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消息,在8月15日全國生態日即將到來之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林草局、國家文物局等12家中央和國家機關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執法司法工作協同 服務保障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共18條,分為總體要求和強化聯動、優化銜接、深化合作四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意見》第一條至第三條依據長江保護法第三條規定的基本原則,從三個方面對加強司法與行政執法工作協同提出總體要求。一是目標要求,明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服務保障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二是內容要求,明確要堅持統籌協調、系統治理,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增進長江流域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協同治理。三是工作要求,明確要堅持依法推進、務實高效,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準確適用刑法、民法典、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法治合力。 第二部分,強化聯動。《意見》第四條至第八條從五個方面規定了強化執法司法工作協同的具體舉措。一是加強溝通會商,聚焦汙染防治攻堅、長江十年禁漁、河道採砂管理等重點領域和多發高發案件,統一執法司法標準和尺度,全面提升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二是支持執法行動,堅持依法辦案與促推治理並重,支持行政執法機關在長江流域跨行政區域、生態敏感區域和生態環境違法案件高發區域依法開展聯合行動。三是專業技術保障,加強生態環境評估鑑定機構和專家隊伍建設,完善評估鑑定標準規範,共享專家庫,著力解決實踐中鑑定難、鑑定貴問題。四是信息互通共享,加強數字賦能和信息化建設,推進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和情況通報,共享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執法司法信息數據。五是糾紛多元化解,加強府院聯動,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機關專業優勢,做好環境資源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有機銜接,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第三部分,優化銜接。《意見》第九條至第十三條從五個方面規定了優化執法司法銜接的相關舉措。一是案件移送銜接,加強長江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環境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銜接,發現需要追究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責任的,依法移送案件。二是跨域管轄協調,明確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指定管轄的,應當遵循系統治理、整體保護、專業化審判、方便訴訟等要求,並及時商請同級司法機關。三是證據調取使用,辦理環境資源案件需要向相關執法司法機關調查取證、調閱案卷的,有關機關依法予以協助配合,有關證據材料經查證屬實可以依法作為證據使用。四是法律責任統籌,明確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責任的全面依法協調適用,違法行為人積極履行生態環境修復、賠償責任的,依法作為從寬處理的情節。五是生態修復協作,加強生態環境修復跨部門協作,科學確定、合理實施修複方案,依法開展修復工作的監督落實、效果評估,共同維護修復效果。 第四部分,深化合作。《意見》第十四條至第十八條從五個方面規定了深化執法司法有關工作的合作安排。一是日常聯絡溝通,健全日常聯絡溝通機制,通過會議紀要、指導意見等形式,增強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二是聯合調研培訓,開展跨部門聯合調研培訓和業務交流活動,增強執法司法人員的整體觀、系統觀、協同觀,共同提高執法司法能力水平。三是法治基地共建,聯合設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法治宣傳)基地,融合發揮生態修復、巡迴審判、法治宣傳、實踐教育、文化和旅遊、綜合治理等作用,提高保護修復治理綜合效能。四是聯合普法宣傳,及時總結、聯合發布涉長江保護治理典型案事例,把普法宣傳和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結合起來,講好長江保護法治故事。五是涉外法治協同,充分發揮長江流域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作用,攜手建設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下一步,人民法院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全面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攜手各方充分運用好、落實好《意見》要求,共同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為服務保障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徵求意見稿已於8月4日起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截止日期為9月3日。 據悉,制定《管理辦法》是落實反洗錢法和迎接國際評估的必然之舉。 記者留意到,《管理辦法》中取消了2022年版監管規則中關於個人辦理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需了解並登記資金來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管理辦法》提到,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從事匯兌業務的機構,為客戶提供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實物貴金屬買賣、銷售各類金融產品等一次性金融服務且交易金額人民幣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業務時,應當開展客戶盡職調查,並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戶有效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的複印件或者影印件。 據了解,2022年1月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存取時,應當識別並核實客戶身份,了解並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5379
76
2025-10-27 16:55
42368
75
2025-10-27 16:55
12438
24
2025-10-27 16:55
84759
19
2025-10-27 16:55
69745
43
2025-10-27 16:55
37548
47
2025-10-27 16:55
68152
85
2025-10-27 16:55
78132
34
2025-10-27 16:55
24785
62
2025-10-27 16:55
29368
36
2025-10-27 16:55
85362
28
2025-10-27 16:55
95731
73
2025-10-27 16:55
25367
89
2025-10-27 16:55
78316
51
2025-10-27 16:55
42598
16
2025-10-27 16:55
16438
67
2025-10-27 16:55
26973
98
2025-10-27 16:55
14593
69
2025-10-27 16:55
23867
26
2025-10-27 16:55
98364
73
2025-10-27 16:55
91732
53
2025-10-27 16:55
62789
32
2025-10-27 16:55
39278
65
2025-10-27 16:55
54932
16
2025-10-27 16:55
25981
64
2025-10-27 16:55
37254
97
2025-10-27 16:55
81263
34
2025-10-27 16:55
65893
58
2025-10-27 16:55
32159
85
2025-10-27 16:55
45183
35
2025-10-27 16:55
82163
69
2025-10-27 16:55
49856
19
2025-10-27 16:55
39721
86
2025-10-27 16:55
92174
45
2025-10-27 16:55
79815
52
2025-10-27 16:55
76384
39
2025-10-27 16:55
37659
89
2025-10-27 16:55
65914
43
2025-10-27 16:55
73184
42
2025-10-27 16:55
94836
15
2025-10-27 16:55
51439
71
2025-10-27 16:55
73621
25
2025-10-27 16:55
49765
63
2025-10-27 16:55
56437
84
2025-10-27 16:55
31265
74
2025-10-27 16:55
42681
68
2025-10-27 16:55
94765
18
2025-10-27 16:55
84526
89
2025-10-27 16:55
35461
64
2025-10-27 16:55
57694
62
2025-10-27 16:55
15789
45
2025-10-27 16:55
62983
54
2025-10-27 16:55
| 奇秀直播 | 茄子直播 |
| 零点直播 | |
| sky直播 | 520直播 |
| 苹果直播 | |
| 雨燕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伊人app | |
| 九球直播 | 六月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
| 杏爱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 樱花直播nba | |
| 小白兔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 富贵直播 | |
| 魅影直播间 | 美女直播app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 黄瓜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美女直播app |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牡丹直播 |
| 美女直播app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看b站a8直播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