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8月9日電 題:大足石雕傳承人劉能風:坐得住「冷板凳」 雕刻時代風貌 記者 鍾旖 「要把『大足石雕』這條路走透,雖然還有很多挑戰,但它的前景是越來越寬廣的。」8月的重慶酷熱難耐,68歲的大足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能風並未休息,而是一頭扎進工作室內,在琢磨技藝、構思新作的同時,為即將到來的文化交流活動準備展品。 大足石雕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其製作歷史可追溯至初唐。作為頗具巴渝特色的純手工雕刻工藝美術品,大足石雕主要以重慶本土出產的砂石、青石,以及貴州、四川等地出產的紫袍玉、漢白玉為材質,雕刻內容以佛像、觀音、羅漢為主。 2021年,大足石雕成為中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錘、鏨相伴40餘載,劉能風於2025年3月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8月7日,劉能風(右)指導徒弟創作。 記者 何蓬磊 攝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重視技能人才、倡導工匠精神。」回首從藝路,劉能風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1980年以前,他還是一個靠殺豬賣肉謀生的農家子弟。隨著改革開放,大足石刻成為蜚聲中外的景點,大足不少手藝人取材本地石料雕刻一些簡單的紀念品出售。可觀的收入讓劉能風躍躍欲試。「我家就住在大足石刻旁邊。每一龕石刻的位置、每一尊造像的特徵,都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為快速掌握石雕技藝,劉能風四處拜師,甚至住進潮溼的巖洞,對著石刻造像模仿。1985年,劉能風被推薦至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系統學習。7年時間裡,劉能風幾乎天天泡在廠房苦練,手藝日漸精湛,形成了觀音像作品「肥不顯肉,瘦不顯骨」、面部圓潤細嫩「有彈性」的獨特風格。 1991年,劉能風受邀回鄉創辦重慶市大足區石刻藝術品有限公司,開啟面向市場的技能傳承之路。「要想學好一門手藝,除了熱愛,還要靜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劉能風介紹,30多年來,他手把手地傳徒授藝,已有300多名親傳弟子。在「傳幫帶」發展模式下,徒弟又帶動成千上萬的人從事石雕工作。如今,「大足雕客」的身影遍布海內外。 8月7日,劉能風雕刻大足石刻經典《牧牛圖》。 記者 何蓬磊 攝 「有政策的扶持,加上人才輩出,未來五六十年都不愁傳承問題。」劉能風表示,為讓老一輩「留得住」、新一代「願意來」,在政府的努力下,大足石雕從業人員已被納入國家工程師職稱序列。重慶市有關部門還幫助他成立了「技能專家工作室」、在職教中心專門設置「大師班」,按「現代學徒制」模式教學,為大足石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解決了傳承問題,劉能風將更多精力轉向精品創作。一組歷時3年雕琢的《牧牛圖》是他的最新代表作。「它的靈感源於大足石刻裡的經典造像,以十比一的比例雕刻。」劉能風介紹,為捕捉牛的真實神韻,他特意在工作室裡養了一頭水牛,邊觀察邊雕刻,力求作品惟妙惟肖。 劉能風也未懈怠學習。近年來,他與徒弟帶著新研發的石雕文創奔赴各大展會,關注行業動態、觀摩他人所長,「今年6月,我有18天在外考察,還帶著作品去新加坡參展」。 「石雕作品可以記錄時代和歷史,猶如我們生命的延續。」劉能風說,以古人留下的大足石刻為榜樣,他夢想創作出當代版的大足石刻,用雕刻記錄時代風貌,為後人留下更豐富的文化遺產。(完)
貴陽8月10日電 題:「金釘子」如何為全球地質年代「精準計時」? ——專訪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楊興蓮 記者 周燕玲 在地質學界,「金釘子」的意義不亞於奧運會金牌,一顆顆深藏於地層的「金釘子」,是劃分年代地層的唯一全球標準。2025年6月,全球第69顆、中國第11顆全球烏溜階「金釘子」永久標誌在貴州劍河釘入,這顆落戶中國西南深山的「金釘子」有何特別之處?它如何為全球地質學家解讀5.06億年前的地球密碼?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中國第11顆全球烏溜階「金釘子」研究團隊成員楊興蓮就此接受「東西問」專訪。 現將採訪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金釘子」是什麼?為何國際地質學界需用「金釘子」來界定地層年代? 楊興蓮:「金釘子」並非是金製成的釘子,而是國際地層委員會借用「鐵路修建史」中的典故,將劃分和定義年代地層單位底界的地質學專業術語「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俗稱為「金釘子」,不僅喻指地質記錄中特殊的節點及其重要的科學價值,也形象地表達了它是「釘進」地球表面的一個有特殊含義的地理「點」,是丈量地層年代的一把「卡尺」。 地球已有46億年的演化歷史,生命演化的奧秘保存在層層巖石中。由於缺乏統一標準或「共同語言」,以往世界各國對年代地層的劃分差異極大,造成全球地層劃分和對比困難。 為釐清地球的演變脈絡,科學家建立以時間界面劃分的年代地層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宇、界、系、統、階」,年代地層表被劃分為110個左右的階,每兩個地質時代地層之間的界線會用一顆「金釘子」作為標誌。目前,全球100餘顆「金釘子」已有82顆確立,其中有11顆建立在中國,數量位居前列。 2025年6月18日,中國第11顆「金釘子」永久標誌在貴州劍河釘入。記者 周燕玲 攝 記者:2025年6月,全球第69顆、中國第11顆全球烏溜階「金釘子」永久標誌在貴州劍河釘入,這顆「金釘子」緣何落戶劍河? 