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工程學論文稱,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小型太陽能漂浮裝置,或可在大氣層高處支持相關儀器設備。這種裝置利用光泳無需傳統燃料維持高度,可用於空間天氣監測和火星探索等,應用潛力巨大。 該論文介紹,光泳(Photophoresis)是一種氣體(或液體)中懸浮的顆粒被光加熱後產生的運動力,人們已經知道這種原理超過百年,但直到近期才開始探索它的實際用途。在地球大氣層上層,空氣十分稀薄,光泳的力強到足以讓小型物體漂浮。但迄今為止,大多數實驗都集中在非常小而輕的材料上,將之擴展到更大、更實用的大型設備一直是個挑戰。 本次研究成果及相關應用的想像示意圖(圖片來自論文)。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美國哈佛大學Benjamin C. Schafer和同事及合作者設計建造了一種新型飛行結構,由兩片薄而多孔的膜通過微小的垂直支撐連接而成。結合計算機建模和實驗室實驗優化光泳力後,他們製作出一個寬1釐米的圓盤,能夠在與高空陽光強度相當的光照下懸浮。 論文作者還提出一種3釐米寬的版本,計算機模型顯示它白天在75公裡高空能夠攜帶10毫克的載重,足以支撐包含射頻天線、太陽能電池和集成電路的小型通信系統。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凸顯了光泳飛行作為監測地球大氣甚至探索其他行星的工具的潛力。他們認為,現在的火星運輸成本每公斤超過10萬美元,而相比專門的火星衛星,光泳裝置在尺寸、重量和功耗方面均有顯著優勢,未來可用於執行傳感和通信任務。 他們透露,光泳飛行器未來的設計,可以包含導航系統、增加載荷能力和運行時長,以及執行更大規模的任務。(完)
■本報記者 吳雨倫 中國飛盤隊今日完成了世界運動會歷史首秀,在團隊飛盤項目中以8比13憾負德國隊。近年來飛盤運動在中國從校園社團悄然興起,經歷了城市俱樂部遍地開花的繁榮,最終從街頭走向國際賽場——這支由職員、老師、學生等組成的中國隊就是最真實寫照。 25歲的李鑫今年6月剛畢業於成都大學,9月將成為德陽市一所小學的體育老師。他至今記得2018年那個夏天。在成都大學的軍訓操場上,師兄們手中的飛盤令他十分好奇。「我試玩了一次,就徹底迷上了。」彼時的他不會想到,七年後自己會身披國家隊戰袍,站上世運會賽場。 飛盤運動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1989年德國卡爾斯魯厄世運會,團隊飛盤首次作為邀請項目亮相,此後在2001年秋田世運會上成為正式項目。中國隊此前從未出戰,只因國內的飛盤運動起步較晚,就在七年前,還只是一項小眾運動。 李鑫加入成都大學飛盤社團時,整個社團僅20多人,身邊多數同班同學都對這項運動感到陌生。第一次在校園組織飛盤體驗活動時,半天下來只吸引了寥寥數人。如今,這個社團已發展到近百人規模,就連以前不理解他的朋友,也經常在朋友圈裡曬飛盤運動時的照片。 國家隊選手周安琪與飛盤的緣分始於2021年,那正是飛盤運動憑藉低門檻、強社交的特點成為都市青年運動新寵的階段。當時在運動品牌公司工作的她,偶然接觸到上海滬蛙飛盤俱樂部,瞬間被這項運動吸引。「有一個機會讓所有人在同一片場地爭奪飛盤,共享一塊盤,還能打破性別壁壘,這項運動太酷了。」 作為打工人,周安琪需要在工作與訓練間艱難平衡。她平時利用下班後和周末的時間訓練。她坦言,業餘運動員難免要面對「賺錢養家」與「追逐夢想」的矛盾,但她「願意這樣為愛折騰」。公司的支持更是讓她心懷感激:「我必須要感謝我的老闆,她給了我假期讓我有機會參加世運會,這份理解也是我堅持的動力。」 去年通過選拔進入中國飛盤隊,如今在世運會的舞臺上代表中國出戰,周安琪深知意義非凡:「這是飛盤被更多中國人看到的機會,能讓大家知道它是熱血、正規的運動。」目前,周安琪所在飛盤俱樂部的成員大部分是與她年齡相仿的都市打工人,這正是近年來飛盤運動在國內群眾基礎持續擴大的寫照。截至2024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飛盤項目註冊協會超100家,俱樂部達900餘家,覆蓋近200個城市,高校飛盤社團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40%。 與群眾基礎同步提升的還有專業競技水平。在英國諾丁漢舉行的2023年U24世界青年飛盤錦標賽上,來自新加坡的何志豪經人推薦,成為中國飛盤集訓隊的主教練。彼時的他已與飛盤相伴19年,從18歲踏入大學校園初次接觸這項運動開始,便與飛盤結下了不解之緣。回憶起自己剛接觸飛盤運動時,何志豪坦言:「當時新加坡飛盤的發展狀況比現在中國糟糕得多,全國打盤的總共也就百來人。」 有了基礎,才有上層建築。中國飛盤隊直到2024年才真正完成組建,在此之前,甚至湊不出一支專業隊參賽。「中國這兩年的飛盤發展速度遠超預期。」何志豪對中國飛盤近兩年來的跨越式發展尤為感慨,「如果新加坡回到10到15年前,我們可能連與強隊對抗的機會都沒有,但現在中國隊在和德國隊比賽都能咬得住。」 