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鄧濤研究員團隊最新在寧夏靈武一處漸新世(距今約3400萬年-2300萬年)地層中發現一件巨犀下頜化石,研究鑑定為巨犀新屬種,將其作為模式標本並命名邱氏吐魯番巨犀。 本次研究發現的邱氏吐魯番巨犀下頜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 供圖 研究團隊還依據邱氏吐魯番巨犀牙齒的微觀形態和元素分布,恢復重建出巨犀哺乳期和體成熟的生活史片段,填補了古近紀時期(距今約6600萬年-2300萬年)犀類生活史數據的空白。 這項古生物化石發現研究的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鄧濤研究員表示,動物的生活史可以被看作是它們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歷程,包括繁殖、生長、發育、衰老等多個階段。作為生物演化的重要研究內容,生活史與動物體型大小之間的關係長久以來是研究的難點,受到廣泛關注。 目前,已知的研究多以現生動物的數據作為參考,對化石類群的研究相當缺乏。例如,現生犀類的體型僅次於大象,壽命可達50歲之久,各方面的生活史數據全面而豐富,但僅有3個化石類群有相關研究。犀類自始新世(距今約5600萬年-3400萬年)以來體型變化巨大,巨犀是陸地上曾出現過的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數量豐富,為研究動物生活史與體型關係這一問題提供了契機。 邱氏吐魯番巨犀牙齒的冠周紋計數(A)以及磨片顯示的芮氏線生長周期(B)。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 供圖 論文第一作者、河南中醫藥大學解剖學副教授盧小康介紹說,研究團隊將邱氏吐魯番巨犀下頜標本的第二下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製作磨片,結合偏振光顯微鏡和雷射剝蝕的方法觀察牙齒上記錄的生長紋。 根據第一下臼齒和第二下前臼齒的牙骨質年紋數量觀察結果,研究團隊推斷邱氏吐魯番巨犀化石個體的年齡約為17歲,其體成熟年齡應該在此之前。第二下前臼齒的齒冠在雷射剝蝕作用下顯示4個條帶區域,具有顯著的相關變化規律,指示邱氏吐魯番巨犀在齒冠發育形成時尚在哺乳期內,哺乳期至少427天。此外,根據具有較長下門齒的下頜研判,邱氏吐魯番巨犀可能屬於較原始類型的雄性個體。 對比現生犀牛的生活史數據發現,吐魯番巨犀的哺乳期與現生犀牛相似,且體成熟年齡落在非洲犀的變異範圍之內,尤其接近白犀的年齡數值,與根據體型公式計算的年齡也相近。 本次研究化石標本第二下前臼齒齒冠釉質顯示元素富集的變化規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 供圖 鄧濤指出,由此可見,犀類的生活史節奏在早漸新世(距今約3400萬年-2730萬年)就已經存在,演化上相當保守。不過,早中新世生活在森林中的近無角犀屬體成熟年齡在11歲左右,暗示體型大小、齒冠高度與體成熟年齡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線性耦合,這有待進一步研究揭示古環境驅動下演化節律與生態策略的關係。 據了解,2025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邱佔祥從事古哺乳動物學研究65周年,為致敬他對巨犀研究的卓越貢獻,此次研究發現的巨犀化石新種被命名為邱氏吐魯番巨犀。(完)
蘭州8月7日電 (艾慶龍 黃若愚)一條公路能有多美?當甘肅省臨夏州的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躋身全國第一批交旅融合發展典型案例,這個問題有了明晰的答案。從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帶,到串聯起4縣28個鄉鎮的286公裡「黃金線」,這條公路不僅讓「西北荒涼」的刻板印象被青山綠水顛覆,更以「路通、景活、民富」的蛻變軌跡,成為全國鄉村通過交通升級激活內生動力的縮影。 故事的起點,是2016年臨夏州官方的一次嘗試。當時,該地西南山區民眾出行難題亟待破解,文旅產業開發也需破局,臨夏州旅遊扶貧大通道應運而生。歷經數年攻堅,臨夏縣段、和政縣段、積石山段、康樂縣段先後通車。 如今,更名為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南起蓮花山、北至大河家,覆蓋28個鄉鎮、4個國有林場,串起100餘處景點,更獲評全國第一批交旅融合發展典型案例。 蝶變的密碼,藏在臨夏州和政縣羅家集鎮三岔溝村的變遷裡。 三岔溝村因三條匯泉成溪的山溝得名,當地人稱「三龍戲珠」。這裡漫山野花滋養出優質蜂蜜,蕨菜等野菜遍布,還有冬蟲夏草、當歸等名貴中藥材,這些深山寶貝曾因路偏人稀無人識。 