楊興蓮:釘在貴州劍河的這顆「金釘子」,於2018年6月獲得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准建立。該「金釘子」的研究由貴州大學趙元龍教授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研究完成。 國際學術界對「金釘子」的認定標準極為苛刻,根據國際地層委員會的要求,涉及地質、古生物條件、交通便利性、可進入性和保護狀態等多個評價維度。 全球烏溜階「金釘子」永久標誌之所以能在貴州省劍河縣革東鎮八郎村的烏溜-曾家崖剖面釘入,主要有三個重要因素:一是劍河地區的地質和生物條件優越、通達性好;二是貴州大學趙元龍教授從1983年就開始帶領團隊對該區進行長期深入的綜合研究;三是貴州省人民政府自2002年起就將該區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9年成為苗嶺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得到了永久保護。 相較於其它全球競爭剖面,劍河烏溜-曾家崖剖面更加連續且化石豐富、界線點上下地層出露更加完整,當地交通便捷,位於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利於保護,而且研究也最為深入,開展了巖石、生物、年代、化學、層序地層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完全符合國際上對「金釘子」剖面的要求。 尤為特殊的是,劍河「金釘子」不僅含有豐富的、以掘頭蟲類為主的三葉蟲動物群,而且還在緊接「金釘子」點位之上保存有大量軟軀體化石的凱裡生物群,包含10個化石門類,120餘個動物化石屬,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航拍貴州省劍河縣革東鎮八郎村的烏溜-曾家崖剖面。 潘文 攝 記者:位於貴州劍河的這顆「金釘子」如何為全球5.06億年前的地質年代「精準計時」?它揭示了當時地球環境與生命演化的哪些關鍵信息? 楊興蓮:在地球演化過程中,每個時代都有最典型的生物,找到標誌性化石,是確定不同地層時代的關鍵依據。國際地層委員會要求,「金釘子」的點位要以代表化石的「首次出現」為標誌。 通過研究,團隊提議以三葉蟲印度掘頭蟲在劍河烏溜-曾家崖剖面的首次出現定義寒武系第3統及第5階底界,其首現點耦合於萊德利基蟲類三葉蟲和小油櫛蟲類三葉蟲的滅絕層位及全球性碳同位素負異常等重大地質事件。 目前,最新版的國際年代地層表中寒武系苗嶺統(第3統)和烏溜階(第5階)底界年齡就是通過整合這些三葉蟲的全球生物地層資料,結合高精度凝灰巖及碎屑鋯石U-Pb測年數據,「精準計時」全球5.06億年前的地質年代。 5億多年前是生物演化和生態創新最為關鍵的一段歷史,當時海洋和大氣含氧量迅速增高,發生了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的後生動物快速輻射的重大演化事件。如劍河「金釘子」點位之上出現的凱裡生物群,為揭示動物門類起源及早期生態系統演變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證據。 2025年4月15日,在貴州省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化石修復室內,化石修復師王雲忠進行化石修復工作。記者 周燕玲 攝 記者:目前有11顆「金釘子」建立在中國,數量位居前列,這一成果對提升中國在地球科學領域的話語權有何作用?人類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金釘子」? 楊興蓮:「金釘子」的確立,體現了一個國家地質學研究的綜合實力。 按國際地層委員會的要求,批准後要為「金釘子」建立永久性標誌,所在國家應對「金釘子」加以妥善保護。如果說釘下一顆「金釘子」不容易,保護好這些珍稀地質遺蹟亦是一道時代難題,目前主要面臨著「金釘子」剖面的自然風化剝蝕、地質災害甚至是人為性破壞、以及當地政府如何平衡保護和開發衝突的共性挑戰等問題。 因此,對「金釘子」剖面實施動態維護、加強科學普及提升大眾保護意識和出臺「金釘子」保護的法律法規顯得較為迫切,應該讓「金釘子」保護超越學術範疇,成為政府、社會和公眾共同承擔的責任。同時探討科普研學與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將「金釘子」打造成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地質文化品牌,實現從「金釘子」到「金點子」再到「金鑰匙」的發展之路,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完) 受訪者簡介: 楊興蓮。受訪者供圖 楊興蓮,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早期後生動物和寒武系地層,1999年加入中國第11顆、貴州首顆全球烏溜階「金釘子」研究團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樱花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桃花直播 |
莲花直播 | 零点直播 |
金莲直播 |
免费直播 | 现场直播 |
花瓣直播 |
美女直播 | 金桔直播 |
极速直播 |
抓饭直播 | 魅影视频 |
小猫咪视频 |
凤蝶直播 | 秀色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暖暖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花儿直播 |
嫦娥直播 | 桔子直播 |
莲花直播 |
桔子直播 | 鲍鱼直播 |
9i安装下载 |
河豚直播 | 青草直播 |
仙凡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