中自給自足:有時搭帳篷露營,有時入住賓館、客棧或農家院。每到駐地,她都會補充物資,清晨為自己煮一碗雞蛋湯圓或稀飯饅頭,再精心準備一葷一素一湯的午餐,比如紅燒肉配涼拌胡蘿蔔、黃瓜、洋蔥,佐以番茄雞蛋湯或紫菜湯。 這次為期40餘天、行程約10000公裡的旅程,她僅花費7000元,低於往常1元/公裡的平均成本。「在新疆摩友家借住幾天,大夥又熱情辦招待,降低了開支。」鄒迷婭笑著說。在她看來,「出門在外,摩友就是一家人。」穿越羌塘時,她發現路邊溝裡有一輛重慶牌照的摩託車,立即拍照發到重慶摩友群詢問車主情況;作為重慶摩友會的活躍成員,她還經常為摩友們提供醫療諮詢。 旅途中也不乏暖心時刻:進藏途中,兩名同伴出現高原反應,她迅速架起吊床讓他們在路邊小樹林休息,對面正在蓋房的藏族同胞見狀,端來板凳和開水;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時,執勤警察關切地詢問她的行程,還邀請她到警亭休息喝水。「這些點滴溫暖,讓漫長的旅途充滿了人情味。」鄒迷婭說。對她而言,每一次跨上摩託車,都是向著更廣闊的世界出發,而摩託車這個「移動的家」,承載著她的勇氣、熱愛與無數難忘的故事。 「野孩子」家族 「我們家人都有各自的愛好,彼此關心但互不幹涉。」當被問及長期漂泊在外的騎行生活是否遭到家人反對時,鄒迷婭笑著給出了這個答案。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是自己領域的「野孩子」。 她的丈夫是資深驢友,玩得比鄒迷婭還要野。「他不僅在國內徒步,還去過日本、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去年,這位硬核丈夫與兩位好友負重50公斤挑戰烏孫古道,整整失聯7天。當時正在新疆騎行的鄒迷婭每天焦急致電卻聯繫不上。「那裡不僅有高原反應的威脅,還可能遭遇泥石流、塌方和迷路。」回憶往事,鄒迷婭至今感到後怕,「徵服自然是個偽命題,活著繼續走才是最大的勝利。」 丈夫其實會騎摩託車,但在上世紀90年代摔過一跤導致手臂劃傷後,就再也不敢碰摩託了。「偶爾,鄒迷婭提出順道載他一程,但得費好大勁兒勸說。其實就是皮肉傷,自己處理了一下,醫院都沒去。但不能勉強,估計他對摩託車的看法和我對轎車差不多。」鄒迷婭說,「野孩子」家族的相處之道,在於尊重彼此的恐懼與熱愛。 女兒秦詩的人生軌跡同樣充滿冒險精神。原本從事金融行業的她,2017年第一次接觸滑雪後,覺得刺激,一下子就愛上了。逐漸跨界轉行,成為北京冬奧會上來自重慶的唯一雪上項目國內技術官員。現在,女兒跟11歲的外孫又迷上了自行車運動。「我們家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熱愛的事情,外孫現在每天要練習騎車10多公裡。」鄒迷婭自豪地說。 雖然家人都熱愛戶外運動,但家務事主要由丈夫打理,包括照顧外孫。鄒迷婭雷厲風行的管理風格讓小外孫給她起了個「狼外婆」的綽號,她有些鬱悶。 「回重慶不到一周,又有摩友約我去貴州騎行。」她笑著說,「明年我計劃挑戰東北極寒地帶。」對於未來,這位不想停歇的騎手已經做好規劃:「年齡從來不是限制,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騎下去,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速度與激情。 上遊財經-重慶晨報記者 路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杏爱直播 | 魅影视频 |
蜜桃视频 |
夜月视频直播 | 魅影视频 |
夜魅直播 |
柠檬直播 | 大鱼直播 |
夜魅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魅影直播间 |
浪花直播 |
密桃直播 | 韩国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黄播 | 水仙直播 |
小蝌蚪app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97播播 |
美女直播app |
少妇免费直播 | 阴桃直播 |
水仙直播 |
伊人下载 | 月神直播 |
嗨球直播 |
蜜疯直播 | 蜜桃app |
月夜直播app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