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貫通後,工作人員動員村民整治環境、清退亂象,利用閒置房屋開辦農家樂,將野菜、蜂蜜等特色食材端上遊客餐桌;同時請來技術員指導,依託當地野花資源打造蜜蜂養殖產業帶,讓蜂蜜和中藥材借著旅遊發展的東風走進了都市市場。 「現在村裡可熱鬧了,周末和節假日的農家樂常是一房難求。」談及當下,三岔溝村村民王增榮滿臉自豪。曾經藏在深山的小村,如今已成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熱門地。 航拍視角下的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和政段。(資料圖)臨夏州文旅局供圖 三岔溝村的蛻變並非孤例。臨夏州臨夏縣的新發村,曾與三岔溝村面臨相似困境,道路建成通車後,這裡成了都市人逃離喧囂、親近自然的優選之地,如今已是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這條路的「魔力」,不止於串聯風景。作為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的山水大觀園,它被坊間譽為「甘肅最美自駕風景道」,沿線6處4A級、5處3A級、2處2A級景區星羅棋布,明代土門關等24關、清代「河州八景」中的三景散落其間,歷史底蘊與自然之美在此交織。 粵港澳大灣區攝影師林穎軒曾以為西北只有黃土高坡,行至此處時,感到震撼。他說,聽蟲鳴鳥叫,看滿天繁星,完全符合對浪漫的想像。 如今,在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沿線,露營基地隨處可見,廣東、四川、陝西、寧夏、青海等地的車輛整齊停放;餐飲企業在附近設冷鏈點,讓遊客隨時能嘗鮮。每逢節假日,它都是文旅部門的「必推款」。 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臨夏縣段民宿區。(資料圖)邱靜言 攝 從蘭州出發,經蘭海高速、烏瑪高速駛向臨夏的車輛,在太石服務區加油時需排隊進入;定製客運網約平臺「快點出發」APP的數據顯示,暑期以來,從蘭州中川機場、蘭州西客站、蘭州火車站下單轉乘商務車前往臨夏的旅客,日均超6000人次……這些場景與數據,共同印證了臨夏旅遊持續走熱的真實態勢。 臨夏州文旅局局長馬建霖接受專訪時表示,將在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環炳靈湖沿線,合理布局民宿、農家樂、自駕及露營營地,推動旅遊與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親子研學、生態度假等業態及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 據悉,近些年,臨夏州打造了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環炳靈湖兩條旅遊環線,突出以世界地質公園、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沿山環庫三大景區建設,推出「七大主題」旅遊線路,構建起「全域都是景、處處皆可遊」的大旅遊格局。 2024年,臨夏州官方提出,依託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打造和美鄉村經濟帶、民俗風情大景區。 這條曾肩負扶貧使命的公路,從規划起就承載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它衝破山川阻隔,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界地帶蜿蜒伸展。如今,它用286公裡的長度向每位遊客證明,大西北的精彩,遠不止於想像。(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小草莓直播 | 趣爱直播 |
花儿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蜜糖直播 |
魅影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魅影5.3直播 |
杏仁直播 | 妖姬直播 |
心跳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tvn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水仙直播 |
荔枝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蜜桃直播 |
69美女直播 |
迷笛直播 | 糖果直播 |
魅影视频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黄瓜直播 |
魅影5.3直播 |
蝶恋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桃鹿直播 |