在中國執教的一年又八個月後,何志豪坦陳,中國飛盤運動雖然進步飛速,但與頂尖水平依然存在五到七年的差距。他表示,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亞洲飛盤水平先進的國家已形成非常成熟的培養體系,而中國還在積累探索階段;以新加坡為例,高校和中學已將飛盤列為常規體育項目,全民參與度很高,而中國在青少年基礎、賽事體系等方面仍需完善。 周安琪眼中的未來是「飛盤的蛋糕越做越大」,並呼籲更多人透過爆火現象與社交屬性看到這項運動的專業性。不過相比兩三年前,如今國內的飛盤熱潮逐漸褪去,她對此並不避諱:「初期吸引大量愛好者是好事,這是擴大群眾基礎的第一步。」在周安琪看來,那些在浪潮中沉澱下來的愛好者,「才能支撐中國飛盤走得更遠」。 (本報成都8月12日專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9583
83
2025-11-15 11:54
76235
98
2025-11-15 11:54
42718
51
2025-11-15 11:54
98136
83
2025-11-15 11:54
14397
69
2025-11-15 11:54
45937
41
2025-11-15 11:54
53491
46
2025-11-15 11:54
26391
63
2025-11-15 11:54
75423
75
2025-11-15 11:54
42975
65
2025-11-15 11:54
69453
29
2025-11-15 11:54
98174
14
2025-11-15 11:54
81493
86
2025-11-15 11:54
13728
18
2025-11-15 11:54
84567
74
2025-11-15 11:54
92356
92
2025-11-15 11:54
39684
41
2025-11-15 11:54
19725
92
2025-11-15 11:54
74985
63
2025-11-15 11:54
34169
81
2025-11-15 11:54
24156
94
2025-11-15 11:54
67534
58
2025-11-15 11:54
19768
85
2025-11-15 11:54
45681
84
2025-11-15 11:54
42765
24
2025-11-15 11:54
23698
89
2025-11-15 11:54
74532
54
2025-11-15 11:54
65743
24
2025-11-15 11:54
38596
85
2025-11-15 11:54
24891
61
2025-11-15 11:54
61894
68
2025-11-15 11:54
83947
56
2025-11-15 11:54
61789
84
2025-11-15 11:54
58139
71
2025-11-15 11:54
45182
46
2025-11-15 11:54
51723
57
2025-11-15 11:54
92561
25
2025-11-15 11:54
14372
57
2025-11-15 11:54
91246
45
2025-11-15 11:54
56179
31
2025-11-15 11:54
72631
67
2025-11-15 11:54
58671
38
2025-11-15 11:54
84157
39
2025-11-15 11:54
98135
91
2025-11-15 11:54
45781
93
2025-11-15 11:54
76254
21
2025-11-15 11:54
45689
78
2025-11-15 11:54
61879
52
2025-11-15 11:54
48763
16
2025-11-15 11:54
71435
31
2025-11-15 11:54
73214
67
2025-11-15 11:54
64589
61
2025-11-15 11:54
| 青草直播 | 苹果直播 |
| 橙色直播 | |
| 茄子直播 | 蜜糖直播 |
| 名模直播 | |
| tvn直播 | 大鱼直播 |
| 魅影视频 | |
| 妖精直播 | tvn直播 |
| 快猫 | |
| 嗨球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魅影看b站直播 | |
| 抖音成人版 | 趣播 |
| 成人抖阴 | |
| 糖果直播 | 魅影直播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
| 雪梨直播 | 香蕉直播 |
| 嫦娥直播 |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绿茵直播 |
| 杏爱直播 | |
| 黑白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